江苏地区高三历史专题一单元复习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罢黜百家, 思想: 加强了中央集权 独尊儒术 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
过程:
阻碍其他学说的发展
启用儒生 兴办太学
实质: 文化专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实质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 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 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 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 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 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正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宋明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儒 家 思 想 地 位 的 演 变
战国时期受冷落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 南宋确定 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遭到批判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道家思想
春秋:
老子:“道”、朴素辩证法;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 顺应自然
法家思想
韩非: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法治”; 变法革新。
墨家思想
兼爱 尚同
节约
非攻 尚贤 尚力 非命 鬼神存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2004年岁末,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 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以人为 本”“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一个新重要 理念。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通过对儒学发展演变过程的学习, 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整理和编订: 《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战国:孟子(亚圣)、荀子
孟子的思想:
仁政学说 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君舟民水 礼法并施 性恶论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汉: 董仲舒
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赋役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新发展:理学是儒学主流
4、明清——遭到批判
春秋: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核心:“仁”和“礼”
政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 举办私学和“有教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李贽的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 家的虚伪,反对绝对权威。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肯定个性自由 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三大进步 思想家: 2、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 3、提倡经世致用 4、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思考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
“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 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 变化。
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 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 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 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 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 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 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 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
程朱理学 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主观唯心主义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政治: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 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 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 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 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 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 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 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 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 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 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历程。
重难点:
●
关于“百家争鸣”
●
关于儒学地位的确立
关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
关于明末清初思想思想活跃局面出现 的背景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的兴起。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宋明: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理学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的开创者; 陆九渊: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陆王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 知” , 强调“知行合一”。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第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第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 开放的特点。 第三,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 第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儒学地位的确立:
时间: 汉武帝时期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复习课
课程目标: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学 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 的发展
基础知识: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各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 主要思想
●
儒家思想的发展: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署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 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过程:
阻碍其他学说的发展
启用儒生 兴办太学
实质: 文化专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实质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 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 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 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 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 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正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宋明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儒 家 思 想 地 位 的 演 变
战国时期受冷落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 南宋确定 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遭到批判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道家思想
春秋:
老子:“道”、朴素辩证法;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 顺应自然
法家思想
韩非: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法治”; 变法革新。
墨家思想
兼爱 尚同
节约
非攻 尚贤 尚力 非命 鬼神存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2004年岁末,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 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以人为 本”“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一个新重要 理念。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通过对儒学发展演变过程的学习, 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整理和编订: 《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战国:孟子(亚圣)、荀子
孟子的思想:
仁政学说 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君舟民水 礼法并施 性恶论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汉: 董仲舒
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赋役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新发展:理学是儒学主流
4、明清——遭到批判
春秋: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核心:“仁”和“礼”
政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 举办私学和“有教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李贽的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 家的虚伪,反对绝对权威。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肯定个性自由 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三大进步 思想家: 2、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 3、提倡经世致用 4、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思考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
“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 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 变化。
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 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 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 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 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 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 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 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
程朱理学 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主观唯心主义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政治: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 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 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 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 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 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 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 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 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 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 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历程。
重难点:
●
关于“百家争鸣”
●
关于儒学地位的确立
关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
关于明末清初思想思想活跃局面出现 的背景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的兴起。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宋明: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理学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的开创者; 陆九渊: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陆王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 知” , 强调“知行合一”。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第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第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 开放的特点。 第三,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 第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儒学地位的确立:
时间: 汉武帝时期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复习课
课程目标: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学 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 的发展
基础知识: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各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 主要思想
●
儒家思想的发展: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署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 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