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药

动学参数

[实验目的]

掌握口服给药后用血药浓度法测定药物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加深对这些参数的理解。

[仪器与试剂]

仪器: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试管,具塞刻度试管,涡旋混合器

试剂:对乙酰氨基酚、1%肝素溶液、0.12mol/L氢氧化钡溶液、20g/L硫酸锌溶液

[实验原理]

血管外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透皮给药等。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常用一级过程描述,即药物以一级速度过程吸收进入体内,然后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一级吸收模型)。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吸收速率常数ka大于消除速率常数k。当ka远远大于k,且t较长时,则e-kat趋向零,上式可简化为:

利用尾段直线即可计算消除速度k。

残数浓度C残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利用残数线即可计算消除速度ka。

[实验方法]

1 标准曲线的制备(同静脉给药项下)

2 给药与取样

称取0.5g对乙酰氨基酚,用蒸馏水配制成20mL的混悬液。

取体重2.5~3kg的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前禁食12h。给药前,先由兔耳缘静脉取空白血约2ml。然后将预先配制的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灌胃给药,在给药后20、40、60、90、120、150、180、210、270min时采血约2ml,其它操作同静脉注射给药项下。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 将血药标准曲线数据列表(表1-1),求出回归方程A=a+bC(A:吸收度;C:浓度,a:截距,b:斜率)及线性相关系数r,同时用坐标纸画图。

表1-1 血药浓度-吸收度数据表

标准液浓度(μg /ml) 50 100 150 200 250

吸收度(A) 0.251 0.377 0.507 0.594 0.715

回归方程 A=0.0023C+0.1453 (R2=0.9961)

2 血药浓度的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将有关实验数据列表(表2-2)。

表2-2 静脉注射血药浓度表

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按下表处理如下:

求尾段直线方程:

使用消除相(这里取尾段后4个点)的lnC-t数据,求得尾段直线方程:

y= -0.012x + 6.426 (r^2=0.823)

lnC-t图

由尾段直线斜率b=-0.012,截距a=6.426,得:

(1)k=-b=0.012(

),

(2)

(min)

(3)A=

617.70

求残数方程:

根据A值和k值,计算吸收相(这里取前两个点)的残数浓度Cr,并填入表格,对lnCr-t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求得残数方程:

lnCr-t图

(4)由残数线的斜率b=-0.049,得

=0.049(

)

(5)tm=(lnka-lnk)/(ka-k)=38.02(min)

(6)由尾段直线方程,截距a=6.426=ln[kaFX0/V(ka-k)],所以,

Cm=FX0e-ktm/V=5911.13(μg/ml)

(7)

= 29946.83(min×μg/ml)

按单室模型处理数据,用残数法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半衰期t1/2、吸收速度常数ka、达峰时间tm及峰浓度Cm,同时用梯形法计算AUC,填入表2-3。画出C-t的关系图,并根据计算结果写出口服给药动力学方程表达式。

表2-3 动力学参数表

参数 k(min-1) t1/2(min) ka(min-1) tm(min) Cm(μg/ml) AUC

(min*μg/ml)

0.012 57.75 0.049 38.02 5911.13 29946.8114

C-t图

动力学方程表达式:

=617.70×{e^(-0.012t)-e^(-0.049t)}

[思考题]

静脉注射与口服给药测得的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无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有差异。因为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在体内没有吸收过程,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完成分布,药物只有消除过程。而口服给药,药物存在一个吸收过程,逐渐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在吸收过程中有多种影响因素,如: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肠内运行,食物的影响,药物因素有: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溶出度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胃肠道代谢作用,胃肠血流速度,肝首过效应,肠肝循环,胃肠道疾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