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3.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个好帮手是什么?(钟表)它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整时的方法,你能告诉大家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吗?(课件出示9时钟表图)
【学情预设】9时。

师:你是怎么认的?
【学情预设】分针指12,时针指9,就是9时。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时间你一般在做什么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早上9时在读书,也可能说在上课;晚上9时在睡觉。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看看这幅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科书P90例1的主题图)
师:钟表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呢?你们会读吗?
学生尝试认读。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认,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认。

师: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意见,说明关于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是我们没有学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引入新课,复习整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分”
1.深入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

师:仔细观察,钟面上除时针、分针、数字以外,还有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钟面上有黑线,黑线有长有短,还有很多格子等。

师:钟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形成1个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

课件动态演示:依次闪动12个大格。

(板书:12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观察每1个大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学情预设】有细细的黑线,还有一些小格,等等。

师:这些黑色的线就是钟面上的刻度线,当时针、分针指向它们时,可以表示不同的时间。

师:同学们知道1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3)钟面上有60个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你自己的方法数数看。

【学情预设】预设1:我一大格一大格地数,5个、10个、15个、20个……60个,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2:我这样想: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2个大格里有10个小格,10,20,30,40,50,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3:我一小格一小格地数,1,2,3,4……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4:我从12开始看,一个半圈是30个小格,所以一圈是60个小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对生活中的实物钟表进行详细观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让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更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认识“分”。

(1)认识1分、几分。

师:仔细观察分针的走动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吗?
课件动态演示:钟面上的时刻是8:00,分针走动,从12起走动1小格。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那么分针在钟面上走2小格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
【学情预设】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2小格就是2分,走3小格就是3分,走4小格就是4分……
(2)认识5分。

师:想一想,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1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大格里有5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所以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钟表,得出分针走1大格是5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读出“多少分”。

师:同学们,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数一数,分针从12走到2是10个小格,就是10分。

预设2:5+5=10(分)。

预设3:分针从12走到2有2个大格,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就是10分。

师:分针从12走到3呢?除了数一数,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直接得出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加法10+5=15,也可能想到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计算,3个5是15。

师: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分针指向其他数字,分别表示多少分呢?你能继续往下说吗?请大家打开教科书,快速完成教科书P90“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集体汇报,教师课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分针指着的每个数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难点,借助于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的结论。

看“几分”时,可以数一数,也可以连续加5,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直接计算。

这让接下来的认时、分的环节变得简单,也为正确读写时间奠定基础。

3.时与分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时和分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12时钟表图。

师: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是几时?
【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是12时。

师:(课件播放时针和分针转动的画面)再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师:它们同时转,也就是说时针和分针走的时间相同。

时针走1大格的一半就是半时,分针从12开始走到6是30分,时针走1大格的一半,同时分针走一圈的一半,所以30分也可以说成半时。

师: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分针继续转,时针会怎样?
【学情预设】也会跟着同时转动。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转到12,时针走到几?
【学情预设】时针会走到1。

师:仔细思考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情预设】分针走一圈和时针走了1大格。

师:对!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这时分针和时针用的时间是怎样的呢?【学情预设】相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那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能马上说出1时=60分,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动态演示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时与分的关系,不仅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4时5分的读法和写法。

(1)试读时间。

师:请大家看这个钟面,试着读出时间。

(课件出示钟面:4时5分)
【学情预设】学生读出4时5分。

(2)观察时针。

师:你们都认为是4时5分,请仔细观察,时针是正指着4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直观地从钟面上观察到时针并不是正好指着数字4,而是指向数字4和5之间。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为后面说“时针走过数字4”打基础。

师:时针指向数字4和5之间,表示时针走过数字4,还不到数字5,应该是4时几分。

(3)观察分针。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是几分?
【学情预设】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5小格就是5分。

(4)小结方法。

师小结: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5分,写作4时5分。

课件出示相应电子表时间。

2.认识4时30分或4时半。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课件出示钟面:4时30分)
师:用刚才学过的方法,你们来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

【学情预设】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30小格,就是4时30分。

这里学生刚开始可能说得不会很完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说时针,再说分针,然后读出时间。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读的,然后把它写下来。

(2)认识4时30分就是4时半。

师:刚才同学们读出的时间是4时30分,那请你们再观察钟面,分针从12走到6所显示的阴影部分跟整个钟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分针走过的阴影部分正好占了钟面的一半。

师:说得非常好,所以4时30分还有一种读法就是4时半。

(3)小结方法。

师小结: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就是4时30分,也可以说是4时半。

3.自主认识4时45分。

师:请你先自己读并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钟面:4时45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先运用4:05和4:30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几时几分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认识4时45分,同桌之间互说看时间的方法,这样既起到及时检测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4时5分、4时30分、4时45分的读法和写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怎么读钟面上的时间。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

先看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间就是几时几分。

(教师适当板书)
(四)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认、读、写的方法。

【学情预设】这一题学生在7:40、10:45、9:55等“几时差几分”的认读时容易出错,可能会将7:40错误地认成8:40,此时,关键是让学生找准时针在钟面上走过了哪个数或在哪两个数之间。

2.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三”第1题。

师:图中的小女孩作息时间很有规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一天的时间安排。

指名说说在什么时刻小女孩在做什么,要求学生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记录钟面上显示的时间。

3.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三”第2题。

把钟面和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观察教科书P91“生活中的数学”,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充分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堂小节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钟面: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1时=60分
先看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间就是几时几分。

(七)课外作业:
(1)说一说:生活中的时间。

(2)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出现时间?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一、核心素养目标:
1.学会根据已有的信息,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

2.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推理解决问题。

3.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2、教学难点:会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做一些事情,或者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做一些事情。

下面请大家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呈现下图),先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你能发现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学情预设】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答案可能不太一样,合理即可。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很有时间观念,都会合理安排时间。

你们还能举例说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吗?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出自己在生活中会怎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情,可能情况如:早上先起床后上学;下午先做作业后看电视;星期天妈妈先买礼物再去看望奶奶……
师:还会做什么呢?
【学情预设】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讲述的事情不超过4个。

如:早上先起床,后上学,再回家吃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教师适时选择并写出学生讲述的3个相关联的事件,如起床、上课、吃饭。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

由知识的巩固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做事的时间先后安排——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可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为“拓展运用”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师:明明在星期天也有他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板书课题:解决问
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92例3的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小明和同学早上一起跑步,小明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选出小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对,谁还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小明7:15在跑步,9:00做完作业,10:30要和同学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情预设】知道小明7:15在跑步,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图片中找到有关信息才能展开思考。

教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准关键所在。

2.梳理信息。

师:大家真棒!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

可是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起来好乱啊,怎么办呢?
【学情预设】排列出来。

师追问:按照什么顺序排列?
【学情预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教师引导学生将四件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看起来杂乱无章,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繁杂的数学信息进行梳理,有序排列,为学生的推理提供条件。

3.推理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讲解)。

【学情预设】
预设1:把这几件事和时间一一对应,找到踢球对应的时间段。

小明7:15跑步,9:00做完作业,再去踢球,10:30去看木偶剧。

小明做完作业的时间是9:00,去看木偶剧的时间是10:30,踢球的时间应该在9:00~10:30这个时间段之内。

下面的三个时间分别是7:45,9:15,10:50,其中只有9:15是在9:00~10:30这个时间段之间,因此小明可能9:15去踢球。

预设2:找一找,想一想在这三个时间中哪些不可能,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小明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踢球的时间肯定不是7:45。

小明10:30已经去看木偶剧了,踢球的时间肯定不是10:50,因此只可能在9:15去踢球。

教师适时板书。

师:我们在解决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的问题时,先把不可能的选项去掉,剩下的最后一个就是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排除法”。

4.回顾与反思。

师: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检验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太会表达,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检验的方法就是将时间和所发生的事件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合不合理。

5.课堂延伸。

师:小明踢球的时间还可能有哪些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9:00到10:30之间都可能是小明踢球的时间,教师在这里只做简单提示,不必强调其他,只需让学生对经过的时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并非所有处于9:00~10:30的时
间都是有可能的,越接近10:30就越不可能了,为练习题奠定基础。

6.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情预设】
预设1:把这几件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一排,然后想一想踢球的时间大约在哪个时间段,从而找到可能的时间。

预设2:我们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用排除法去掉不可能的时间,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时间的知识去解决。

认识时间对我们来说很有用处,我们也要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整个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同时体会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三)拓展运用,感受时间的意义
1.课件出示习题。

师:同学们,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连一连。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第一个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在这几个连续的时间里会做什么”,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确定活动及与之相对应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创设的学习情境完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第4题。

指名说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学情预设】先排除在这两个时间之外的7:10和12:30,剩下8:35和10:05
这两个时间,8:30开始大扫除,8:30到8:35才经过5分钟,时间太仓促了也不合理,所以10:05去摘西红柿比较合适。

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第5题。

师:题中给出的是亮亮的活动时间表,请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是3:35,它在3:30到4:00之间,这个时候他在练琴;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5:00,它在4:45到5:30之间,这个时候他在玩;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4:20,它在4:10到4:35之间,这个时候他在做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自己有什么进步?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7:15—→9:00—→(9:15)—→10:30
晨练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六)课外作业
1.
2.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熟练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明确1时=60分。

2.运用与时间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有关时间的知识。

2、教学难点:合理推算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一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学习了认识几时几分、1时=60分、解决问题、推算时间等。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时间知识还不少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习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吧!
(二)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三”第3题。

同桌之间一人说出一个时间,另一人在钟面上拨出来;或者一人拨出一个时间,另一人读出来。

练习一会儿后再交换进行。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

师:第(1)题和第(2)题都是从12走到6,答案为什么不相同?
【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经过同样的距离,但表示的意义不同,时针走一大格表示1小时,分针走1大格表示5分。

师:怎样计算第(3)题?
【学情预设】10-3=7,7×5=35(分)。

师:第(4)题中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是走了多少时?
【学情预设】12时。

教师让学生明确时针走一圈表示走了12小时,并追问:走半圈呢?走2圈呢?
【学情预设】时针走半圈表示走了6小时,走2圈表示走了24小时。

3.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二十三”第9题。

先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再结合情境图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判断并连
线。

(1)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2)说一说这时的活动情况。

(3)连线。

【学情预设】第一个钟面和第二个钟面上都是8:35,学生容易说成是一个时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而发现不同之处:第一幅图是晚上睡觉时,窗外有月亮;第二幅图是上午起床时,窗外有太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运用与时间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重点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二十三”第8题。

(1)观察前面3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寻找规律,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学生都能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分别为:2:15,2:30,2:45。

(2)汇报规律。

师:观察这3个钟面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每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时间都是经过了15分。

(告诉学生: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
(3)根据规律画出第四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师:你能画出第四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吗?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

但也会有学生出错,如分针、时针都指着3等,要及时订正。

2.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二十三”第10题。

(1)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再解答。

(2)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在钟面上数格子的方法来得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仅凭想象就得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要利用学具实际拨一拨来得到答案。

当然,如果有学生直接在所读出的“分”上进行加法计算,也是可以的。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推理、找规律等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拓展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第6题。

(1)学生填写作息时间表。

(2)根据完成的作息时间表,同桌之间互相提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三”第11题。

师: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小军一家度假的故事,你能根据情境图讲讲小军一天做了什么事情吗?
(1)在小组内自由地讲一讲。

(2)让学生接龙讲出故事。

【学情预设】学生能单一地说出每一幅图上的时间和游乐项目,要引导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讲述一个完整的数学小故事。

【设计意图】以探讨作息时间、故事接龙作为延伸,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认识几时几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七)课外作业
1.
2.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