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部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 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浸泡
B. 酒曲发酵
C. 蒸馏提纯
D. 装瓶密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粮食浸泡,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曲发酵,发酵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蒸馏提纯,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装瓶密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为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 2
B. 6
C. 8
D. 14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故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

故选:B。

4.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已知“”、“”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表示一种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表示一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C、图中物质是不同种分子构成,表示一种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物质是不同种分子构成,表示一种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
B. 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 溴原子的核外有35个电子
D. 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溴的原子序数为35,A选项正确;根据计算X=35-2-8-18=7,因此溴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B选项错误;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溴原子核外有35个电子,C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溴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D选项正确;故选择B项。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白烟具有可燃性
B. 验证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C. 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D. 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点燃白烟,若白烟复燃,则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水被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干冷玻璃片冷凝成小水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氢气流吹肥皂泡,肥皂迅速上升,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符合题意;
D、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冷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能获得炭黑,由质量守恒定律,说明石蜡中含碳元素,不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B. 明矾净水——降低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
C. 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 醋酸糖甜——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正确;
B、明矾净水——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不能降低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错误;
C、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变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正确;
D、醋酸糖甜——醋酸和糖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B。

8. 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硝酸钾在溶液里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A错误;
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液里硝酸钾的质量应
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状态,选项B错误;
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先增加,饱和后不变,选项C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溶质质量不可能一直增加,饱和后应不
变,选项D错误。

故选C。

9. 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

下列关于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0与12:00对应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
B. 5:00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
D. 10:00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2:00对应的元素是稀有气体氦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12:00对应的元素是金属镁元素,
化学性质活泼,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5:00对应的元素是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固体元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9:00对应的元素为氟,其离子符号为F-,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10:00对应的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氖,其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有两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选项错误,不能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0g氯化钾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B. 氯化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少量的固体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丙中氯化钾均全部溶解,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不符合题意;
B、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20g、20g氯化钾固体,乙中有部分溶质未溶解,丙中固体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说明氯化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C、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相同,说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由B可知,氯化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少量的固体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题7分,第12题10分,计17分)
11.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蚕丝中含有桑色素(符号为C15H10O7),桑色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1个桑色素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2)为了消除碘缺病,我国政府规定某地区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

食用盐必须加碘的“碘”是指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食盐中的氯化钠在溶液中以______形式存在(填“分子”、“原子”或“离
子”)。

(3)房屋装修后能闻到异味,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因为______。

(4)可代替汽油作燃料使用的甲醇,下面为甲醇有关性质的描述:
A.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
B.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有毒性
D.甲醇蒸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爆炸
E.高压下能溶解二氧化碳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①. 三##3 ②. 32
(2)①. 元素②. 离子
(3)分子在不停运动(4)①. ABE ②. CD
【解析】
【小问1详解】
蚕丝中含有桑色素(符号为C15H10O7),桑色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个桑色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7氧原子共32个原子。

【小问2详解】
食用盐中的“碘”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食盐中的氯化钠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小问3详解】
房屋装修后房屋中,带有异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人鼻子处,被闻到。

房屋装修后能闻到异味,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

【小问4详解】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故A.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B.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E.高压下能溶解二氧化碳属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可燃性、助燃性等,属于甲醇化学性质的是C.有毒性;D.甲醇蒸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爆炸。

12.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面是对水的净化和组成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图1为水的净化过程可能用到的部分仪器:
(1)废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除这些杂质的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_____(填序号)。

(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废水中______,经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得
到中水,取少许中水水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少,浮渣多,该水样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泗阳县自来水厂将大运河的水进行净化过程中,通常加入氯气,其作用是______。

图2、图3为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
(4)通电至反应结束后,甲组同学发现b管产生了8mL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则a管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mL,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5)乙组同学用点燃的方法证明氢气的燃烧产物。

于是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
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且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图3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c处______;②d处______;
③烧杯底部______。

【答案】(1)cd## c、d## c和d
(2)①. 色素和异味②. 硬水
(3)杀菌消毒(4)①. 用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②. 16 ③.
(5)
①.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②. 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③. 有水珠生成【解析】
【小问1详解】
废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通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故选cd ;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向水样中加肥皂水时,若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说明是硬水,故填:色素和异味;硬水;
【小问3详解】
自来水厂将水进行净化过程中,通常加入氯气,其作用是杀菌消毒,故填:杀菌消毒;
【小问4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与电源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a 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a 管中体积约为16mL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填:16;;
【小问5详解】
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中会带入少量的水,由于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所以c 处白色粉末变为蓝色;d 处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在盛有冷水的烧杯底部冷凝成小水珠,故填: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有水珠生成;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题11分,第14题12分,计23分)
13. 观察甲、乙两幅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水蒸发,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 通电水氢气氧气+ 通电水
氢气氧气+ 通电水氢气氧气
(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_极,小明推测“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试管内产生的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环节,还需要___________来进行验证。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设计并进行实验
D .获得结论
E .反思与评价
F .表达与交流(3)要验证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检验。

若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则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_。

若氢原子模型用“”,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构成试管中气体粒子的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
B .
C .
D .
(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字母表达式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5)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通电分解水实验,获得的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 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①. 物理 ②. 负 ③. B ④. C ⑤. 带火星的木条 ⑥. 2.5 ⑦. B ⑧. H 2O H 2+O 2
⑨. 分解反应 ⑩. H 2O ⑪. CD 【解析】
【分析】(1)观察装置,根据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回答;(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回答;(3)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4)根据电解水的发生的反应、反应类型的特征回答;(5)根据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回答;(6)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判断。

【详解】(1)图甲中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电解水实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试管a 中产生的气体多,为氢气,则导线 A 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小明推测“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还需要设计并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

(3)电解水实验与负极相连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由于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若a 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5mL ,则b
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A a b a 5mL b mL a 通电
2.5mL 。

构成a 试管中气体微粒是氢分子,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的模型可表示为B 。

(4)乙装置中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字母表达式为H 2O H 2+O 2,在此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在乙装置电解水实验中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其化学符号为H 2O 。

(6)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 选项结论错误;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 选项结论错误;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故C 选项结论正确;
D 、生成氧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 选项结论正确。

故选CD 。

【点睛】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体积比为2:1,口诀为“父亲正想儿毕业”。

14. 小雨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净水。

(1)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图中所示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2)该图进行的是______操作。

目的是除去水中的______(填不溶性/可溶性)杂质。

(3)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滤纸的边缘要______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______(请写出一种可能)。

(5)将________滴加到实验后的液体中,振荡,发现试管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从而得到的水为______,生活上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
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通电
(6)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__。

A.杀菌消毒B.过滤C.吸附杂质 D.沉降
【答案】(1)①. 加速悬浮物的沉降②. 烧杯
(2)①. 过滤②. 不溶性
(3)①. 引流②. 高于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5)①. 肥皂水②. 硬水③. 煮沸
(6)①. C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悬浮物的沉降;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仪器①的名称为烧杯;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图进行的是过滤操作;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目的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小问3详解】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液面,防止部分滤液未经过滤,直接流下;
【小问4详解】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小问5详解】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将肥皂水滴加到实验后的液体中,振荡,发现试管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故得到的水为硬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6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吸附杂质,故填:C;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③对应的作用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