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专题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无处不在写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 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 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 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 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 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 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 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 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 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 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 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透骨,幽 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文章评价
1、主题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章通 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 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 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 发了自己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 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 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 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点明小石潭特征的词语是:清洌 全石以为底 3 小石潭水清的主要原因是: 4 描写游鱼静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 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 描写游鱼动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 子是: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 写小石潭源流的溪身和岸势时,文中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是______和 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 写作者凄凉感受的句子是: 8 《与朱元思书》中用“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宁静,本文 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 子,请写出: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 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 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 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 记》《石涧记》
字词关之一:注音
huáng liè chí yǔ kān màn 篁 洌 坻 屿 嵁 蔓 cēn cī yǐ chù xī liáo qiǎo 参 差 佁 俶 翕 寥 悄 chuàng suì 怆 邃
精要练习2
3、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 (居住) D、影布石上 ( 映 ) 选C 4、文中直接写水清和间接写水清的句子分别是: 水尤清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 '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 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 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 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 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 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 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 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情感体验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变化比较 大,先写 乐 ,再写 忧 ,这表明 作者既寄情山水,但又无法摆脱心中的郁 闷,因而本文的感情基调应是 凄凉 的。
精要练习1
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把,用,介词 以其境过清 因为,连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副词 明灭可见 可以,副词
文言词语2——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名词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形容词作状语) 日光下澈 (照射,形容词用作动词)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词作状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 (象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 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 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 会流露出来。 15.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文言词语3——其他
格外
水中高地Βιβλιοθήκη 小岛不平的岩石
1、水尤清冽 2、为坻,为屿,为嵁 3、佁然不动 4、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 6、记之而去 7、隶而从者
随从 离开 凄清
呆呆的样子
忧伤的样子
句子翻译1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 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 高兴。 2、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 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精要练习3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 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 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作者因小石潭的美景而欢快,但欢乐是暂 时的,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 中愤懑不平,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 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本文作者是 ,他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你知道其他唐宋八大家吗?请例举 两个以上。 柳宗元;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篁竹(huánɡ)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佁然(yĭ) D.俶尔(shū)翕忽(xī)
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 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
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
势) (气氛→感受)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迁移拓展 1.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 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 心情?
句子翻译2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照射到潭底,把鱼 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 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
注音hunglichlioqiochungsu精品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明灭可见把用介词因为连词大约副词可以副词精品文言词语2词类活用象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精品文言词语3其他格外不平的岩石小岛水中高地忧伤的样子凄清离开随从呆呆的样子精品句子翻译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斗折蛇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 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小石潭记
复习目标
1、牢记作者简介; 2、正确背诵课下注释;
3、正确通顺翻译句子;
4、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作者感情,感受人生挫折中的 勇气与坚韧。
文学常识关
柳宗元集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 》,作者 柳河东、柳柳州 柳宗元 是____ ,字_____ , 子厚 ,世称______ 唐代 文学家 哲学家 ___ (朝代) 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