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与崇高的联系-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美与崇高的联系

审美形态是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及其逻辑分析。优美和崇高都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最基本的审美形态, 把握优美与崇高的区别是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 人们多关注的是优美与崇高的区别而很少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里我要讨论的就是优美与崇高的联系。

优美,也就是狭义的美, 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特征是和谐与完美。在外在形式上, 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在美感上看,优美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 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例如“断臂美神”维纳斯,这尊古希腊艺术杰作, 自从1820年从希腊弥罗岛上一座倒塌的庙堂里发掘出来后, 它的美不知使多少人陶醉。

崇高,即广义上的美,也作为美的一种形态, 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 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

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在形式上, 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在美感上看, 具有“不平

凡、伟大的” 独特的审美属性。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

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 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 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 遇

到的冲突越激烈, 斗争的历程越险恶, 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

自身的本质力量, 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贝多芬的第三、第

九交响曲是崇高的经典范例。

优美与崇高有很多区别:优美(狭义的美)和崇高(广义的美)是美的两种不同的具体形态, 优美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 崇高则是近代美学研究的产物;优美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 崇高的哲学基础是机械的形而上学; 优美在于审美主客体

的和谐统一, 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与实现。崇高偏于审美主客体的冲突对立, 是客体对主体的

实践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辨证否定以及主体精神的充分高扬; 优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崇高则是内容压倒形式; 优美偏于感官的快适和情感的愉悦和谐。崇高是一种矛盾的混合情感, 在痛感之中有快感, 不自由中蕴含着自由。

虽然优美与崇高有如此大的不同, 但是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

别。首先,优美与崇高在美的本质上有共同点, 都是顺向肯定性审美形态, 都直接诉诸审美理想,都使人愉快。康德和席勒认为两者都属于美的形式,都是满足感官的要求,不涉及明确的目的, 都表现出主观的合目的性。

其次,优美与崇高是可以共存于同一事物之中,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面, 我根据雕塑《艰苦岁月》来阐释这一观点。

雕塑《艰苦岁月》这一作品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 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做, 当时的主旨是要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的情景。潘鹤舍弃了浅白地表现战争胜利场面的思路, 他采访了曾任海南游击队司令员的冯白驹, 决定从艰苦场面来表现。结果草稿因为“没有表现革命高潮和胜利”而被否决了。不服输的潘鹤坚持了自己的思路, 最终形成了一个老战士和小战士的形象构思。作品刻画了两个衣不蔽体的红军战士形象: 老战士坐在岩石上, 神态祥乐地吹着笛子, 眉宇间洋溢着革命的乐观, 右侧赤足的大脚趾和着笛声正高高昂起; 小战士依偎在老战士身旁手扶枪支,沉醉于笛声之中, 凝视的目光好似在憧憬着光明的未来。

大多数人把《艰苦岁月》这一雕塑所体现的审美形态归于崇高的范畴。老战士和小战士虽然衣衫褴褛, 但他们仍然精神饱满, 充满着乐观积极向上, 眼神中充满希望。虽然日子过的很艰苦, 但是他们坚信美好的生活终将来到, 并为之而不懈奋斗。

这件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红军战士在艰苦岁月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体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强劲气势,有一种悲壮美和雄壮美, 给人以不平凡的伟大的独特感受, 符合崇高的粗狂刚健坚韧等特征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可以被定义为崇高的。但同时《艰苦岁月》这一雕塑也体现出优美的特点。老战士手拿笛子轻轻的吹着,少年静静的依偎在老战士的身边, 仰首注视着远方入神地倾听着,所有烦恼与忧愁, 所有贫穷与苦难都消失了,定格在这一瞬间的只有欢乐与美好, 作品使人体会到一种宁静的、淡然的和谐美。从这一方面来看, 它应该被定义为优美的。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 雕塑《艰苦岁月》中崇高和优美是并存的, 多数人之所以认为它是崇高的, 是因为其体现出的崇高感多于优美感。

总之, 优美与崇高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并且可以并存于同一事物之中。人类的文明史正是人类征服历史的历史, 一方面, 我们折服于自然的优美, 另一方面我们有成为自然主宰者有着无比崇高感。从这个角度说, 崇高与优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时崇高只有与美感相互渗透, 才能增强和持久。因为“崇高使心灵的力量变得紧张, 因而也易于使其疲劳”崇高应与优美相伴随, 才能张驰有致”、“强烈的感染力只有与更加轻松的内容加以对比, 才能生生不息。”优美往往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 而崇高又常常使之优美, 两者相互体现, 将世间事物的美好充分展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