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以云冈石窟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最新哲学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研究佛教传播方式、本土观念在佛教影响下的演变及北魏平城民众的佛教信 仰,有助于探究佛教本土化问题,也为今天探究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关系提供了一个 历史实例。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存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记内容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求 这一时期本地民众佛教信仰内容与嬗变,百姓心理追求及其信仰与本土观念、佛教教 义间的关系。文章由北魏平城民众的世界观切入,具体研究了北魏民众信仰的非系统 性与其礼佛行为下的皇权主义与家族主义观念,揭示了其时民众是如何在他们本来观 念的背景下接受佛教的,在他们固有信仰下他们是如何接受佛教概念并将之本土化, 之后平城民众的信仰观念在佛教影响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研究使平城民众佛教信 仰的实质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de印一rooted in me background of paying reSpect for Buddha reVeal tlle inert锄ce a11d
strong power of 10calism.Throu曲龇studying on di仃erent be似een the仃aditional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史称武州(周)山石窟寺,又称灵岩寺,云冈之说始于明 代中后期,由西域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 历时四五十年,用工难以数计。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浸润在北魏 的文化“土壤”里。云冈石窟特别把古代犍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与中华民族传统艺 术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形成了“云冈风格”。 《魏书·释老志》对云冈石窟的开凿做了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 沙门统。初昙曜以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 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①,并赞 其“雕饰奇伟,冠于一世”②。云冈石窟工程浩瀚,内容丰富,价值珍贵,绝非程式 化的解说词可表达清楚。
popular锄ong paper points out the reason why the Buddhism
the Ping Cheng’s people
combined谢th promote way of Buddhism aIld people attitude to the fIaith.It is baLsed on
t}le prayer and tlleir、vorship lack of ties to t11eir polytIleistic beliefs reVeal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to Buddhist teachings.And,the worship to inlperial power and f.amilism
第一章佛像即神灵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以云冈石窟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章佛像即众神
佛教在世俗社会中的用意,在于救渡众生脱离烦恼,获得自在。在《法华经·方 便品》中有一段经文∞,说明佛陀应化于世间的因缘,就是为了教化大地众生。
佛陀不以小因小缘,乃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而此一大事因缘即是开示众生以 悟入佛的知见。换言之,佛陀降临世间的意义与目的,即是在教化与引导众生,令众 生开悟并证入与佛陀同样的智慧知见。
云冈造像记大都是五世纪末六世纪初所为,这个时期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魏晋南北 朝时期,此时是中国民众思想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时期。佛教向东传播,佛教信仰开 始渗入民间,本土人们的信仰与观念随之经历了中外冲撞交融的洗礼;道教与此同时 也开始兴起,佛道观念一起形成隋唐以下观念的雏形,后代流行民间的许多观念都可 溯源于此。揭示这一时期本土民众信仰,尤其是其信仰心态,对于把握隋唐之后民众 思想脉络有重要价值。
s铷es,we 、釉rship aIld worship to
call see that the Buddha,BodllisattVa are觚other kind
of deities,ensMne and worsmp include o髓mg a11d salute,supplication is the tmdition酊
o《魏书》卷114《释老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037页。 o《魏书》卷114《释老忐》,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037页。

弓{ 言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以云冈石窟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形态"①。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中有碑、铭、记等文体与之近似,但无石窟题志这个单独分类。
所以,后世对此文体称谓驳杂,如“造像题记"、“造像记’’、“造像碑”、“佛龛之碑”、 “石像铭”、“佛龛铭”等等。本文仿照近年来研究此文体的学术论文,对此文体取“造 像记”这一说法。
仃aditioIlalideaS and beliefs challge the Buddhism,aIld me way to be accepted. Key words:Ping Cheng;Y,ungang Grottoes;statue;Buddhism;religion
Written by W{mgmui
王昶《金石萃编》在北朝造像诸碑总论中有云: ……造像必有记,记后题名。……综观造像诸记,其祈祷之词,上及国家下及父 子,以至来生,愿望甚赊。。 云冈石窟开凿之时,造像写题记之风尚才刚刚兴起,所以造像记数量不多,保留 至今又多滤漫难辨,幸有一代又一代学者不断研究记录才使今天的研究有本可依,本 文的造像记取自张焯《云冈石窟编年史》一书,共49则,其中官吏造像记3则,僧 人与教团造像记11则,平民造像记2l则,柔然族造像记1则,剩下的为身份不明者 所为不明内容造像记。本文主要分析造像记,这种处理是因为直接展现民众信仰的是 造像记,而非造像,并且具体造像题材的认定也是需要依据造像记,仅从造像本身有 时甚至难以区分出佛与菩萨之间的区别,所以,本文基本不涉及造像本身的造型、风 格等问题。 根据造像记可知,参与造像活动者多为下层官吏、僧尼与一般庶民百姓。然而, 除少数官员、极个别僧人在史册上见于记载外,绝大多数造像者默默无名,淹没在浩 瀚的历史洪流中。载籍中挤满了王公贵人,高官权要,却很难见到庶民百姓的位置, 想要依据文献资料窥见民众之精神风貌,更是无从谈起。造像记恰好提供了一窥当时 民众精神风貌的可能。造像记基本出自民众之手,格式相对固定,内容乍看起来于篇 一律,细究却有种种变化,它是民众文化心态与心声的诚挚流露。透过它们,我们可 以看到百姓心目中的神祗,他们的理想与追求,他们所理解的佛法等等。造像记反映 的并不是民众信仰、观念的全部,但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领略一下当时人们 最朴素真实的思想状况。这种朴素与真实使我们拓宽视野,变换角度,“自下而上地” 认识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状况与民众思想状况。信仰乃是佛教存在发展之基础,虽然民 众才是构成信徒的主体,揭示民众信仰可以找到许多教义流行的民众基础与思想源
pray,aIld the supporting to statue is equiValent to the actually sacrifice.These studies show
llSthe Nontlem Wei.We caIl see the、^,ay tllat the
云冈石窟主体工程由皇室缔造,所体现多为皇家意识形态,犹显鲜卑民族意识形 态。早期鲜卑族信仰是杂卜、巫术、多神教崇拜,并没有佛教信仰,直到定都平城后 才开始接触中原地区的佛教,北魏佛教的兴盛始于平定凉州,在灭北凉时,北魏统治 者把北凉的高僧、工匠虏到平城,使发达的凉州佛教得以东传。佛教在石窟建造过程 中后期,民间文化成分就开始渗入其间,民间文化心态也就若隐若现。北魏时期的民 情风俗,正史资料记载少,其他稗史、笔记也很稀缺,虽然云冈石窟造像能反映部分 民间意识形态,但在宗教气氛的掩盖下使得这些微的意识形态也变得朦胧不清,幸运 的是云冈石窟有造像记数则可辨,以造像记对照石窟造像,能了解到若干北魏时期民 情风俗,信仰心态,“这些造像记大都是在补造龛像和民建小窟时刻下的,而补造龛 像和民建的小窟就脱离了皇家的背景和意识形态,所以才能地明朗地反映民众的意识
t11e moSt觚d撇emal wodd view of people.The people of Nonhem Wei t哪the idea of ‘‘practice Buddhism aIld adllig锄a'’t0‘‘jiaIl xiaIlg qi、vu”a11d the chaIlge fom the fact that
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可成佛,心、佛及众生,三者是三无差别。这就是说,从心 性迷悟的观点而言,佛是已经彻底觉悟智慧圆满之有情,众生则是尚待觉悟之佛,闻 道有先后,修证有深浅。换言之,佛与众生只有悟境上的差别,并无本性上的差异, 或者说,其差别只是现象上或层次上的,而非本质上的。换言之,在佛教本意中,’佛 只是一位人格高尚之人而不是神。虽然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小乘到大乘的发展,然而从 一开始,在北魏平城民众的心目中佛教就是以大乘之姿扎下了根。
l I㈣㈣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
——以云冈石窟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中文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存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记内容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 献,探求这一时期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内容与嬗变,百姓心理追求及其信仰与本土观念、 7佛教教义间的关系。文章从平城民众最根本的世界观切入,结合佛教在民间宣传的途 径与民众信仰态度考察了平城民间佛教流行的原因;从北魏平城民众将“修行证悟观” 庸俗化为“见像启悟观”,崇奉对象与祈愿缺乏教义上的联系进而追溯到其多神信仰 的有神论的世界观,揭示了平城民众对佛教教义非系统性的理解:从其礼佛行为下根 深蒂固的皂权崇拜与家族主义传统揭示了本土观念的惯性与强力;通过传统祭祀与造 像供养两种行为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平城民众而言,佛、菩萨即变相的神灵,造像供 养涵盖了献礼与致敬,向佛祈愿就是传统祭祀中的对神灵祈祷,造像供养实际已等同 于全能的祭祀。通过这些研究,使北魏平城民众佛教信仰的实质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看到了平城固有观念与信仰是如何改变佛教本来面目进而使之在本土观念的 背景下被接受的。
he Northem W.ei dynasty ——Based on the View of the Yungang Gro怕es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tlle content of the Y.ungaIlg Grottoes of the Northem
关键词:平城 云冈石窟 造像记 北魏佛教 民间信仰
作 者:王雅慧 指导老师:王耘
Absn乜ct
North锄Wei Folk Beliefs of Buddhism ofttIe PingCheng ofme
dynasty
Folk Belief.s of Buddhism of the PingCheng of t
b咖een co㈣埘meml W西dyn嬲ty,search the content of the people’s worsllip t0 BuddMsm and the relationship
their pursue and local
concept and me Buddhist teachings.The
Supen,ised by、7l,锄g 1Y、m
II
北魏i{£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以云冈石窟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引言
引言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早期石窟群之一,石雕造像气魄宏伟,内容丰富多彩,是 遗存了1500多年的文化载体,现存53个大型洞窟和1100多个小型石龛,共有大小 石刻造像5.1万多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2厘米,雕刻艺术独具一格。
。赵一德:《云冈石窟文化》,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页。 @王昶:《金白萃编》(《白刻史料新编·一》,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977年版,第671页)。

北魏乎城民问佛教信仰心态研究——以云冈石窟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引言
头,利于从平民角度理解佛教教义的演进,但是北魏时期平城乃是当时的帝都,所谓 上行下效,那么那些载于史册的高官权要的信佛、崇佛事迹对于当时民众心理及其信 仰是有很大影响的。研究北魏当时平城民众信仰与心态,根据出自民众之手的造像记, 并结合史料才能正确与全面地认识这一时期佛教思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