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第二单元第三课。
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
这节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大拇指到中指之间最大的距离来测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拃”(读作zhǎ)。
在教材中,学生借助纸带代替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提出“预测”的要求。
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在这一个片段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拃”,并能用“拃”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同时,会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
一拃的手势,对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老师可以在操作中,不一定要学生都把食指弯下来。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看到过用尺子来测量的情况,但用手来测量,见的还是很少。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思维: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
1.能对纸带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鱼(纸带)的长度,并标记测量的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态度责任: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4.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中指导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吧,请你跟我这样做。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一块石头,我是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一块布,包住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块石头一块布,我是章鱼不是兔。
2.你们的小手指真灵活,再来一个?
3.小手小手请张开,食指食指弯下来。
4.你看,它像什么?
3.像7,像手枪。
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科学课上,我们把大拇指和中指之间最大的距离叫一拃。
(板书:一拃)跟老师读一次:一拃(zha)。
二、聚焦
1.我们一起在桌上量一拃吧。
请你跟我这样做。
(播放示范视频)小手小手请张开,食指食指弯下来。
放到桌上压一压,一拃一拃量起来。
如果食指弯不下来,可以放下来,像这样。
2.好,让你的一拃在桌上待一小会,同桌之间互相看看,他的一拃量对了吗?量对了请举手,没有量对,请帮帮他。
3.请把手放下。
三、探索
1.一拃就像一把小尺子,可以帮助我们测量身边的物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
(板书:用手来测量)
2.孩子们,我们的好朋友小熊想要一个鱼娃娃,妈妈说,想要得到鱼娃娃,必须完成两个任务:找到一拃长的树叶,钓到四拃长的鱼。
森林里好多树叶呀,哪一片是一拃长呢?小熊发愁了。
咦,树叶都去哪了?哦,都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里呢?请你帮助小熊,找到一拃长的树叶吧?
(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用希沃授课助手拍学生测量手指的照片并上传)
3.小眼睛,我们一起看看这几片树叶。
这一片,没有一拃,这一片,超过一拃了,这两片,正好一拃。
请你再观察一下这几张图片,你发现手指的一端要与什么的一端在一条线上。
你说。
4.也就是说,起点要相同。
你观察的真仔细。
请大家把树叶收起来。
我们的小熊又遇到难题了。
四拃怎么量呀?
5.咦,鱼怎么不见了。
瞧,它游到纸带上来了。
小眼睛,看一看,请你预测一下,你觉得纸带有几拃?(板书:预测)你说。
6.看来大家预测的结果并不一样,想不想用手来测量。
我们知道,用手测量时,第一拃的起点就是物体的起点,那第二拃的起点在哪里呢?你说。
7.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8.刚才你们看的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你发现用手测量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现(图配文):手指相同、指尖相连、相连处划线做记号、写上姓名和结果)
9.如果是三拃多,不足四拃,我们可以写成:3+。
纸带就在我们左边同学桌子旁边,同桌合作,开始测量吧。
四、研讨
(老师巡视时,将学生测量的纸带和测量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123,快坐好。
时间到。
这是大家的测量结果,请你比较一下这几条纸带,你发现什么?(板书:比较)
2.纸带的长度相同,测量结果却不相同。
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先自己思
考一下,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4.有可能是他测量时,手指没有相连。
嗯,有可能。
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5.每个人手指长度不一样,一拃的长度就不同,测量结果也就不一样。
是这样吗?老师也来测量一下。
3拃。
6.果然,老师手长一些,测量结果又不一样了。
五、小结
为了知道鱼有几拃,我们先进行了预测,再用手进行了测量。
最后还比较了测量结果,知道了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