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3cm B.4cm C.7cm D.10cm
2、如图,在△ABC和△DEF中,∠A=∠D,AF=DC,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无法证明△ABC≌△DEF 的是()
A.BC=EF B.AB=DE C.∠B=∠E D.∠ACB=∠DFE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D,CD上的点,且A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90° B.∠1=∠2+45° C.∠1+∠2=180°D.∠1=2∠2
4、如图,在△ABC与△AEF中,AB=AE,BC=EF,∠ABC=∠AEF,∠EAB=40°,AB交EF于点D,连接EB.下列结论:①∠FAC=40°;②AF=AC;③∠EFB=40°;④AD=AC,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ABC中,D,E分别为BC,AD的中点,若△CDE的面积使2,则△ABC的面积是()
A.4 B.5 C.6 D.8
6、如图,为了估计一池塘岸边两点A,B之间的距离,小颖同学在池塘一侧选取了一点P,测得
==,那么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PA PB
100m,90m
A .20m
B .120m
C .180m
D .200m
7、如图,在ABC 和ABD △中,已知CAB DAB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
ABC ABD △△≌,只需再添加的一个条件不可以是( )
A .AC AD =
B .B
C B
D = C .C D ∠=∠ D .CB
E DBE ∠=∠
8、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3cm ,6cm
B .2cm ,5cm ,8cm
C .25cm ,24cm ,7cm
D .1cm ,2cm ,3cm
9、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
A .60°
B .90°
C .180°
D .360° 10、如图,
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DC 上一点,过点A 作FA =A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
F ,若AB =4,则四边形AFCE 的面积是( )
A .4
B .8
C .16
D .无法计算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已知,如图,AB =AC ,AD =AE ,BE 与CD 相交于点P ,则下列结论:①PC =PB ;②∠CAP =∠BAP ;③∠PAB =∠B ;④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是 _____(请填写序号).
2、如图,△ABE ≌△ACD ,∠A =60°,∠B =20°,则∠DOE 的度数为_____°.
3、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若,A D ∠=∠使AOB DOC △≌△,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只要填一个即可)
4、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CAB ,BD ⊥AD ,已知△ADC 的面积为14,△ABD 的面积为10,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
5、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80,则△ABE的面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B CD
=,BE DF
∥,AB CD
=.求证:ABF CDE
△△.
≅
2、已知∠ACD=90°,MN是过点A的直线,AC=DC,且DB⊥MN于点B,如图易证BD+AB,过程如下:
解:过点C作CE⊥CB于点C,与MN交于点E
∵∠ACB+∠BCD=90°,∠ACB+∠ACE=90°,
∴∠BCD=∠ACE.
∵DB⊥MN,∴∠ABC+∠CBD=90°,
CE⊥CB,∴∠ABC+∠CEA=90°,
∴∠CBD=∠CEA.
又∵AC=DC,
∴△ACE≌△DCB(AAS),
∴AE=DB,CE=CB,
∴△E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
又∵BE=AE+AB,∴BE=BD+AB,
∴BD+AB.
(1)当MN绕A旋转到如图(2)位置时,BD、AB、CB满足什么样关系式,请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2)当MN绕A旋转到如图(3)位置时,BD、AB、CB满足什么样关系式,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
3、已知:如图,AC BD
=,求证:ABC BAD
=,AD BC
4、在边长为10厘米的等边三角形△ABC中,如果点M,N都以3厘米/秒的速度匀速同时出发.
(1)若点M在线段AC上由A向C运动,点N在线段BC上由C向B运动.
①如图①,当BD=6,且点M,N在线段上移动了2s,此时△AMD和△BND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求两点从开始运动经过几秒后,△CMN是直角三角形.
(2)若点M在线段AC上由A向点C方向运动,点N在线段CB上由C向点B方向运动,运动的过程中,连接直线AN,BM,交点为E,探究所成夹角∠BEN的变化情况,结合计算加以说明.
5、如图,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C、B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E.
(1)求证:CFD BED
△△;
(2)若ACF的面积为8,CFD
△的面积.
△的面积为6,求ABE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设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 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找出符合条件的x的值即
可.
【详解】
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是xcm.则
7-3<x<7+3.
即4<x<10,
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此类求三角形第三边的范围的题,实际上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2、A
【分析】
根据AF=DC求出AC=D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解:∵AF=DC,
∴AF+FC=DC+FC,
即AC=DF,
A、BC=EF,AC=DF,∠A=∠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AB=DE,∠A=∠D,AC=D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B=∠E,∠A=∠D,AC=DF,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CB=∠DFE,AC=DF,∠A=∠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
3、C
【分析】
由“SAS ”可证△ABE ≌△CBF ,可得∠AEB =∠2,即可求解.
【详解】
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BC ,∠A =∠C =90°,
在△ABE 和△CBF 中,
AB BC A C AE CF =⎧⎪∠=∠⎨⎪=⎩
, ∴△ABE ≌△CBF (SAS ),
∴∠AEB =∠2,
∵∠AEB +∠1=180°,
∴∠1+∠2=180°,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
由“SAS ”可证△ABC ≌△AE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判断可求解.
【详解】
解:在△ABC 和△AEF 中,
AB AE ABC AEF BC EF =⎧⎪∠=∠⎨⎪=⎩
, ∴△ABC ≌△AEF (SAS ),
∴AF =AC ,∠EAF =∠BAC ,∠AFE =∠C ,故②正确,
∴∠BAE =∠FAC =40°,故①正确,
∵∠AFB =∠C +∠FAC =∠AFE +∠EFB ,
∴∠EFB =∠FAC =40°,故③正确,
无法证明AD =AC ,故④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5、D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出面积比,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
【详解】
∵AD 是BC 上的中线, ∴1
2ABD ACD ABC S S S ==△△△,
∵CE是ACD
△中AD边上的中线,
∴
1
2
ACE CDE ACD
S S S
==,
∴
1
4
CDE ABC
S S
=,即4
ABC CDE
S S
=,
∵CDE
△的面积是2,
∴428
ABC
S=⨯=.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D
【分析】
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B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
解:∵PA=100m,PB=90m,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PA PB AB PA PB
-<<+,
∴10m190m
AB
<<,
∴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20m,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
添加AC=AD,利用SAS即可得到两三角形全等;添加∠D=∠C,利用AAS即可得到两三角形全等,添加∠CBE=∠DBE,利用ASA即可得到两三角形全等.
【详解】
解:A、添加AC=AD,利用SAS即可得到两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添加BC=BD,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添加∠D=∠C,利用AAS即可得到两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添加∠CBE=∠DBE,利用ASA即可得到两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8、C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
解:A、∵336
+=,
∴3cm,3cm,6cm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257<8
+=,
∴2cm,5cm,8cm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24-7<25<24+7,
∴25cm,24cm,7cm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123
+=,
∴1cm,2cm,3cm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9、D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即可得.
【详解】
解:如图,142536180
∠+∠=∠+∠=∠+∠=︒,
∴∠+∠+∠+∠+∠+∠=︒,
142536540
又123180
∠+∠+∠=︒,
∴∠+∠+∠=︒-︒=︒,
456540180360
即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10、C
【分析】
先证明,Rt AFB Rt AED HL ≌可得,ABCD AFCE
S S 正方形四边形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 正方形ABCD ,
,90,AB AD BAD ABC ADC 90,ABF ABC
,AF AE
,Rt AFB Rt AED HL ≌
,AFB AED S S
,ABCD AFCE S S 正方形四边形
AB =4,
2=4=16,ABCD S 正方形
16,AFCE S 四边形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学涉及的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Rt AFB Rt AED ≌是解本题的关键.
1、①②④
【分析】
先证△AEB ≌△ADC (SAS ),再证△EPC ≌△DPB (AAS ),可判断①;可证△APC ≌△APB (SSS ),判定断②;利用特殊等腰三角形可得可判断③,根据全等三角形个数可判断④即可
【详解】
解:在△AEB 和△ADC 中,
AB AC EAB DAC AE AD =⎧⎪∠=∠⎨⎪=⎩
, ∴△AEB ≌△ADC (SAS ),
∴∠B =∠C ,
∵EC =AC -AE =AB -AD =DB ,
在△EPC 和△DPB 中,
C B CPE BP
D EC DB ∠=∠⎧⎪∠=∠⎨⎪=⎩
∴△EPC ≌△DPB (AAS ),
∴PC =PB ,故①正确;
在△APC 和△APB 中,
AC AB PC PB AP AP =⎧⎪=⎨⎪=⎩
∴△APC ≌△APB (SSS ),
∴∠CAP =∠BAP ,故②正确;
当AP =PB 时,∠PAB =∠B ,当AP ≠PB 时,∠PAB ≠∠B ,故③不正确;
在△EAP 和△DAP 中,
AE AD PAE PAD AP AP =⎧⎪∠=∠⎨⎪=⎩
∴△EAP ≌△DAP (SAS ),
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2、100
【分析】
直接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出∠CEO =80°,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
解:∵∠A =60°,∠B =20°,
∴∠CEO =80°,
∵△ABE ≌△ACD ,
∴∠B =∠C =20°,
∴∠DOE =∠C +∠CEO =100°.
故答案为:10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CEO =80°是解题关键.
3、OA =OD 或AB =CD 或OB =OC
【分析】
添加条件是AB CD =,根据,AAS ASA 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详解】
解:AB CD =, 理由是:在AOB ∆和DOC ∆中
AOB DOC A D AB CD ∠=∠⎧⎪∠=∠⎨⎪=⎩
()AOB DOC AAS ∴∆≅∆,
OA OD =, 理由是:在AOB ∆和DOC ∆中
AOB DOC A D OA OD ∠=∠⎧⎪∠=∠⎨⎪=⎩
()AOB DOC ASA ∴∆≅∆,
OB OC =, 理由是:在AOB ∆和DOC ∆中
AOB DOC A D OB OC ∠=∠⎧⎪∠=∠⎨⎪=⎩
()AOB DOC AAS ∴∆≅∆,
故答案为:OA =OD 或AB =CD 或OB =O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
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
4、28
【分析】
延长BD交AC于点E,可得△ABD≌△AED,则△ABD与△AED的面积相等,点D是BE的中点,从而
△CED与△CBD的面积相等,且可求得△CED的面积,进而求得结果.
【详解】
延长BD交AC于点E,如图所示
∵BD⊥AD
∴∠ADB=∠ADE=90°
∵AD平分∠CAB
∴∠BAD=∠CAD
∵AD=AD
∴△ABD≌△AED(ASA)
∴△ABD与△AED的面积相等,BD=ED
∴点D是BE的中点
∴△CED与△CBD的面积相等,且△CED的面积等于△ADC的面积与△ABD的面积的差,即为14-10=4
∴△CBD的面积为4
∴△ABC的面积=14+10+4=28
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平分此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关键是构造辅助线并证明△ABD≌△AED.
5、20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出面积比,即可解答.
【详解】
解:∵AD是BC上的中线,
∴S△ABD=S△ACD=1
2
S△ABC,
∵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
∴S△AB E=S△BED=1
2
S△ABD,
∴S△ABE=1
4
S△ABC,
∵△ABC的面积是80,
∴S△ABE=1
4
×80=20.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见解析
【分析】
由“SAS ”可证△ABF ≌△CDE ,可得∠AFB =∠CED ,可得结论.
【详解】
解:∵BE DF =,
∴BE EF DF EF +=+,
即:BF DE =,
∵AB CD ∥,
∴B D ∠=∠,
在ABF 和CDE △中,
AB CD B D BF DE =⎧⎪∠=∠⎨⎪=⎩
, ∴()ABF CDE SAS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1)AB -BD
,证明见解析.(2)BD -AB
,证明见解析.
【分析】
(1)仿照图(1)的解题过程即可解答.过点C 作CE ⊥CB 于点C ,与MN 交于点E ,根据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可证∠BCD =∠ACE 及∠CAE =∠D ,由ASA 可证△ACE ≌△DCB ,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E =DB ,CE =CB ,从而确定△E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BE
,由BE =AB -AE ,可得BE =AB -BD ,即AB -BD
;
(2)解题思路同(1),过点C 作CE ⊥CB 于点C ,与MN 交于点E ,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及等式的性质可证∠BCD =∠ACE 及∠CAE =∠D ,由ASA 可证△ACE ≌△DCB ,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
AE =DB ,CE =CB ,从而确定△E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BE
,由BE =AE -AB ,可得BE =BD -AB ,即BD -AB
.
【详解】
解:(1)AB -BD
.
证明:如图(2)过点C 作CE ⊥CB 于点C ,与MN 交于点E ,
∵∠ACD =90°,∠ECB =90°,
∴∠ACE =90°-∠DCE ,∠BCD =90°-∠ECD ,
∴∠BCD =∠ACE .
∵DB ⊥MN ,
∴∠CAE =90°-∠AFC ,∠D =90°-∠BFD ,
∵∠AFC =∠BFD ,
∴∠CAE =∠D ,
在△ACE 和△DCB 中,
BCD ACE AC DC
CAE D ∠∠⎧⎪⎨⎪∠∠⎩
=== ∴△ACE ≌△DCB (ASA ),
∴AE =DB ,CE =CB ,
∴△E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
.
又∵BE =AB -AE ,
∴BE =AB -BD ,
∴AB -BD
.
(2)BD -AB
.
如图(3)过点C 作CE ⊥CB 于点C ,与MN 交于点E ,
∵∠ACD =90°,∠BCE =90°,
∴∠ACE =90°+∠ACB ,∠BCD =90°+∠ACB ,
∴∠BCD =∠ACE .
∵DB ⊥MN ,
∴∠CAE =90°-∠AFC ,∠D =90°-∠BFD ,
∵∠AFC =∠BFD ,
∴∠CAE =∠D ,
在△ACE 和△DCB 中,
BCD ACE AC DC
CAE D ∠∠⎧⎪⎨⎪∠∠⎩
===
∴△ACE≌△DCB(ASA),
∴AE=DB,CE=CB,
∴△E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
又∵BE=AE-AB,
∴BE=BD-AB,
∴BD-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证明见解析
【分析】
由AC BD
=,AD BC
=,结合公共边,
AB BA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证明:在ABC与BAD中,
AC BD
AD BC
AB BA
ABC BAD
≌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利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4、(1)①证明见解析;②经过10
9或
20
9
秒后,△CMN是直角三角形;(2)∠BEN=60°,证明见解析
【分析】
(1)①根据题意得出AM =BD ,AD =BN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 =∠B =∠C =60°,利用SAS 定理证明△AMD ≌△BDN ;
②分∠CNM =90°、∠CMN =90°两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
(2)证明△ABM ≌△CAN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M =∠CAN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1)①∵△ABC 为等边三角形,
∴∠A =∠B =∠C =60°,
当点M ,N 在线段上移动了2s 时,AM =6厘米,CN =6厘米,
∴BN =BC ﹣CN =4厘米,
∵AB =10厘米,BD =6厘米,
∴AD =4厘米,
∴AM =BD ,AD =BN ,
在△AMD 和△BDN 中,
AM BD A B AD BN =⎧⎪∠=∠⎨⎪=⎩
, ∴△AMD ≌△BDN (SAS );
②设经过t 秒后,△CMN 是直角三角形,
由题意得:CM =(10﹣3t )厘米,CN =3t 厘米,
当∠CNM =90°时,
∵∠C =60°,
∴∠CMN =30°,
∴CM =2CN ,即10﹣3t =2×3t ,
解得:t =109
, 当∠CMN =90°时,CN =2CM ,即2(10﹣3t )=3t ,
解得:t =209
, 综上所述:经过109或209秒后,△CMN 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所示,由题意得:AM =CN ,
在△ABM 和△CAN 中,
AM CN BAM ACN AB CA =⎧⎪∠=∠⎨⎪=⎩
, ∴△ABM ≌△CAN (SAS ),
∴∠ABM =∠CAN ,
∴∠BEN =∠ABE +∠BAE =∠CAN +∠BAE =6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动点相关问题,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元一次方程与几何图形的相结合的题,多数会涉及到动点的问题,需要对动点的位置进行讨论,讨论时要注意讨论全面,做到不重不漏,通常会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方位进行考虑.
5、(1)见解析
(2)ABE △的面积为20.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E CFD ∠=∠、BD CD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即可.
(2)分别根据ACF 和CFD △的面积,用CF 表示AF 、D F ,通过CFD BED ≅△△,得到BE CF =,DE DF =,用CF 表示出AE 的长,最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1)
(1)解:由题意可知:90E CFD ∠=∠=︒
AD 是ABC 的中线
BD CD ∴=
在CFD ∆与BED ∆中
CDF BDE
C CF
D E
D BD
∠=∠=∠=∠⎧⎪⎨⎪⎩
∴∆∆()CFD BED AAS ≌.
(2)
解:ACF 的面积为8,CFD △的面积为6.
1
82AF CF ∴⋅=,即16
AF CF = 162DF CF ⋅=,即12
DF CF =
由(1)可知:CFD BED ∆∆≌
BE CF ∴=,12
DE DF CF ==
40
AE AF DF DE CF ∴=++=
1202
ABE S AE BE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根据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其性质,证明对应边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