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旧体诗的现代性是在与古代性的比照中呈现自身质性的,其要义在于文化和精神的持续融旧出新,即对于时代生活动态,尤其精神文化动态的热诚反映与介入。

这样的现代性,并非今世才有,而是自古有之。

变风变雅、屈宋楚骚、“建安风骨”、陶谢田园山水诗“四杰新体”“盛唐气象”、南渡词等的与时而出,皆为明证。

近现当代诗家黄遵宪、于右任、吴芳吉、郁达夫、聂绀弩等人的诸多名篇更能启示今人:拥抱火热现实生活并与时代精神声应气求,旧体诗不仅可以做到,还可以做得气韵饱满。

如于右任1938年创作的11首散曲、郁达夫1942年创作的12首《乱离杂诗》,时世变端、民族大义、人类公理、苍生血泪、身家遭际等等,靡不交织于字里行间,至今读之,犹不能不为之动容。

但在现当代诗歌文化的大坐标上考察,又必须看到近百年来的旧体诗创作,整体上的现代性养成还不够充分。

当今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主要以劳动方式专业化、产品交换市场化、生活环境城市化、信息沟通全球化为基本特征。

如果当代旧体诗与此疏隔或相关甚少,它就难以赢得广大的读者,难以具有与白话自由体诗平起平坐的“诗席”。

几个基本的事实不应回避或遮蔽:能够为时代“写心摄魂”的现代性旧体诗力作,仍是凤毛麟角;当现实生活发生重要、重大事情时,旧体诗的在场感、介入度往往不如新诗及时和有力;在表现当代人类心理情感的细微性、复杂性方面,一首情辞俱佳的白话诗乃至流行歌词,可能较旧体诗更为“直指人心”;现当代旧体诗坛迄今仍未能产生它的“李杜苏辛”;现当代旧体诗库还未能诞生震古烁今、堪与《离骚》《古诗十九首》“三吏三别”等相媲美的经典作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与时代相偕行,在继承中求拓新,不断增扩和提升自身的现代性,乃是古今中外诗歌以及一切文艺体式历史经验的最大公约数。

白话诗的形式定型即实现文本的民族化,与旧体诗的自臻新境即获得气骨的现代性,都是一个艰难的、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后者。

所谓旧体诗气骨的现代性,不仅指向诗作精神情感与当下文化情境的多维度交结,还指向诗作形式要素的必要改良和遣词造句方面对于古今语词的兼重并采。

紧要。

众所周知,“旧体诗”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指的是以文言为主要语料的各类诗歌。

在现代以前,它的多次承变不仅体现在体式方面,也体现在诗语方面。

尽管从总体上说,旧体诗语词的稳定性大于变革性,但纵向观察数千年诗史,仍可看到不同时代诗家对于新兴语词积极主动的取用。

从寒山、王绩、杜甫、韩愈到王安石、陆游、杨万里、黄遵宪等历代诗家诸作,皆有迹可寻;元曲用语的俗白鲜活,更是诗语可以拾材于市井乡野的显例。

这样的变迁,是旧体诗不同历史时期现代性的另一个表征。

(摘编自刘炜评《旧体诗的现代性问题》)材料二:
旧体诗,之所以“不易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对字数、韵律、对仗、平仄等的讲究,对当代人而言,要做到“带着镣铐跳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在一定意义上无形中限制了旧体诗的发展。

但是,如果不过分屈服于这种旧体诗的既成“规范”和“程式”,而是大胆创新,为我所用,那么这种既成的“规范”和“程式”,不但不是“镣铐”,反而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利器。

就体式而言,王蒙旧体诗所用最多的是律、绝,还有古体和日本俳句等,特别是他的古体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与传统的旧体诗相比,王蒙不刻意追求外在的体式的谨严,不刻意讲究对仗的工稳,不“掉书袋”,更不为了追求所谓的典雅古奥,故意诘屈聱牙,运用生僻难懂字眼,而是多以日常口语、俚语入诗,不避俗语俗字。

王蒙的旧体诗,旧瓶装新酒,老调翻新曲,赋予了旧体诗这一“旧套”一种新鲜感、现代感,丰富和拓展了旧体诗的表现力和审美空间,为旧体诗的当代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尹贤先生说:“新旧诗体都面临着革新和提高的任务。

”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特别是旧体诗更是如此。

生活才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终源泉。

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更谈不上创新。

任何文体在其深层意义上都是一种“规范”,既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王蒙的旧体诗,正如王蒙其人,以其开阔的胸怀接纳、欣赏一切既成规范,师古不泥古,尊古而不媚古,古为今用,古为我用,就其内在精神而言,非但不“旧”,而且相当富有现代感:现代的思想、现代的意识、现代的情感。

“规范”既是一种文体成熟稳定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约束、限制、惰性甚至难以创新的力量。

(摘编自郭鹏《当前古典诗歌的创作与批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体诗的现代性自古有之,“建安风骨”“盛唐气象”都做到了诗作形式要素的改良和古今语词的并重吸收,同时热诚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文化动态。

B.当代旧体诗要想赢得广大读者并拥有与白话自由体诗平起平坐的“诗席”,其创作与
C.古今中外诗歌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性,在实现文本的民族化过程中,我国白话诗也和旧体诗一样,经历了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D.字数、韵律、对仗等各种规范对旧体诗的发展,看似是阻碍和束缚,其实也可以成为表情达意的利器,关键是看现当代人如何运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表现现实生活的重大场面时,旧体诗的在场感,介入度相对较差,因此,它很难展现火热的生活和时代的精神。

B.寒山、杜甫等积极取用新兴词语,元曲诗语俗白兼用,甚至取材于市井生活,对旧体诗坛来说,大胆改变诗语的重古亲今现状比形式的改良更为重要。

C.王蒙的旧体诗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不仅得益于他将现代生活、思想、情感融入诗歌,还在于他能打破形式的约束,用语通俗,适合当代读者。

D.旧体诗要增强表现力,及拓宽诗歌的深度和广度,就必须将现实生活及日常用语融入旧体诗中,赋予旧体诗现代感。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旧体诗现代性的诗句是()
A.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女装。

(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B.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甚堂皇。

(启功《鹧鹉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C.爱国主义大旗红,敌忾同仇赴征程。

(董凯《七律•赞抗美援朝精神》)
D.白头两伉俪,堂上灯花卜。

(徐志摩《贺寿诗(五言古风)》)
(4)根据材料一,列举旧体诗现代性养成不够充分的事实。

(5)如何推动旧体诗的“革新和提高”?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

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

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

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

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

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

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

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

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去见王就是。

”墨子说。

墨子和公输般一起见楚王,楚王说公输般已经为他造了云梯,可以攻下宋。

“那可不一定能攻下宋,我可以和公输般拿木片来较量试试。

”墨子说。

公输般和墨子拿木片斗了九个回合,公输般输了。

楚王觉得有些扫兴,说:“我就不去攻宋罢。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公输般留他吃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老乡!”
“那倒也不。

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

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

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①,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

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

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

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

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

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

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

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

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

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

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
【注释】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文本链接】
鲁迅的小说《非攻》选自《故事新编》,创作于1934年8月。

1930到1940年属于中国近代史,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民族矛盾激剧上升。

但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则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这样,他们一方面要“开门揖盗”,投降卖国,另一方面又不断压制人民,逞强凌弱。

同时,又采取种种欺骗手段,搞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等。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具体描绘了墨子脚上的草鞋:“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草鞋已经碎成了一片一片”,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B.“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公输般在墨子的劝说后,收起云梯和木鹊,说明他决定不攻宋。

C.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D.小说中鲁迅着意突出了墨子的“好义”行为和“非攻”主张,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语平常而朴素,而意蕴深刻。

如文中两处加点词语“饭碗”,前一句“饭碗”指公输般的官场晋升,以战争获得不义财富;后一句“饭碗”指宋国人民的安定、平稳的生活。

B.作品写了墨子为却楚攻宋,仓皇而走,连胜而回,小说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让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具体感受他内心的忧虑和欢快。

C.鲁迅尊重历史,《非攻》所描写的主要人物、事件和细节都有历史根据,塑造了一个反抗侵略的“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D.鲁迅的作品语言一向轻松诙谐。

如文末的“募捐救国队”,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增强了作品调侃的意味,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4.文本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说说鲁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5.这篇小说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意图,作者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的用意中,执着于现实的战斗。

请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小说中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体现在那些
三、文言文阅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

B.微行,专指帝王和诸侯为了避人耳目,隐匿自己身份,改换常服,便装出行或私访。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D.编管,宋代官吏获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由地方官吏管束,谓之“编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曹辅忠君忧国,勇于担当。

当时国君疏于国政,耽于游乐,而朝臣们一味迎合,不予劝阻,他对此直言不讳,上书切谏。

B.曹辅刚直耿介,不畏权贵。

在都堂受到审讯时,他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既质问权贵们未履职责,又表明自己的忠心。

C.曹辅认识清醒,思虑周详。

他官位不大,在上疏之后,料到必将因此获罪,于是把家事托付给儿子曹绅后便闭门不出。

D.曹辅不计得失,看淡荣辱。

明知上疏于他个人很是不利,依然义无反顾;尽管遭多年贬谪,但依然内心安然不放在心上。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

(2)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
10.曹辅上疏劝谏皇帝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陶公旧宅(节选)
白居易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注】①五柳传:即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往昔拜读陶渊明诗文,到今日寻访陶公旧宅,诗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挚的情感。

B.“古村落”“旧山川”紧扣诗题,展现了陶公旧宅环境的古朴,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感。

C.本诗“篱下菊”“墟中烟”用典,以陶渊明笔下的经典意象描摹现实景象,自然贴切。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内容丰富而语言浅近,通俗易懂。

1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对陶公的崇敬之情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2)《蜀道难》中,用鸟的鸣叫和在林间环绕飞翔表示蜀道之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________”;看到了心上人后,“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
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
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6.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你是个欢喜看文学书的人,① ,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

② ,假使你是个反对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只除了你自己做的书。

我会()。

③ ,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什么好曲子!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酒席上讲烹调,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对历史家谈考古,对科学家谈发明
B.对历史家谈考古,对科学家谈发明,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
C.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
D.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共青团团歌材料二:
躬逢盛世,新时代中国青年恰逢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宝贵际遇,需以信念铸魂、以实干凝魄、以党性修身,在“大有可为”的时代续写“有所作为”的青春华章。

——太湖e评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