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甘地被刺课件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选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解读】
当你付出时不要期望有对等的回报,这样你的付出 就真正值得人们敬爱了。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詹姆士·马克,美国记者。1948年1月30日 从印度发出通讯报道《甘地遇刺》,以其生动 的记述将圣雄甘地遇刺前后的真实景象,注入 人类的新闻史册中。
问题二 同样是以人物为主的新闻,与《东方风来满
眼春》这篇通讯相比,你觉得《甘地被刺》在新闻的客 观性与倾向性相结合这一点上体现了中西方新闻怎样的 不同?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整齐,写出了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对甘地进行悼念,表 达了人们的悲伤的情感。
问题一 这篇消息报道的是当年的一个重要政治事 件,其真实性、客观性毋庸置疑。同时,这篇消息是否 具有倾向性呢?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西方新闻都具有客观性与倾向性结合的特
点,所不同的是,客观性与倾向性在中西方新闻中各自 所占的比重不同。在《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客观性与 倾向性紧密结合,全文蕴含着较大的思想意义与指导性, 目的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将邓小平讲话的精神发扬 到建设事业中去。所以,这里价值取向与倾向性是很明 显的,新闻在这里起到了主导舆论、弘扬思想的功能。
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回答时要先想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
联系?”,并先在头脑中理一理思路,想好回答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老师对你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时 你一定要仔细听讲,从中发现哪些是应当记住和掌握的。
答案:啕 陶 淘 摩 磨 摹 瞻 赡 蟾 褐 竭
谒
五、正确理解词语
1.噩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悲恸欲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肩接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弥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16) 社会不同反应
三、艺术特色
1.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结合 这篇消息报道的是当年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其真 实性、客观性毋庸置疑。它通过客观的叙述,让人们感 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感。如“噩耗”“悲恸欲绝”“惊恐 不 安 ”“ 印 度 的 伟 大 灵 魂 ”“ 你 来 晚 了 ”“ 春 风 野 火”“忧伤”“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血迹斑 斑”等等,
虽然没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但从这些用语中, 可以感受到作者报道这一突发事件时那种震惊、惋惜的 态度。
2.倒金字塔结构 这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 方式。其特点是把最重要、最新鲜的、最能吸引人的信 息放在最前面,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相对来说最不重 要的信息放在结尾。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四、识记字音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悲恸.( ) 祷.告( ) 堆.积( ) 弥.合( )
骚.乱( )
享.年( )
同胞.( )
拯.救( )
号啕.( )
哀悼.( )
忧心忡.忡( )
(2)多音字。
刹((
)一刹那 )刹车
笼((
)鸟笼 )笼罩
答案:(1)tònɡ sāo xiǎnɡ dǎo bāo zhěnɡ du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物:甘地。时间:今天(1948 年 1 月 30
日)。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亡。结 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 乱。
(2)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的、最新鲜 的、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地了解主要内 容并吸引读者进一步读完全篇,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 文。
(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 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
(3)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确实需要细节,但 只能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
(4)导语不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 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代。
(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就给 人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
二战爆发后,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再 次发起不合作的号召,英国当局于 1942 年 8 月再次逮捕 了他。1948 年 1 月 30 日,在赴祷告场途中,他不幸被一 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杀死,享年 78 岁。
这篇新闻既写圣雄死的过程,也写他死的影响。
三、文学常识 如何拟写新闻导语
(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 写进导语。
2.为什么甘地被刺死后,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 不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
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 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人们尊称他为“圣 雄”。②甘地被刺后,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 林发动攻击。失去了甘地,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 个印度将会陷入混乱。
答案:1.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2.忧愁不安的样子。 3.形容非常悲痛。 4.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踵,脚跟。 5.使愈合。
1.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它要用简 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 息的主题思想。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本课的导 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西方的新闻,以《甘地被刺》为例,也有倾向性, 但不十分明显,它有时甚至融合在客观的叙述中难以辨 认。《甘地被刺》以客观的叙述为主,比较明显的例子是 课文的第五、六段,尤其是叙述三颗子弹射进甘地体内 过程的用语,冷静而客观,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 得事件与历史在那一刻定格。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新闻具 有客观性更强的特点,从中也反映了中西方新闻的不同。
táo dào mí chōnɡ (2)chà/shā lónɡ/lǒnɡ
2.字形辨认
号táo( ) táo( )醉 táo( )汰
zshhàānn((
)仰 )养
chán( )蜍
mó( )肩接踵 mó( )砺 描mó( )
hjièé((
)色 )泽而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拜yè( )
4.第二段对甘地去世时间报道为何如此精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此精确地报道甘地被刺的时间,一方面体现 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表明他的重要性。
5.甘地被刺时,对刺客说“你来晚了”。怎样理解 “你来晚了”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
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 说“你来晚了”。②在宗教中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不足 为惧。
6.“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 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在句式上有 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的……有的……有人……”排比句式,句
第二单元
新闻
8 甘地被刺
学国学 1.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 莫大乎与人为善。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 道行善。所以君子最重要的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 善。
【解读】 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行善就是做自己本该做的 事,如果天下人都一起来行善,那么天下就和谐大同了。
答案:这篇消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主要从作者的
部分用语中看出。比如“噩耗”“悲恸欲绝”“惊恐不 安 ”“ 印 度 的 伟 大 灵 魂 ”“ 你 来 晚 了 ”“ 春 风 野 火 ”“ 满 布 皱 纹 的 宁 静 的 褐 色 面 容 ”“ 血 迹 斑 斑 ” 等 等,虽然没有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但从这些用语中, 可以感受到作者报道这一突发事件时那种震惊、惋惜的 态度。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4
谢谢欣赏!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5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二、相关背景 甘地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经历了 非暴力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阶段。开 始的时候,他还抱着合作的态度,希望以此 换得英国政府的好感,使印度实现自治,后来希望落空。 1919 年 11 月,甘地正式提出了“不合作”的主张,不合 作运动从此在印度各地展开,进入了高潮。1922 年 3 月, 英国政府逮捕了甘地。
一、把握主旨 这则消息报道了甘地被刺身亡的经过及这一噩耗使 印度举国悲恸欲绝、惊恐不安的事实,表现了甘地在当 时印度人民心中的地位无人替代,表达了印度人民失去 “伟大灵魂”后的忧伤、悲痛和深深的哀悼之情。
二、理清脉络
导语(1) 甘地被刺,举国悲恸 甘地被刺主体(2~经1过5)、凶甘手地等遇情刺况时间、地点、
3 .“ 举 国 上 下 ”“ 悲 恸 欲 绝 ” 换 成 “ 全 国 上 下”“悲痛欲绝”,哪种效果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国”是书面语;“恸”有“大哭”的意思, 表明很悲伤;书面语的运用,使行文更典雅、凝练、简 洁、准确。“悲恸”程度更深,感染力更强,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