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穴贴,穴注,疗效神奇独一无二;
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是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特点,那么具体的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是怎么样的呢?接着我们就来挺专家的解释,看看专家是怎么介绍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的。
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方法如下:
(1)体针治疗:选孔最、膈俞、肺俞、三阴交为主穴。
若痰湿盛者配膻中、丰隆;阴盛火旺配太溪、劳宫;肝火犯肺配太冲、阳陵泉;肺肾气虚配脾俞、足三里。
每日针1次,平补平泻,可留针10~20分钟。
(2)穴位敷贴:以肉桂3克,硫黄18克,冰片9克,大蒜头1个,共捣泥取上药适量,敷于双侧涌泉穴。
(3)穴位注射:选双侧孔最穴,用装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鱼腥草注射液2~4毫升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0.5厘米,然后缓慢向深部刺入约1厘米,抽无回血,将药液深深注入。
咯血期间一日三次,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3天为一疗程。
咯血止后改为一天一次,剂量同上,双侧穴位注射或隔日交替注射巩固治疗2~3天。
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是应用管理师比较悠久的方法,就有手法纯熟、操作简单等特点,是治疗支气管扩张比较理想的方法,在进行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步步为营。
当代名老中医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举隅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属中医“哮病”范畴。
建国以来,一大批名老针灸医家为针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是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
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医药学术进步产生推动作用。
为总结当代名老中医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证治思想,我们在参考《针灸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名单基础上,选取1949年以来在针灸理论及临床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名老中医,通过研读其论著、医案,总结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经验。
l.杨永璇治疗哮喘经验
杨永璇(1901~1981年),祖籍江苏。
1952年后参加国家中医工作,曾历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副主任、针灸系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
1.1证治思想:杨永璇认为,哮喘多年频作,久病则虚,病在肺脾肾。
肺虚则邪易感而气易壅,脾虚则湿易滞而痰易生,肾虚则气不纳而病久延。
辨证有阴虚阳虚之分,又有痰从火化,饮随寒凝之别。
临床治疗上,强调疗效的关键是培本固元,增强体质。
如虚寒证,用艾柱直接灸大椎、喘息、肺俞、膏肓等穴,以助阳化阴。
同时强调要长期治疗,调理巩固。
1.2取穴及操作经验:杨永璇认为,在急性发作期,以祛痰降气为要,取丰隆可立竿见影;取太渊、天突,能缓解喘息症状。
正虚者,急以纳气归肾,配用
太溪。
此处介绍验方两则:一则:取天突、上巨虚,均用徐疾泻法,不留针,灵墟小艾柱直接灸3~20壮;一则:取肺俞、关元,小艾柱直接灸3壮,膻中、尺泽针刺,用徐疾泻法,均能显效。
2.陆瘦燕治疗哮喘经验
陆瘦燕(1909~1969年),祖籍江苏。
从1958年起,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主任、针灸系主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及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
2.1证治思想:陆瘦燕认为,哮喘的表证,有痰声,因此治表证,多数着重于化痰。
化痰对于哮喘实证,的确可以救一时之急。
但治本之法,当从心、肺、脾、肾等方面论治,并认为针灸疗法和内科用药的意义完全一致。
哮喘发作时,每天或间日针刺天突、中府、肺俞,疗效比艾灸好。
哮喘未发作时,艾灸的效果较优,故一般以艾灸疗法防治哮喘。
2.2取穴及操作经验:主穴:大椎、肺俞、膏肓、气户、中府、天突、足三里。
配穴:膻中、风门、大杼、身柱。
操作:针刺虚补实泻,辨证运用。
艾灸上部腧穴后,再灸足三里。
艾灸上述11个腧穴时,每次轮流使用,每次不得使用超过半数以上腧穴。
3.邵经明治疗哮喘经验
邵经明(1911~2012年),祖籍河南。
1958年调入河南中医学院工作。
历任针灸教研室主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带徒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3.1证治思想:邵经明认为,哮喘病初多属于肺实,病久可致肺脾肾俱虚,治疗上创三主穴。
缓解期需坚持治疗以扶正固本,预防复发。
邵氏认为,如治疗得当,不少人可不再发作。
凡针灸治疗得到根治者,一般为青壮年和儿童。
老年患者虽有根治者,但比青少年要少得多。
因此,凡患哮喘,以早治疗为宜。
对缓解期的患者,主张于夏秋季节针灸防治哮喘。
并提出针灸防治哮喘远期疗效方案,即1年观察疗效,2年巩固疗效,3年以后总结疗效。
在这3年之中,每年夏秋季节,要求患者治疗2~4个疗程。
通过3年观察,经冬而哮喘不犯,或遇感冒哮喘不发者,方获得长期效果。
3.2取穴及操作经验:邵经明采用针灸治疗哮喘,主穴:肺俞、大椎、风门。
邵氏通过正交试验,观察患者的肺功能、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等,进一步加深了对三穴平喘效应、哮喘病机及针灸作用机理的认识。
对三主穴(肺俞、大椎、风门)二水平(深、浅)正交试验,证明三穴平喘作用以肺俞(刺入五分)为佳。
试验证明,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针灸都能直接改善肺功能,起到平喘、预防复发作用。
如慢性持续期患者,久病气短难续,动则喘甚者,为肾虚失纳所致,取三主穴,同时配肾俞、关元、太溪。
4.邱茂良治疗哮喘经验
邱茂良(1913~2002年),祖籍浙江。
历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
4.1证治思想:邱茂良认为,哮喘一般有虚实两端,临床虚实夹杂多见。
实证有寒饮伏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两大类;虚证多见脾肺气虚证、肺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
针灸治疗哮喘的的法则有五点:第一,急性发作宜解痉定喘;第二,有表证当表里同治;第三,因于寒者,宜温肺化痰;第四,上实下虚者,宜宣上纳下;第五,缓解期宜调补脾肾,是治本之道。
4.2取穴及操作经验:邱茂良认为,寒饮伏肺证应疏风散寒,化痰平喘,穴用: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尺泽、太渊;痰热壅肺证应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穴用:肺俞、尺泽、列缺、天突、膻中、丰隆;脾肺气虚证应健脾益肺,化痰平喘,穴用:肺俞、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肺肾阴虚证应滋阴养肺,补肾纳气,穴用:肺俞、肾俞、太渊、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心肾阳虚证拟温肾纳气,强心固脱,穴用:肺俞、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
5.郑魁山治疗哮喘经验
郑魁山(1918~2010年),祖籍河北。
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5.1证治思想:郑魁山认为,临床的哮喘病例,多因肺肾气虚,失于降纳,风邪犯肺,引动伏饮,痰气交阻,气道闭塞,正虚邪实所致。
并有虚、实、寒、热之分。
5.2用穴及操作经验:实喘者,针大椎、定喘、肺俞、合谷、丰隆、天突,用泻法,以清肺定喘。
热喘者,针大椎、定喘、肺俞、合谷、丰隆、天突,用泻法;少商、尺泽放血,以泻热祛痰。
虚喘者,针用百劳、大椎、陶道、肺俞、膏肓、膻中、中脘,用补法或加灸,以温中化痰。
寒喘者,针百劳、大椎、风门、身柱、陶道、肺俞、膏肓、膻中、中脘,用温和灸法,以祛寒散风,理气定喘。
6.田从豁治疗哮喘经验
田从豁(1930~),祖籍河北。
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曾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
“冬病夏治消喘”治疗哮喘的研究获部级成果奖。
6.1证治思想:田从豁重视理、法、方、穴、术的综合运用,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疾病,主要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哮喘。
“从肺论治”贯穿治疗始终,初期尤为重要。
治疗时,首选肺俞,以降肺金之逆,开表寒之闭。
寒证用肺经郄穴孔最及络于任脉的列缺;热证多泻肺经荥穴鱼际及合水穴尺泽;虚证则多补本经原穴太渊及中府穴。
在重视治肺的同时,还注重调畅脾胃气机,寓以“培土生金”之义,选取脾胃经的原穴或背俞穴及健脾益胃的药物。
肾气充足,摄纳功能正常,才能使肺宣降正常。
且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还需肾阳的温煦,对于久咳、久喘难愈之证,田从豁在益肺健脾的同时,加以“温肾”,使陷入僵局的病情得到转机。
此外,田从豁认为督脉统领一身之阳,若督脉的气血调畅,则有助于阳气的运行。
6.2取穴及操作经验:田从豁治疗咳喘的常用穴位有大椎、夹脊、百会、肺俞、定喘、孔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肓俞、肾俞。
针刺时根据不同的体位,选取7~8个穴,均兼顾到肺、脾、肾三脏。
治疗本病一定兼顾祛脾肾之寒湿,降胃气之上逆,故临证多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等以培土生
金;肓俞、肾俞温下焦寒水,恢复气化功能。
在针刺大椎穴以通督时,常采用3~7寸芒针,沿督脉向下针刺或沿督脉旁开0.5寸向下针刺,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通督助阳。
7.石学敏治疗哮喘经验
石学敏(1938~),祖籍天津。
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证治思想:石学敏认为,临床所见哮喘多因风寒、郁热、痰湿壅阻肺气,肺失肃降,逆而作喘,且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如哮喘久不得愈,肺肾皆虚,摄纳失司。
反复发作者,在发作期多为邪气偏盛,气郁血滞,本虚标实之证。
7.2取穴及操作经验:选穴:①风门、肺俞、膈俞;②华佗夹脊穴(第2、3、5、7对)。
操作:风门、肺俞、膈俞刺络放血。
华佗夹脊穴直刺1~1.5寸,令针感向前胸或上、下方向放射,施捻转补法1~3 min。
风门、肺俞、膈俞每次选穴1~2对,用三棱针点刺3~5针,深达皮下,然后拔罐,出血量3~5ml为度。
8.讨论
通过对上述名老中医经验的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本病的认识、取穴、操作及疗程均有较深入的认识。
8.1对支气管哮喘病机的认识: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
元代朱丹溪即提出了“哮喘”病名,并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了“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上述七位名老中医一致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有密切联系。
不仅因为肺道挛急,呼吸受阻,更有肾虚不能纳气,气逆于上;脾虚生痰,痰阻气道。
治疗上,均一致认为急性期以祛痰降气定喘为首要,慢性持续期以益肺健脾补肾为目的。
在治疗手段上,大多数医家认为急性期用针,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用灸。
8.2针刺取穴经验分析:上述名老中医一致将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论治。
在取穴方面,急性期取穴相对较少,以达到穴专效宏,如膀胱经的风门、肺俞,手太阴肺经的鱼际、太渊、孔最、中府,任脉的天突等。
慢性持续期选穴较多,如取膀胱经的肺俞、脾俞、肾俞,以补益正气;取手太阴肺经的鱼际、列缺、尺泽,以肃肺平喘;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以清热化痰等。
风门、肺俞穴出现的频次最高,与“膀胱经为一身之藩篱”,“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经之所过,治之所及”等中医理论是完全吻合的。
邵经明和田从豁教授一致指出“大椎”穴的重要性,因此穴能激发督脉阳气,振奋一身之阳。
此外,杨永璇介绍的经验方尤具特色,将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哮喘,表明“通腑降逆”有利于“肃肺平喘”。
同时提示“肺与大肠相表里”是指导针刺治疗哮喘的重要理论,值得研究。
8.3关于疗程设定:总的来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程宜长。
如邵经明指出“针灸防治哮喘远期疗效方案,即1年观察疗效,2年巩固疗效,3年以后总结疗效”。
在这3年之中,每年夏秋季节,要求患者治疗2~4个疗程。
通过3年观察,经冬而哮喘不犯,或遇感冒哮喘不发者,方获得长期效果。
此外,陆瘦燕还指出哮喘未发作时,艾灸的效果较优,已发作则用针。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他们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较为一致,在治疗上针刺取穴各有所侧重,但均重视调治肺脾肾三脏。
由于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加之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深入挖掘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的经验,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