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石潭记(原文)
八下《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八下《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c1b1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7.png)
八下《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八下《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下《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令人感到悲哀。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题了字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5ef1e7a10a6f524ccbf8562.png)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1a66d0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5.png)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原文: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注释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1c6c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3.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渔翁》等。
【重点字词读音】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坻chí嵁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悄怆幽邃qiǎo suì【释词及译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篁竹:竹林。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如鸣珮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流声音的清脆悦耳,给读者以音乐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状语,向下。
尤:格外。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砍倒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运用动作描写,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也可见小石潭的僻静和幽冷。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以为:以……为,把……作为。
近:用作动词,靠近。
以:连词,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
![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6e6fe41dd3383c4ba4cd271.png)
小石潭记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xiǎo shítán jì táng dài Liǔ ZōngYuán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cóng xiǎo qiūxī xíng bǎièr shí bù ,gé huáng zhú ,wén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隔篁竹,闻shuǐ shēng ,rú míng pèi huán ,xīn lè zhī .水声 , 如鸣佩环,心乐之 .fá zhú qǔ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quán shí yǐ wéi dǐ ,jìnàn ,全石以为底 , 近岸,juàn shí dǐ yǐ chū ,wéi chí,wéi yǔ ,wéi kān,wéi yán 。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ebe3a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5.png)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及赏析文言文是语文课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板块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赏析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eb3b3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9.png)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原文如下:南北山,阴阳岭,居此数年,谙其事,而未尝一游于南山之麓。
是岁十月中,月白风清,天气甚宜人,余忽然心生一念,欲一游于南山之麓。
已而,向路傍所居之叟访之,则曰:“南山之麓,有小石潭。
”余遂独往游之。
至山之麓,果见一潭,名曰小石潭。
其水清澈,略带红色。
潭周草木皆茂盛,水鸟游于其中,别有洞府。
潭之东有石桥,桥上皆石,栏杆亦石为之。
桥之两旁,有千叶莲,采之可食。
不觉暮色将晚,余欲归,而不知归路,乃于楼船之上,扣櫂问舟子。
舟子不答,但指潭水云:“此水出南山之下,东流注于江,汝顺流而下,可至一小村落,村民亦知石潭。
余从之,果至村落,宿于一农家。
明早,问村民归路,乃得归。
自是,数日游历于南山之麓,多所得闻。
参考翻译:坐落于南北山之间,阴阳岭之上,住在这里已有数年,对此地熟悉透彻。
然而,却从未游玩于南山之麓。
某年十月中旬,月白风清,天气宜人。
我突然心生一念,想要游玩一下南山之麓。
于是,向路边的老者询问,老者告知:“南山之麓,有一小石潭。
”我便独自前去游玩。
到达南山之麓,果然发现一潭,名叫小石潭。
这潭水清澈,略带红色。
周围的草木郁郁葱葱,水鸟在其中游荡,另有洞府。
潭东边有座石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石头做的。
桥的两旁,有千层莲,可采食。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想回去了,但不知道回去的路。
于是,在楼船上拍船问舟子,舟子未做声,只是指着潭水说:“这水是从南山下流出来的,往东就会流入江中,你只要顺着水流往下走,就能到达一个小村落,那里的村民也知道石潭。
”我按船夫的指示走下去,果然来到村落,在一户农民家中过夜。
第二天清晨,询问了村民回路,才得以回去。
从此,数日游历于南山之麓,得到了许多新的见闻。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8a5e74d83d049649a665879.png)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
![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e664ea75ef7ba0d4b733b38.png)
出处或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xiǎo shítán jì táng dài Liǔ ZōngYuán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cóng xiǎo qiūxī xíng bǎièr shí bù ,gé huáng zhú ,wén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shuǐ shēng ,rú míng pèi huán ,xīn lè zhī 。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fá zhú qǔ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quán shí yǐ wéi dǐ ,jìnàn ,全石以为底,近岸,juàn shí dǐ yǐ chū ,wéi chí,wéi yǔ ,wéi kān, wéi yán 。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qīng shù cuì màn ,méng luò yáo zhuì ,cēn cī pīfú 。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2cd4eff524ccbff121847b.png)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f3854751e79b8969022666.png)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坻,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白话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能够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内心十分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明白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因此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赏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完整word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完整word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786a5c9a8956bec0875e30e.png)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
为:作为13。
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62de0b172ded630a1cb683.png)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坻,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整齐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定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白话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响,似乎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收回的声响,心里十分快乐。
砍伐竹子,开拓路途,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接近岸边的中央,石底有些局部翻卷出来,显露水面,成为水中的洼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上下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良莠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似乎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来交往往,轻快矫捷,似乎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迂回,像蛇匍匐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外形像狗的牙齿那样良莠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由于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载下了此地就分开。
一同去旅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赏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巧、情形融合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描写出小石潭的静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丽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e8ab7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6.png)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品原文:小石潭记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
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
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
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
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
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小石潭记》课文原文
![《小石潭记》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0c2e9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c.png)
《小石潭记》课文原文《小石潭记》课文原文《小石潭记》这篇游记篇幅短小,却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小石潭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d3e9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6.png)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下面小编整理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相关内容。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的地方都没有。
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隐,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小石潭记原文和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61dc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2.png)
小石潭记原文和注释《小石潭记》是唐朝柳宗元的作品。
全文如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如下: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里很喜欢它。
砍掉一些竹子破开它(指小潭),它就像一个小岛(状如砥柱)突出出来,靠近岸边处向上凸起成为一个个的小石礁(状如高地),像一个个小岛屿(状如岩石),像一个个斜坡(状如峭壁)。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树木藤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的样子。
(我)看到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一样。
阳光照到水底(在潭中),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好像和游人一起娱乐。
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有的犬牙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周围),四周有竹林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得)没有人来往,(使人感到心神凄凉骨头发冷),令人感到悲伤愁苦(使人的心情变得凄凉),使人产生幽深隐秘的感觉(使人感到心情忧伤)。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太冷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下去,(于是)我就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和我一起游玩的还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小石潭记》的原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小石潭记》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cb439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d.png)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小石潭记》的原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小石潭记》的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藤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
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
以,因为。
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隶:随从。
而:表并列。
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