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1、识记:(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它即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沿革
1、识记:(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1792年,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pinel)首先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19世纪以前,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而受到监禁和虐待,处境凄惨。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卫生运动历史的起点。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起直接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1880年3月他根据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会用生动的文笔写成《自觉之心》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呼吁对待精神病人也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此书出版后引起社会震动。1908年5月6日比尔斯与13位志同道合者一道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积极努力下,在纽约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至此心理卫生工作逐步推广开来。
2、领会:(1)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0世纪20---二战结束)
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市召开,53个国家的3042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威廉华任会长,比尔斯任秘书长。
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致力于精神病院的给养改革以及建立广泛的精神病社会保障体系,以使精神病患者受到社会公正处置,并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
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会议上还成立了新的国际心理卫生组织——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处.这些组织的建立与纲领的颁布与实施,编织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1961年,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卫生今后的工作任务是:在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各个领域,使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这一阶段表明心理卫生工作已经超出传统的精神病学范畴,正在拓广它的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开始从人本主义角度来审视心理卫生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及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这种关于健康心理的描述给予心理卫生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当今的心理卫生运动朝着全面提高人的心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方向发展。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识记:(1)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
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
一、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三、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
四、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六、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渊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诸多的研究证实,具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国家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1989年月日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曾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过了“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认为21世纪教育体系要进行一些重点转移:这些转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急功近利得狭隘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多弊端。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直接“杀手”。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