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新城道中(其⼀)》赏析

苏轼《新城道中(其⼀)》赏析

轼《新城道中(其⼀)》赏析

东风知我欲⼭⾏,吹断檐间积⾬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挂铜钲。

野桃含笑⽵篱短,溪柳⾃摇沙⽔清。

西崦⼈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其⼀)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视察杭州属县,⾃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联“东风知我欲⼭⾏,吹断檐间积⾬声”,写诗⼈正打算去⼭⾥,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的声⾳,他⼼⾥愉悦,因⽽觉得春风极通⼈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要去⼭⾥特意为之吹断了积⾬。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的感情⾊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彩”。这⼀联诗,写“我欲⼭⾏”,写春风吹断了积⾬,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描写春晴之⽇⼭村风物、⼭⼈⽣活的作⽤,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挂铜钲。”诗⼈选择了⼭头、⽩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以絮喻⽩云并⾮苏轼⾸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助教、周郎博⼠》),但苏诗⽤“披絮帽”来⽐喻笼罩在⼭头上的.⽩云,在前⼈的基础上是有所突破,较为贴切、形象、⽣动的。诗⼈以“挂铜钲”喻“树头初⽇”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村的⾃然景物,语⾔⽣动,诗意盎然。出句“野桃含笑⽵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摇沙⽔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化的诗语形象⽣动地反映出野⽣的桃树鲜花绽开;⽽以“⽵篱短”三字侧⾯烘托“野桃”⾼过⽵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村⾃然景物充满了勃勃⽣机,洋溢着欢快的⽓氛。

尾联由⾃然景物的描写转⼊对⼭⼈及其⽣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本联紧扣⼀个“乐”字。⾬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旷神怡,何况这⼜是闹春耕的⼤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怎不使⼭⼈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家⼜是煮芹,⼜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穷!

《新城道中》这⾸诗意境优美:⼭岭⽩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溪柳摇曳多姿,溪⽔清澈见底,这充满⽣机的景⾊与西⼭⼈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动场⾯以及诗⼈欢快的⼼情交炽在⼀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的馨⾹、⽣活的⽓息,组成⼀幅诗意盎然的⼭村风物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