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键的形成
离⼦键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复习钠与氯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使学⽣理解离⼦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理解离⼦晶体的概念、构成及物理性质特征,掌握常见的离⼦晶体的类型及有关晶胞的计算。
【过程与⽅法】
1. 复习离⼦的特征,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离⼦键的成键微粒和成键性质,培养学⽣知识迁移的能⼒和归纳总结的能⼒。
2. 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可与物理学中静电⼒的计算相结合,晶体的计算与数学的⽴体⼏何、物理学的密度计算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步认识晶体,并深⼊了解晶体的内部特征。
【教学过程】
【问题引⼊】
1.钠原⼦与氯原⼦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你能⽤电⼦式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吗?
2.根据元素的⾦属性和⾮⾦属性差异,你知道哪些原⼦之间能形成离⼦键?
【板书】第⼆单元离⼦键离⼦晶体
⼀、离⼦键的形成
【学⽣活动】写出钠在氯⽓中燃烧的化学⽅程式;
思考:钠原⼦与氯原⼦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请你⽤电⼦式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过渡】
以阴、阳离⼦结合成离⼦化合物的化学键,就是离⼦键。
【板书】
1. 离⼦键的定义:使阴、阳离⼦结合成离⼦化合物的静电作⽤
2. 离⼦键的形成过程
【讲解】以NaCl 为例,讲解离⼦键的形成过程:
1)电⼦转移形成离⼦:⼀般达到稀有⽓体原⼦的结构
【学⽣活动】
分别达到Ne 和Ar 的稀有⽓体原⼦的结构,形成稳定离⼦。
2)判断依据:元素的电负性差要⽐较⼤
【讲解】
元素的电负性差要⽐较⼤,成键的两元素的电负性差⽤△X表⽰,当△X > 1.7, 发⽣电⼦转移, 形成离⼦键;当△X < 1.7, 不发⽣电⼦转移, 形成共价键.
【说明】
但离⼦键和共价键之间, 并⾮严格截然可以区分的. 可将离⼦键视为极性共价键的⼀个极端, ⽽另⼀极端为⾮极性共价键. 如图所⽰:
化合物中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离⼦键, 即使是NaF 的化学键之中, 也有共价键的成分, 即除离⼦间靠静电相互吸引外, 尚有共⽤电⼦对的作⽤.
X > 1.7, 实际上是指离⼦键的成分(百分数)⼤于50%.
【⼩结】
1. 活泼的⾦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 活泼的⾦属元素和酸根离⼦(或氢氧根离⼦)形成的化合物
3. 铵根和酸根离⼦(或活泼⾮⾦属元素离⼦)形成的盐。
【板书】⼆、⽤电⼦式表⽰离⼦化合物的形成
【练习】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式:(1)Na+、Mg2+、Cl-、O2-、
(2)NaCl MgO MgCl
⼩结:离⼦化合物电⼦式的书写
1. 简单阴离⼦的电⼦式不但要表达出最外层所有电⼦数(包括得到的电⼦),⽽且⽤⽅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注明负电荷数
2. 简单阳离⼦的电⼦式就是离⼦符号
3. 离⼦化合物的电⼦式由阴离⼦和阳离⼦电⼦式组成,相同的离⼦不能合并
【练习】
2. ⽤电⼦式表⽰NaCl、K2S的形成过程
⼩结:⽤电⼦式表⽰离⼦键的形成过程
1.左边是组成离⼦化合物的各原⼦的电⼦式, 右边是离⼦化合物的电⼦式
2.连接号为“ ”
3.⽤表⽰电⼦转移的⽅向
【板书】三、离⼦键的实质
思考:从核外电⼦排布的理论思考离⼦键的形成过程
【板书】实质是静电作⽤
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横坐标: 核间距r。
纵坐标: 体系的势能V。
纵坐标的零点: 当r ⽆穷⼤时, 即两核之间⽆限远时, 势能为零. 下⾯来考察Na+和Cl-彼此接近时, 势能V的变化。
从图中可见:
r >r0, 当r 减⼩时, 正负离⼦靠静电相互吸引, V减⼩, 体系稳定.
r = r0时, V有极⼩值, 此时体系最稳定. 表明形成了离⼦键.
r < r0时, V 急剧上升, 因为Na+和Cl-彼此再接近时, 相互之间电⼦斥⼒急剧增加, 导致势能骤然上升.
因此, 离⼦相互吸引,保持⼀定距离时, 体系最稳定, 即当静电引⼒与静电斥⼒达到平衡时,形成稳定的离⼦键,整个体系达到能量最低状态。
【板书】四、离⼦键的特征
【讲解】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可以看成是球形对称的,其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个离⼦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
因此离⼦键没有⽅向性和饱和性。
【讨论】就NaCl的晶体结构,交流你对离⼦键没有饱和性和⽅向性的认识
【板书】
(1)离⼦键⽆⽅向性
(2)离⼦键⽆饱和性
【板书】五、离⼦键的强度——晶格能
(1)键能和晶格能
【讲解】以NaCl 为例:
键能:1mol ⽓态NaCl 分⼦, 离解成⽓体原⼦时, 所吸收的能量. ⽤Ei 表⽰:
【板书】
(2)晶格能(符号为U):
拆开1mol离⼦晶体使之形成⽓态阴离⼦和阳离⼦所吸收的能量
【讲解】
在离⼦晶体中,阴、阳离⼦间静电作⽤的⼤⼩⽤晶格能来衡量。
晶格能(符号为U)是指拆开1mol离⼦晶体使之形成⽓态阴离⼦和阳离⼦所吸收的能量。
例如:拆开1mol NaCl 晶体使之形成⽓态钠离⼦和氯离⼦时, 吸收的能量. ⽤U 表⽰: NaCl(s)Na+(g)+ Cl-(g)U= 786 KJ.mol-1
晶格能U 越⼤,表明离⼦晶体中的离⼦键越牢固。
⼀般⽽⾔,晶格能越⼤,离⼦晶体的离⼦键越强. 破坏离⼦键时吸收的能量就越多,离⼦晶体的熔沸点越⾼,硬度越⼤。
键能和晶格能, 均能表⽰离⼦键的强度, ⽽且⼤⼩关系⼀致. 通常, 晶格能⽐较常⽤.
【板书】
(3)影响离⼦键强度的因素——离⼦的电荷数和离⼦半径
【思考】由下列离⼦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分析离⼦键的强弱与离⼦半径、离⼦电荷有什么关系?
(1)NaF NaCl NaBr NaI
988℃801℃747℃660℃
(2)NaF CaF2 CaO
988℃1360℃2614℃
(提⽰:Ca2+半径略⼤于Na+半径)
【讲解】从离⼦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出发, 影响F ⼤⼩的因素有: 离⼦的电荷数q 和离⼦之间的距离r (与离⼦半径的⼤⼩相关)
1) 离⼦电荷数的影响:电荷⾼,晶格能⼤,离⼦晶体的熔沸点⾼、硬度⼤。
NaCl MgO
晶格能(KJ.mol-1)786 3791
熔点(℃)801 2852
摩⽒硬度 2.5 6.5
2) 离⼦半径的影响:半径⼤, 导致离⼦间距⼤,晶格能⼩,离⼦晶体的熔沸点低、硬度⼩。
3) 离⼦半径概念及变化规律
将离⼦晶体中的离⼦看成是相切的球体, 正负离⼦的核间距 d 是r+和r-之和:
离⼦半径的变化规律
a)同主族, 从上到下, 电⼦层增加, 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半径增加.
b)同周期: 主族元素, 从左⾄右离⼦电荷数升⾼, 最⾼价离⼦, 半径最⼩. 如:
过渡元素, 离⼦半径变化规律不明显.
c)同⼀元素, 不同价态的离⼦, 电荷⾼的半径⼩. 如:
d)⼀般负离⼦半径较⼤; 正离⼦半径较⼩.
e)周期表对⾓线上, 左上元素和右下元素的离⼦半径相似. 如: Li+和Mg2+, Sc3+和Zr4+的半径相似.
【⼩结】离⼦电荷数越⼤,核间距越⼩,晶格能越⼤,离⼦键越牢,离⼦晶体的熔、沸点越⾼,硬度越⼤。
w.w.w.k.s.5.u.c.o.m编者按:⼤地涵藏万物,孕育⽣命,被誉为⼈类的母亲。
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业化的快速发展,⼤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
仅仅因⼟壤污染防治不⾜、环境监管乏⼒,导致的⾷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百余起重⼤污染事故。
⽬前我国⼤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分复杂,形成令⼈扼腕的“⼤地之殇”。
《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存与发展的⼀系列深层⽭盾与两难抉择,并以“⼤地之殇”系列报道的形式在“深度”版推出,敬请关注。
⼤地之殇⼀·⿊⼟地之悲
占全国粮⾷总产五分之⼀的东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个并不为多数⼈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撑粮⾷产量的⿊⼟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百年才形成⼀厘⽶的⿊⼟层正以每年近⼀厘⽶的速度消失。
照此速度,部分⿊⼟层或将在⼏⼗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中国最⼤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法挽回的损失。
□记者孙彬管建涛连振祥吉哲鹏娄⾠李松
南京哈尔滨兰州昆明济南重庆报道
毒⼟:GDP⾄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和重⾦属污染由⼯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污染向⾷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前,我国⼟壤污染呈⽇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分严峻。
”多年来,中国⼟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直关注我国⼟壤污染问题“我国⼟壤污染呈现⼀种⼗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污染物并存、⽆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