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_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题二 原子的结构(2)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2)【知识要点】1.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一般认为最外层电子数为个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则为2个)。
(2)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应中易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3)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4)一般情况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
2.离子(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 、NH+ ,带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CO32-。
(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异:①原子一般(填“稳定”或“不稳定”),而离子比较。
②原子不显电性,而离子。
③表示方法不同,如钠原子表示为,钠离子表示为。
同: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质量、体积都很;在不停;有间隙。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
3.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2)计算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
(4)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而质量单位是“千克”。
【要点分析】例1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 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 该粒子是原子C.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原子解析圆圈中数字17代表质子数,A选项正确;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表示是原子结构,B选项正确;由于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容易得到电子,属于非金属原子,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 C例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能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
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讲解和课本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原子量的计算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b.根据原子序数、原子量判断元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a.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序数、原子量的含义。
b.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c.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学生思路,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a.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趣味性。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a.教会学生运用类比法,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降低学习难度。
b.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要求:分工合作,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报告格式规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有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可以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原子是简单的、不能分割的实心球体。
直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知道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
理解辨析1、原子能否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在其他条件下还能再分。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理解辨析1、原子核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电子运动的区域。
原子核虽然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体积小、相对质量较大。
三、原子中各粒子的电性四、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理解辨析1、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吗?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但某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无中子。
五、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等。
例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中子数例题2、有关原子带电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B)A.原子中质子带浮负电,电子带正电B.原子核带正电C.电子不带电D.电子和中子电荷中和使得原子不带电例题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5)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6)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7)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8)质量与氢-1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9)质量最小的的是电子;(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的数量关系和电性是如何影响原子的性质?
b.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确定的?
c.如何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
a.判断题: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4.每位同学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含金属元素的物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科普文章,介绍该元素的特点及应用。
5.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原子结构的科普海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6.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结论。
1.利用图片展示常见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并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代表了什么?原子量是如何确定的?”
2.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分子知识,提出问题:“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
3.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的结构,那么原子内部又是怎样的呢?”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的结构。
4.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通过组内互助,提高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5.强化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6.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原子结构研究方面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学会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并能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子、中子的组成和性质。
2.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概念,认识核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3.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
4.学会使用粒子模型来表示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直观认识原子核结构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原子核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核结构、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3.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价值认识。
4.通过对核能利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等。本课时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中子以及原子核的结合能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验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优秀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并能用结构示意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2.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学习微观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这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如果抛开化学变化,原子能否再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原子神秘的面纱。
二、推进新课1.原子的构成[讲解]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产生了兴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提出问题]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①为什么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受阻碍呢?②有的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什么呢?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的原因又是什么?[归纳总结]①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顺畅通过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有少数α粒子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金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其体积小,质量大,所以有极少数α粒子与金原子核相碰撞被反弹回来。
[讲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过渡]阅读教材第53页第二段内容,并进行归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拓展
(1)同种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3)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原子核外不同的区域运动的,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
(3)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低到高依次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离子
1.离子的形成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2.离子的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公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kg)×112
知识拓展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c.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2.实践作业:
a.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b.收集有关原子结构的生活实例,分析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以短文形式呈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以及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序数、原子量的概念及应用;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难点:原子结构的抽象性和微观性,学生对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原子序数、原子量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观察。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原子结构、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
4.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随堂练习、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等;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同位素的应用;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原子结构的认知框架。
2.针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的不足,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要介绍同位素的概念、应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同位素的应用及在生活中的体现。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针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小组观点。
3.家长辅助作业要注重亲子互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原子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根据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绘制一幅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原子核、核外电子等关键部位。
-总结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各个阶段的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原子结构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二、学情分析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内粒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
2.强调重点和难点: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提醒学生注意理解。
3.感悟与收获: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化学知识的感悟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2.原子序数与电子数的关系,电子排布规律。
3.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教学难点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3.将原子结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结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加强对原子结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一道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
3.查阅资料,了解一位在原子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简介,介绍该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和影响。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及各种粒子的带电性。
2:各粒子间的等量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知道什么是离子。
学习重点:
1:原子的结构,及离子的带电性。
2:离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
1:各粒子间的等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过程:
(一)原子的结构
1:阅读课文(53页)找出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各种粒子均显什么电性。
2:什么是核电荷数?。
3:通过原子本身不显电性这一线索,填写以下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阅读课文(54页)了解什么叫做分层排布。
2:根据组成原子个粒子间的关系完成下题。
提示
(三)离子
1:阅读课文(55页)什么样的电子排布被称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2: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并举例说明,画出相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什么样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并举例说明,画出相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如何变成离子,什么的离子属于阳离子,什么样的离子属于阴离子。
5:物质可以有、、构成。
作业:
书后习题1.(1)(2)(3)(4)(5)
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这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课题承上启下,起着连接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原子世界的桥梁作用。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知道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讨论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子内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一个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它的电子数,这也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保持在一起,而核外电子则受到原子核的吸引。”
6.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分层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教学过程中注重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燃烧木条,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分子和离子,那么原子与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四、巩固拓展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五、总结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燃烧木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燃烧过程中原子是否发生变化。
“同学们,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燃烧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反应。那么,在这个反应中,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呢?它们在反应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分子和离子,那么原子与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让学生进行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讲解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概念。
(五)总结归纳,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 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如:
•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 •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 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 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能不能用一种 好写、好记、好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 量呢?
• • • • •
你能得出的信息有: 1).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4).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从表中可以得出: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数目相等,电 量相等,电性相反,相互抵消,原子不 显电性; 3、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 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它必不可少。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 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 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 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为Ar)
2.定义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 = ───────────── 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 (kg) × 1/12
已知: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Kg
-
+17
-
-
-
-
-
-
NaCl
四、离子的形成
1、离子 带电的原子
2、离子分类
阴离子 阳离子
(电子数>质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
3、离子的表示——离子符号
X
n±
离子带正或负电
离子所带电荷数(得失电子 数;当n=1时略去不写 ) 确定离子电荷的思路: 1、先确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确定应失去(+)或得到电子(-);
+8 2 8
+10 2 8
+11 2 8
+17 2 8 8
①它们都带有电荷 ②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 ③它 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④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
+X
2 8 Y
, X表
示( 质子数 ),该粒子有( 3 )个 电子层,Y与粒子的( 化学性质 )有 关系;当X-Y=10时,该粒子为( 原子 ) (填类别);当Y=8时,该粒子带2个 单位负电荷,该粒子符号为( S2- )
不易得失电子。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 数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 素 一般少于4个 一般等于或 多于4个 8个(氦为2 个)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稳 定结构 易得到电子而达稳定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 质 比较活泼 比较活泼
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 子
1.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B) A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 D原子量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A) A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带电量 3.某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 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 为( B) A 5 B 11 C 1 D 18 4.根据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 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 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 作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 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核外电子相对于原子核,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 、 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磷 硫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1 32
质子数
1 6 8 11 15 16
中子数
0 6 8 12 16 16
课堂练习
1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B )
A 56克 B 56
C 9.288 × 10-26 Kg
D 1/56
2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B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中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练习:填表:
原子 名称 核 外 相对原子 核电荷 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数 原 子 核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人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 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三、核 外 电 子 的排布
1、 核外电子的运动又称为核外 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 核 距 离:近 能 量:低
远 高
2、核 外 电 子 的 排 布 规 律 :
⑴ 先 排 内 层, 后排 外 层。
4、离子符号的意义
一个镁离子
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上: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 带电的原子
区 别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2)电性上: 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 (3)结构上: 联系: 阳离子 得电子 定结构 失电子 原子 失电子 得电子 阴离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硅 原 子 放 大 三 百 万 倍
知 识 回 顾
•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 2.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金属元素钠:最外层电子数为1,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易失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而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
非金属元素硫:最外层电子数为6,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易得2个电子,使最外层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得到2个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氖: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 ---Fra bibliotek+17
-
-
-
-
钠原子
-
氯原子
+17
-
- +11
- -
-
-
-
-
-
-
-
-
钠原子
+11
氯原子
-
-
-
-
-
-
-
-
+17
-
-
钠离子
氯离子
+17
-
-
+11
-
-
-
-
-
Na+
质子数= 11 > 电子数 10 =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数= 17
Cl<电子数= 18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11
⑵ 第 一 层 上 最 多 排2 个 电 子。
⑶ 第 二 层 上 最 多 排8 个 电 子。 (4)最外层上不能超过8个电子。
原子的结构 可用原子结 构示意图简明地表示。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 15
原子核带正电
2
8 5
第 1层
质子数
第 2层 第 3层
(也叫最外层)
同一行,随着原子序数(质子数)递增: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铁
56
26
30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
尝试查阅一下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磷、铝、氮、钠、硫、镁 • 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磷——31 氮——14 硫——32 铝——27 钠——23 镁——24
•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空格上。 •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 (2)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有: 原子 分子 原子 中子 • (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4)带正电的粒子有: 质子 • (5)带负电的粒子有: 电子 • (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 电子 • (7)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质子 中子 电子 • (8)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 质子 中子
比较稳定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 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结构
决定
性质
钠原子
+11
氯原子
-
-
- -
+17
- - -
-
-
-
-
-
质子数=电子数=11
不带电
Na
质子数=电子数=17
不带电
Cl
钠原子
+11
氯原子
+17
-
-
-
-
-
-
-
-
- -
钠原子
+11
氯原子
-
-
-
- - -
碳
氧 钠
6
6
8
6 8
6 8
12 16
23 32
8
11
11
16
12
16
12
11
16
12
硫
镁
16
12
12
24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 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175 289,则其中子数是____________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 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4.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B ) A.50 B.86 C.136 D.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