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言要连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只有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例如《昆明的雨》为表达对第二故乡昆明的雨的想念,从画作内容写起,先后写了昆明的雨、雨季、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等景物,选取了作画题字、房东送花、酒店小酌等小事,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这所有的材料都围绕着对昆明的雨的想念这一情感主线展开。表述角度前后一致,才不会杂乱。
五类文(0~14分)
得分
2.用提示语 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文章开头句就确定了下文的写作顺序,后文便先论述“寻求爱情”,再论述“寻求知识”,最后论述“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如果顺序发生变化,就不能一一对应,语言也就不连贯了。具体到笫二段“我寻找爱情……”,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
再如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两段话: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这里,关联词“可是”表示句子间的转折关系,使用“比如”“例如”这样的词语来引出例子,还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指导
语言要连贯
叶圣陶说:“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只有语言连贯,中心突出,逻辑严密,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前后脱节、条理混乱的文章,语言再优美,思想再深刻,也不会被承认、被肯定。足见,写文章语言连贯是多么重要。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造成困扰。本单元,我们就来探讨写文章时,如何才能让“语言连贯得体,作文行云流水”。
一、语言连贯,要注意话题统一
1.确定中心话题 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例如《背影》以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为中心话题,《昆明的雨》以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为中心话题,《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中心话题。
2.保持中心统一 在连贯的语句中,所有句子都应围绕一个中心或共同的话题,不能出现离群句。前后各句的话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例如《背影》中写父亲送行部分,穿插写了送行前、送行中、送行后,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围绕“父子情深”这个话题来写,段与段之间的情感是融合的,句子是连贯的。《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捡鸡枞的笑话。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提醒:请将作文写在后面的“作文演练”处(本书P40~41)】
评分表格(生生互评)
评卷人:
等级项目
一类二类三类来自四类五类评分细则
1.立意
2.选材
3.结构
4.语言
5.格式(标题、字数)
6.错字
7.标点
8.卷面
总评
一类文(45~50分)
二类文(40~44分)
三类文(30~39分)
四类文(15~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有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物理学家,有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中国航天人,有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有逐梦飞翔的失聪女孩……过去的初中生活,一定有让你感动的瞬间,可能是一朵花,一个眼神,一本书,一个人……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让你感动的瞬间。 要求:①紧扣所选话题,符合文体规范;②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3.用过渡语 例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三个独立成段的句子都是文章的过渡段,首句启出下文,后两句承上启下,自然地将全文内容衔接了起来。《昆明的雨》中的“‘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这个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对“昆明雨季”的描写。
红红长纱,绵绵热爱(2021·广东) 路上的紫丁香藤欲要开得缠缠绵绵,热情奔赴属于它的山海。红红的长纱伴风而行,在簌簌秋风间悄然演绎出一曲田园曲子,奔赴真正的少年模样。 初识,是红果果绿泡泡之间偶然穿插着的广告,那穿着红色长裙的中国古典舞舞者在舞台上热情奔放,洒满一腔热血似的,那种力度恰到好处,力与美结合于一体的舞姿也在我的脑海愈是深刻,“相见时难别亦难”,难以与广告日日相见的我欲成为一位中国古典舞舞者。
3.保持陈述对象一致 所谓“陈述对象”就是指句子的主语,在一般情况下,前后的主语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例如《背影》的陈述对象都是父亲,《白杨礼赞》的陈述对象都是白杨。
二、采用合理顺序安排句序和段落层次
1.合理安排句序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展开。例如《背影》用插叙将读者引入作者的回忆里。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我为什么而活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叙述,在开头开门见山地回到了标题提出的问题,然后再逐一阐明理由,最后总结全文,重申活着的价值,与开头呼应。
真的要放弃吗?我做了最长熟的思考,恍然间,那个初识的场面又相映而起,红红的长纱,又勾起了回忆,氤氲着热爱的绵绵,《青丝》的潺潺、《常相思》的苦楚……流转的片片、面面、缠缠、绵绵,晦明变化间,竟将那般酸楚、晕眩与疼痛隐没了,欲要成为心中的少年模样,我用行动诠释了少年。 与之已是熟识,交往从不拘束,舞蹈宽容着我的硬骨骼,我理解了舞蹈的不易,在秋风簌簌、霞光洒满天际间,我忆起“何妨吟啸且徐行”,悄然走向少年的模样,一次又一次的翻转、一遍又一遍的倒立,终于,我成功了。 紫丁香沿路开着,没有了当初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它骄傲地开放,长成了少年的模样。全场的聚光灯从四面悄然地、全都在一霎间绽开,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漫漫红纱,从初时盘曲着汇集于一点,慢慢地绽开,旋转着,绽出了一朵玫瑰,轻盈地似在水中漫游,台下的掌声阵阵,大概,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那是六岁的秋,我被送到了舞室,外面的风吹得时而沙沙,时而呼呼。站在硕大的木门前,我用颤抖的手,战战兢兢地推开了它。舞室内处处的镜子,把房间照得大而亮,镜前,是袅袅娜娜的舞者,她们前翻着,有太极的刚劲、芭蕾的柔和,刚劲与柔和相融,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发髻的圆滑、纱的红、脚尖的白晳,如缠缠绵绵的曲水河,能勾起人无尽的热爱。 勾脚、背脚,横劈叉、竖劈叉,点点滴滴,许是很多人的开始,我亦如此罢。渐渐的,到了屈膝下腰、站立下腰,对柔韧度要求的点点加大,让我有些难以忍受。最不能忘记的,是下腰时腰部撕裂般的疼痛、胯部抽筋的酸楚、头部迅速的晕眩。一次又一次,那种晕车的压抑、眼里似有星辰万盏,晕晕乎乎的,我感到有恶魔在扼杀、有死神在折磨,我终是抵不住,愈要地,是放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样子”一词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形状;②人的模样或神情;③作为标准或代表,供人看或模仿的事物;④形势,情势。无论是文学作品里,还是生活中,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样子”:周敦颐笔下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样子,“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时努力的样子,“神州12号”月背着陆时专家们热泪盈眶的样子,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时满脸勒痕的样子,奥运冠军们手捧奖牌时兴奋激动的样子,老师们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神采飞扬的样子,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样子…… 无论是文学作品里,还是生活中,都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样子” ,最让你难忘的“样子” ,是什么样的?请以“ 的样子, 让我终生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心灵驿站”栏目,经常收到同学们诉说内心困惑的来信,例如“我和父母产生了矛盾,该怎么办?”“学习这么紧张,我该怎么处理兴趣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老师要我们制定好生涯规划,可我真的不知道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栏目组觉得应该倡导大家都来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所以,决定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次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注意在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 征文的要求为:①写出自己的困惑,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力争给人以启迪;②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③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三、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1.用关联词 巧用关联词,不仅会使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更有情趣。我们不妨看看汪曾祺《昆明的雨》中的一段文字,体会关联词运用的妙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第一与第二句之间用了“但是”一词,表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二与第三句之间用了“因为”一词,表明前后是因果关系。第三句中间用了“不是”,前后形成对比,与第二句“并不使人厌烦”相照应。第三句中用了“而且”一词,表示递进关系。
点评: 本文中心话题一致,思路清晰。作者围绕学习舞蹈的过程进行叙写,从热爱到想要放弃,再到坚持,最终获得成功,以此写出了自己在遇到困境之后的坚持,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文章以时间为序将自身的心路历程展现得完整而生动,段落衔接自然,“初识”“那是六岁的秋”“做了最长熟的思考”“与之已是熟识”等过渡句的运用,使得段落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思维的连贯,行文流畅。全文话题统一,衔接自然,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确是一篇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