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贵州特色小镇发展质量的路径研究—以贵州丹寨万达小镇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贵州特色小镇发展质量的路径研究—以贵州丹寨万达小镇为例摘要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扶贫攻坚和全面建
成小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贵州丹寨万达小镇为例,通过构建综合性的评价
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资源等六个维度对丹寨万达小镇的
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一步提出推进贵
州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丹寨万达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现状与问题发展路径
1 引言
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培育特色小镇,切合贵州发展实际,助
推脱贫攻坚,是可持续脱贫与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贵州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着力建设特色小镇,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对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至
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以丹寨万达小镇为例,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丹寨万
达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提高贵州特色小镇发展质量
的统一路径。

2 贵州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2.1 贵州特色小镇创收现状
2015-2019年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迅速。

5年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与旅
游总收入增长约3.5倍,具体表现为2015年贵州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
37630.01万人次,到2019年为113526.60人次,其中外国游客数量由2015年的39.83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102.11万人次,表明其国际化程度也在与日俱
增。

贵州旅游业的强势发展,带动贵州特色小镇呈现出快速而又稳定的发展态势[1]。

以丹寨万达小镇为例,开业4年来,其游客超过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万亿元。

2.2 贵州特色小镇发展特点现状
贵州省是全国独一无二、仅由山区组成而无平原的省份,其依靠自身的地理
环境,形成了“蒸笼”式的小城镇,突出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的空间布局[2]。

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对于特色小镇类型的界定,将贵
州省特色小镇划分为生态休闲、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传统文化和教育科技5种
类型,具体结果如下表2.1所示。

表2.1 贵州主要特色小镇及其发展类型
特色小镇名称特色小镇发展类型
第一批贵州特色小镇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传统文化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传统文化
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传统文化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传统文化
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传统文化
第二批贵州特色小镇
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现代制造
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传统文化
贵安新区高峰镇生态休闲
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生态休闲
安顺市镇宁县黄果树镇生态休闲
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现代制造
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传统文化
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商贸物流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商贸物流
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传统文化
3 丹寨万达小镇建设现状
3.1 丹寨万达小镇概况
贵州省黔东南丹寨万达小镇是大连万达集团丹寨包县精准扶贫的核心产业项目。

丹寨万达小镇于2017年7月3日开业,仅用半年,就成为贵州省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单个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小镇建筑融合传统苗寨建筑形式和元素,也有侗寨经典的鼓楼,获得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国际建筑协会“金块奖”。

短短几年的时间,丹寨万达小镇就形成了以苗族、侗族历史文化与民族
风情为核心,结合民族手工艺、特色美食和医药用品等旅游资源的发展新模式,对当地的扶贫工作与就业问题给予了重要支持。

3.2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综合考量丹寨万达小镇的发展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吴一洲等(2016)[3]、王长松和贾世奇(2019)[4]的研究,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文化资源、生态环境、收入来源和扶贫效果,将上述维度有机结合,形成表3.1的评估框架。

表3.1 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涵解释
产业发展 A1
GDP B12018-2020年小镇生产总值
DPI B22018-2020年小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人数 B32018-2020年小镇就业人数
特色产业项目
B4
小镇特色产业项目数量占总产业量的比

创新创业环境 A2政策支持 B5政策对创业的支持力度
资金支持 B6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投资水平人才培养 B7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入
制度创新 B8小镇的创新性管理制度
文化资源 A3
文化遗产数量
B9
小镇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

文化基础设施
B10
小镇文化设施与文化场所的数量及规模文化活动 B11小镇节庆文化活动的数量
生态环境 A4
金属元素治理
B12
小镇历史残留汞渣污染治理
空气达标率
B13
小镇空气质量
病虫害防治率
B14
小镇防治病虫害效果
环保资金投入
B15
小镇用于环保建设资金
收入来源 A5
营业收入 B16小镇常规项目营业收入
特色产业收入
B17
小镇特色产业收入其他收入 B18小镇其他方面收入
扶贫效果 A6脱贫人数 B192018-2020年丹寨县脱贫人数
扶贫项目 B202021年度丹寨县脱贫攻坚项目数
扶贫资金 B21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 B22银行对小镇的小额信贷和优惠利率政策
3.3 丹寨万达小镇现状分析
3.3.1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丹寨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14亿元,同比增长5.3%。

同时,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861元,增长9%,增速排名全州第1位;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57元,增长11%,增速排名全州第5位。

此外,在就业方面,新增从业人员814人,全县市场主体户数达1.15万户,同比
增长11.46%,增速排名全州第2位。

城镇新增就业527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41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9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66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3.18%。

可以看出,自丹寨万达小镇建设以来,有效带动了丹寨县
整体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状况,当地产业蓬勃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

3.3.2 创新创业环境优渥
(1)政策全面支持
贵州省政府发布的《多彩贵州促进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支持贵州文化
和旅游业有序启动,“贵州省文化旅游业促进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被
有意放到丹寨万达小镇举行。

这一举措足以看出贵州省政府对于丹寨万达小镇建
设的重视程度。

发布会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打出“组合拳”促进文旅消费,包括发布贵州省100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展“贵人黔行”主题宣传活动、“贵州
人游贵州”系列活动等。

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帮助丹寨全面发展致富,去
年万达又重新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帮扶丹寨新规划,定位由“企业包县扶贫”转变为“支持丹寨致富”,重点是支持丹寨发展全域旅游。

综上所述,政策面的
大力支持,使得丹寨县发展有所依托,能够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建设。

(2)资金给予到位
丹寨万达小镇从2016年5月份开始建设至2017年7月3日正式运营,万达
集团5年来投入近23个亿来捐赠投资,持续性完善旅游产业扶贫内容。

一是对
无劳动力贫困户和特困人群进行兜底救助;二是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贫困户设
立扶贫公益岗位;三是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展生产劳动扶贫奖补。

资金面的鼎
力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对丹寨县整体的扶贫工作起到重要助
推作用。

(3)制度建设新颖
丹寨万达小镇采用“轮值镇长”制,通过“名人代言”效应,不断为小镇打
造新的IP。

一年72任的“镇长”,有著名企业家、摄影师、电影导演、雕塑家、作家等,让小镇迅速成为“网红”,这一举措不仅宣传了全镇,而且还与多渠道
资源相衔接,历任“镇长”均为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企业家、电影导演、
作家、运动员、艺术家、资深媒体人等国内外名人。

创新性的制度建设,既能够
有效调动当地居民参与小镇建设的积极性,也能够为小镇转换多样的发展风格,
使得小镇由文化小镇转变为综合性特色小镇。

3.3.3 文化资源底蕴浓厚
丹寨万达小镇拥有7项国家级、24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非遗之乡”。

其中,苗族的蜡染、刺绣、织锦、银饰以及皮纸、鸟
笼等,都较受外界关注。

目前,万达小镇共进驻非遗项目30多项,主要有苗族
蜡染技艺、鸟笼制作技艺、皮纸制作技艺、苗族刺绣、苗族服饰、苗族银饰锻制
技艺等,演出类的有锦鸡舞、芒筒芦笙舞、古瓢舞等。

3.4 丹寨万达小镇困境分析
丹寨万达小镇在国家政策和企业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建设正处于探索时期,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与困境:
一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

丹寨万达小镇内文化资源的开发多
属于直接利用型,即依靠原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旅游设备的简单叠加[5]。

文化
产业链较短且多集中于传统的手工制造,致使游客文化体验感不足,游客参观特
色旅游小镇是为体验生存地文化与旅游地文化的差异带来的强烈冲击,而文化体
验感不足将降低游客多次观光的可能性。

二是,动态评估体系缺乏针对性。

动态评估体系作为考核特色在各阶段发展
情况的重要依据,在监督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和建设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
目前的动态评估体系只针对重资产型小镇(生态、文化、旅游)和轻资产型小镇(工业、贸易)进行差异化评估,缺乏对不同主导产业类型上特色小镇评估的内容。

由于评估体系缺乏针对性,导致各类型主导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阻[6]。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居民生活环境差。

我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普遍低于发达国家,而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水平更为低下。

对于小城镇
来说,在承接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是吸引人才必
要因素,若果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农村富余人口更愿意到大城市寻
求更好的机会,而城市的多余技术、资金和人才也不会转移到其中。

4 推进贵州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4.1 延伸拓展,构建跨境文脉
跨境文脉指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的特定相邻文化空间,这些特定相邻文化空间
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事件渊源、民族文化传承或者文化元素与历史记忆。

贵州立
足于多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不同的特色小镇在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技术发展等
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若基于此构建跨境文脉,将具有相似特征文化小镇
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既可以丰富各类民族文化的内涵,也能够建立统一的文化
圈层,形成完整的文化背景。

4.2 科学评价,完善评估体系
当前特色小镇的相关评估体系虽然具有完整性,但就评价标准而言,却太过单一,因此应当完善评估体系[7]。

一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不能采取同样的评价指标和度量方法,最好是能够做到每种类型的特色小镇,都有一套独特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小镇的自身的发展特点,增添新的指标,从而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在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切实对各类项目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同时增加评估专家人数,削弱个体主观打分所占权重,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和严谨,从而更好地推动小镇发展。

4.3 保护环境,坚持生态兴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特色小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主动把生态理念融入到自身建设中,坚持以生态振兴水西沟特色小镇发展,加快标准化设施建设,做好环保工作,治理污染,改善特色小镇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8]。

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应当注重环境建设,以“生态宜居”作为小镇建设的终极目标,实现“生态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回馈生态”的良性循环,达到特色小镇发展质量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敏,刘铮.贵州特色旅游小镇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对策[J].当代旅游,2021,19(09):6-9.
[2]井园欣.贵州丹寨特色小镇发展经验借鉴[J].商业经济,2017(11):65-66.
[3]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07):123-127.
[4]王长松,贾世奇.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19(02):79-86.
[5]李恩菊,袁丽 .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导向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4-5.
[6]何阳明,严梓予.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广西特色小镇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小城镇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1:6.
[7]刘国斌,高英杰,王福林.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98-107.
[8]王莹,李淑钦,张勇.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以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为例[J].新疆农业科技,2021(05):44-46.
作者简介:万青云(2000-12),男,汉族,江西南昌,本科,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数字金融。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