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提问技能的运用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提高提问技能的运用策略
教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动态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研究。

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诊断学习障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有效提问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1.对于全体学生的难度。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学生受益。

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有效提问的问题要能保障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作出正确回答。

2.对于学生个体的难度。

如果问题能调动50%的学生参与,那么问题的设计比较适宜。

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张: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串,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一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数量。

也就是说问题的中心要突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一个任务。

任务量过多,会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忙于完成两个以上的任务,而造成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以致失去信心。

为了突出问题的中心,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步走,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讨论。

这种化整为零的问题任务量小又具体,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经过努力完成。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确立了学习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获得了较完整而又有深度的认识。

策略之三: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

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指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回忆。

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就属于回答范围大的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见解。

一般说,这类问题的答案不限于一种。

对答案的判断,要根据提问的意图,看其是否合理、是否有创见,而不能简单地判断正误。

策略之四:适当降低沉默率。

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作出判断。

这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抓手”。

这种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根据现有信息无法作出判断等而出现的长时间的“无语状态”。

目前,对那些题目过大、综合性强的,学生回答也存在困难,应当对题目作调整,将综合性的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分几步解决。

而对那些过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往往因为太容易,缺乏思考兴趣,也要作调整,可提高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使其有思考价值。

另外,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没有听清楚提问,教师要重复提问。

适当降低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做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策略之五: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

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

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在反应和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有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

等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意义。

教师提问后停顿一下,可以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

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而这些反应给教师提供了信息。

停顿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停顿时间短较,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做出回答;停顿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思考。

策略之六:学会倾听。

倾听是指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获得学生真实反应的技术与心态,目的在于判断学生的认识程度、思维方式。

杭州的黄琼教师在上《丑小鸭》一课时,当问到丑小鸭成为白天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努力时,同学之间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丑小鸭成为天鹅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只天鹅,不需要努力;另一派认为丑小鸭的“逃”也是一种努力,但无法说明。

黄老师问:“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一名学生答:“如果丑小鸭死了就成不了天鹅了。

”他的话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大笑。

请注意老师后面的引导:“你别笑,这话还真有道理。

不信你数数看,我们的小鸭差一点死了几回?”学生在相应文字旁标上记号,于是引发了学生的有效阅读和深入思考。

在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后,教师进一步提升总结:“无论如何,如果丑小鸭死了,他就永远是丑小鸭,而不是天鹅,所以,成为天鹅的第一个条件是:你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这位教师能从学生的想法中发现纰漏,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归纳总结,但能提供一个观点进行解释,此刻,教师的倾听与快速反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