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CADCAM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陶瓷学院《模具CAD/CAM》课程名称模具设计 ___
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___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__ 姓名: __陈俊 _____学号: 200910340116_____指导教师:刘文广_________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0日—14日
目录
1.原始数据及资料
1.1课程设计任务
1.2完成的工作量
2.对设计课题的分析
2.1选择并分析原材料的工艺特性和成型性能
2.2分型面位置的确定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3.设计计算
3.1浇注系统的设计
3.2成型零件的设计
4.模具结构设计
4.1 准备工作
4.2创建模具模型
4.3设置收缩率
4.4设置分型面
4.5分割体积块
4.6产生凸模、凹模零件
4.7设计浇道系统
4.8设计完成后所产生的零件
5.设计小结
6.参考文献
一:原始数据及资料
图一:零件cad图
⒈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0日—14日
指导书提供的CAD图及相关参数,用UG6.0来进行其注塑模具成形部分的设计(型腔、型芯等)。

⒉完成的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和建议;
2、上交完成的零件模型和模具相关UG6.0文件(电子文档)。

二:对设计课题的分析
Ⅰ、选择并分析原材料的工艺特性和成型性能;
①件的使用要求
塑料制件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由于塑件有特殊的机械性能,因此设计塑件时必须充分发挥其性能上的优点,补偿其缺点,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塑件的形状尽可能地做到简化模具结构,符合成型工艺特点,在设计时必须考虑:
(1)塑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刚性、韧性、弹性、吸水性等;
(2)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
(3)塑料形状应有利于充模流动、排气、补缩,同时能适应高效冷却硬化(热塑性塑料)或快速受热固化(热固性塑料);
(4)塑件在成型后收缩情况及各向收缩率差异;
(5)模具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塑件的复杂程度;
(6)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制造工艺。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塑件设计原则:
(7)在满足性能和使用条件下,尽可能使结构简单、壁厚均匀、连接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8)结构合理,用简单的加工方法就能完成模具的制作。

(9)减小成型加工后的辅助加工。

②塑件材料的选择与成型特性
因为此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因此选择PP作为其原料。

③材料性能:聚丙烯的成型加工性好,成型的方法很多,如注塑,吹塑,真空热成型,涂覆,旋转成型,熔接,电镀和发泡等,并可在金属表面喷涂。

其中注塑成型的比例大,注塑温度在180~200之间,注塑压力在68.6~137.2Mpa。

模具温度为40~60℃。

预干燥温度在80℃左右。

应避免PP长时间与金属壁接触。

聚丙烯的二次加工性很好,其印刷性比聚乙烯好,照相凸版,胶版,平凸版等印刷方法均可使用,要获得良好的耐热,耐油,耐水等要求的印刷性能,须经电晕放电处理等再行印刷。

PP的注塑模工艺条件:
a)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

b)熔化温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过275C。

模具温度:40~80C,建议
使用50C。

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

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

c)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

如果制品
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

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4~7mm。

建议使用通体为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

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

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是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0.7mm的浇口。

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
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

PP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

d)Ⅱ、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料结构形式,分型面选在如下图所示:
图二:分型面位置图
Ⅲ、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 型腔数量的确定
该塑料精度要求不同,又是大批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设备运转费用低一些初定一模八腔的模具形式. 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分析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八腔,双列直排,推件杆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采用双分型面,结构形式采用派生模.
三.设计计算
Ⅰ.浇注系统的设计
1.主流道设计 1).主流道尺寸
根据所选注射机,则主流道小端尺寸为 d=注射机喷嘴尺寸+(0.5—01)=2+1=3mm 主流道球面半径为
SR=喷嘴球面半径+(1—2)=12+2=14mm 2).主流道衬套形式
本设计虽是小型模具,但为了便于加工和缩短主流道长度,衬套和定位圈还是设计成分体式,主流道长度取40mm,约等于定模板的厚度,见图,衬套如图,材料采用T10A 钢,热处理淬火后表面硬度为53HRC---57HRC.
图三:主流道衬套
3).主流道凝料体积 233502.40.54
i n Q d Z mm cm π
=
==
4).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由经验公式
33
33.3 3.37.09
93750000.20.880.44 2.7727.092(35)
222
v V n Q r R q Q q q cm R mm ππ⨯===<⨯=++=+⨯+=+=
=⨯分主塑件 主流道剪切速率偏小,主要是注射量小,喷嘴尺寸偏大,使主流道尺寸偏大所致.
2.分流道尺寸
1).分流道布置形式
分流道应能满足良好的压力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填充状态,使塑料熔体尽快地经分流道均衡的分配到各个型腔.因此采用平衡分流道,如图. 2).分流道长度
第一级分流道L1=50mm, 第二级分流道L2=10mm,第三级分流道L3=15.5mm. 3).分流道的形状,截面尺寸以及凝料体积 (1).形状及截面尺寸
为了便于机械加工及凝料脱模,体设计的分流道设置在分型面上定模一侧,截面形状采用加工工艺性比较好的梯形截面,梯形截面以塑料熔体及流动阻力均不大,一般采用以下面经验公式来确定截面尺寸,即
: 1.996B mm ==根据参考文献(1)取B=4mm 2
2.67.33
H B mm H mm =
==取分流道截面形状如图
:
图四:分流道截面形状
从理论上L2,L3分流道可比L1截面小10%,但为了刀具的统一和加工方便,在分型面上的分流道采用一样的截面. (2).凝料体积
分流道长度L=50+10*2+15.5*4=264mm
分流道截面积243
310.52
A mm +=⨯=
凝料体积3326410.52772 2.772q mm cm =⨯==分 4)分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采用经验公式3
3
3.3 1.0810q r R
π==⨯ 在 23510510⨯--⨯ 之间,剪切速率校核合格 式中
,
340.442 1.7680.1775
n v
q cm t
R =
=⨯==
=
式中,t=注射时间,取1s A-------梯形面积20.105cm
C-------梯形周长1.3cm
5).分流道表面粗造度
分流道表面粗造度R 要求很低,一般取0.8---1.6 um 即可,在此取 ,如图所示.
3.浇口的设计
根据外部特征,外观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应看不到明显的浇口痕迹,采用潜伏式浇口,在开模时对浇口自行剪断,几乎看不到浇口的痕迹. 1) 潜伏式浇口尺寸的确定 由经验公式得
,
0.98d mm ==
式中 222069.456A dh r mm ππ=+=
n=塑料材料系数取0.6
C=塑件壁厚的函数值取0.242
浇口截面形状如图所示,浇口先取 ,然后在试模时再调整. 2)浇口剪速率的校核 由点浇口的经验公式得
3
461244.488q
r s R
π== 剪切速率的校核合格. 4.冷料穴的设计 (1)主流道冷料穴
如图所示,采半球形,并采用球形头拉料杆,该拉料杆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开模时利用凝料对球头的包紧力使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衬套中脱出. 2).公流道冷料穴
在分流道端部加长5mm,作分流道冷料穴.
1.3, 成型零件的设计
模具中确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在本设计中成型零件就是成型外面的凹模,成型内表面的凸模.各类成型零件的尺寸设计
1.凹模(型腔)
塑件四周就一个整体,且无螺纹和其它外部特征,可用整体式,而且加简单,成本低
图五:凹模
2. 凸模(型芯)
塑件凸模四周就一个整体,且无螺纹和其它外部特征,可用整体式,而且加简单,成本低
图六:凸模
四.模具结构设计
零件如下图
图七:零件图
Ⅰ、准备工作:
启动UG 新建一个文件,名称自定。

如下图
模型的绘制
Ⅱ、创建模具模型
三、打开注塑模向导
点击分型—区域设计—MPV初始化如图:
点击设置区域颜色如图:
选择拉伸命令,创建分型面
分型面创建完后,进行定义区域,如图
区域缝合,如图
创建方块,如图
创建方块完毕后,进行修剪体
打开图层设置,把分型面等图层关闭,如图:
最后完成的开模模拟分解图如下:
VII、设计浇道系统
浇道系统设计参照设计部分
VIII、设计完成后所产生的零件
模具设计完成后应该有如下文件(包括最初设计的零件)
五.设计小结
由于塑件结构比较简单,我运用了求差法直接分模,而不是利用常规的moldward里的注塑模向导进行分模。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说明了模具设计的灵活与多变,以后进行模具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具设计。

通过这次设计我对本学期所学的《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但由于缺乏实际生产制造的实践经验,设计中难免有与实际条件不相符的地方。

这要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逐步吸取经验,不断改进。

在这次设计中,我巩固了模具设计的专业知识,也加强了UG软件的运用,可以说我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员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塑料模具设计》卜建新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塑料模具设计》申树义、高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塑料模具设计手册》《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铁梁主编《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