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严进宽出(一辨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应该严进宽出(⼀辨稿)
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们就⼤学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进⾏讨论,我⽅的观点是:⼤学应该严进宽出。
⾸先,所谓⼤学,泛指实施⾼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等教育机关,包括⾼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学等。
⼤学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核⼼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才。
所谓严进,对于⼀般学⽣,要要求学⽣的综合素质,对于⼀些特殊学⽣(如对于某⼀⽅⾯有特长的学⽣),要通过竞赛等更严格的⽅式选拔,以保证⽣源质量。
所谓宽出,则是根据《⾼等教育法》第五⼗⼋条:⾼等学校的学⽣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准予毕业。
先说严进:
1、严进保证了⼤学⽣的⽣源质量,保证学校的学风,维持学习氛围。
⽽宽进对⼤学门槛设低了标准,“⼀颗⽼⿏屎,坏了⼀锅汤”,低标号的⽔泥,⽆法建筑⾼质量的武汉防洪⼤堤,质量是对学⽣进⼀步培养的基本要求。
2、严进提⾼了教育效率,⼤学以前对学⽣严格要求,在学⽣摄取知识能⼒强的阶段增强学⽣对知识的摄取。
同时宽进导致过量学⽣流⼊,造成师资问题,教育环境问题,后勤压⼒问题,却得不到可观的效果。
3、虽然近些年⼤学有扩招趋势,但也是由于⼀⽅⾯学⽣们教育条件提⾼,导致⾼素质学⽣的增加,另⼀⽅⾯教育覆盖范围扩⼤使学⽣基数增⼤,因此正常的扩招只是增加了对⾼素质⼈才的吸收,并不是在降低门槛,即扩招不是宽进。
再说宽出:
1、宽出可以为⼤学⽣提供更多培养综合能⼒的精⼒,例如组织能⼒,社交能⼒,创新能⼒,⼤学作为⼀个⼩社会,是学⽣⾛向社会、接触社会、融⼊社会的必经之路,不能再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只会做题不会做⼈的学习机器。
2、⼤学应当合理放宽对部分学科的要求,在中国现实条件下,若是对专业课程仍然过于苛刻并不现实,毕竟有些⼤学专业课知识我们以后可能所⽤甚少。
因此学术上要因材施教,为有特长兴趣的学⽣留有⾜够的时间精⼒。
最后总说严进宽出:
严进宽出是⼀种阶段性选拔⽅式。
基于现实,中国的上千所⼤学中,平均师⽣⽐为1:23,⽽科学调查表明最佳师⽣⽐为1:12,在中国教学资源不⾜的状况下,严进成为必然选择。
⽽社会不需要模仿者,更需要的是创新者,根据开篇所述⼤学的职能,当严进成为必然选择时,宽出显得尤为重要。
严进选质量,宽出选个性,所以我⽅坚持观点:⼤学应该严进宽出。
谢谢。
美国侨报⽹指出,根据美国最新报告,相⽐⽩⼈和其他少数族裔,亚洲⾼中⽣在校期间打零⼯⽐例最低,同时亚洲⾼中⽣打⼯越长成绩越差,并伴有⾼吸烟酗酒吸毒率。
2008年10⽉9⽇教育部承认1999年⾼校扩招太急,导致如今就业难。
《新青年》指出,⼤学扩招直接导致学历贬值,⼤学⽣整体素质下降更导致就业压⼒⼤。
2011年10⽉13⽇,武汉⼤学校长李晓红校长坦⾔学校教育资源不⾜。
改⾰“精英式教育”⽽实⾏“⼤众化教育”致使⼤学⽣鱼龙混杂,各种不良现象增加,如“硫酸泼熊现象”。
美国⼤学数量加起来近6000所,⽽中国⼤学(除本科609所外还包括⾼职、⼤专等)却不到2000所,⽽美国⾼中⽣数却⽐中国少了很多。
常青藤联盟招⽣规模严格限制,宁缺⽏滥,这种理念使其⼏百年都是世界⼀流学府,教育资源⽐我们丰富,但仍然保持宁缺⽏滥。
⽐如其中之⼀的哈佛⼤学录取率再创新低,仅为6.17%,但它已发展为拥有10个研究⽣院,40多个系科,100多个专业的⼤型院校。
“严进”的⽅式并不是指⾼考,⽽是⼀种⽐⾼考更为完善的选拔制度,例如严格的常青藤联盟招⽣制度,不能把⾼考造成的弊端当做是“严进”的弊端。
⾼考改⾰:1、把普通本科和⾼等职业教育⼊学考试分开;
2、完善⾼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3、部分科⽬实⾏⼀年多考;
4、完善⾼考招⽣名额的分配办法;
5、加快建⽴多渠道升学和学习⽴交桥。
⼀些国家的经营⾼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到能为15%左右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前,它的性质基本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众性,如果这个过渡成功,⼤众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其容量达到适龄⼈⼝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