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的涵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奋进。
课的“问题探究”中“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
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
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
的了解”,这两者其实都体现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
病”。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
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此外,第十六课的“思考点”
的形式铺垫情感。中国近现代史版块则强调“战
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作为社
争”
“变革”,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各阶层人民通过
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共同富裕,依旧需要我们为之努
不断努力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
力与奋斗。
复兴,以此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
[8]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九、第十单元讲述了
历史·学科视点
愿景。在上古文明时期就存在“天道均平”的共同
“多民族”
“ 融合”
“ 统一”,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总
富裕思想萌芽,在先秦时期强调“损益之道,抑强扶
结出中国古代史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融合
弱”的共同富裕思想,以及在历朝历代都存在“等贵
与发展”,从而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甚至文化认同
贱、均贫富”的农民起义的共同富裕诉求 。在当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栏目的学习进行自主建
域图,有效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利用器物、建筑
构,为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作情感铺垫。
物、遗迹、绘画、雕像等的图片史料,加深学生对中
在目录设置和编排上,中国古代史版块强调
中学教学参考
现为理解与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情怀、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情怀、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和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情怀。家国情怀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是以导学铺垫情感、以问题挖掘内涵、以史料拓宽视野,以
此有效落实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633.51
体,可让学生形成中华文化的整体发展脉络与框
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
架,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历史教科书中的
动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
中华文化,在思想潮流方面,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并在革命斗
家争鸣,包括以孔、孟为首的儒家,以老、庄为首的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68-04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高层
维系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根基。
领导而言,他们获得历史常识最基本的来源,就是
历史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
教科书 。而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用书,历史教科
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6]。2017 年,高中
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自觉承担共同体
历史教科书实现了从“一纲多本”到统编、统审、统
的责任[2]。作为一种情感倾向,家国情怀的生成基
用的转变,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教科书的重
础是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和“家国同构”的思想
视。学生正是在不断接触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了
历史·学科视点
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化传承
——家国情怀的涵养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411000) 刘 欢
[摘 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在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家国情怀植
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基于大单元、大概念的教学理念,家国情怀应当体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两汉时期蔡伦的造纸术
以及《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九章算术》等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隋唐时期的
(三)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浸润理想情怀
共同富裕思想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中国的历史
长河中,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和美好
69
中学教学参考
2023·
2023
·12
价值理念,以个体为基石、家庭为纽带、国家为指
解国家历史、建构关于国家的历史记忆的,同时逐
向,强调的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
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
标。家国情怀作为个体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
同、身份认同。
一种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所展现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
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教师应通过历史教科书,让
展的需要。
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高度的文化认
二、历史教科书中家国情怀的呈现内容
家国情怀不仅仅是一种宏大的、抽象的精神表
同,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培育革命情怀
达,它更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和凝练出来的具
中浸润理想情怀,为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共同
要求“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
奋斗。
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忧患
三、家国情怀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
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生通过对各类问题的
统编历史教科书通过问题设计、史料补充以及
思考,不仅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对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教育必须做的工作。
与此同时,历史教科书中始终贯野,通过对正文、史料的阅读和理解,一方面增
培养家国情怀并不只是传授一些具体的知识,
强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另一方面涵养
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培养一种无形的情感。
学生的家国情怀[9]。教师可利用各章节提供的疆
就等方面。学生在学习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过
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在这
程中,逐渐形成对文化的初步认同与理解,在潜移
些斗争中,戊戌六君子、林觉民、秋瑾、孙中山等革
默化中涵养文化情怀。
命党人的精神永垂不朽,闪烁着中华民族绝不屈服
历史教科书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一个缩略载
的精神光辉。之后,随着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轰
革命情怀植根于伟大的革命实践,集中体现着
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具体的事件中。家
革命人士的意志品质、理想信念、人格特征,是革命
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
精神的一种价值表达。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开始,
科书中体现为理解与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实现
讲述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史与奋斗史。晚清时
元为中国古代史版块,共有 15 课,其中有 3 课 13 目
期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各阶级为救亡图存而不懈
集中讨论文化,并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中选取具
努力,如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封建统治
有代表性的文化,包括思想潮流、文学艺术、科技成
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期基本成熟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明清时期李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让学生接触
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
与了解国家的历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
的《天工开物》。
观念,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历经千年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化情怀、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情怀、追求幸
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不断奋斗,甚至付出宝贵的
福美好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情怀。
生命,中国人民在斗争与磨难中培养了革命情怀。
(一)博厚悠久的中华文化中铸就文化情怀
《中外历史纲要(上)》从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
凡、普通的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伟大的
记》
《汉书》,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三国至隋唐
革命情怀,这种革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宋朝的词;元朝的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国尽忠、勇于牺牲的精神
曲;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在科技成就上,有
境界,是为国立命、为民求福的理想信念。
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
(二)以问题挖掘内涵
基本制度,在借鉴苏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
家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个体的一种情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立了较为完整
感倾向,但缺乏认知的情感倾向容易使学生变成狭
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瞩目成就。党
隘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将教科书
书是历史教学中最核心的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
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
势,是读者最多、范围最广甚至是读者最信赖的知
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中学历
识文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重任。家国情怀
史教育因其独特的价值,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起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着中
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的人,对自身没有一个连续的认知,就无法形成自
人生观、价值观。本文试以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
我认同。对国家也是如此,个体没有对一个国家的
[1]
《中外历史纲要(上)》为文本分析对象,深入挖掘历
史教科书中家国情怀的精神意蕴和呈现方式,为一
线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参考。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
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以问题探究的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形式挖掘教科书的内涵,让学生形成一种理性、客
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方
观的认知。在历史教科书中,有“思考点”
“ 学思之
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家国情怀本质上还是
华儿女的思想与情感,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稳
一种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这种认同的基础正是个
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
体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记忆是认同的前提和
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有助于学生建构文
基础,没有记忆也就没有认同[4]。就如同一个失忆
期的程朱理学;明清时期的陆王心学……思想文化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空前规模、空前惨烈
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先秦时
而又取得空前胜利的民族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
期的《诗》
《书》
《礼》
《易》
《春秋》
《诗经》
《法经》等作
到空前的复苏和觉醒[7]。在民族危难中,无数平
品;秦朝时期的统一文字;两汉时期史学方面的《史
了目录中标题的设置,每一章节通过设置导语对本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章节内容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为本章内容奠定情
反映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感基调,在正文的左侧或右侧还设有“学习聚焦”栏
国梦,达到共同富裕,与人斗、与天斗的坚定理想信
目,以增强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共情能力。
主题活动设置等形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还呈现了
大量关于家国情怀的材料。这些材料的选取体现
出国家对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
有了具体而客观的认识。
(三)以史料拓宽视野
历史不可能重演,史料是回望过去、认识历史
另外,对教科书进行解读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落实
的重要参照,通过史料可了解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历史记忆,又何来国家认同,何来家国情怀?
历史教科书是国家和民族对历史的基本态度
和认知的反映,兼具学术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综合
一、对历史教科书中家国情怀的精神意蕴
性特征[5],在涵养和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具有
情怀是指个体所含有的某种心境、胸怀,具有
难以替代的作用。教科书是国家意志、民族文化、
一定的情感倾向性。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家庭、家
是在民族危难之中挺身而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
中学教学参考
2023··12
2023
68
《中外历史纲要(上)》主要是以大时序小专题
的形式讲述 5000 多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多民族
国家的融合统一史、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独
历史·学科视点
立与解放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70 多年来
赵州桥、雕版印刷的佛经、最早的火药配方,宋朝时
争的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和长征精神。
道家,以墨子为首的墨家,以商鞅、李斯为首的法
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华
家;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
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
位;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朝时
致、共同抗日,筑起了一道道血肉长城,最终取得了
窗”
“问题探究”等栏目,通过问题与学生对话,加深
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
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怀
例如,第八课的“问题探究”中“了解唐朝所受
揣共同理想,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