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 线成像
一、X 线的产生与特性
X 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 线的特性:1 穿透性:X 线成像基础;
2 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 感光效应:X 线射影基础;
4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 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 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 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 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 显像过程
三、X 线图象特点
X 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 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 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 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 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 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 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 检查方法发展快
4 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 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 正、侧位;
2 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
3 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 关节照影、
2 血管照影
三CT 检查(优点)
1 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 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 线病可疑病变;
4 骨膜增生;
5 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 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
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滑膜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结骨端、关节囊、关节腔。
X 线上的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解剖关节间隙和少量滑液。
盘
二骨骼的基本病变表现:“三低三高”(掌握)第 2 页共24 页 1 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
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X 线:骨密度减低。
长骨: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分层。
脊柱:锥体边缘变薄,椎间盘变扁。
临床:广泛/局部性骨质疏松。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 线表现为骨密度
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X 线:钙盐减少导致的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临床:佝偻病、骨软化症。
3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 线:骨质局限性骨密度降低。
1)侵润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可突破周围软组织,引起鼓膜反映,常见恶性肿瘤。
2)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对周围组织压迫性破坏,常见慢性感染,良、恶性肿瘤。
临床: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癌变。
4 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 线: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
临床常见局限性骨增生,见于外伤、慢性炎症和原发性骨
肿瘤。
临床:少见于普遍性骨质增生,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
5 骨膜增生:鼓膜受刺激,鼓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鼓膜新生骨。
X 线:细线状致密影,有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花边状。
Codman 三角:骨膜增生时,如引起骨膜反映的病变性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
残骨呈三角形,即Codman 三角。
恶性肿瘤征。
临床:炎症,肿瘤,外伤,鼓膜下出血。
6 骨膜坏死:骨组织局部组织的坏死。
X 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临床: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N 死骨: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导致坏死的骨质。
X 表现为局限性密度增高。
三关节的基本病变:(T 名称)
1 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或关节束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X 线: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模糊、密度增加。
临床:炎症、外伤、出血。
2 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
X 线:间隙变窄、骨破坏、脱位。
临床:炎症、外伤、肿瘤。
3 关节退变:关节慢性损伤导致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被纤维组织代替。
X 线: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晚期: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周围软组织硬化。
临床:老年慢性损伤性疾病。
4 关节强直:严重关节破坏的愈合形式。
分类骨性强直纤维性强直
定义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关节骨端由纤维组织增生连接
X 线关节间隙消失,有骨小梁贯穿。
狭窄的关节间隙,无骨小梁贯穿。
临床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结核
5 关节脱位:关节的骨骼脱离正常解剖位置。
临床:先天、外伤、病理。
第三节常见疾病
一N 长骨骨折:骨或软骨断裂,骨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之后形成的血肿为骨痂修复的基础。
X 线:见骨折线(特殊:不见骨折线,压缩,嵌入,青枝,骺离)
1 分型
按程度:不完全性和完全性骨折。
第 3 页共24 页按骨折线:横、斜、螺旋型。
按骨碎片:撕脱、嵌入、粉碎性骨折。
2 骨折对位线
N 骨折移位:骨折后两端位置发生改变,缩短、分离、侧位、重叠、旋转、成角移位。
N 移位判断:以近端为固定端借以判断远端位移方向,脊柱骨折以骨盆为近端。
对位不良:骨折断端内外、上下、前后移位。
对线不良:成角移位。
3 儿童骨折的特殊类型:
N 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骺没有与干骺端结合,外力使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
骺软
骨骨折。
N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而看不见骨
折线或只引起凹陷或隆突。
折而不断。
4 N 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过程,先形成肉芽组织,后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
T 过程:骨折后在断端处形成血肿,2~3 天后形成纤维性骨痂,在此基础上成骨活动形成骨样性痂,
2 周后矿物质沉积形成较坚实的成骨骨痂,使骨骼断端逐渐固定达到临床愈合,2 月后骨痂增
多使骨折线坚实而成骨性愈合,约2 年的骨痂改造塑性可使断骨恢复正常形态。
5 骨折的并发症: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畸形愈合,骨质疏松,骨缺血坏死,关节强直,关节退行性变,骨化
性肌炎。
6 常见部位骨折:
N Colles 骨折:为桡骨以内的横性或粉碎性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伴尺骨茎突
骨折。
脊柱易发生部位:颈5、6;胸11、12;腰1、2;单个锥体多见。
二脊锥骨折
X 线:锥体压缩呈楔形,相邻锥间隙正常。
三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细菌进入骨髓所致。
1 途径:血行感染和直接感染。
2 临床:发病急,中毒症状,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 病理过程:骨髓腔蔓延——骨髓腔脓肿
骨质-骨膜——骨膜下脓肿
骨膜下脓肿破溃——软组织脓肿
骨膜下脓肿深入——骨髓腔脓肿
皮质-关节囊——化脓性关节炎
4 X 线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 周内:骨骼无变化,软组织变化。
2 周后:骨质破坏为主、骨膜增生、死骨形成的特征。
转归:痊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在以上基础上出现明显修复,即骨质增生硬化:骨干增粗,髓腔狭窄。
转归:痊愈、硬化性骨髓炎、慢性骨脓肿。
(二)化脓性骨髓炎
1 途径:血行感染、邻近骨髓炎感染第4 页共24 页
2 临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 病理过程:滑膜充血水肿-关节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破坏。
4 X 线急性期: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承重部位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脱位。
愈合期:骨质增生硬化、骨性强直。
(三)长骨结核
好发于骨骺和干骺端。
X 线:骨松质中出现以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
鼓膜反映少见,
在骨质破坏区可见密度不高,边缘模糊的“泥砂状”死骨,早期可见骨质疏松。
鉴别:慢性骨脓肿
(四)关节结核
继发于骺、干骺端结核,为骨型关节结核,也可是细菌经血行累及滑膜,为滑膜型结核。
常见慢性骨疾病
1 病理
渗出: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侵润为主的关节内渗出物。
增殖:形成多个结核结节
坏死:干酪样坏死,常有钙化。
破坏关节板和关节软骨进入邻近关节;
破坏骨,掀起软骨进入关节;
破坏骨皮质进入关节;
破坏骨皮质和骨膜,扩展至软组织穿透皮肤形成瘘管。
2 手术中常见五种疾病
干酪样坏死;结核性肉芽肿;结核性死骨;结核性脓液;纤维瘢痕组织及干酪钙化。
3 临床
局部肿痛、功能障碍。
4 X 线
(1)骨骺与干骺端结核
(2)长骨骨干结核
(3)短骨结核
(4)脊锥结核,三大特点: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寒性脓肿。
(5)关节结核N 滑膜型:关节间隙增宽,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边缘鼠咬状骨破坏。
N 骨型:骨骺或干骺端骨质疏松,关节周围非承重部位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愈合方式:纤维性强直
(五)骨肿瘤
1 良性骨肿瘤(例: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的骨肿瘤。
病理:好发于骨骺板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端。
分级:Ⅰ级--良性:骨皮质肿胀成骨壳。
Ⅱ级--生长活跃:肿瘤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
Ⅲ级--恶性:骨皮质反应性增生,软组织肿块。
X 线:(1)偏心性、束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有多个骨脊呈典型泡状改变。
(2)单束状破坏,破周有筛孔样改变,边缘无硬化。
(3)肿瘤穿破骨皮质到达软组织形成肿块。
(4)多由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
2 原发性恶性肿瘤(例:骨肉瘤)
起源于骨的间叶组织的最为常见的肿瘤。
病理:青少年多见,男性较多。
好发于干骺端。
主要成分为瘤性成骨细胞。
第5 页共24页X 线:肿瘤骨、骨破坏、骨膜反映、软组织肿块。
①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增生。
②骨膜增生和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坏。
③软组织肿块及肿瘤骨形成。
(肿瘤骨,表现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阴影;是诊断骨肉瘤的重
要依据)
3 转移性骨肿瘤:中轴骨多见。
佝偻病最早X 线表现:骨质软化。
椎间盘突出可见:Schmorl 结节。
.嵌入性骨折:(imbedibility fracture):骨折断端相互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
X 线片上并不显示透明的骨折线,
反而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系因相互嵌入的骨断端重叠所致。
3.骺离骨折(epiphyseal fracture):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
端而引起骺离骨折。
X 片上,骨折线不能显示,指显示为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还可以是骺
于干骺端一并撕脱。
4.Colles 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cm~3cm 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
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5 泥沙状”死骨:发生骨结核时,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边缘模糊,称“泥沙状”
死骨,这是骨结核的特征性表现。
9.串珠肋:(rachitic rosary):佝偻病时,肋骨前端由于软骨增生膨大,形成串珠状。
10.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引起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骨质
增生硬化,并于骨缘形成骨赘。
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
11.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joint):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
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
所连接。
X 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关节强直也是关节
破坏的结果,虽然关节活动消失,但X 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
12. 关节脱位:是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
有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
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骨骺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
即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
第九章肺与纵隔
二检查方法
(一)X 线检查(熟悉)
1 透视(1)呼吸系统最简单的检查方法
(2)可对胸部摄影起辅助作用
(3)优点:简单、经济、可转动体位、观察功能。
(4)缺点:空间和密度分辨率低;显示胸部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有限制;不宜发现细微病变;
不能保留影像资料;辐射高于射片。
2 摄片
呼吸系统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1)正位:立位正位---后前位投影;卧位正位---前后位投影。
(2)侧位:患侧贴片子(左侧位),用于确定病变的解剖部位。
(3)前弓位:显示肺尖部与锁骨、肋骨重叠部位。
(4)侧卧水平方向前位:用于观察胸内液体和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
(5)斜位:用于显示肋骨液段的骨折。
4 造影检查:主要是支气管照造影
(1)支气管造影:向支气管内注入含碘造影剂观察支气管病变,效果好,有一定痛苦。
禁忌症:全身衰竭,年龄过大,心、肺、肝功能不全。
(2)血管造影:肺动脉造影、支气管造影、上腔静脉造影、主动脉造影。
三正常X 线表现
第 6 页共24 页(三)纵隔
位于两肺之间,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九个区。
纵隔分区在侧位片,病变在何位置,判断纵隔肿瘤的组织来源:
前上:胸内甲状腺肿、腺肿瘤、畸形瘤
中:L 源性肿瘤、支气管及心包束肿
后:神经元性肿瘤
(四)横膈
正位片呈圆顶状,右膈较左膈高1-2cm,右膈顶在第5 前肋至第6 前肋间水平。
肋隔角、心膈角、局限性膨胀、波浪膈(深吸气)。
(五)胸膜、脏层和壁层
肺尖胸膜反折,叶间胸膜,胸椎旁腺,只在此三处显影。
(六)气管、支气管:器官分叉处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为60-85 度。
中间支气管:右侧主支气管分出上叶支气管至中叶支气管开口前的一段,称中间支气管。
左侧无气管,支气管分支。
(七)肺野、肺门、肺纹理(重点)
N 肺野: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为描述病变,认为分上中下野,内中外带。
观察肺野的透亮
度的改变。
N 肺门:肺门影主要是由肺A、V 支及L、T 的总合投影。
位置:中野内带,第2-5 前肋间,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 。
肺门角:钝角,肺门点。
右下肺动脉横径<15mm 。
观察大小、位置、密度有无改变。
肺门影:是由肺、肺叶、肺短A,肺V 和LT 构成。
N 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由肺A、V、L 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
巴管及少量肺间质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肺野不等于肺叶。
肺小叶:解剖和功能单位,由3-5 个腺泡构成,包括小叶核心。
腺泡:肺小叶内的Ⅰ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被称为肺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
直径4-7m
m。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质。
肺间质:支气管、血管及其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八)肺的血管
肺AV:肺的功能血管
支AV:肺的营养血管
四基本病变(掌握)
(一)支气管阻塞
原因:腔内阻塞:肿块、异物、先天性狭窄、分泌物淤积、水肿及血块痉挛收缩等。
腔外压迫:肿瘤。
结果:不完全阻塞——阻塞性肺气肿
完全阻塞——阻塞性肺不张
1 阻塞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间隙过度充气、膨大,并伴有不可逆的肺泡壁破坏。
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1)小叶性肺气肿
(2)间质性肺气肿第7 页共24 页(3)肺大泡
X 线: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两肺野透明度增加,常有肺大泡出现,肺纹理稀疏。
2 阻塞性肺不张肺不张:多种原因所致肺气肿减小或体积缩小改变。
(二)肺部病变
1 渗出和实变
N 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含气腔隙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
常见病变为炎性渗出、血液、
肉芽组织等。
渗出:常是急性炎症的X 特征。
X 线:片片(状),密度浅淡,边缘模糊。
N 支气管气象: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X 线胸片上可见,
实变区中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
2 增殖
增殖:是慢性炎症在肺内形成的肉芽组织。
是慢性炎症的特征。
常见慢性肺炎、结核。
X 线:点点(结节状),梅花瓣样,边缘清楚。
3 纤维化
纤维化:纤维组织代替了细胞组织而形成的疤痕,是慢性炎症的后果和愈合表现。
X 线:局限性:条条(束条影),密度高,僵直,与正常纹理不同。
常见慢性肺炎、结核。
弥漫性:紊乱的索条状、网状或蜂窝状,小结节状影。
常见:类风湿、硬皮肺、尘肺。
4 钙化
钙化:变性组织或坏死组织中钙盐沉着。
属于变质性疾病。
特点:密度高,钙化的形式具有诊断价值:结核-点状片,错构瘤-爆米花(密度最高,结核愈合形式),
矽
肺-结节状或环状,周围型肺癌-单发点状、颗粒状,骨肉瘤-放射状。
5 结节与肿块(陀陀)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形态;直径≤2cm 的称结节,>2cm 的称肿块。
6 空洞与空腔(圈圈)
(1)虫蚀样空洞——干酪样肺炎
(2)薄壁空洞——洞壁<3mm,常见肺结核。
(3)厚壁空洞——洞壁≥3mm,肺结核、脓肿、周围型肺癌。
N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N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病变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肺气囊都属于~。
N 癌性空洞:空洞直径大于3CM,外壁不规则或分叶状,内壁凹凸不平或结节状,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
偏心性空洞与壁之间形成半月空气影,称半月空气征。
(三)胸膜病变
1 胸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上缘在第四前肋以下。
中量积液:上缘在第二前肋以下。
大量积液:上缘在第二前肋以上。
液量达250ml 时,立位肋隔角变钝,变浅或填平。
(2)局限性胸腔积液
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
2 气胸和液气胸
气胸无肺纹理,空气进入胸腔的痕迹。
第8 页共24 页液气胸: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
外伤、术后、胸腔穿刺后均可产生液气胸。
3 胸膜肥厚连接钙化
4 胸膜肿瘤
五肺部疾病的X 线诊断
(一)支气管扩张症
1 病因:慢性感染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破坏。
分泌物淤积,长期剧烈咳嗽引起的支气管内压增高。
肺不张及肺纤
维化产生的外在牵引力。
2 支气管扩张:内径不同程度异常增宽,好发于3-6 级分支;按形态分:柱状型,曲张型,囊状型。
3 临床表现:咳嗽、咳血和咳大量脓血痰,痰多带臭味,常有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有杵状指。
4 X 线表现:早期支扩无明显异常;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多薄壁空腔;肺内
炎症,小片状模糊形;肺叶或肺段不张;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特点:两肺中下野散在小片状影。
5 CT:柱状型:平行时——双轨征、垂直时——印戎征。
囊状型:葡萄串状。
曲张型:念珠状。
6 支气管照影可确定支扩的部位,范围及类型。
与CT 可确诊支扩。
(二)肺炎
1 大叶性肺炎
病因:肺炎双球菌
临床:起病急,突发高热,胸痛,咳粘痰或典型铁锈色痰。
X 线:征象较临床晚3-12H。
充血期:肺纹理↑,透明度↓。
实变期(红色或灰色肝样变期):均质致密阴影,累及肺叶、肺段;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消散期: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斑片状阴影。
鉴别诊断:急性有典型临床表现+ X 线——确诊;CT——早期诊断;不典型病例应与阻塞性肺炎鉴别。
2 支气管肺炎
病因:金色葡萄球菌
临床:多见于婴儿、老人和极度衰弱者。
X 线:(好发处)两肺中下野内、中带,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沿纹理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
3 肺脓肿
临床:起病急,突发高热,咳脓臭痰。
X 线:典型期:含有液平面的空洞。
(三)肺结核(重点)
病因:人型或牛型肝菌引起的肺部传染。
基本病变:渗出、增殖、变质。
转归:病变治愈:吸收、纤维化、钙化、空洞瘢疤性愈合,空洞净化。
病变恶化:干酪样坏死,液化及空洞扩散。
结核传播:1 通过淋巴管经胸导管进入血流,经右心肺A 造成肺内血行播散。
2 直接进入肺V 造成全身扩散。
3 支气管播散,
4 病变局部浸润至邻近肺组织。
我国肺结核五型分类:1 原发性 2 血行播散型 3 继发性 4 结核性胸膜炎5 肺外结核1 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所发生
X 线:(1)原发综合征(双极期):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肺内淋巴结结核:结节型、炎症型。
第9 页共24 页
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大量结核杆菌一次或短期进入血流,散播至肺部所致。
X 线:(三均征)病灶大小一致,密度相同,分布均匀。
转归:吸收愈合(纤维硬结或钙化)、恶化(病灶融合、干酪样化)
(2)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结核杆菌在较长时间内进入血流,散播至肺部所致。
X 线:(三不均)粟粒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为多种性质病灶。
转归:发展慢,新鲜病灶可吸收,陈旧病灶多纤维钙化而愈合。
恶化时病灶可融合并形成空洞或转化为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 继发型肺结核
成人最常见,临床症状相差悬殊,X 表现多样,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1)浸润性肺结核
①斑片影:边缘模糊斑片状,云絮状影,可有空洞。
②增殖灶:斑点状阴影,边缘清晰,排列呈“梅花瓣”或“树芽”状。
(结核病典型表现)
③硬结钙化:钙化。
④结核性空洞:薄壁空洞<3mm,厚壁空洞≥3mm。
⑤小叶间隔增厚:纤维化。
⑥支气管播散病变: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点,斑片状,索条状阴影。
N ⑦结核球:圆或椭圆形阴影,大小多2-3cm。
部位——上叶间后段或下叶背段。
边缘——光滑整齐。
密度——高。
钙化——在的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
卫星灶——结核球周围,邻近肺野。
纤维增殖灶
⑧干酪性肺炎:
好发:机体抵抗力极差,对结核杆菌高度过敏者。
分类:大叶性——大片渗出性结核炎发生干酪样坏死而形成。
小叶性——干酪空洞或干酪样淋巴结破溃经支气管播散形成。
X 线:大叶-致密,中心较高,边缘模糊;小叶——分散的致密影。
(2)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结核晚期类型。
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
由多发纤维空洞厚壁空洞、广泛纤维性变及支气管播散病灶组成的主体。
英气代偿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特殊类型:干酪性肺硬变,又称损毁。
4 胸膜炎型
与肺结核同时出现,多是邻近胸膜的肺内结核病灶。
(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指不产生明显渗液或少量纤维素渗出的胸膜炎。
(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各种类型的胸膜腔积液。
X 线:胸腔积液。
5 肺外结核
X 线:肺结核复查的主要方法,可解决肺结核大部分问题。
CT:发现隐藏病变或早期病变,提供病灶细节。
(四)肺癌(①②鉴别)
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
占肿瘤的98%。
第10 页共24 页
2 生长方式:中央型肺癌-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
周围型肺癌——小叶内生长;
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泡壁生长。
N ①中央型肺癌:发生于段及段以上支气管,多见于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