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案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教案8篇
位置教学设计篇一
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前言:同学们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这堂课趣味十足又充满了挑战,看着大家精神头特别足,状态特别好我现在信心十足,你们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请同学们向领导问好。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秋天到了,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想好好锻炼身体,准备排队做操,老师把他们请到了课堂,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谁想上来帮帮它们?谁和他排的队形不同?
师:谁能说说排一排时小猴站在哪里?请第某组第某个同学回答!(第某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某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某组第某个同学回答!(从右数起第某个)。
(师完成板书)
师:排两排时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某排第某个)。
师:你先从哪里数起,再从哪里数起呢?(从上到下第某排,从左到右是第某个,小猴在第一排第某个)。
(板书)
师:抽象概括并揭题
师:同学们,(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行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排成两行时就要用到2个数了,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两个数确定的`位置。
(板书)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的确定位置,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说列时是从左往右数,称之为第几列,说行时从前往后数,称之为第几行。
二、新授
1.用第列第()行表示位置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说一下小猴的位置,小马的位置各是什么?(板书)
2.抽象成“数对”
师讲解:大家发现了吗?在表示位置的时候,老师只写了两个数字,再将数字用括号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
板书(2,4),这种表达的方法有很好听的名字叫“数对”(板书)读作:24(师领读)
提问:数对中写在前面的数字2表示什么?后边的4呢?师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一般习惯于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3.练习写“数对”
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了上来,请你按顺序依次用数对说出它们的位置。
4.小练习
师:我们成功的帮助了动物乐园的小动物完成了排队,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这样的数对知识,我们来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李小冬的座位是?赵雪的座位是?王艳的座位是?(4,5)表示是谁的座位?数对(6,4)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5.探索“数对”的特点
师:接下来我们做游戏,认真思考,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听口令:请第一列的同学全都起立,依次汇报数对。
生:该说(1,1)、(1,2)、(1,3)、(1,4)、(1,5)、(1,6)。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1。
第2个数不同,不同的原因是行不同。
师:听口令:如果想让各列的第4个同学起立,又该说哪些数对呢?
生:该说(1,4)、(2,4)、(3,4)、(4,4)、(5,4)、(6,4)。
师:(多媒体显示这些数对)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数对的第2个数都是4。
都是第4行的同学,列不同。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咱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活泼可爱,乐于回答问题,学习非常认真。
咱们班有两个学生最近学习进步非常快,我要奖励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呢!想知道是谁吗?那我就悄悄透露一点提示信息给你们好吗?他们的座位是:(2,▁)(▁,4)同学们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吗?(课件)生:不确定。
第一个只能确定是第二列,后一个只能确定是第四行。
师:没找到怎么办?还需要提示吗?需要什么样的提示?师:那好吧,我再告诉你们第一个人座位的后一个数字是几。
哪些同学有可能是呢?请做好准备呢?当我的数字出现,是谁就请马上站起来。
师:评价,反应真快,非常好。
我要给第二个数对填写第一个数了,谁有可能呢?请把手举起来。
(举手的应该是每一组的第四个同学)然后,快速反应。
师总结:当我们把两个数字都找到时,才能确定位置。
“数对”的意思就是用一对数组成,所以确定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表示。
师:请数对中含3和5的同学站起来,(两名同学站起来)
师:咦,怎么会有两名同学呢?(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
数字顺序不同,位置就不一样了)
三、拓展练习
游戏:“数对接龙”
师:请同学们拿出卡片,先观察一下卡片,在卡片上找到表示你的座位的空格吗?找到后在这个格中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对吗?现在请同学们将他的座位的数对写在卡片上,然后我们来做一个数对接龙的游戏。
(5秒钟准备)准备好了吗?
师:老师先说出一个数对,表示的是谁的座位呢?谁就站起来,其他学生做出判断如果对了就一起喊出他的名字;然后,这位同学再像老师一样说出你刚才写好的好朋友的座位的数对,其他同学再进行判断,如果对了再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依此类推。
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得很好。
回答得既快又准。
四。
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
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位置。
大家一定好好学习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课!
位置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0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第6~8题。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把具体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点的过程中,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明白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2.在综合应用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点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
系,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发现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数对的特征。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资料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一)回顾旧知
1.教师谈话:这是我们昨日留给大家的一道利用数对涂色的练习题,你们都完成了吗?(PPT课件出示练习五第3题)
2.提问:题中小精灵说“(9,8)这个格已经涂好了”,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那里的“(9,8)”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在图中指出第9列吗?能指出第8行吗?
3.呈现涂色完成后的结果。
(PPT课件演示)
(二)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场馆,为了便于游客找到各个场馆的位置,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
在这幅示意图里用必须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用格点(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来表示场馆。
(PPT课件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2.质疑:在这幅示意图中,哪些是它的列?它的第1列在哪里?哪些是它的行?它的第1行在哪里?
3.揭示课题: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数对与位置的知识。
(板书:位置)
利用教材上的一道趣味练习,帮忙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既订正了上节课留下的作业练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进行比较和迁移。
在引入新课时,直接利用例2的“动物园示意图”作为问题情境,帮忙学生理解示意图的实际
作用和表现形式,并借助刚刚回顾过列、行概念的时机,引导学生顺势联想新情境下关于列、行的老问题,这其实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推理潜力和创新意识。
二、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认识“动物园示意图”中的列与行,明确起点。
(1)观察比较:这幅“动物园示意图”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涂色方格图有什么不同?(PPT课件演示)
(2)引导归纳(着重归纳以下几点)。
①示意图中每条竖线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而涂色方格图中是把每竖条(列)小方格标上数,说明在示意图中是把每条竖线看作列。
(PPT课件演示)
②示意图中每条横线也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而涂色方格图中是把每M行(行)小方格标上数,说明在示意图中是把每条横线看作行。
(PPT课件演示)
③示意图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说明列的顺序还是从左往右,行的顺序还是从前往后。
(PPT课件演示)
④涂色方格图中的每个小方格都能够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示意图中每条竖线和横线都有一个交点,每个交点也能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教师概括: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示意图就是要我们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它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透过方格纸转化成了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PPT课件演示)
透过比较“动物园示意图”与涂色方格图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与涂色方格图的列和行建立起联系,感受到方格纸上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又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即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2.理解数对表示的含义和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大门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
(3)呈现教材中用数对表示大门位置的情境。
(PPT课件演示)
(4)结合情境交流反馈:这位小朋友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用数对(3,0)表示大门的位置。
那里的“3”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为什么用数对(3,0)来表示?(PPT课件演示)
(5)归纳小结:大门的位置在第3列的起始行,也就是第0行,所以用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
“0”既是行的起点,也是列的起点。
3.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
(1)引导:在方格纸上,第3列的起始行是大门,看一看在第3列的其他行有没有什么动物场馆呢?(PPT课件演示)
(2)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
(3)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4.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的位置。
(1)提问:我们已经用数对表示了大门和熊猫馆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PPT课件演示)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针对各场馆所在位置的特点,让这些场馆分别承担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作用。
首先以“大门”为例(其位置最具有本节课的特点,即起始位置),组织学生观察大门的位置,交流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明确“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
然后,指定熊猫馆(其位置与“大门”联系最为紧密,都是第3列,再由起始行之后往上数),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方格纸上怎样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又沟通特殊点与一般点的关系。
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到达熟练应用的程度。
(二)应用延伸
1.根据给出的数对标出场馆的位置。
(1)在示意图中标出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确定这些场馆的位置的?
2.看图讨论同列数对的特点。
(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看示意图,我们已经明白大门和熊猫馆都在第3列,你发现它们的数对有什么特点?
(2)这一列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点,它们的列数都是3,但它们的行数没有确定,你能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一列上所有点的位置吗?〔能够用(3,a)、(3,y)表示〕
3.看图讨论同行数对的特点。
(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再看示意图,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2)这一行上同样也有许多点,它们的行数都是4,但列数不确定,你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对来表示这一行上所有点的位置呢?〔能够用(b,4)、(x,4)表示。
〕
(3)猩猩馆(0,3)和狮虎山(4,3)在同一行吗?你是怎样决定的? 4.看图讨论行、列交换数对的特点。
(PPT课件适时演示)
(1)我们比较了猩猩馆和狮虎山的位置,再来比较猩猩馆和大门的位置,你发现它们的数对又有什么特点呢?
(2)讲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必须要按照规定先写列数,后写行数。
如果把列数和行数的位置写反了,表示的实际位置也就不同了。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意图。
一是逆向进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应用,帮忙学生感悟数对与场馆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是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示意图比较一些特殊数对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究相应数对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观察A、C点的数对以及B、D点的数对,体会图形特点和数对特点之间的联系。
2.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根据A、B、C、D、E各点的数对找到相应位置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3.练习五第8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学校的位置为(0,0),方格图中每一格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00m,理解图书馆所在位置(4,3)的含义。
(2)学生自由选取一个建筑物进行描述,进行反馈。
(3)独立完成第(2)、(3)两问,指名回答,并组织全班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资料?
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归纳
1.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
(1)根据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根据给出的数对寻找点的位置。
2.找到了数对中数的特点跟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3.用数对描述建筑物的方位及行走路线。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五第7题。
2.课外作业:
(1)练习五第6题;
(2)阅读本单元“生活中的数学”;
(3)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资料,你有哪些收获?
《位置》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
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
(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
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
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
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
因此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摆一摆。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慢慢读题,学生跟着操作,摆好后同桌学生相互检查,帮助摆错位置
的同学纠正。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即它在谁的左边,它在谁的右边,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位描述物体位置。
由于学生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说法、摆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对不同的说法、摆法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若学生有疑问应及时组织讨论予以解答,通过说说教室里某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
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与其他小朋友同向),2号站他的左边,3号站1号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7号站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举右手,用右手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
[评: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
让学生说一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评: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就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评]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开始认识左与右,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并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位置》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的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