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众化艺术教育与高校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园地2021年第2期刍议大众化艺术教育与高校审美教育
陈祥云李静萍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高校开设通识性艺术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
育。
在当前我国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背景
下,对大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势在必行,这
不但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大学生全面
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大众化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全面发展
一般学术界认为,艺术教育是实现审美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在创造艺术作品的时候,将审美元素融入作品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把艺术美看作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也正因此,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接受审美层面的信息是最为突岀的。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的高等院校都将艺术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期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1大众化艺术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艺术教育从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上可区分为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和大众化的艺术教育。
专业化的艺术教育旨在通过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方面艺术家或专业人才;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则不强调专业性,它通过普及有关艺术的基本常识以及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来提高大众的审美素养和鉴赏水平,以期达到健全人的心理结构的目的。
大众化艺术教育一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方式实施,但又不局限于这种学校教育的方式,因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教育也是大众化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如观赏电影、观看美术作品展、听音乐会,甚至街头店铺的门面匾额等,都可以起到艺术教育的作用。
2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
程的开设和实施,如2002年和2006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这些纲领性文件旨在通过艺术教育的实施来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国务院又对学校的审美教育工作提岀指导性意见,如2015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95・校美育全过程”,目的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进与推广面临诸多问题,如艺术教育应以何种方式普及,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等。
此外,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承担者绝大多数是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如果以专业化的教育开展教学,会增大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理解难度,还会导致实现了单一的、狭义的艺术教育而弱化了审美教育。
3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3.1精神生活与物质条件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一方面,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消遣需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现代社会的分工更加细化,专门化和职业化的分工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程序化、符号化,高度物质化的社会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严重失衡,这种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
在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多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得到大幅度改善,但二者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是近年来,岀现不少反映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社会现象。
某电视台的相亲节目甚至有女嘉宾发表“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青年一代热捧欧美影视、追星,“哈韩”“精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互联网上不少直播节目充斥着庸俗、低俗、媚俗甚至下流、龌龊的内容;一些电视选秀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以极高的薪酬聘请明星参演,而节目却毫无正能量可言。
凡此种种,这些以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等形式展现的作品对青年一代在价值观方面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负面影响。
3.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有学者指岀,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
2021年第2期教育园地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顾银辉
(石家庄市栾城区苏邱中学河北石家庄051430)
《新课标》指岀,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
如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影视片段,随着紧张惊险剧情的展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瞬间被激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进而轻松地掌握了本节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参与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教师要努力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多看、多说、多做、多演、多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商鞅变
正常人群中发生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近年来对最新流行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症患者占有不小的比重,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的事件也偶有发生。
患病原因包括人格、情绪、人际关系、情感、学业及贫困等问题。
广大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有生力量,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青年学生的教育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审美教育在功能方面可以健全人的心理结构,其目标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从审美教育方面正确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气质、胸襟、情感、趣味及人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时,我们又必须清楚,虽然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但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审美教育,因为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认识美的本质、特征,培养他们辨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够称之为艺术教育实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法》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立木为信”情景剧,也可以开展讲商鞅变法的故事赛,还可以让学生绘画“立木为信”的漫画等,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感受新鲜的刺激,收获不同的体验,从而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促进参与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如教学《甲午战争》一课时,提前将学生分好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甲午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探究结果,最后老师指导、总结、提升。
对于小组合作,教师要敢于放手,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去尝试完成,教师尽可能减少参与,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参与度自然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结语
高校针对学生开设的艺术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辨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使这种大众化的艺术教育不流于形式,能够切实起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健全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美育视野下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B20184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袁2014.
[2]吴沁园,吴庭芳.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困境与实现路
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0(9):80-81.
[3]林月森.现代美术教育的审美和育人功能研究[J].
求知导刊,2020(20):93-94.
[4]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DB/OL].http://www.
/g ongwen/diaochabaogao/227571.html,2020-11-11.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