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索桥神话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的索桥神话传说
几千年来,在民间流传了许许多多的都江堰神话传说,表达了人们对历代治水英雄的无限崇敬。
现在就让小编带你们看故事吧。
一、大禹疏通岷江
远古时期,在汶山郡广柔县石纽山上,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叫鲧。
他的妻子修己,见流星贯昂,化为伪丈夫,与之交接,又吞了神珠薏苡而怀孕。
后来,肚子裂开,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禹,又名文命,字密。
禹成人以后,体格健壮、魁伟,身长有九尺二寸,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小伙子。
传说禹是昻星下凡,神力过人。
那时,河道不通,毎年洪水一来,漫野横流,成都平原一片汪洋。
为了部落的生存,禹率领部落人民疏通岷江,开辟新沱,使洪水沿江下泻,制服了洪水。
禹把他的心血全部都用在治水上,三过家门都不回家看亠看。
岷江洪水被夏禹治服了,部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对禹十分感激。
禹去世以后,人民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在汶川县石纽山下修建了大禹庙。
每年到禹六月六日生的日子,人民都要到庙子上去祭祀他,感激他给的恩情。
二、开明治水传说
在今天的成都平原西北部,古时居住着蜀、羌、仿、微等民族。
这些民族,以捕鱼和打猎为生,过着游牧的部落生活。
周代衰微,国内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都纷纷独立,蜀国也跟着称起王来。
蜀国国王先有蚕丛,以后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传到鱼凫,号为望帝。
望帝当政时期,一天,今湖北省荆州有一个人,名字叫鳖灵,死后,他的尸体随长而上,漂到蜀国的都城郫邑又活了起来,上岸与望帝相见。
望帝听说他很有治水的本事,就让他当了蜀国的丞相。
鳖灵当了丞相,当时顺玉山流出来的洪水,象尧时大洪水一样,汹涌澎湃,严重威胁了蜀国的都城郫邑的安全。
望帝面对这惊涛骇浪,弄得没有办法。
于是,他让鳖灵决玉山,使江水顺流,蜀国人民的安全,从此有了保障。
以后,在巫山一带的长江里,龙又互相残杀,打起仗来,搅得天翻地覆意地说,山崩地裂,巫山跨塌下来,把长江堵塞了。
江水流到这里,越堵越深,又使蜀国变成泽国。
望帝又让鳖灵去把巫峡凿开,江水顺畅流出,才使蜀国又恢复了陆地。
在鳖灵去四处治水期间,望帝跑去和他的妻子私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望帝感到自己既缺德,又少才,就把帝位让给了鳖灵,隐居起来。
鳖灵即位以后,立号开明帝。
三、李冰斗江神
二千多年前,成都平原水灾严重。
毎到洪水季节,岷江从灌县出山,汹涌澎湃,冲向平原,许多地方被淹成一片泽国,良田冲毁了,房屋没有了。
一见大水来了,人们惶恐不安,一传十,十传百呼喊:“水妖来了,水妖来了!”大人、小孩都往山上跑。
百姓畏惧水妖到时兴风作浪,尊称岷江为江神,在江岸边给修建庙宇,塑江神象。
每年定于六月二十三日祭祀,还要杀猪宰羊,奉送童女二人去江中服侍江神,祈求江神息怒,保祐百姓安居乐业。
日子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童女白白送去了不知有多少,但江神并未发善心,洪水照样东窜西撞,泛滥为灾。
群众怀念亲人,更加痛恨江神,但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对付它。
秦昭王派遗李冰作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了解毎年祭祀江神送去童女的惨离景象,决心为民除害,亲自主持祭祀江神。
下属问李冰:“今年又找谁家的女儿去侍侯江神?”李冰毫不在意地说:“不用在民间去找了,我有两个女儿,就让她俩去侍侯江神吧。
”
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的日子到了,神庙里香烟缭绕,在江神面前摆上丰盛的筵席。
李冰给江神斟满了一杯好酒,恭敬地请江神喝。
但李冰一连喝了三杯,江神杯中的酒却一丝未动。
李冰勃然大怒,拔出佩剑,指着江神斥责说:“我很敬重你,请你喝酒,你不受人尊敬。
”于是用宝剑向江神刺去。
一阵风过去,江神不见了,只见岸边一头野牛在奔跑。
李冰也变为一头野牛追去。
两头野牛在江心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难分难解。
一会儿,李冰化为人,对他的下属说:“我斗得
汗流颊背了,你们怎么不来帮助我?”下属说:“我们弄不清楚那个是太守,怕有误伤。
”李冰说:“在南边腰间有一条白色绶带的就是我。
”说完后,又化为牛在江心和江神搏斗。
岸上的下属也齐心协力,用弓箭射死了江神。
李冰和群众一起战胜了江神,凿开了宝瓶口,引岷江水入二江,减轻了岷江水害,灌溉了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农田,水旱从人,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十分幸福。
从此,李冰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当时凡是身强力壮、有智慧的男儿,皆取名为冰儿,风行一时。
四、李冰显圣
二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是个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技术专家。
他领导成都平原上的各族人民,凿开离堆,在岷江的江心筑起一条大堰,还开挖通向成都的柏条河和走马河,建成了规模宏伟的都江堰。
从此都江堰以它源源不绝的流水,灌溉成都平原的数百万亩农田,禾稻年年丰收,人民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李冰在生为民兴利除害,造福后代,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他在升仙以后,还念念不忘百姓的灾痛疾苦,经常显圣,保卫成都平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据传,宋开宝五年八月,成都西北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顿时,千里岷江,波涛汹涌,黑浪滚滚,席卷而下。
滔滔洪水已经钻进府江(今走马河),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也快要被冲毁了。
永康军(今灌县)知军文宝和许多百姓,见此情景,都忧心忡忡,惶惶不安。
正在万分焦虑之时,忽听惊波怒涛之中,轰轰隆隆,尤如打雷一般。
又远见江中涌起浪高十丈,一根好像大木材一样的东西,随着连天波涛漂了下来。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大蠎蛇,头翘着,身子横起,拦在都江堰上。
当天夜里,都江堰上人声喧天,火把无数,任凭刮着狂风,下着暴雨,那火影也不熄灭。
老百姓只听到闹腾了一整夜,不知发生了什么亊情。
第二天天刚亮,老百姓到都江堰一看,只见一条沙堤巍然屹立江中,那汹涌澎湃的洪水,驯驯服服地沿南江流入新津江口。
再到祭祀李冰的“李公祠”一看,祠内插的彩色旗帜皆湿淋淋的。
后来,百姓
听说嘉州、眉州(今乐山、眉山)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水灾,而府江却没有漫堤,成都安然无羔。
才知这是李冰显圣,保祐平安。
五、二郎的故事
灌江孽龙年年涌水泛滥,成都坝上百姓不得安生。
玉皇大帝派李冰父子到灌县制伏孽龙。
孽龙听说二郎来了,先是呼风唤雨,二郎息风住雨;孽龙兴波作浪,二郎踏波平浪;孽龙潜入深海,二郎下水追赶;孽龙腾空上天,二郎驾云凌空;孽龙下到山巅,二郎紧追不放。
孽龙斗不过二郎,累得精疲力尽,乃幻化成一条汉子,蒙过二郎的眼睛,囬到岷江岸边。
正在又饿又急之时,忽见前面一位老者挑一付担子,在卖热气腾腾、又香又辣的担担面。
孽龙赶紧上前去买面吃,正是饥不择食,吃了一碗又一碗。
吃饱肚子,才发现卖面的老者是李冰,面条原来是铁链子。
铁链子把孽龙的心肝五脏拴锁定了,李冰牵着孽龙,凿开离堆,把孽龙拴锁在离堆崖壁下的深潭里。
从此,孽龙年年吐水灌溉田畴,再不能兴风作浪了。
成都平原有了灌溉,没有洪水,平畴绿野,喜庆年丰。
乡人传说:“锁孽龙的铁链要年年更换,在毎年的冬天,要打一条新的铁链,放入伏龙潭里。
新的铁链放下去,旧的铁链浮起来。
这样,孽龙才锁得住,才不会发生洪水灾害。
”
有没有这样的事,到当地一看便知道了。
过去,岷江木材扎筏经内江漂运成都。
由于宝瓶口前水流回旋汹涌,木筏容易出险,宝瓶口处跨江悬有一条铁索作救生用。
一九五三年木材改用散漂,也就再没有铁链了。
六、孽龙的故事
在很远很远的古代,灌县城北门外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
这家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儿子毎天天不亮就到山上割草,进城换钱买米油盐,供养母亲。
一天又一天,儿子总想多割一点草,多卖一点钱,多买一点好的东西侍奉母亲。
每年春天草发,夏天草茂,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草一天天枯黄,也一天天少了,割草的地方愈来愈远。
有一天,他走到一块青青的草
地,刚好割满一背篼青草。
第二天又到了那个地方,割了的草地又长满了青草,又割了一背篼,就这样熬过了严冬。
春天回来了,大地复苏,一片片青草地,一棵棵繁花树,草绿花红,生机一派。
出于孩子的好奇,他想看看青草地下究竟有什么。
挖开地面下去,发现有一颗看起来晶莹明亮的珠子,他很喜欢,就将珠子带回了家。
但没有地方存放,又怕母亲说他不应该拾取旁人家的东西,只好将珠子放在存有少量盐的盐钵里。
第二天早晨煮饭时,他揭开盐钵取盐。
一看盐钵的盐盛满了,很奇怪。
又把珠子藏到装有很少蚕豆的罐子里,过一天,豆子也罐了。
再将珠子放到只有很少米粒的米柜里,不料到第二天,柜子里的米也涨满了,米舀出,随舀米又随满。
妈妈发觉儿子几天没有去割草,家里油米柴盐又都满瓶满罐,认为儿子一定是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很生气,再三责问。
儿子没有办法,说也说不清,珠子又没有地方藏,只好包在嘴里。
那知一不小心,珠子一滑,呑落在肚里。
顿时口干舌燥,心头火烧,嚷着要喝水。
先用碗喝,碗太小,用大瓢喝,还不解渴。
家里水缸盛的水喝干了,还是不行。
又到屋外溪沟边伏下身子喝溪水,溪水喝干了,还不够。
再跑到大河边,母亲拉着儿子双脚,儿子匍匐埋头到江水中去喝水。
喝呀,喝呀,江水也快要干了,儿子还在向江心挣扎。
儿子终于挣脱了一支脚,母亲两手紧紧抱着儿子另一条腿。
突然,雷电轰鸣,风雨大作,江水翻腾。
昏雾中,儿子变成龙形,兴云作雾,向下游奔去。
龙首不断回过头来,看望他的母亲,停留之处,顿涌成滩。
这便是灌县城边大江上有名的望娘滩。
大地养育着龙子,而龙子掀起大水淹没了大地,所以称为孽龙。
灌江孽龙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因它母亲紧紧抱着的那条腿,幻化时来不及伸展变化,所以有一条人腿形的足趾。
七、二郎担山赶太阳
很久很久以前,西蜀被两条孽龙闹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水龙兴波作浪,把平坝搅成汪洋泽国;火龙口吐烈焰,把丘陵熏成一片焦土。
人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不是淹死,就是干死,个个饿得皮包骨头,拖儿带女出外逃荒。
那时,灌县有个李二郎,正当壮年,身材高大,行走如飞,立志为民除害。
他先去苦战水龙,用铁链把它锁在孽龙潭底,命令它吐水灌田。
从此,灌口东南的平坝,渠水长流,禾苗长得绿油油。
可是,灌口东北的丘陵山坡,那火龙仍在逞凶。
每当五黄六月,它便张开血盆大口,喷吐烈焰,把山岗的石骨子烤得火辣辣的。
这山岗就叫“火石岗”。
火石岗的草木枯焦了,庄稼烤死了,人们实在活不下去。
李二郎想:孽龙会七十二变,也被我降服了。
我一定要制服火龙!谁知火龙虽不善变,却很会溜。
毎当太阳偏西,它就一溜烟地随着太阳躲进沟谷;第二天响午,又卷土重来害人。
二郎捉不到火龙,十分焦急。
一天,它忽然想起:我何不以龙治龙,利用孽龙吐出的水去克制火龙呢。
于是,它决心担山造渠,把孽龙吐的水,从宝瓶口引到丘陵,来制服火龙。
为了抢在太阳偏西前,把水引到,他急忙跑上玉垒山巅,寻来神木扁担,又奔向南山竹林,找来一副神竹筐,一筐装一座山。
二郎一肩挑起两座山,一步跨它十五里。
担着担着,一口气跑了三十三趟,担走了六十六个山头。
担山途中,一个堆在筐顶的大石头,滚落在地,成了“走石山”。
这就是今崇义公社环山大队平坝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石山。
二郎歇气时,担子轻轻往地上一放,抖落的泥土堆成两座小山。
一个在灌县的柏条河右岸,名叫“涌山”;一个在左岸,名叫“童子山”。
路上,二郎草鞋里塞满了泥沙,他脱鞋一抖,垒成了一个大土堆,就是现今的“马家墩子”。
担呀,担呀,二郎起眼一看,太阳快落坡了,深怕火龙又溜走,便加快脚步,担起最后两座大山去追赶太阳。
那火龙呢,也架势喷吐烈熖,想把二郎热死。
二郎索性脱下袍服,赤着膀子,迈开大步跟在太阳后面,担山飞跑。
肩上的神木扁担都压弯了,刚刚赶上太阳。
忽然“咔嚓”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神木扁担断了。
那扁担落在地上,变成了弯弯扭扭的“横山子”。
二郎担山赶上了太阳,灌县宝瓶口长流水引到了火龙盘据的丘陵,火龙来不及溜到丘陵,就被淹住了,它用力扳到丘陵时,每抬一次头,便拱起一些泥巴石头。
火龙挣扎着抬头七次,便一个挨一个隆起了七
个山头,名叫“七头山”。
火龙终于精疲力尽,被源源不断的流水,困死在山岗上了。
至今岗上的黄土层内,还不时挖到红石骨子,传说那是火龙的血染成的。
再挖深一点,还可挖到龙骨石,传说那就是火龙尸骨化成的。
二郎制服了火龙,荒凉的火石岗变成林木茂盛、稻谷丰收的好地方。
过去从不飞来的仙鹤、彩凤也远远飞来啦,人们兴高釆烈地回到丘陵安家,把山青水秀、凤舞鹤飞的家乡,取名“绿凤树”、“仙鹤村”。
他们感念二郎的功绩,在他新开的河边,遍栽常绿的柏条,并把那条新河称为“柏条河”。
二郎担山赶太阳的神话,世代流传不绝。
八、金鸡与芙蓉
古代有个姑娘,名叫芙蓉,她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有十六七岁。
芙蓉的家就住在蜀都城(成都)外一条河边。
芙蓉每天早晨到河边去淘米、洗菜,随时看见一条大鲤鱼在她附近游来游去,芙蓉也随时给鲤鱼一些米渣渣吃。
日子一久,鲤鱼也搞惯啦,毎天都先到河边等候芙蓉,她们两个便成了亲密的朋友。
一天,芙蓉淘过米,向鲤鱼点了下头,正转身要走,鲤鱼从水里伸出头来,喊了一声“芙蓉姑娘”,显出一副很作难的样子。
“你能说人话呀!”芙蓉回身蹲在河边。
“能”。
“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是不是没有吃饱呀?”芙蓉又要抓米。
“我有一件大事要告诉你!”鲤鱼左右一看,才悄悄对芙蓉说:“昨天晚上,我听见龙王说,蜀都原是他的海子,他决定在今年端午节,叫黑龙带领水兵,将蜀都淹没,吞掉全城百姓;又说谁敢事前走漏半点风声,就要谁的命!”鲤鱼叹了口气:“姑娘,我告诉了你,你在端午节头一天,上山去躲避吧;你千万不要向别人讲呀,说了,你我都活不成呵!”
“真的吗?”芙蓉半信半疑。
“真的!只有三天便是端午节了,你快准备吧。
”鲤鱼说完,一跃沉下水去了。
那晚芙蓉睡在床上,翻来复去,左思右想:向别人说呢,自己的生命难保;不说吧,眼睁睜看着全城的生命被洪水淹没……“不能呵!”她下定决心,趁早告诉大家。
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人人修堤,个个开沟,城墙加固,城门紧闭,沙袋塞满城洞。
诸事停当了,芙蓉便同全城百姓向灌口(灌县)飞奔,逃到二王庙避难。
山上有一年轻腊人,名叫金鸡,他不单练就全身武艺,还打得一手好弓弹,真是百发百中。
金鸡见蜀都百姓纷纷上山,问明情由后,小伙子火了,骂道:“万恶的妖龙!”他准备好弓弹、兵器,便自告奋勇登上山头看守水势。
端午节那天,硬是阴云密布,大雨倾盆,天都要垮下来了!黑龙水涌蜀都,但发现人们早有准备,可把个黑龙呀,气疼了!查出是鲤鱼对芙蓉走漏的风声,便立即涌向灌口,指名要吞芙蓉。
芙蓉要挺身站出,却被众百姓拉着不放。
黑龙昂头大吼:“要不献出芙蓉,我头尾一摆,把这山岳变成汪洋大海,叫你们全葬鱼腹!”
金鸡正要拉弓发弹,芙蓉早顺手抽了他的佩剑,一跃入水,直奔黑龙。
金鸡一见,也“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山顶上的众百姓,眼都不眨地盯着江中,只见那河水象烧开了一般,波浪翻腾,大家的脚只拇都抓紧了。
芙蓉、金鸡大战黑龙,一连斗了三天三夜。
黑龙被金鸡打瞎了右眼,又被芙蓉砍去了半边颈项,向岷江上游逃走,死在高山河里,河水都变成了黑色。
这就是现在叫的“黑水河”。
芙蓉呢,也受伤牺牲了!她的血浮出水面,化为一朵朵美丽的芙蓉花,随水流回成都。
花朵沿城外小河流了一转,以后环城生长了无数的芙蓉花树,保护城垣。
人们纪念芙蓉,成都便取名“芙蓉城”。
百姓被金鸡送回家乡。
为了纪念金鸡,便称玉垒山一山头为“斗鸡台”。
九、白龙池神话
出灌县,沿岷江而上约二十余里,有一条汇入岷江的支流龙溪河。
龙溪河畔,有一个白龙池。
传说:有个姓董的老人,要在这里主持修建一座寺庙,于是他雇请了一个包工头,专门负责完成这座寺庙的修建任务。
三年后,寺庙修好了,工人也先后走完了,仅留下工头一人了。
姓董的老人付不起包工头的工钱,只给了他一背篼刨花和一支小狗,然后对工头说:“作在回家途中,狗若不叫唤,你就把它带回去给你看屋子,若是叫唤,就给它喝些水。
”
工头告辞了老人,牵着小狗,缓步走近一个名叫龙洞子的地方,小狗汪汪地叫起来。
他就带小狗去龙洞子喝水,小狗趁机钻进了龙洞子,任凭工头怎么叫唤也不出来。
工头伤心了,把剩下的一背篼刨花也倒在沙滩上。
工头回到家中,一蒙头就睡着了。
半夜醒来,满屋子亮堂。
母亲问其原因,工头也回答不了,于是起床寻找,看见背篼上夹的一片刨花变成了金子。
工头将它取下来,一称重量,折合成钱币,恰好,这片金子相当于修庙三年的工钱,工头可高兴了。
第二天,工头带着喜悦的心情,返回庙宇,感谢老人,见寺庙已被河水淹没,形状像一个池子。
他难过地说:“我带领工人,辛辛苦苦修庙三年,如今寺庙却淹得一点影子也没有了,寺庙呀,寺庙,你再现一只角给我看看也好嘛!”于是寺庙即现出一角,宛如白龙在池子里沉浮。
工头又到抛弃抱花的地方去看看,只见河滩金光闪闪,并无刨花,后人称这里为“撒金坝”,又名“沙金坝”。
白龙池的来历在民间传开后,人们认为是“龙王”显圣。
又因龙溪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故遇上都江堰灌区天旱,缺水灌溉,人们就敲锣打鼓,带上铁铳,到白龙池“请水”,往往有求必应。
“请水”的人还未下山,天上就稀稀疏疏地下起雨来了。
人们感激“龙王”赐雨之恩,又在白龙池处修建了“白龙庙”。
每年祭祀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直相传到民国时期。
每逢天旱,都江堰缺水灌溉农田,都要派人到白龙池“请水”。
当时,按照“请水”的习惯,先在白龙庙祭祀后,用竹筒从龙池中带回一筒水,到杨祠庙祭祀,再到二王庙祭祀,天即下雨。
雨后又带一筒水到白龙池,将水倒还龙池中,名曰“还水”。
据回忆,都江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唐斌武、堰夫尹金山都曾到白龙池请过水。
十、安澜桥
安澜桥,俗名索桥,又名夫妻桥。
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沟通河东、河西的交通,在水流湍急的两山之间架设溜索,行人挂上铁环,以绳系住身体和随身带的东西,利用竹索的弧度,飞滑下去,过半江则以手拉索前进,直达对岸。
由于溜索不能满足来往行人的需要,在溜索的基础上发展为索桥。
索桥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道宋代有个大理评事梁楚修过一次,后来叫“评事桥”,以后又有“珠浦桥”之名。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曾这样记载:“(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相并排连,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以固其根,每数十木作为一架;挂桥于半空,大风过之,掀举幡幡然。
大略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帛之状。
必须舍舆疾步,稍从容则震掉不可立,同行者失色。
”
索桥在明朝末年为战火烧毁,一时无力重建。
两岸行人,靠船摆渡过河。
清嘉庆年间,贵州大定府毕节何先德夫妇来到灌县,在“二王庙”附近的“古寺”教私塾,目睹行人过河的艰难。
嘉庆八年五月十五日,他们亲见白沙渡翻船,淹死一百余人,岸上、江心,求救声、哭声,惨不忍睹。
何先德夫妇见此惨状,也为坠泪。
于是查戡地形,作出设计,上书县衙,立志要为修复索桥出力。
灌县知事吴宁,很赞赏何先德义举,允许重建索桥,并且给于很多帮助。
何先德夫妇为了使重建的索桥安全稳定,在民间传留下来的索桥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在索桥两旁加上纬绳十余条,扎紧每块桥板,使来往行人走在晃悠悠的桥板上,看见岷江滔滔激流,不会有畏惧的感觉。
即使索桥人多,摇晃厉害,两旁纬绳也可依附,不会掉入江中。
新索桥建成后,利济万人,人们长享安澜无虞,故称“安澜桥”。
何先德夫妇为人民立了大功,人们又敬称索桥为“夫妻桥”。
民国时期,成立了安澜局事,专门管理索桥,每年岁修一次。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建索桥,改木桩为混凝土支架,换竹索为钢缆,使索桥比过去更坚实、美观、平稳、安全。
一九七四
年,修建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时,索桥下移了一百余米。
新建的安澜桥,桥头堡巍峨雄壮,沿堡侧上楼,可以俯瞰索桥及都江堰风光。
桥中有凉亭,可以小憩。
每年来灌县参观都江堰的国内、外旅游者,对安澜桥的修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