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调查与评价方案设计(含实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水环境化学水质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综合所学养殖水环境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分析技能,完成海水养殖区水质监测与评价。
(2)掌握渔业水域水质调查的基本程序。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时间与地点
地点:广东海洋大学西湖1号调查点
经纬度:110.304512,21.157934
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0:00
2、调查项目与方法
1现场测定项目
1.1西湖水温测定
1.1.1实验目的
温度是水样的一个根底性指标,准确测量出水样的温度对养殖水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1.1.2实验原理
温度计液泡里的水银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它会随着所接触温度的不同而伸缩。
1.1.3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水银温度计、烧杯。
实验材料:西湖采集的水样。
1.1.4测定步骤
挑选两个适合取水的位置,用烧杯从西湖内取出适量的水样,将温度计的液泡置于液面以下,待温度计的度数不再变化后,准确读出水样的温度并记录。
1.2西湖pH测定
1.2.1实验目的
水质中pH值的变化会影响藻类对氧气的摄入能力及动物对食物的摄取敏感度;会影响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活性和速率,影响其正常代谢,进而对整个食物网产生影响。
1.2.2实验原理
pH值是一个描述溶液酸碱性质的重要参数,用于评价溶液的酸碱程度,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为7时,为中性。
pH计是常用的测量pH值的仪器,它通过电极和在水溶液中的离子的作用产生电机势差,并将其显示为数字。
1.2.3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pH计、电极、烧杯、吸管、小勺。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酸碱指示剂。
1.2.4测定步骤
(1)测前准备
1)将pH计接通电源并调节为标定状态。
2)取容量瓶并用纯净水冲洗干净。
3)用滴定管取一定数量的盐酸溶液并加入到容量瓶中,用同样的
方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使用第三步配置的酸碱溶液,检验pH计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实验
1)用烧杯从西湖中取水。
2)把PH计的电极插入容量瓶中的溶液内,并轻轻搅拌10秒。
3)等待几秒钟,等PH计稳定后读取溶液的pH值。
4)温和地把PH计的电极清洗干净。
5)重复以上步骤,测定PH值后取平均值。
1.3西湖透明度测定
1.3.1实验目的
通过塞氏盘测定水质透明度的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使用透明度盘在湖水中测量检测西湖透明度。
1.3.2实验原理
塞氏盘法是一种现场测定透明度的方法,利用一个白色圆盘沉入水中后,观察到不能看见它时的深度。
透明度盘(又称塞氏圆盘),以较厚的白铁片剪成直径200mm的圆板,在板的一面从中心平分为四个部分,以黑白漆相间涂布。
正中心开小孔,穿一铅丝,下面加一铅锤,上面系小绳,在绳上每10cm处用有色丝线或漆做上一个标记即成。
1.3.3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透明度盘。
1.3.4测定步骤
1)监测断面必须有代表性,其点位和数量应能反映水体环境质
量、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取得最好的代表性。
2)监测断面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去和排污口处,应尽量选择河(湖)床稳定、河段顺直、湖面宽阔、水流平稳之处。
3)监测断面布设应考虑交通状况、经济条件、实施安全、水文资料是否容易获取,确保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1.4西湖盐度测定
1.4.1实验目的
(1)掌握盐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湖水盐度的分布特征。
(3)分析湖水盐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1.4.2实验原理
盐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体盐度的仪器,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水体的电导率来推算盐度。
电导率与水体中离子的浓度和种类有关,而盐度与水体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因此,通过测量水体的电导率可以得到相应的盐度值。
1.4.3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盐度计、湖水样品、烧杯、搅拌棒、记录本等。
1.4.4测定步骤
(1)在实验室内对盐度计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2)采集湖水样品,注意避免污染。
(3)将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使用盐度计测量湖水样品的电导率,并记录数据。
(5)根据盐度计提供的转换公式,将电导率值转换为盐度值。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2室内测定项目
2.1西湖溶解氧(DO)测定
2.1.1实验目的
进一步加深理解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熟悉溶解氧采样瓶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加强掌握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操作的技术要点。
2.1.2实验原理
碘量法检测水中溶解氧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在碱性KI溶液中,二价锰离子被水中溶解氧氧化成三价或四价的锰,对溶解氧进行固定。
然后利用酸化介质,再加入碘化钾,将三价或四价的锰离子还原成二价锰离子,并生成与溶解氧相等物质量的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所生成的碘,就能计算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2.1.3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碱式滴定管、205ml溶氧水样瓶、碘量瓶、移液管、吸量管。
试剂:锰盐溶液、碱性KI溶液、H₂SO₂(1+1)溶液、H₂SO₂溶液(1mol/L)、Na₂S₂O₂标准溶液、碘酸钾标准溶液。
2.1.4测定步骤
(1)水样的采集
用采水器将水样采集上来以后,立即把采水器的胶管插入水样瓶底部,放出少量水,润洗2~3次,然后再将胶管插入底部,令水样缓缓注入瓶内并溢出2~3倍体积的水。
在不停止注水的情况下,提出导管,改好瓶塞。
瓶内不得有气泡。
(2)固定
立即向水样瓶中加入MnSO₂和碱性KI溶液各1mL。
加试剂时刻度习惯尖端应插入水面下2~3mm,让试剂自行流出,沉降到瓶底。
然后立即盖好瓶塞反复倒转20次左右,使溶解氧被完全固定。
静置,待沉降到瓶的中部时可进行酸化。
(3)酸化
打开瓶塞,用刻度吸管沿瓶口内壁加入H₂SO₂(1+1)溶液2.0mL,盖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使沉淀完全溶解。
酸化后水样需要尽快滴定。
(4)滴定
将酸化后的水样摇匀,用移液管吸取50.00mL水样(V
样
)瓶中,立即用Na₂S₂O₂标准溶液滴定。
当滴定至溶液呈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约1mL,Na₂S₂O₂标准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并在半分钟内不返蓝,记录Na₂S₂O₂标准溶液用量,两次滴定偏差不能超过0.05mL。
(5)数据处理
1)用mg/L表示时,计算公式为:
{ρDO}mg/L={c Na₂S₂O₃}×{V Na₂S₂O₃}×f
{V
样
}mL
×8
×1000
f=
V
瓶
V
样
−V
瓶
=
{V
瓶
}mL
{V
瓶
}mL−2.0
2)体积表示时,计算公式为:
{ρDO}mg/L={ρDO}mg/L×22.4 32.0
2.2亚硝酸盐(分光光度计测量法)
2.2.1实验目的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是一种常见的水质分析方法,用于检测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以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亚硝酸盐氮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氮的氧化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程度。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含量,可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水环境。
2.2.2实验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磺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其产物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红色偶氮燃料,该染料在波长543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故在波长543nm处测定吸光度。
本方法检测浓度范围为0.003-0.20mg/L。
2.2.3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分光光度计及配套比色皿、25ml具塞比色管、容量瓶、移液管、离心机、离心管。
试剂:磺胺溶液(10g/L)、盐酸萘乙二胺(1g/L)、亚硝酸盐氮标
准储备液、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
2.2.4测定步骤
(1)间隙水制备
取一定体积的底泥(表层10cm以内),贮于100mL离心管内,恒
温离心(4000或5000r/min,20min),取上清液经0.45μm滤膜抽滤后
得到间隙水样品,贮于试管内。
(2)绘制标准曲线
1)取6支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按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加入
量表浓度加入相应体积的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加纯水至标线,混
匀。
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加入量表(V S)
管号 1 2 3 4 5 6 7 8 ρNO
2
−(mg/ L) 0
0.010
0.040
0.060
0.080
0.040
水
样
水
样
V s(mL) 0
0.
250
0.
500
1.
000
1.
50
2.
00
V水样V水样
2)每只比色管加入0.50mL磺胺溶液,混匀。
3)每只比色管加入0.50mL盐酸萘乙二胺,混匀,放置显色15min。
4)在波长543nm处,用10mm比色皿,以纯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
5)以上述系列标准溶液测得的吸光度A i扣除空白吸光度,得到矫正吸光度A′i,以矫正吸光度为横坐标,绘制吸光度对亚硝酸盐氮质
量浓度(ρNO 2
−(mg/L ))的标准曲线。
(3)水样测定
1)取适量间隙水(V 水样)于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到25mL ,参照绘制标准曲线流程(2)~(4),显色并测定该水样吸光度A 水样。
2)同时取25mL 纯水代替间隙水重复上述操作,获得试剂空白吸光度。
将样品吸光度A 水样扣除试剂空白吸光度,得到样品矫正吸光度
A ′水样。
(4)数据处理
1)绘制标准曲线和求算回归方程
采用Excel 处理标准曲线数据并绘制图像,横坐标为亚硝酸盐氮
质量浓度(ρNO 2−N(mg/L )),纵坐标为系列标准溶液的正吸光度A`水
样,所得标准曲线应为通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可求得回归方程。
A ′=b′’{ρNO 2
−N}mg/L 2)计算相关含量
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b′{ρNO 2−N}mg/L =A′水样b′×25.0{V 水样}mg/L
2.3化学需氧量COD (碱性高锰酸钾法)
2.3.1实验目的
COD 值可以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有机物是水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污染物,它们可能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残留等多种途径。
因此,通过测定水中的COD ,可以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进而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衡量水体生物需氧量:水中的有机物被微
生物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测定水中的COD可以帮助了解水体中的溶解氧需求量,进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3.2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水样中加入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一定时间以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碘化钾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和生成的二氧化锰,所生成的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
2.3.3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25mL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电炉、移液管、吸量管。
试剂:氢氧化钠溶液、(1+3)硫酸溶液、碘酸钾标准使用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淀粉溶液(5g/L)、高锰酸钾储备溶液、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2.3.4测定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碘酸钾标准使用液10.00mL与250mL锥形瓶中,立即加入0.5g碘化钾固体、(1+3)硫酸溶液1mL,于暗处放置5min后,加纯水50mL,在不断震摇下,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定容至淡黄色,再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
重复标定,两次读数误差应该小于0.05mL。
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V Na₂S₂O₃)则硫代硫酸铵标准溶液浓度为C Na₂S₂O₃为
{C Na₂S₂O₃}={C1
6
KIO₃
}mol/L×10.00
{V Na₂S₂O₃}mL
(2)水样的测定
1)准确量取100.0mL摇匀的水样(或适量水样加纯水稀释至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几粒玻璃珠防止暴沸。
加入250g/L的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0.0mL高锰酸钾标准液,摇匀。
2)立即将锥形瓶置于覆盖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加热至沸腾,在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下准确煮沸10min(从冒出第一个气泡开始计时)。
3)取下锥形瓶,迅速冷却至室温,用量筒或吸量管迅速加入(1+3)硫酸溶液5mL和碘化钾固体0.5g,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待反应完毕,立即在不断振摇下,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V1),两平行滴定读数误差不超过0.10mL
4)另取100mL高纯水代替水样,按水样的测定步骤,分析滴定空白值,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V2)。
(3)结果与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ρCOD}mg/L={c Na₂S₂O₃}×{V2}mL−{V1}mL
100.0
×8×1000
2.4可溶性活性磷酸盐(酸性钼酸盐法)
2.4.1实验目的
磷酸盐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营养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土壤侵蚀、动物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等。
适量的磷酸盐含量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然而,过量的磷酸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从而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质。
可溶性活性磷酸盐还是评价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磷酸盐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水体的营养状态,进而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因此,可溶性活性磷酸盐的测定对于水环境监测、水体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4.2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钼锑抗法,磷钼黄杂多酸经抗坏血酸还原后的溶液显蓝色,吸收曲线在710nm 和882nm 处存在吸收峰。
但882nm 处吸收峰更高,灵敏度更高,显色后溶液的吸光度值和活性磷含量呈正比。
此方法检测浓度为0.86×
10−3mg
L
浓度范围为0.03~2mg/L 。
2.4.3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皿、抽滤瓶和抽滤膜、真空泵、0.45μm 微孔滤膜、25mL 比色管、移液管、吸量管等。
试剂:磷酸盐标准贮存液、磷酸盐标准使用液、硫酸溶液、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混合溶液。
2.4.4测定步骤 (1)水样预处理
水样经过孔径为0.45μm 微孔滤膜抽滤,得到澄清水样。
分别移取
适量体积澄清水样(V
样
)于两只25mL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至25.0mL,
摇匀。
于标准溶液一起显色。
(2)标准溶液配制
去25mL比色管6支分别按照磷酸盐标准系列溶液配制表加入浓
度为3.00μg/mL的磷酸盐标准使用液V S,用纯水定容至25.0mL,摇匀。
磷酸盐标准使用液加入量表(V S)
管号 1 2 3 4 5 6 7 8 ρPO₄−P(mg
/L)0 0.030 0.060 0.120 0.180 0.240
水
样
水
样
V S(mL)0 0.25 0.50 1.00 1.50 2.00 V样V样(3)显色与比色
在上述8支比色管中各加入0.5mL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混合溶液、
0.5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
显色5min后,用2cm或5cm比色皿、1
号管显色液作参比、于882nm波长处测定1~6号管显色溶液吸光度值
A i。
再以纯水作参比,测定1号管显色液吸光度(此值即为试剂空白
A 剂)及显色水样的吸光度A
样。
(4)结果与计算
1)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Excel处理标准曲线数据并且以吸光
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作图。
所得标准曲线理论上应该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可以按照通过原点的回归方程的形式求得回归方程:A′= B′{ρPO₄−P}mg/L
2)由于实验的误差,得到的回归方程一般不通过原点,有一个很
小的截距α:
A′=a+b{ρPO₄−P}mg/L
3)计算水样含量
水样的磷含量ρPO₄−P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ρPO₄−P}mg/L=A
样
−α−A
剂
b
×
25.0
{V
样
}
3、评价方法
在评价水质状况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价。
其中,超标倍数和超标率是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
超标倍数表示某项指标超过标准值的倍数,而超标率则表示某项指标超过标准值的比例。
三、结果与讨论
1、调查结果
f =V 瓶V
样
−V 瓶
={V 瓶}mL
{V
瓶}mL
−2.0=125
125−1
≈1.008
{ρDO }mg/L =
{c Na₂S₂O₃}×{V Na₂S₂O₃}×f
{V 样}mL
×8×1000=
1.008×
2.12×0.0108
50
×8×1000
{ρDO }mg/L =3.42 mg/L
西湖可溶性活性磷酸盐标准曲线测定记录:
1122
C1=0.248C2≈1.16
2、水质评价
各项超标倍数和超标率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值(附录12)作为标准值,计算各项指标并进行评价:
pH:
Ⅲ类水质pH标准值范围为6~9,西湖1号测量点测定数据平均值为7.25,pH处于Ⅲ类水质pH标准值范围内。
化学需氧量(COD):
Ⅲ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标准限值为20mg/L,西湖1号测量点测定数据平均值为28.95mg/L,超限0.448倍。
超标倍数=C−C0
C0
=
28.95−20
20
=0.448
总磷(以P计):
Ⅲ类水质总磷标准限值为0.05mg/L,西湖1号测量点测定数据平均值为1.16mg/L,超限22.2倍。
超标倍数=C−C0
C0
=
1.16−0.05
0.05
=22.2
溶解氧:
Ⅲ类水质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西湖1号测量点测定数据平均值为3.42mg/L,低于溶解氧标准限值0.32倍。
亚硝酸盐:
Ⅲ类水质亚硝酸盐标准限值为0.15mg/L,西湖1号测量点测定数据平均值为0.12mg/L,未超限。
超标率=3
5
×100%=60%
有机污染指数(A):
A={COD i}mg/L
{COD s}mg/L
+
{DIN i}mg/L
{DIN s}mg/L
+
{DIP i}mg/L
{DIP s}mg/L
+
{DO i}mg/L
{DO s}mg/L A=
28.95
20
+
0.12
0.15
+
1.16
0.05
+
3.42
5
A>5
污染程度分级:5
水质质量评价:严重污染
营养化指数(E):
E={COD}mg/L×{DIN}mg/L×{DIP}mg/L
4500
×106
E=28.95×0.12×1.16
4500
×106>1
由E>1可判断西湖水为富营养型。
由有机污染指数和营养化指数可推断水质不达标。
四、结论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对西湖1号测量点的水质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检测和计算,具体如下:
pH值:在标准值范围内(6~9)。
化学需氧量(COD):超标0.448倍,超过标准限值20mg/L。
总磷(以P计):超标22.2倍,超过标准限值0.05mg/L。
溶解氧:低于标准限值5mg/L,低于溶解氧标准限值0.32倍。
亚硝酸盐:未超标。
有机污染指数(A):计算结果大于5,表明水质存在严重污染。
营养化指数(E):计算结果大于1,表明水质为富营养型。
综合以上指标,西湖1号测量点的水质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存在严重的超标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改善。
根据上述分析,西湖1号测量点的水质存在严重的超标问题,特别是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超标倍数较高,表明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
此外,通过有机污染指数和营养化指数的计算和分析,也可以推断出水质不达标,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改善。
因此,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水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五、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