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市校】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图片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岩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答案:C.
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约孙’制度是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习惯行为规范,被蒙古部落全体成员认可与遵循”B.“形式上却是凌乱分散”错。原文是说“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凌乱分散”。D.“约孙”的宗教色彩由来已久,“氏族部落首领也期望借助宗教信仰的强大力量,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坚决的执行力”。可加重其宗教色彩,但不能说“约孙”源于这种做法。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D
(A应为“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B“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C“有倾向性地”错。)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
12.(3分)C(互相敌视错)
13.(10分)
(1)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羽的败亡是应该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重用。(注意:关键词“昌、罔、宜”3分,主谓倒装句式1分,句意1分)
(2)从这以后,(李琪)更加被宰相忌恨,凡是他上奏言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拦阻。(注意:关键词“尤、忌、靡”3分,“为宰执所”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高下立判,指事物之间在进行比较时,实力、水平差距悬殊,孰高孰低、谁胜谁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付诸东流: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3分)A.(应是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晚春之境,非早春。)
15.(6分)
(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
(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
(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8.(3分)A
(“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B、C。
9.(6分)
2.(3分)答案:B.
“用事实证明宗教对法律制度形成的决定作用”错。பைடு நூலகம்文是“其指导思想上看,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3.(3分)答案:D.
颠倒顺序。原文意思是统治者所信仰的宗教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萨满教日渐式微。需要倡导社会公德,重视家庭,保证社会整体秩序的和谐稳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3分)D
③从人物塑造上,奶奶因“我”这一感情纽带而缔结出一个幸福的“新家”,从而真切地塑造了一个善良、慈爱、坚强、豁达的感人形象。
④从主题思想表达上,叔叔的身影常入“我”梦,他的生命透过水泥地传输到“我”的身体,表达了后继有人的欣慰和对英雄精神的传承,深化了主题。
6.(6分)
观点一:以”英雄”为题更好。①小说卒章显志,虽然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奶奶,但最后点题是歌颂英雄。②儿子是英雄,母亲是英雄母亲。“乡下的奶奶”识大体、顾大局,是新时代普通劳动妇女中的“英雄”。以“英雄”为题拓宽了“英雄”的意蕴,深化了主题。③简洁醒目,突出了“英雄”的伟岸形象和精神品质,彰显出一种有力度的正能量,有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 既能呼唤社会敬重、追思英雄,亦能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英雄”背后的家庭困难,抚慰亲人的精神伤痛。
观点二:以“乡下的奶奶”为题更好。①小说情节围绕奶奶展开,奶奶是作品的主要人物。②作品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善良与宽厚,坚韧与博爱的崇高品质表现出来的。③突出“奶奶”是“乡下的”。愈把奶奶定位为普通与平凡,其形象的艺术性就愈高,社会意义和价值就愈大。 “乡下奶奶”的朴实与作品形象的高大形成强烈反差,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共6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能力层级:C、F。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C“相”意为辅佐。宰相是俗称或统称,丞相为官职名)
【解析】A项,“倒叙与插叙交错运用”错,文章没有运用倒叙。B项,正面描写错。“我”并没有见过叔叔,与叔叔有关的描写均属于侧面描写。C项,这一细节主要体现的是‘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5.(6分)
①从叙事角度上,“我”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我”的视角讲述,更加真实可信。
②从情节发展上,叔叔生前的故事由“我”转述,叔叔的义举、政府和乡亲的关爱均由“我”引发,它们构成了小说的暗线,补充和丰富了故事情节。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答案:C.
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约孙’制度是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习惯行为规范,被蒙古部落全体成员认可与遵循”B.“形式上却是凌乱分散”错。原文是说“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凌乱分散”。D.“约孙”的宗教色彩由来已久,“氏族部落首领也期望借助宗教信仰的强大力量,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坚决的执行力”。可加重其宗教色彩,但不能说“约孙”源于这种做法。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D
(A应为“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B“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C“有倾向性地”错。)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
12.(3分)C(互相敌视错)
13.(10分)
(1)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羽的败亡是应该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重用。(注意:关键词“昌、罔、宜”3分,主谓倒装句式1分,句意1分)
(2)从这以后,(李琪)更加被宰相忌恨,凡是他上奏言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拦阻。(注意:关键词“尤、忌、靡”3分,“为宰执所”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高下立判,指事物之间在进行比较时,实力、水平差距悬殊,孰高孰低、谁胜谁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付诸东流: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3分)A.(应是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晚春之境,非早春。)
15.(6分)
(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
(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
(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8.(3分)A
(“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B、C。
9.(6分)
2.(3分)答案:B.
“用事实证明宗教对法律制度形成的决定作用”错。பைடு நூலகம்文是“其指导思想上看,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3.(3分)答案:D.
颠倒顺序。原文意思是统治者所信仰的宗教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萨满教日渐式微。需要倡导社会公德,重视家庭,保证社会整体秩序的和谐稳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3分)D
③从人物塑造上,奶奶因“我”这一感情纽带而缔结出一个幸福的“新家”,从而真切地塑造了一个善良、慈爱、坚强、豁达的感人形象。
④从主题思想表达上,叔叔的身影常入“我”梦,他的生命透过水泥地传输到“我”的身体,表达了后继有人的欣慰和对英雄精神的传承,深化了主题。
6.(6分)
观点一:以”英雄”为题更好。①小说卒章显志,虽然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奶奶,但最后点题是歌颂英雄。②儿子是英雄,母亲是英雄母亲。“乡下的奶奶”识大体、顾大局,是新时代普通劳动妇女中的“英雄”。以“英雄”为题拓宽了“英雄”的意蕴,深化了主题。③简洁醒目,突出了“英雄”的伟岸形象和精神品质,彰显出一种有力度的正能量,有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 既能呼唤社会敬重、追思英雄,亦能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英雄”背后的家庭困难,抚慰亲人的精神伤痛。
观点二:以“乡下的奶奶”为题更好。①小说情节围绕奶奶展开,奶奶是作品的主要人物。②作品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善良与宽厚,坚韧与博爱的崇高品质表现出来的。③突出“奶奶”是“乡下的”。愈把奶奶定位为普通与平凡,其形象的艺术性就愈高,社会意义和价值就愈大。 “乡下奶奶”的朴实与作品形象的高大形成强烈反差,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共6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能力层级:C、F。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C“相”意为辅佐。宰相是俗称或统称,丞相为官职名)
【解析】A项,“倒叙与插叙交错运用”错,文章没有运用倒叙。B项,正面描写错。“我”并没有见过叔叔,与叔叔有关的描写均属于侧面描写。C项,这一细节主要体现的是‘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5.(6分)
①从叙事角度上,“我”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我”的视角讲述,更加真实可信。
②从情节发展上,叔叔生前的故事由“我”转述,叔叔的义举、政府和乡亲的关爱均由“我”引发,它们构成了小说的暗线,补充和丰富了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