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案例分析2010.1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情形 观察 归纳 一般性结论
华罗庚:“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所容易看清楚问题的 地方,认定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 案例1: 归纳的方法.doc
教学中如何培养归纳思维
(2)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案例2
问题1-3苹果
一个农夫按照正方形的规律种植苹果树。为了保护 果树免受强风侵袭,他在果园的周围栽种了针叶树。 下面是栽种情况的示意图,根据苹果树的行数 (n),你可以看到苹果树和针叶数的种植规律。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活动是在相应的创造 性思维的支配下,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能 动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 核心和灵魂。
著名的数学家A· 赛尔伯格指出: “……数学的内容一定要重新斟酌。 应该增加一些涉及如何发现并令人 振奋的内容。”
著名数学家J· P塞尔指出: “ 关于学生,关键是要让他们明白 数学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僵死的, 讲数学的传统方法有个缺陷,即 教师从不提及这类问题,这很可 惜。在数论中有许多这类问题, 十几岁的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它 们:当然包括费马大定理,还有 哥德巴赫猜想。你可以随意讲一 些定理而不加证明
因此我认为: 数学教学不但应该传授 数学知识,还应该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
讲五个问题
一、归纳思维 二、类比思维 三、发散思维 四、逆(反)向思维 五、统计推断 下面将结合初等数学和数学史上一些著名 问题来讲,并结合初中数学教材谈谈如何 采取措施,切实培养思维能力
一、归纳思维
归纳是人类赖以发现真理的基本的、重 要的思维方法。 著名数学家高斯曾说: “我的许多发现都是靠归纳取得的。”
数学中“一题多解”最著名的例 子,是几何学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法。
勾股定理(被誉为“千古第一定 理”):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平方 等于另外两边(a,b)的平方和。即 a2 + b2 = c2 这个定理人们用不同的方法,给 出了370多个证明。
这个定理的重要性在于:
1. 它是联系“数”与“形”的第一个重要定 理; 2. 它导致了不可公约量的发现(第一次数学 危机); 3. 它开始把数学由计算与测量的技术扩大到 证明与推理的科学; 4. 它是最早得出完整解的不定方程,并引导 到各式各样的不定方程,包括费马大定理。
初中数学教学中 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案例分析
引言
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 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立创新型国家。”
教育部的一个报告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改变 教育观念, …… 尤其是要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 主。”
也可以说,归纳是在相似中发现规律,由个
别中发现一般。
从数学的发展可以看出,许多新的数学 概念、定理、法则、……的形式,都经历过 积累经验的过程,从大量观察、计算 ……, 然后归纳出其共性和本质的东西,例如:哥 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素数定理等。
杨辉三角形
1
1
1 1 1 4 3 6 2
1
1 3 1
“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是归纳和类比。”
归纳是在通过多种手段 (观察、实验、分 析 …… )对许多个别事物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
发现其规律,总结出原理或定理。归纳是从观察
到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一属性,而归纳出 该事物都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方法。或者说,归 纳思维就是要从众多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共性和 本质的东西的抽象化思维。
类比为人们思维过程提供了更广阔的 “自由创造”的天地,使它成为科学研究 中非常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从而受到了 很多著名科学家的重视与青睐。例如:
著名天文学、数学家开普勒说: “我 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 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的奥秘……。”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两点的距离是:
( x 2 x1)2 ( y 2 y1)2
美国 A. 菲尔德总统: SBCE +SABC +SDCE
1 2 xy z 2 2 2
SABED=
他证明时,只是一位议员,是他和其他议员讨论数学 问题时想出来的,发表在《新英格兰教育杂志》上 。
5. 2000年12月1日山东青岛市即墨一 中高二六班李亮同学的证明: C
BC 2 a 2 BD AB c
前 n 个奇数的和等于 n 2 .
他的这个发现,后来被刊登在《春燕》杂志上。
三边形内角和 (3 2) , 四边形内角和 (4 2)
问题:下述结论是否成立? n边形内角和等于 (n 2) ? 问题:考察表
1 23 4 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0 1 03 13 1 8 13 23 8 27 23 33 27 64 33 43
教学中应注意:
(1)不能把数学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教 给学生,不应把教育者对数学知识正确性的强调 作为学生接受它的理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应靠自己的探索和建构来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 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通过类比探究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积累数学 思考的学习经验,进而学会数学化,丰富对数学 知识的情感体验。 (3)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学习数学基本的思 维方法。 (4)对探究过程进行小结,体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在解题中作用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宋朝数学家杨辉 1261年写的《详解九章算法》 * 就解释了上述系数三角形的构造法,并说贾 宪用此术。
科尔莫哥洛夫在 《我是如何成为数学家》 中说:我在6、7岁时我已 经感受到数学归纳发现的 乐趣,例如,我注意到下 边的等式:
1 12 , 1 3 22 , 1 3 5 32 , 1 3 5 7 42 , 1 3 5 7 9 ? 1 3 5 7 9 11 ? ......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两点的距离是:
( x 2 x1) ( y 2 y1) ( z 2 z1)
2 2 2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截距式是: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平面的截距式是:
x y 1 a b
y x z 1; a b c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圆的方程是: (x-a)2+(y-b)2=R2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球面的方程是: (x-a)2+(y-b)2+(z-c)2=R2 等等。
1.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一种欧 几里得的证明:
G
ABD FBC
因此 同理
矩形 BDLI 2 ABD , 正方形 GFBA 2FBC, 矩形 BDLI 正方形 GFBA, 矩形CILE 正方形 ACKH,
F
A
B C
H K
I
两式相加即得定理。 D L E
2. 我国赵爽(约222年)在<周髀算经> 的注释中给出的证明:
问题是基于学生知识基础而设计的新问题 情境; 有利于学生在新情境中进行探索; 真正考核学生的学习潜能。
案例8: 陆地的面积试运用地图的比例尺,估计出南极洲的面 积,并列出和说明估计方法。 (若有需要,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你的估计 方法)
波利亚: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类比推理大致模式
寻找类比对象 比较分析 猜想
验证成解释
案例6:类比推理
分式教学的类比探究
(1)分式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什么内容相似? (2)你从哪些方面发现它们相似? (3)根据你的经验,我们下面应该进行什么研 究?如何研究? (4)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分式的什么性质?同 学们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过去有类似 的学习经历吗?
按照上述算例找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并用适当 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而且试证明它。
数学教学要适时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初中在“用字母代表数”中已学生已经历 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探求规律的活动,这 时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推理方法
教学中如何培养归纳思维
(1)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 索规律 归纳探究的大致模式:
请完成下表:
问题2:苹果
你可以用以下两条公式,计算出上述方式 所种植的苹果树和针叶数的棵树:苹果树 的棵树= n2 针叶树的棵树= 8n n是苹果树的行数。 若n等于某个数值时,苹果树的棵数与针叶 树的棵数便会相等。现试求出这个n的数值, 并说明计算方法。
问题3:苹果
假设这个农夫要建一个更大、可以种植更 多果树的果园。当他扩建果园时,哪一种 树的棵数会增加的较快?请解释你是如何 找到答案的。
教学中如何培养归纳思维
(1)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 索规律 (2)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3)引导学生对数学探究中的关键点和方法 进行总结,掌握数学探究 的办法。
归纳思维能力培养
归纳思维能力培养应注意什么? 1. 规律的观察和归纳是一个难点,要善 于多设几个途径思考。(如上楼梯)
Z Z
X ===== X +
Y Y
52=32+42
公元972年阿拉伯人阿尔科但第(Alkhodjidi)
===== z x
+ y
Z3 = x3 + Y3
(X,Y,Z 为正整数)
Zn = Xn+ Yn (n>2)(Wiles 1994)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内容 与自己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类比,不但 易于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 是:培养、锻炼了自己的类比思维,有利 于开发自己的创造力。(费马猜想)
教学中如何培养类比思维
案例5 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 一次方程的解法——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式——分数; 线段 ——数; 二次函数——一次函数;
定义的类比,平行直线——平行平面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类比探究活动
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 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a b
AC 2 b 2 AD AB c
BD+AD=AB= c
B
c
D
A
思考:
他的证明对否?好不好?
案例7: 等腰三角形“正度”
(1) 甲: |a-b|; 乙: |α-β| (2)哪个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 (3)对你认为不够合理的方案加以改进. (4)请再给出一种衡量“正度”的表达 式. 案例7: 等腰三角形的“正度”
ab等于两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 (b-a)2为中心正方形 的面积,显然,有 2ab+(b-a)2=c2, 化简,即可得证。
B
c
a b
A
a-b
C
弦图
3.
大正方形的面积: (a+b)2=a2+2a b+b2 又等于: 4ab/2+c2=2a b+c2 从而 得证.
b
a
c
c
a
b a b a
4.最令人感兴趣的证法之一
2. 一种合情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 结论未必正确. 案例4: 归纳推理 08年
3. 归纳法分两种: 不完全归纳(根据对特殊情况的考查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完全归纳(根据对所有情况的考查而得出的判断) 案例3: 圆周角.doc 案例3的价值:(1)一个完全归纳的例子;(2)多种数 学思维方法应用; (3)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被新颖性遮蔽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性; 归纳思维探索过程的展示; 重要思维方法的使用和总结
培养类比思维应注意什么?
合情推理的一种。关键是找到两个对 象内部属性、关系的具有某些方面相似 维数的类比(距离、重心) 教学中注意分析事物研究对象的本质 属性,进行有效的比较,教师应具有发散 思想,鼓励学生敢于在类比中猜想,培养 直觉思维。
三、发散思维
所谓具有发散特性的思维是指信息处理 的途径灵活多变,求结果的丰富多样。它是 一种开放性的立体思维,即围绕某一问题, 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索,重组眼前的信息 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并获得解决 问题的多种方案。因此,也把发散思维称为 求异思维。它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 发散式地思考问题。
二、类比思维
著名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 澍指出:“类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著 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 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多个)对象内部属性、 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 可能相似的推理。 简单地说,类比就是由此去发现彼(或由彼 去发现此)。
华罗庚:“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所容易看清楚问题的 地方,认定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 案例1: 归纳的方法.doc
教学中如何培养归纳思维
(2)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案例2
问题1-3苹果
一个农夫按照正方形的规律种植苹果树。为了保护 果树免受强风侵袭,他在果园的周围栽种了针叶树。 下面是栽种情况的示意图,根据苹果树的行数 (n),你可以看到苹果树和针叶数的种植规律。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活动是在相应的创造 性思维的支配下,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能 动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 核心和灵魂。
著名的数学家A· 赛尔伯格指出: “……数学的内容一定要重新斟酌。 应该增加一些涉及如何发现并令人 振奋的内容。”
著名数学家J· P塞尔指出: “ 关于学生,关键是要让他们明白 数学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僵死的, 讲数学的传统方法有个缺陷,即 教师从不提及这类问题,这很可 惜。在数论中有许多这类问题, 十几岁的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它 们:当然包括费马大定理,还有 哥德巴赫猜想。你可以随意讲一 些定理而不加证明
因此我认为: 数学教学不但应该传授 数学知识,还应该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
讲五个问题
一、归纳思维 二、类比思维 三、发散思维 四、逆(反)向思维 五、统计推断 下面将结合初等数学和数学史上一些著名 问题来讲,并结合初中数学教材谈谈如何 采取措施,切实培养思维能力
一、归纳思维
归纳是人类赖以发现真理的基本的、重 要的思维方法。 著名数学家高斯曾说: “我的许多发现都是靠归纳取得的。”
数学中“一题多解”最著名的例 子,是几何学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法。
勾股定理(被誉为“千古第一定 理”):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的平方 等于另外两边(a,b)的平方和。即 a2 + b2 = c2 这个定理人们用不同的方法,给 出了370多个证明。
这个定理的重要性在于:
1. 它是联系“数”与“形”的第一个重要定 理; 2. 它导致了不可公约量的发现(第一次数学 危机); 3. 它开始把数学由计算与测量的技术扩大到 证明与推理的科学; 4. 它是最早得出完整解的不定方程,并引导 到各式各样的不定方程,包括费马大定理。
初中数学教学中 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案例分析
引言
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 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立创新型国家。”
教育部的一个报告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改变 教育观念, …… 尤其是要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 主。”
也可以说,归纳是在相似中发现规律,由个
别中发现一般。
从数学的发展可以看出,许多新的数学 概念、定理、法则、……的形式,都经历过 积累经验的过程,从大量观察、计算 ……, 然后归纳出其共性和本质的东西,例如:哥 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素数定理等。
杨辉三角形
1
1
1 1 1 4 3 6 2
1
1 3 1
“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是归纳和类比。”
归纳是在通过多种手段 (观察、实验、分 析 …… )对许多个别事物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
发现其规律,总结出原理或定理。归纳是从观察
到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一属性,而归纳出 该事物都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方法。或者说,归 纳思维就是要从众多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共性和 本质的东西的抽象化思维。
类比为人们思维过程提供了更广阔的 “自由创造”的天地,使它成为科学研究 中非常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从而受到了 很多著名科学家的重视与青睐。例如:
著名天文学、数学家开普勒说: “我 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 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的奥秘……。”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两点的距离是:
( x 2 x1)2 ( y 2 y1)2
美国 A. 菲尔德总统: SBCE +SABC +SDCE
1 2 xy z 2 2 2
SABED=
他证明时,只是一位议员,是他和其他议员讨论数学 问题时想出来的,发表在《新英格兰教育杂志》上 。
5. 2000年12月1日山东青岛市即墨一 中高二六班李亮同学的证明: C
BC 2 a 2 BD AB c
前 n 个奇数的和等于 n 2 .
他的这个发现,后来被刊登在《春燕》杂志上。
三边形内角和 (3 2) , 四边形内角和 (4 2)
问题:下述结论是否成立? n边形内角和等于 (n 2) ? 问题:考察表
1 23 4 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0 1 03 13 1 8 13 23 8 27 23 33 27 64 33 43
教学中应注意:
(1)不能把数学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教 给学生,不应把教育者对数学知识正确性的强调 作为学生接受它的理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应靠自己的探索和建构来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 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通过类比探究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积累数学 思考的学习经验,进而学会数学化,丰富对数学 知识的情感体验。 (3)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学习数学基本的思 维方法。 (4)对探究过程进行小结,体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在解题中作用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宋朝数学家杨辉 1261年写的《详解九章算法》 * 就解释了上述系数三角形的构造法,并说贾 宪用此术。
科尔莫哥洛夫在 《我是如何成为数学家》 中说:我在6、7岁时我已 经感受到数学归纳发现的 乐趣,例如,我注意到下 边的等式:
1 12 , 1 3 22 , 1 3 5 32 , 1 3 5 7 42 , 1 3 5 7 9 ? 1 3 5 7 9 11 ? ......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两点的距离是:
( x 2 x1) ( y 2 y1) ( z 2 z1)
2 2 2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截距式是: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平面的截距式是:
x y 1 a b
y x z 1; a b c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圆的方程是: (x-a)2+(y-b)2=R2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球面的方程是: (x-a)2+(y-b)2+(z-c)2=R2 等等。
1.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一种欧 几里得的证明:
G
ABD FBC
因此 同理
矩形 BDLI 2 ABD , 正方形 GFBA 2FBC, 矩形 BDLI 正方形 GFBA, 矩形CILE 正方形 ACKH,
F
A
B C
H K
I
两式相加即得定理。 D L E
2. 我国赵爽(约222年)在<周髀算经> 的注释中给出的证明:
问题是基于学生知识基础而设计的新问题 情境; 有利于学生在新情境中进行探索; 真正考核学生的学习潜能。
案例8: 陆地的面积试运用地图的比例尺,估计出南极洲的面 积,并列出和说明估计方法。 (若有需要,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你的估计 方法)
波利亚: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类比推理大致模式
寻找类比对象 比较分析 猜想
验证成解释
案例6:类比推理
分式教学的类比探究
(1)分式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什么内容相似? (2)你从哪些方面发现它们相似? (3)根据你的经验,我们下面应该进行什么研 究?如何研究? (4)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分式的什么性质?同 学们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过去有类似 的学习经历吗?
按照上述算例找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并用适当 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而且试证明它。
数学教学要适时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初中在“用字母代表数”中已学生已经历 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探求规律的活动,这 时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推理方法
教学中如何培养归纳思维
(1)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 索规律 归纳探究的大致模式:
请完成下表:
问题2:苹果
你可以用以下两条公式,计算出上述方式 所种植的苹果树和针叶数的棵树:苹果树 的棵树= n2 针叶树的棵树= 8n n是苹果树的行数。 若n等于某个数值时,苹果树的棵数与针叶 树的棵数便会相等。现试求出这个n的数值, 并说明计算方法。
问题3:苹果
假设这个农夫要建一个更大、可以种植更 多果树的果园。当他扩建果园时,哪一种 树的棵数会增加的较快?请解释你是如何 找到答案的。
教学中如何培养归纳思维
(1)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 索规律 (2)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3)引导学生对数学探究中的关键点和方法 进行总结,掌握数学探究 的办法。
归纳思维能力培养
归纳思维能力培养应注意什么? 1. 规律的观察和归纳是一个难点,要善 于多设几个途径思考。(如上楼梯)
Z Z
X ===== X +
Y Y
52=32+42
公元972年阿拉伯人阿尔科但第(Alkhodjidi)
===== z x
+ y
Z3 = x3 + Y3
(X,Y,Z 为正整数)
Zn = Xn+ Yn (n>2)(Wiles 1994)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内容 与自己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类比,不但 易于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 是:培养、锻炼了自己的类比思维,有利 于开发自己的创造力。(费马猜想)
教学中如何培养类比思维
案例5 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 一次方程的解法——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式——分数; 线段 ——数; 二次函数——一次函数;
定义的类比,平行直线——平行平面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类比探究活动
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 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a b
AC 2 b 2 AD AB c
BD+AD=AB= c
B
c
D
A
思考:
他的证明对否?好不好?
案例7: 等腰三角形“正度”
(1) 甲: |a-b|; 乙: |α-β| (2)哪个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 (3)对你认为不够合理的方案加以改进. (4)请再给出一种衡量“正度”的表达 式. 案例7: 等腰三角形的“正度”
ab等于两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 (b-a)2为中心正方形 的面积,显然,有 2ab+(b-a)2=c2, 化简,即可得证。
B
c
a b
A
a-b
C
弦图
3.
大正方形的面积: (a+b)2=a2+2a b+b2 又等于: 4ab/2+c2=2a b+c2 从而 得证.
b
a
c
c
a
b a b a
4.最令人感兴趣的证法之一
2. 一种合情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 结论未必正确. 案例4: 归纳推理 08年
3. 归纳法分两种: 不完全归纳(根据对特殊情况的考查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完全归纳(根据对所有情况的考查而得出的判断) 案例3: 圆周角.doc 案例3的价值:(1)一个完全归纳的例子;(2)多种数 学思维方法应用; (3)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被新颖性遮蔽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性; 归纳思维探索过程的展示; 重要思维方法的使用和总结
培养类比思维应注意什么?
合情推理的一种。关键是找到两个对 象内部属性、关系的具有某些方面相似 维数的类比(距离、重心) 教学中注意分析事物研究对象的本质 属性,进行有效的比较,教师应具有发散 思想,鼓励学生敢于在类比中猜想,培养 直觉思维。
三、发散思维
所谓具有发散特性的思维是指信息处理 的途径灵活多变,求结果的丰富多样。它是 一种开放性的立体思维,即围绕某一问题, 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索,重组眼前的信息 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并获得解决 问题的多种方案。因此,也把发散思维称为 求异思维。它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 发散式地思考问题。
二、类比思维
著名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 澍指出:“类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著 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 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多个)对象内部属性、 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 可能相似的推理。 简单地说,类比就是由此去发现彼(或由彼 去发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