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失眠为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而顽固性失眠是指以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睡和再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有关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存在精神、情志的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失调。

失眠系临床常见之症,属中医不寐范畴。

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肝郁化火,灼炼阴血,炼液成痰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为痰,蕴而化热,致痰热内扰,魂不归舍而致不寐。

如《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

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胜不得入于阴。

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而阴阳气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乘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智安宁。

若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神不安宅者以实证为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由心胆气虚,或由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兼。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胆汤有促眠作用及其调节失眠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

因此化痰清热,和中安神可作为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

【临床应用】
盛氏18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疗效良好。

观察对象: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48.5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2个月。

轻者寐不酣,多梦易醒。

重者彻夜不寐,精神恍惚。

治疗方法: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

药用:姜半夏15g,茯苓20g,生甘草6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夏枯草15g,珍珠母30g(先煎),石菖蒲12g,远志10g,郁金12g,丹参15g,生薏苡仁3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加减:肝血不足者加当归、白芍;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麦冬、琥珀;心气
虚者加党参;有痰热之象者加黄连彻夜不寐者加蝉衣。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取得了满意疗效。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恢复正常,精神、生活、工作、学习均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有效:睡眠每日在6h以上精神好转;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无明显好转。

治疗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56例中,治愈3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

李氏1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症46例,治疗方法: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法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生姜6g,甘草6g。

惊悸不安加琥珀3g,研末送服;肝气不舒加柴胡、青皮;阴虚阳亢加生龙骨、生牡蛎;阴虚火旺加黄连、生地黄、白芍;痰浊蒙蔽,心肾不交加石菖蒲、远志。

无论何种失眠,日久均可形成瘀血阻滞而顽固难治,可加用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如当归、丹参、川芎等。

上药浸泡30min,文火煎煮2次,共取汁4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日,服药3个疗程病情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用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药。

治疗结果:46例中,痊愈(睡眠恢复正常)33例,占71.74%;显效(每晚睡眠达5~6h)7例,占15.22%;有效(睡眠时间延长,自觉症状明显减轻)5例,占10.87%;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占2.17%,总有效率97.83%。

【病案举例】
(1)马某,女,41岁。

于2003年5月9日初诊,患失眠症已3年多,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甚则彻夜不寐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无效,一直靠服用地西泮,方可微微合眼。

近3个月来,彻夜不寐。

诊见:神情呆滞,精神恍惚,脘腹胀闷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微数,中医诊为不寐,证属痰热内扰,胃失和降。

予以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

药用:姜半夏15g,茯苓20g,生甘草6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夏枯草15g,珍珠母30g(先煎),石菖蒲12g,远志10g,郁金12g,丹参15g,生薏苡3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蝉衣6g。

服药3剂后,神情如常语言流利,睡眠可达4以上,脘腹胀闷不适已除,舌苔黄腻已减,脉微弦滑,继服5剂,睡眠已基
本恢复正常。

上方去珍珠母、蝉衣,加柏子仁20g,麦冬12g,再服7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2)赵某,女,42岁。

2003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失眠10余年。

每晚睡眠1~4h,甚至彻夜不寐,曾用镇静安定西药,未见明显疗效。

近1周来症状加重,彻夜不寐,伴有头昏目眩、心悸健忘、胸脘痞闷、纳呆泛恶,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黑,舌苔黄腻而厚、舌质淡胖,脉弦数。

诊断为失眠,证属痰热内扰,心神失养。

治宜清热化瘀,宁心安神,予温胆汤加减:半夏12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生姜6g,甘草6g,石菖蒲10g,远志10g,生牡蛎20g水煎服,1日1剂。

服药3剂,睡眠明显改善,精神渐佳,纳食已增,效不更方,原方继服9剂,患者睡眠正常,胸脘不适、头晕恶心等症状均消失。

随诊1年未见反复19
(3)肖某,男性,35岁。

某厂厂长。

夜难安眠已久,乱梦纷纭,睡后易惊,每晚非服安眠药物不能人睡。

精神不振,易于烦躁,纳食乏味,食后则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左关脉滑,余部脉象虚小,曾服酸枣仁汤1周未获显效。

睡后易惊,为肝胆郁热夹痰,扰及心神,致使夜寐不宁,拟以清胆豁痰安神之温胆汤加味为治。

处方:广陈皮4.5g,清半夏9g,云茯苓9g,炙甘草6g,枳实3g,竹茹9g,石菖蒲6g,炒连1.5g。

服药1周后,已不服安眠药即可入睡3~4h,烦躁亦减,腹仍胀满不舒,舌脉如故,又以此方加减,服至月余,上症基本痊愈。

按:温胆汤,常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如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所以将其应用于治疗失眠,疗效显着。

中医学认为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惊吓而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至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寐。

《医效密传·不得眠》曰:“夜以阴为主…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

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得眠。

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得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为邪入于表也”。

自《内经》立半夏秫米汤为治以来,历代医家迭有发明,究其机制,无外虚实二端,实则为食滞肠胃,即《内经》
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虚则当分外感内伤。

外感失治邪陷少阴,可成黄连阿胶汤证;误治,可成栀子汤证。

唯内伤不寐最为复杂,必先辨明所伤脏腑,方可遣方用药。

然情志内伤,住往多脏受累,扑朔迷离,区别不易,辨证时须于本质处着眼,找出主要矛盾,针锋相对,否则即成隔靴搔痒。

20温胆汤所治失眠之证实属胆气不和,失于宁谧,而本由痰郁化热,阻于中焦,以致中土壅滞,木郁不伸所致。

所以以温胆汤为基本方,取陈皮、半夏、竹茹、枳实清化痰热,和胃降逆,茯苓宁心安神。

半夏与夏枯草伍用出自《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

盖半夏生当夏季之半,即夏至前后,夏至一阴生,为大自然阴阳交会之期,取象比类,格物致知半夏可为引阳入阴而使阴阳交会的药物。

夏枯草,朱丹溪认为“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行枯”,也是从阳引阴而使阴阳交会的药物,与半夏相须为用,则交通阴阳之力更宏。

现代着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对半夏与夏枯草之配伍亦甚为赞赏,认为加珍珠母30g入肝安魂则立意更为周匝。

远志、菖蒲伍用,即为远志汤。

出自《圣济总录》。

远志辛温行散,宁心安神,菖蒲辛散温通,理气化痰安神,二药伍用开窍启闭宁神之力甚强。

加入郁金行气解郁安神,丹参养血安神,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相伍,相得益彰,临床应用效如桴鼓。

诸药合用,化痰而不燥,清热而不寒,使痰热尽去,胆腑自然恢复其少阳温和之气。

观察结果表明应用温胆汤治疗失眠,尤其痰热内扰、虚烦不寐者,疗效显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