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苏轼 文学理念
苏轼的文学理念
当谈到苏轼的文学理念时,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详细说明并举例说明:
1.文学独创性:苏轼非常注重文学的独创性和表现力。
他认为文学应
该是作家独特的心灵体验和个性表达,而不是刻板的模仿或纯粹的传记记录。
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清新脱俗、灵动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赤壁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2.自然与法度: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姿态横生,同
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度。
他认为作家在创作时应该像大自然一样自由自在地表现,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技巧和规范,才能使文章真正成为艺术作品。
苏轼的诗《题西林壁》就是如此,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领悟和体验,诗中的语言平易近人,却又不失法度。
3.多样化与生动性:苏轼提倡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反对千篇
一律的文风。
他认为文学应该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表现。
例如,苏轼的诗风就与他的散文截然不同,他的诗作往往豪放奔放、妙趣横生,而散文则更加注重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
4.文以载道:尽管苏轼强调文学的独立价值和多样性,但他也认为文
学应该承载一定的社会功能。
他主张文章应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能够启迪人心、教化思想。
例如,他的《答张文潜书》一文就强调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教育意义,认为文学应该有益于人民的道德教化和精神提升。
苏轼的文学理念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自然与法度、多样性和生动性以及文以载道的社会功能。
这些理念不仅体现了苏轼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价值。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摘要:在北宋词坛上,苏轼享有巨大的声誉,苏轼词的创作风格一直以来也都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苏轼词的创作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前人创作传统、儒释道三家结合的思想以及苏轼曲折的人生经历是苏词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苏词“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键词:苏轼;创作风格;以诗为词;原因;影响苏轼是中国词坛上别具一格的作家。
苏轼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大胆的对词进行了变革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词的创作风格可以凝练成四个字—“以诗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又有具体两方面的体现,即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再通过对苏轼词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和其影响的具体分析,进而领略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苏轼词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既继承了前人传统突破了传统樊篱,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至词的领域,在原有词风的基础上实现了标志性的突破与创新,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全新的境界。
苏轼用词这一新型的音乐性文体,表现诗歌原始而古老、历久而弥新的题材,并将赋、比、兴等诗歌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词的审美潜力,为宋词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一代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故而,一言以蔽之,苏轼词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就是“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多样化的题材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以诗之法,运词之意,以诗之器,显词之艺,将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作当中,消解诗词界限,合二为一,达到了诗词一体的艺术效果,进而拓宽了词的表现空间,提升了词的表现能力,词同样可以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
故而形成了苏词多样化的题材,无论是豪放词、旷达词还是男女恋情词,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具风韵,回味无穷。
苏轼在词创作方面最难能可贵而且也是最具闪光点的一点,就是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到词的创作当中,这在他多种题材的词作当中都有展现。
浅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
浅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郭瑞娜内容摘要:本文对苏轼的词风作了粗浅的探讨。
从苏词的豪放词、婉约词、农村词、戏谑词等几种类型对其特点作了分析,明确了苏词豪放与婉约并举,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第一部份说了苏轼的青年与晚年两时期,青年时风格能够说是“少小时气象峥嵘”,晚年诗的平淡美更为典型,平淡却不平庸。
第二部份是主体,具体谈论苏轼词的几种风格类型。
主要讨论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农村词和写景词,还有戏谑词。
苏轼的豪放词气势雄浑、风格超拔,旷达潇洒,豪迈不羁,蕴涵着人生深深的无奈与孤寂,垫定了他在词上的高尚地位苏轼以抒情和咏物为主的婉约词冲破了传统的“婉约词”的香艳侬软的词风,表现出刚柔相济、刚健婀娜、高远典雅、婉约蕴藉等特点,所抒之情远远超出了男女之情的范围。
苏轼的农村词质朴自然,描画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基层百姓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酷爱之情。
其戏谑词多为嬉笑怒骂、风趣讥讽之语,或是作者玩笑娱乐之词。
在这些词的背后是他特殊心态的外在反映。
关键词:苏轼;词风;前期;后期;多样性苏轼词从来颇受尊崇。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①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被骗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人们对苏词的推崇,又以其豪放词为盛。
在豪放词的进展史上,苏轼确有创制之功,也铸就了他“豪放词人”这一佳誉,公亦以此为豪。
事实上,综观苏词,豪放词所占比例并非大。
相反,作为词的固有风格,他的婉约词却占到了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婉约也是其词不可轻忽的另一重要风格。
豪放与婉约作为苏词最为鲜明的两个风格特征,双峰对峙。
除此之外,苏轼词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表现农村生活的农村词,和少量的戏谑词、回文词和集句词,形成了多样性的风格特点,极大地开拓了词心词境,苏轼也成为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苏轼仕宦数十载,是在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
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
浅谈苏轼词风多样性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放派诗句,读来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旷达与婉约风格的作词,相对鲜为人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地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昨雨疏风骤,浓睡不消酒”(《如梦令》)尽是借用外物含蓄表达自己的细腻的感情,这样的为数较多的带有旷达、超然风格的词作,却被读者所忽略;苏轼的词又是婉约的。
苏轼为人,情至深,义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的感动。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上柳绵”二句是佳句,传说苏轼的妾朝云唱到这里泪满衣襟。
本文从苏轼词风的豪放说起,进而论述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旷达与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词风豪放旷达婉约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接触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词风格的多样性是不容忽视的,纵观苏词,旷达风格和婉约风格也是苏轼词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时《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真是空灵蕴藉,不知身在人间。
进而写月照无眠之人,抒发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怀念和人世的感慨。
天上人间、虚实并写,飘逸空灵,疏宕洒脱,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示了开阔的胸怀和坚定的生活信念。
他豪放词的最突出的代表是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桥》(大江东去)。
这首词以夸张的手法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视野高远,其实恢宏。
既正面描摩赤壁的江景,又具体刻画了周瑜的雄姿。
这两方面的文字都颇为夸张,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
浅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目录摘要I Abstrac II 前言III 一、从晚唐至北宋词风窥究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1 (一)婉约与豪放的争论 1 (二)婉约与豪放的对立与统一 1 (三)苏词一豪放为主,婉约为次,又兼具其它词风 11、豪爽旷放的豪放词风 22、婉藉的婉约词风约蕴 23、凄清感伤的感伤词风 34、清丽古雅的清雅词风 4二、苏词风格多样的原因 4 (一)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 4 (二)苏轼个性和心理具有多面性 5 (三)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综论 5 三、苏词风格多样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6(一)意义和贡献 6 (二)对后世词风的影响 6 四、结语8 参考文献9摘要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关注,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婉约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苏轼的词风是多样性。
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介绍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再从历史、社会、个人等方面窥探苏轼词风多样性的原因,最后总结苏轼词风多样性的文学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风;多样性;原因;意义。
AbstractSu Shi word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his artistic style has alway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his words, the wind has always been contentious,the bold person have, the graceful person have, the elegantperson have, on Shaoxiu person have, Su Shi's Ci is diversity.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Su Shi Ci, then from thehistorical, social, personal, and Su Shi's Cidiversity, finally summarizes Su Shi'sCi diversity of literary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Keywords: Su Shi words cause wind diverse meanings前言词自晚唐柳永的萎靡词风到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对文风的改革,乃至于南宋基本上确立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归根结底无不受晚唐及北宋词风的影响,当中影响、贡献最大的当推苏轼,苏轼可谓之过渡人物。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 , 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 , 是公认的豪 放派 的代表 。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 豪放词作的数量。 从而展现出苏轼 词风的婉约凄美 的一面 , , 从而使人们 可以 更 清楚 的认 识 苏轼 词 风 格 的 多样 化 。 婉 约一 词 , 委婉 含 蓄 之 意 。婉 约 词 不仅 是 一 种文 学 题 材 , 是 一 种 即 也 创 作 手 法 。闺 怨 、 相思 、 情 别 绪 、 花 秋 月 是 婉 约 词 的 主 要 题 材 。婉 约 离 春 词上承花问词 , 与花间词一脉相承 , 但是与在 花间词相比, 约词内容上 婉 去其浮艳 , 形式上 以蕴藉 雅正见 长, 言秀丽而清新 , 思衄折而 真切。 语 情 在苏 轼 以前 的北 宋 词 坛 仍是 以婉 约 词 为主 流 , 主要 是 一些 男 女 相 思 、 阁 闺 幽怨的艳情之作 , 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 , 使婉约词从 世俗 生活 进 入 到 正宗 高 雅 的 文学 殿 堂 。 在言情方面 , 苏轼描写的至情 至性的爱情词 , 给人以凄美 、 委婉的高 雅享受和清新纯正的思想趣味。比如《 蝶恋花》 记得花屏初会遇 ) 记得 ( : 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 回 , 望断高唐 路, 燕子双飞来 又去。纱窗几 度春光 暮。那 E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 行, l 笑整香云缕。敛尽春 山羞不语。人前 深 意难 轻 诉 。 [5 ] 词 以高 雅 的 笔触 勾 勒 了 一个 男 子 对 心 上 人 无 尽 的 44 全 缠绵 相 思 和甜 美 的回 忆 , 感 真 实 而 又充 满 张 力 , 现 出 了男 子 内 心 的 深 情 表 刻 的矛 盾 冲 突 。这 是一 首 柔 情 似 水 的 纯 爱 情 词 , 用 工 笔 刻 画 了一 个 男 它 子的痛苦而又充满期 待的单相思 。作 者这 里描写 的单相 思之情是健康 的 , 朴 素 的 , 有 一点 前 人 词 作 的艳 情 粗 俗成 份 , 人凄 婉 , 绵 的无 奈 是 没 给 缠 之 感 。这 首 词 显示 出 了苏 轼 对 以 言情 题 材 为主 的 婉约 词 的 内容 思 想 的革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浅谈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老人,号老湖州,周礼诗人,北宋末期前政治家,乃一代文学家。
他创作的词,以其特有的文学精神和多样化的风格闻名于世。
其词生动,妙趣横生。
苏东坡词以简易为操,不论是从韵律上或语言上都表现有一定的法度,而且他善用状物文在他的词里所处理为文字形式,便表现出来,苏老对工夫有其追求。
以这种技巧萃取作品难能可贵自有,而他的作品之所以能长久的被人欣赏,也是凭其独特的文字表达而驰名于世。
苏东坡词有许多不同的风格,既有浅显的诗词,又有深沉的长诗,其中还有婉约的抒情词、飘灵的赋类等。
苏东坡在多样化的风格上做出了独特的表现。
例如,他把古典流派的音节特色加以巧妙萃取,以重韵或双韵,把简练而有节奏的韵脚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畅快格调更加明快灵活。
另外,他还使用了许多想象性的图画性等手法来描绘意境,将诗的意境抒发得淋漓尽致,使文字映射出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波。
此外,他抒情之作满怀情愫,将心思抒发得恣意流淌,融合了现代词汇及文学造诣,配以烘托装饰,当之无愧。
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使他的作品有着丰富多彩的味道,其词语及情调清新脱俗,朴实却不失意蕴,有力地传达出自身的思想感情。
苏老的野叟风格,将有岁月沉着的淡淡的文字塑造出深刻内涵的意境,不仅丰富了宋词的内涵,也彰显了苏东坡的才华和执著,深受人们喜爱。
苏东坡词的多样化也证明了苏老不断积累历史文化的笃定的精神,也鼓舞着后世的文学学者在创作上充分而有深度地思考,努力创新,从而使汉语文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掀起一场美好的文学革命。
浅析苏轼词的风格
浅析苏轼词的风格浅析苏轼词的风格诸葛一朔10103513109摘要:苏轼这位我国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其主要成就在他对词的贡献。
其词的成则历来认为主要在其对豪放词风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在施老师上课讲解的基础上,自己查找资料整理所得,并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苏轼;风格;豪放词讲到苏轼,我们总是会将他与“豪放词”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豪”、“放”两个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查找了下文献,发现在宋代,说苏轼词作的主要风格是豪放也不为过。
“豪放”的意思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就有明确描述,当时豪放有两层含义: 一为豪,二为放。
苏轼本人也对豪放作过解释。
在其为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的画写的题跋《书吴道子画后》中就对豪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
”又,他在《答陈季常》中也谈到了词的豪放特点: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在他心中的豪放,不仅有“豪”的恢宏,同样也有“放”的意蕴。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豪放的词义被缩小。
到了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论述了婉约和豪放的特性: “至论其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可见,豪放只有“豪”的意思了。
因此,如今对苏轼词作风格的界定不能再只用豪放一词了。
苏轼词作按内容主要分为怀古词、言志词、恋情词、悼亡词和咏物词等。
这些内容的丰富性形成了风格的多样性,苏轼词作的风格主要体现为豪放、婉约、旷达等。
在这些风格中,苏轼的豪放词,在其所有词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毕竟数量有限,仅《江城子》、《念奴娇》、《阳关曲》、《满江红》、《水调歌头》、《水龙吟》等十来首。
我觉得我们学生在对他的作品进行品读时,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概念:他是对于豪放词风的开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当从作品来看,他的作品所包含的风格还是非常多的。
苏轼词风格研究
苏轼词风格研究摘要: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
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
本文就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以及农事词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苏轼;词;风格;多样性一、苏轼的豪放词(一)豪放含义的界定“豪放”,在词义上一般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的意思(见新《辞海》)。
但“豪放”作为词的一种风格,新《辞海》似乎没有明确的阐释。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到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
”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泥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
这样,“豪放”实则包含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艺术的真实性及其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
苏轼还认为“豪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苏轼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就酝酿成熟了。
可见,“豪放”首先是一种作家的内在气质,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既而溢而成文,则形成风格上的“清雄绝世”和“超妙入神”的艺术特点。
《江城子·密州出猎》突出表现了苏轼豪放词的风格。
此作激荡奔放,气势磅礴,格调雄浑。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用“元气淋漓”四字来形容苏轼此作,那是在恰当不过了。
从以上对豪放词的种种论说,我粗浅认为苏轼的豪放词具有气势雄浑和旷达洒脱的特点。
浅谈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特征
浅谈苏轼词的多样化创作特征其实,不仅仅在北宋词坛上,在现代化的今天,苏轼超人的气魄和才华都得到人们的认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苏轼词打破了一层不变的创作风格,并且巧妙的用词,让其诗词有清新之气,深刻影响了北宋词坛,更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拓宽了道路。
豪放的创作特征在古代,“豪放”一词被解释为傲然无所顾忌,不受拘束之意。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有云:“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以得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淋漓尽致的解释了“豪放”的诗品。
其实,我们所理解的“豪放”是超尘脱俗,拥有超出常规的气魄和精神。
尽管古今对“豪放”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能够淋漓尽致运用豪放的创作风格的诗人,大概寥寥无几,而苏轼应当选作为典型代表之一。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宋朝时期的评论家在评论苏轼词的时也做出了相近意思的评语,比如宋人胡寅认为苏轼词有摆脱了婉转含蓄抒情的创作风格,直接描绘出景物的浩然正气,让人有登高望远、逸怀浩气,超尘脱俗的感受;而王灼认为东坡词更像是为人指明了一条向上之路,展望天下,拓宽视野。
其实,主要是说明了苏轼词的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拘泥于男女情爱,更看淡离愁别绪,这种豪放的气节是很多人所没有的,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所以读苏轼词能够让人有新的认知和感受,走出视野上的限制,真正解放自我,创造更为广阔的生活。
相比较而言,宋代词坛比较盛行的柔婉之风,很多诗人都执着于柔婉的诗词的创作,通过寄情于山水、景物等方式来婉转的抒发乡愁、离别、情爱等。
其实,也并不是要说柔婉的创作风格如何如何,只不过苏轼能够打破局限,进行风格创新,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风格的诗词,实属别开一面,细细品读能产生浩然之气凛然于心的感受是如此的记怀于心。
旷达的创作风格其实,苏轼词的创作特征之所以多样化,与其所经历的一切息息相关。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之路曲折、坎坷,让他本人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看破了人和事,形成独到的见解,相应的无论是在新派或旧派当权,他都勇敢做自己,即便是有丢掉性命之忧。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品成就非常高,被誉为“苏门四傑”之一。
苏轼的词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下几点。
一、审美多元化
苏轼的词具有审美多元化的特点,他不仅善于借鉴前人的词篇和音韵,而且能够创新变化,使之成为自己独特的作品。
他的词作品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表现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和生活经验,既有雅致清新的山水诗趣,也有真实感人的社会生活写照。
二、语言简练
苏轼的词语言简练,别具韵味。
他注重突出音律的优美,充分运用平仄押韵和韵律变化,使其词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其词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意境。
三、情感真挚
苏轼的词情感真挚,笔触细腻,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感悟力。
他的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深刻动人,常常能够打动读者。
四、借典大量
苏轼的词借典范围较广,有从史传中借用,也有从各种类别的书籍中借用。
他善于从文学史和时代背景中吸取营养,使得他的作品更加鲜明地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义。
总之,苏轼的词作品不仅具有音韵优美、语言简练的特点,还饱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具有典雅高远的气息和深邃的艺术价值。
试论东坡词的多元风格
试论东坡词的多元风格汉语言文学04本邳州班王波0408061022 摘要:敦煌曲子词,长抒情,风格多变,展示了词最初源于民间的燕鸿初起之势。
但发展中,其民间本色日衰。
五代末,形成了以软媚香艳为主的风貌。
至宋,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突破音律对词的束缚,提高词的地位,以诗风改变词风,形成了豪放雄浑,清丽闲淡,委婉蕴藉……等多元词风。
本文探讨东坡词所体现的几中典型风格,进而体味东坡词多样的美学特征,感悟词中蕴涵伟大人格的恒久魅力!关键词;曲子词,苏轼,革新,多元风格。
词,初称曲子词。
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客曲子词说。
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残卷为代表;后者以《花间集》为代表。
民间词抒情方式是多方面的,但那些寄情声色的诗客,供奉内廷的词臣为了自己或统治者之需,写了大量艳词,使词逐渐失去民间本色,形成“诗庄词媚“的格局。
“诗言志而词言情”的文体特征也逐渐深入人心,词于是在很长时间内被视为“小道”、“艳科”。
从而也形成单调的委婉隐约,缠绵悱恻之词风。
至宋,苏轼在词的变革之中占重要地位,突破传统词的题材,改变音律对词的束缚,破除艳科的成见,提高词的地位。
他将词当作一种句读不葺的新诗体来写。
他的词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生友谊,写田园风光,记遨游情态。
清刘熙载“艺概”中称东坡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苏轼将词与诗都看作等同的文学样式,诗风多样化,词风也必如此,东坡词的革新思想为其多元风格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流行的说法认为苏词风格是豪放的。
提到苏轼词,绝大多数人都会用豪放,大气,宽阔等形容词来概括其词风。
读苏轼的词也会被那样一种豁达气魄所感染。
如《江城子》里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又如苏轼词典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更是淋漓尽致地写出大气之意。
读苏轼的词,感受是一种笑对人生苦难的胸襟,体会一种不屈不挠、自勉自强的坚韧,更佩服他那份逆流中前进的从容。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
苏轼诗词风格如下:
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诗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诗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诗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扩展资料:
风格不仅是作家思想、性格、气质、禀赋、才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而且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有怎样的作品就会有怎样的风格。
即使是同一个人,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经历、心情、年龄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往往一个作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都说明,风格不是单一的,风格具有多样性。
同样,风格也不是唯一和排他的,而是相互包容、吸收的,甚至出现熔铸多样风格于
一身一体的情况和现象。
苏轼虽未对诗歌风格及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作过集中的专门的论证和阐述,但时常见之于他的诸多作品和评论中。
苏轼在具有丰富创作经验且创作臻至炉火纯青的晚年,为自己一生的“成一家之言”的艺术追求与努力而颇感得意、欣慰、骄傲和自豪。
显然,这种“一家之言”并非轻而易举所能形成的,没有诗人对前人的广泛学习、继承借鉴、变化生新及创造发展,没有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是无法在创作上取得“著成一家之言”的杰出创作成就的。
姹紫嫣红开遍_论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
参考文献:
[1]王思宇主编《苏轼词赏析集》[M],巴蜀书
社,1996年8月第二版,第10页
[2]邓立勋著《苏东坡论》[M],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第255页。
[3]邓立勋著《苏东坡论》[M],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第256页。
[4]邓立勋著《苏东坡论》[M],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第257页。
[5]邓立勋著《苏东坡论》[M],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第261页。
[6]邓立勋著《苏东坡论》[M],中南工业大
学出版社,第261页。
[7]唐玲玲著《淡妆浓抹总相宜——<东
坡乐府>风格辩》[A],载《东坡研究论丛》[C]四川文
艺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第248页。
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翁)直是轶伦
绝群。”(《花草蒙拾》)[6]又如他的农村词
《浣溪沙》五首,笔调明快,意趣盎然,对
农村自然风光的描绘,显得清新可爱。
为什么苏词会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多样
化风格呢?
首先,苏轼的词学观念与以往词人大
不相同,这是促成他的词风多样化的根本
原因。自晚唐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之舞”来评苏词,本是批判苏词不合传统词
的“本色”,但另一方面,陈师道的话也道
出一个事实:苏轼将豪放之气吹进了单调
的词坛,使词坛从此为之一振。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情,“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
志;《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满庭芳》(蜗
夐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王国维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擘,他的词作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豪放、豪迈、豪情和豪放的气质,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导。
他的词作常常以豪放的笔调和豪情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比如他的《水调歌头》一词,开头就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在他的词中,常常能感受到他那种不拘一格、不受世俗束缚的豪放气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抒发情感为主线。
他的词作常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
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友情的珍惜,苏轼都能用深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来。
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苏轼的词作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婉约为特色。
虽然他的词作中有豪放的气质,但也不乏婉约的情感。
他的词中常常运用婉约的笔法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例如他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通过对庭院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苏轼的词作中婉约的情感常常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他那种温柔细腻的情感。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意境丰富为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物,还是表达内心情感,苏轼都能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通过对赤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苏轼的词作中的意境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满足。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抒发情感、婉约和意境丰富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思考和抒发。
苏轼的词作永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二、苏词内容的复杂性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
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他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
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的他,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
同时,他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写实文风。
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遭遇揉合在一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知识,因此形象、鲜明、生动。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悼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出对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
词人在悼念亡妻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十年中艰难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一番回顾。
同时,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了人生哲理。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执著态度和豁达胸怀。
上阙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与人生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程。
它主要抒发了作者“身在江海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的政治感慨,“天上宫阙”象征朝廷,作者关心朝中的情况,想要回到朝中做官,但又深感党争倾轧激烈而难以容身,觉得还是地方官好,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悲伤之感。
下阙写对月怀人,作者与苏辙手足之情甚好,由圆月联想到亲人不能团圆,抒发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
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解释。
在为月解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全词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描写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着,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苏轼诗词比较研究
苏轼诗词比较研究苏轼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作品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苏轼生活于北宋,他的诗词作品以自由奔放的意境、高妙的文字与思想深邃的内涵而闻名。
然而,苏轼的诗词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也对他的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首先,我们可以对苏轼的诗词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苏轼的诗词作品广泛而多样,包括山水田园、骚体辞章、咏史怀古等不同题材。
从风格上来看,苏轼的诗词可以被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
他的豪放派作品以雄奇激昂、自由遒劲的语言为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抚剑金鞭销忆国”,展露出壮怀激烈之情。
而他的婉约派作品则以委婉细腻、含蓄深沉的语言为特点,如《东篱乐府》中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表达出隐逸情怀。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苏轼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奔放,又有婉约细腻,这种多样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魅力和深度。
其次,我们可以对苏轼不同时期的诗词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苏轼一生经历了丰富多样的人生历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词作品。
比如,在游学途中他写下了不少富有激情和多元风景描写的作品,如《江上吴门山》中的“多逐东南白日尽,春风时倚石渚间”,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豪情壮志。
而在被贬谪到岭南地区时,他的诗词则多了些忧郁和寂寞的情绪,如《赤壁怀古》中的“抚剑金鞭销忆国,垂鞭独坐思千古”。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时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苏轼的情感变化和创作风格的差异,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此外,对苏轼的诗词比较研究还可以探讨他与其他文人的联系和影响。
苏轼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与许多文人均有交往和合作,如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苏辙合作《苏辙词》,与黄公度创作《定风波调寄卜算子》等。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苏轼受到了其他文人的启发和影响,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创新,共同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浅析苏轼文学风格及词的艺术特征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苏轼文学风格及词的艺术特征胡喜之郎 浙江台州市第一中学摘 要:苏轼作为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包括文学、书法以及绘画等多个领域内有卓越的建树,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持续的。
文学是苏轼一生着力最多、成绩也最大的领域,他之所以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谱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对文学的题材内容、意象内涵、表现手法等都进行了大胆而富有影响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为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持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本文重点阐述和探讨苏轼文学风格及词的艺术特征,凸显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整体发展脉络中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苏轼;文学;艺术特征作者简介:胡喜之郎(2001.4-),男,汉,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2016级9班的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67-02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级人物,苏轼在多个艺术门类中有卓越的建树,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
书法上,苏轼是和米芾、黄庭坚等齐名的“宋四家”之一,其作品用笔自然,功底深厚,卓尔不群,其代表性作品《寒食帖》等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临摹的重要作品;作为著名的画家,苏轼一生擅长绘画竹子、乱石等,寓情于物,情景交融,显示了一代才子志高气傲、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而苏轼一生用力最多、实际成绩也最大的领域是文学领域,居“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词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
也许是源于苏轼一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作者对于人生有着较为独特的感悟和思考,这种感悟和思考开拓了苏轼的文学视野。
当然,这离不开苏轼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家气质与才情,作为“苏门三子”之一的苏轼从小就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读书环境。
苏轼的文学创作与众不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丰富的可以解读的内涵,自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味道蕴含在字里行间,梳理和挖掘一下有利于加深理解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王希
摘要:在传统文化中,对苏轼词风格的认识往往以“豪放”评之,我认为这有失于偏颇和简单化,其原因在于仅以几首豪放词来涵盖苏轼词全貌,以偏盖全。
我通过对几首苏轼词代表作的评论赏析,说明起词作风格的具体表现,提出苏词体势高妙,时而慷慨豪放,时而清丽委婉,时而飘逸旷达,风格多样,不可一而论之。
关键词:苏轼风格多样豪放旷达婉约
词的历史可谓久远,但直到宋代,才可称“得其时也”。
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词坛一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而因词风迥异造成的流派之争也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作为一代文坛名匠,苏东坡的词风,更是被后世的文论家们屡加评论。
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辩》中说:“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词情蕴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人们就把宋代的词人分为两派:晏殊,晏几道父子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俱归入婉约一派;苏轼,贺铸,辛弃疾,陆游等归入豪放一类。
这种分法虽显简单粗略,但后人却纷纷认同。
纵观古今对苏轼词风的评论,大体有“豪放”,“旷达”,“婉约”等几种说法。
其实,对象苏轼这样才华横溢,气质浪漫,个性自由,风格多变的一代文豪,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词风,那肯定是徒劳的,也是片面的。
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苏轼的全部词作,使可见苏词风格的多样,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超脱旷达等等,不一而足。
再基于苏轼执着而不乘张,既能拼搏进取,亦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挥洒自如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诗文技巧。
我认为,对苏轼风格应分而论之。
一、苏轼词作风格中的“豪放”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祖,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如他创作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昂,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回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冲动感觉。
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田》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入仕之初,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湖》中季风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唐诗佳处,也不过如此。
因而王灼说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1)。
便是此意。
二、苏轼词作风格中的“旷达”
苏轼词作中那些描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的词作也比比皆是,这类作品,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有个共同点,都是作于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甚至经历了生命危险、遭受极大不幸的时期。
前一首作于苏轼由杭倅调知密州(宋神宗熙宁九年)时,后一首作于他经历“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但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却既不悲愤激昂,也不沮丧灰暗,而是从宏大的时空意识中寻求到理想的超脱。
曾有古人论《水调歌头》:“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足见对其评价之高。
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全词通篇咏月,却又处处关合人事,充溢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上片借月起兴,下片用月寄情。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有《天问》遗风。
其下数句,笔势回折,跌宕多姿。
“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又是一种对永恒存在的追寻;它说明作者在儒道的出世与入世,之间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到后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便又豁然开朗,在这永恒的时空里,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自古亦然。
既知此理,便不应自怨自艾,对圆月而生无谓的怅恨。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上所有遭受离别痛苦的人们,发出深深的祝愿,真是此句一出,境界自高。
《念奴娇》也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
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三、苏轼词作风格中的“婉约”
苏轼词中不仅有豪放,旷达。
而且他的婉约词也不亚于任何婉约派词人。
苏轼虽然对柳永的词风不满,不屑作柳词,但并非不满婉约词,不但不逊于他们,而且时有过之,有些论者往往只看到苏轼对豪放词形式的巨大作用,而忽视了他对婉约词发展的影响。
在苏轼以前咏物词不多,苏轼成功地创作了一些咏物其后姜夔等人大量创作咏物词,这与苏轼的影响,明显是分不开的。
因此,无论是苏轼婉约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对后世有影响,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咏物词中见婉约
苏轼咏物词的共同特点是“似花还似非花”,好像是在咏物,但又不全是在咏物,而是托物拟人,把人与物写得若即若离、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卜算子》就看似在咏孤鸿,实则却是抒发了作者个人的幽愤寂寞之情,整首词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出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与伤感,正是词中所写“寂寞沙洲冷”黄庭坚对这首词极其赞赏: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熟能至此!
《水龙吟》也是苏轼咏物词的代表作。
该词以“似花还似非花”开头,起笔突兀,引人入胜;以“点点是离人泪” 结,画龙点睛,余味无穷。
全词构思巧妙,一气呵成,以人拟物,刻画细腻,语言清新舒徐,情调幽怨缠绵。
王国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贺新郎》中先描“美人”再写“石榴”,最后是“美人”与“石榴”的合图。
以其细腻的笔调,深刻的意象,写出了美人与石榴的同命相怜,此时的苏轼也正是与美人,石榴的处境相似,他是在借物抒情,抒发他那被“西风”摧残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言情词中见婉约
言情是婉约派词人的传统题材,《少年游》借佳人对行客的怀念来抒写自己对佳人的怀念,巧妙地用“雪似杨花”,“扬花似雪”这种迥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来描写离别,写得迥肠荡气,情深意远,婉约之处见真情!
《洞仙歌》中“冰肌玉骨”,“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寥寥数语,简约而精练,刻画出这位贵妇人的形象,“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产生了一种时光易逝的淡淡哀愁。
全词描写花蕊夫人摩河的夜景,均历历如画,使人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3、其它词作中的“婉约”
言情词和咏物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但苏轼的婉约词远不止这些内容,他的许多悼亡词﹑怀古词﹑赠人词﹑写景词﹑纪行词等也是以婉约见长。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最著名的悼亡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对逝去十年的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结尾“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文笔的萦绕回环,细腻绵密,真是念之断人肠啊!
苏轼在徐州时作有《永遇乐》。
这首怀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并没有花多少笔墨来写古,而是偏重于写景抒慨,但却充满了怀古之情。
词中尽是“明月”“风,水,鱼,荷,鼓”。
“燕子楼”“黄楼”这些景物的凸现,但却在这清幽,婉约的景物之中叹到“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历代诗余》引《高斋诗话》)据说他曾“以燕子楼空”三句话秦淮海(即秦观),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贵神情不贵迹象”,这是苏轼重要的美学思想。
他一向反对过分胶著,强调神韵,强调弦外之音,音外之意。
结语
举例的局限在于,不管举了多少,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据《东坡词》及单春秋搜集的《东坡词补遗》,收有苏轼词作之五百之余首,若均加以评论,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因此仅选这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加以评析。
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词作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苏轼的豪放,旷达,婉约。
因此,仅以“豪放“来评价苏轼,不免有些片面,苏轼词作的风格不拘泥于一种,而是具有多样性的。
注释:
1.王灼《碧鸡漫志》。
参考文献:
[1]林伟群,陈永强合编《古典文学常识百题》岳麓书社出版社 1987年版
[2]曾枣庄著《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版
[3]李振国主编《宋词译评》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年版
[4]唐圭璋、缪铖、叶嘉莹等撰写《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