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知礼仪——人和中学文明礼仪知识读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人和中学文明礼仪知识读本

“团结民主,务实求新,拼搏奉献,开拓创新”
——人和精神
(………)
目录

第一章讲“礼”、重“仪”中华传统
第一节什么是文明礼仪
第二节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
第三节我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活动建议开展“重文明,还是重金钱”为主题的辩论赛第二章校园遍开礼仪花
第一节课堂文明礼仪
第二节校园交往文明礼仪
第三节校园集会文明礼仪
第四节其它校园文明礼仪
活动建议“校园礼仪知多少”主题班会
第三章文明礼仪伴我行
第一节个人礼仪
第二节公共礼仪
第三节家庭礼仪
活动建议“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第四章仪海拾贝
活动建议开展“文明礼仪知多少”为主题的问答赛附录一礼仪知识小测试
后记
第一章讲“礼”、重“仪”中华传统
同学们,当你翻开这本小册子的时候,你也即将展开一次文明礼仪之旅。

在旅途中,你将欣赏到历史长河中的绚烂文明之花,也将感受到就在你身边的现代文明之风的洗礼。

特别是在我们学校争创文明标兵和2008奥运会即将举行的这个时候,文明对我们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须了。

我国素来就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清初的大思想家颜元也曾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崇尚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新时期的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

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都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而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更应该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

希望大家时刻都想着自己是文明花朵的一枝一叶,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躬行文明礼仪实践,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的生活和美丽的校园带来更多的微笑与温馨。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人人知礼,时时讲礼,处处习礼,让文明礼仪之花竞相绽放,让美丽的校园更文明、更和谐!
第一节什么是文明礼仪
一、文明礼仪的含义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
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文明礼仪的基本原则
1、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2、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3、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

4、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5、宽容的原则,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6、遵守的原则,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文明礼仪,用文明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2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
7、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8、平等的原则,是文明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四、文明礼仪的功能和作用
1、沟通的功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地遵守文明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交际往来容易成功。

2、协调的功能: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尊重,友好合作,从而缓和或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3、维护的功能: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

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安定。

4、教育的功能: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

讲究文明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想一想
1、文明礼仪的含义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文明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第二节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
如果你失去了权势,你不算失败,因为那只是过眼云烟。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说到文明礼仪,就不能不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

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
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诸葛亮
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

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

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

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

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
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
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诸葛亮
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想一想
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有哪些?会对我们的校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节我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5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梅里美
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6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维吾尔族谚语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
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魏文侯冒雨践约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位国君,史称他礼贤下士、诚信待人,有贤明君主的美称。

有一次,他和管山林的人约定,次日午时到郊外打猎。

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大雨,还非常寒冷,文武早朝后,下令赏赐群臣酒宴。

正当大家唱得酒酣耳热,兴高彩烈时,文侯问道:“时间快到午时了吧?”急忙命令撤下酒席,叫人备车赶往郊外。

大臣们一听,齐声劝道:“天下大雨,不能打猎,国君何必冒雨白白去一趟呢?”文侯说:“我已经与人约定,现在他们一定在郊外等我。

今天虽然不能打猎,我也要亲自去践约呀。

”城里百姓看到文侯冒着大雨往郊外去,都感到非常奇怪。

后来他们明白了事情的原由,都说:“我们的国君真是一个诚实讲信义的人。

”这以后,文侯下达的政令,百姓都马上执行,没有人违背。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6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维吾尔族谚语
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

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

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

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
7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

——谚语
个仇。

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

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

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

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

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

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

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想一想
你还知道那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说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10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活动建议
开展“重文明,还是重金钱”为主题的辩论赛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双方的唇枪舌战中更真切地了解文明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将全班分组,确定辩论话题,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活动过程:
3、根据班级人数分组抽签,明确正反方,确定辩论时间。

4、同学们根据自己论点寻找最有力的论据。

5、采取小组淘汰制,最后两队决出冠亚军。

活动原则:无论何方获胜,都不代表最终观点,由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10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第二章校园遍开礼仪花
校园是方净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文明礼仪的花园。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该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牢记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第一节课堂文明礼仪
教育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课堂是师生活动的重要舞台。

课堂礼仪是师生间共创良好教育氛围,使课堂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前提和保证。

在两分钟预备铃内,进入课堂做好上课准备
教师在两分钟预备铃之前,就应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让思想进入课堂。

当两分钟预备铃一响,就要清查服饰,拿好教具走向教室,在上课铃响前,面带微笑出现在教室门口,用亲切温和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学生在课前两分钟内进入教室,作好学具准备,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在上课铃响后,学生应主动起立鞠躬用敬重的声音向老师问好。

教师应向学生还礼,同时用亲切的声音向学生致谢,并请学生坐下。

在这本身是一种应有的礼貌,也是相互间的一种尊敬。

教室里的这种肃穆气氛,既能为老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又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反之,若是两分钟准备铃响后,学生仍在跑进跑出,学习用具还未准备好,教室里嘈杂不宁,就会使上课时师生情绪烦躁不安,甚至可能使师生关系对立,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另外,对学生本身来说,两分钟准备是从上一堂课转向下一堂课,从室外活动转入室内活动的一种过渡,它能帮助学生使自己的思想尽
10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快地集中起来,每位同学都能做好上课准备,这既是重视学习,也是尊重老师、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

所有学生都不能因为个人的准备工作尚未做好,而影响整个班级的上课。

学生在上课开始后进入教室应该怎样做
学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而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语言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应先轻轻叩门,要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当老师询问迟到原因时,要诚实地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恳,
应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

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

总之,迟到的学生应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正确对待教师上课迟到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者,在遵守校纪校规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般说来,教师上课应该准时,不应迟到。

但生活中偶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使教师不能准时到达课堂,比如接待家长的突然来访或身体不适等突发状况。

作为学生,当发现老师在上课铃已响过后,才进入教室上课时,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喧哗,不要大声议论,而仍应起立向老师致礼。

当老师表示歉意时,学生应当表现出谅解和宽容的态度。

这样会使教师感到温暖亲切,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实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在上课时间向学生提问,是教师检查自己教学效果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执教的内容是否理解和接受。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注
10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