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的采集转运守则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一、背景介绍在医疗检验中,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进行规范,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1)合理安排采集时间,避免患者饮食或用药对样本产生干扰;(2)确保采集器械的洁净,消毒器械;(3)检查采集器械是否完好,避免损坏导致样本污染或无法采集。
2. 采集操作(1)向患者详细说明采集过程,解答其疑问和担忧;(2)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采集,注意遵循标本稳定性和抗凝剂的要求;(3)遵循标本采集顺序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4)按照要求采集足够的样本量,以确保后续检验的需要。
三、样本保存1. 样本分类(1)按照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清、尿液、唾液等进行分类;(2)对于不同样本类型,采用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维持样本的稳定性。
2. 储存条件(1)避免样本受到阳光直射,存放在干燥、阴凉且温度稳定的环境中;(2)在保存样本时,确保密封性,避免样本受到雾气、湿气或灰尘的污染;(3)对于特殊的储存条件要求,如低温保存或深冷保存,遵循相应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四、样本运输1. 包装要求(1)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保护样本免受外界冲击或温度变化的影响;(2)对于易碎或液体样本,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避免破损或泄漏。
2. 运输环境(1)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避免样本受到严重震荡或温度波动;(2)对于特殊要求的样本,如冷冻样本,采用冷链运输方式,保证低温环境的稳定性。
3. 文件记录(1)对每一次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信息;(2)建立样本追踪系统,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五、样本处理1. 检验前准备(1)按照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操作;(2)确保操作人员在处理样本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样本分发(1)对于检验科内部的样本分发,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于外部转运的样本,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样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检验标本地采集与运送要求规范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X〔护理〕一、血液常规采集与运送规X〔一〕、常用真空采血管的种类1、促凝管/别离胶促凝管〔橙色/黄色〕:用于医学检验中生化学、免疫学、血清学、各种病毒检测与血库检查血液标本的采集与盛装。
管壁经特殊处理,防止挂壁与溶血现象。
2、枸橼酸钠1:9〔蓝色〕管:用于凝血机制等检查,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1:9设定的真空采血管,具有准确的血液量与抗凝剂总量,配比精度较高。
3、肝素钠/锂〔绿色/墨绿色〕管:用于急诊生化、血液流变学、全血铅测定的血液标本采集。
对血液成份干扰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
具有血浆别离速度快,与血清标本指标兼容性强等优点。
4、EDTA〔紫色〕管: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量292〕与其盐,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不适用于凝血试验与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与PCR试验。
〔二〕多管采样时采集次序多管采血时一般按如下顺序:凝血试验→血沉→血常规→其它。
以防止凝血因子活化,或者血小板聚集而影响检验结果。
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如下顺序采血:①血培养;②无添加剂管或促凝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a.橼酸盐管;b.肝素管;c.EDTA管;d.草酸盐/氟化钠管。
〔三〕各种血标本的采集与须知事项1、血常规检验标本一般用~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须知事项:1)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静脉血至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采血后应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与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h 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2、凝血检测〔PT、APTT 、TT 、FBG 〕标本静脉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负压系统采血〕,抗凝剂用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 0.2:1.8 〕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蓝绿色帽〕。
标本采集运输接收及保管制度

标本采集运输接收及保管制度1.引言标本采集运输接收及保管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进行标本采集、运输、接收和保管,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科室。
2.标本采集2.1标本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效证书。
2.2采集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与病人信息一致。
2.3采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护措施和消毒规范,并按照标本类型和采集容器的要求采集。
2.4采集完成后应正确标注标本信息,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
2.5采集的标本应尽快送至临床检验科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3.标本运输3.1标本运输前应核对标本信息,确保与标本采集记录一致。
3.2标本应妥善包装,防止破损和泄漏,并避免与其他物品混合。
3.3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保持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标本运输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了解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并持有效证书。
3.5运输完成后,应将标本及时送至临床检验科室,并及时通知接收人员。
4.标本接收4.1标本接收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标本的处理要求和操作规程,并持有效证书。
4.2标本接收时应核对标本信息,包括患者身份、样本类型和采集时间等,确保与标本采集记录一致。
4.3在标本接收时应注意标本破损和渗漏等情况,并及时向采集人员反馈。
4.4标本接收人员应按照要求及时录入标本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5接收后的标本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包括分装、分析和保存等。
5.标本保管5.1标本应按照要求进行分装和分析,并记录相关信息。
5.2分析后的标本应尽快完成相关检验,避免长时间保存。
5.3已分析的标本应妥善保存,按照不同标本类型和性质进行分类,确保标本质量和完整性。
5.4标本的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线等。
5.5标本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标本保存情况,确保符合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6.管理与监督6.1医疗机构应建立标本采集运输接收及保管制度,并定期对该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为了保障医学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与牢靠性,一个科学而规范的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探讨。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检验过程中最基础和最紧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本采集规范:1.采样前准备:标本采集前需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选择采样部位、确认采样时间和通知患者等。
2.采集方法:采集标本的方法应当依据不同的标本类型和采样部位来选择,确保采样过程规范、无菌,避开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
3.采集量:采集标本的数量需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避开因标本量不足而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4.储存条件:采集完标本后应尽快储存,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二、标本储存标本储存是保证检验结果精准性和牢靠性的又一紧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本储存规范:1.标本分类:依据标本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应当将其分类储存,避开产生混淆和交叉感染等问题。
2.标本保存:标本在保存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各种可能显现的变化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不同性质的标本还有可能受到光照、化学物质等的影响,因此需实行相应的措施,确保保存的质量。
3.标本标签:对于每一个标本都应当进行必要的标识和记录,包括患者身份、采样时间、标本类型和保存时间等信息,以保证检测的精准性和追溯本领。
三、标本转运标本转运是标本总采集、储存、处理过程中的一个紧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本转运规范:1.标本的运输方式:标本的转运应实行尽可能短、直接、快捷的方式,能够避开标本产生质量上的变化,防止误输或质量下降。
2.标本的包装:对于液体标本应采纳无泄漏的容器储存,并在外面标注清楚的标识;对于固体标本则需进行密封、防潮、防鼓胀等特别保护。
3.标本的运输记录:在进行标本运输的时候,需要认真记录运输的信息,包括时间、运输方式、接收人员、接收时间等信息。
四、标本处理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标本处理也是一个非常紧要的环节,不同的标本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标本采集及运输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标本采集和运输操作规程对于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标本采集及运输工作,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临床试验:指对人体进行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2. 标本:指用于生化检测、药物浓度测定等分析的生物组织或体液。
3. 采集者:指从受试者身上采集标本的人员。
4. 运输者:指将标本从采集点送至检验点的人员。
三、采集操作规程1. 采集前准备(1)采集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集器具应事先消毒,并准备好采集所需的标本管、采血针等工具。
(3)标本采集应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证采集者和受试者的安全和舒适。
2. 采集过程(1)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确保采集正确的标本类型和数量。
(2)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流程,依次进行手部消毒、标本采集、采集管标记等操作。
(3)采血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针头,避免造成受试者不必要的疼痛和伤害。
3. 采集后处理(1)采集完毕后,采集者应及时将标本管密封并标记好受试者信息。
(2)遵守标本储存和运输的规定,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 运输前准备(1)运输者应对标本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运输前应检查标本信息是否完整,并与采样者信息进行核对。
2. 运输过程(1)运输标本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避免标本泄漏和污染。
(2)在运输途中应避免标本受到振动和温度变化,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质量。
(3)运输者应妥善保管标本,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杂,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 运输后处理(1)标本送达检验点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和接收,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2)对标本进行处理时应遵守相关规程,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检并得到准确分析。
标本转运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标本转运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标本转运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标本转运是指将采集好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从采集现场运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检测的过程。
在标本转运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本转运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标本采集:1. 采集时应使用无菌容器,确保样本的无菌性。
2. 标本采集时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3. 不同类型的标本采集需要使用相应的采集工具和方法,如血液标本采集需要使用针头和采血管等。
二、标本包装和标识:1. 标本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防止破损和泄漏。
2. 标本包装时应使用防护性的材料,如塑料袋、冷藏袋等,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标本包装时要注意标本与包装材料之间的隔离,避免二者直接接触。
4. 标本包装时应标明标本类型、采集时间、采集者姓名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识别和处理。
5. 对于特殊标本(如感染性标本、生物危害品等),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包装和标识。
三、标本运输:1. 标本转运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和温度变化,以保持标本的稳定性。
2. 标本运输时要注意避光和防潮,以防止标本受到光照和湿气的影响。
3. 标本运输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方式,如专用运输箱、冷藏车等。
4. 标本运输的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过长时间的运输导致标本质量的下降。
四、标本存储:1. 标本在到达实验室之前应进行适当的存储,以保持标本的稳定性。
2. 标本存储时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条件。
3. 不同类型的标本应采用相应的存储方法,如血液标本应冷藏保存,组织标本应冷冻保存等。
4. 标本存储时要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标识,以便于后续的使用和管理。
五、标本处理:1. 标本到达实验室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存放。
2. 标本处理时要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范进行,避免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3. 标本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记录相关信息,如处理时间、处理者姓名等。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制度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和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检验的基础工作,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检验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检验标本采集1.1 采集标本应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1.2 采集标本时,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相符。
1.3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
1.4 采集特殊标本(如骨髓穿刺、胸水、腹水等)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检验标本储存2.1 标本储存应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根据标本类型和检验项目,选择适宜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2.2 血液标本应采用专用容器,避免剧烈震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3 细胞培养标本应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气体环境。
2.4 冰箱内储存的标本,应定期检查,确保冰箱温度恒定,避免标本变质。
三、检验标本运输3.1 标本运输应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根据标本类型和检验项目,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如冷链、常温等)。
3.2 采用冷链运输的标本,应使用专用冷链设备,确保标本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输。
3.3 长途运输标本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标本温度过高或过低。
3.4 标本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撞击,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四、检验标本交接4.1 标本交接应由专门负责人员完成,确保标本安全、及时送达实验室。
4.2 交接时,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标本种类、数量等内容,确保无误。
4.3 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留存备查。
五、检验标本处理5.1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立即进行编号、登记,并根据标本类型和检验项目,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
5.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本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5.3 处理后的标本,应放入相应的检测仪器或设备中,进行检验。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一、标本采集前应做好告知工作,严格查对,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经、规范的操作方
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二、采集到的标本配有唯一的条形码标签用于识别。
三、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规范
(一)检验标本由护士、医师及检验技术人员采集。
(二)病区标本采集和送检程序
1.医师开具检验医嘱;
2.护士核对后打印检验项目条形码。
3.选择正确的标本容器;
4.采集者在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及特
殊要求;采集完毕后,再次核对上述信息,无误后在检验医嘱上签字;5.尽量第一时间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走的,一定将标本放入合
适的盛器内,并且放置环境要符合要求。
6.检验科或卫勤工作人员收取标本时,认真核对标本相关信息,在病区做好登记后送至检验科签收。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Ⅰ 目的加强医学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过程的管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Ⅰ 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人员、临床护士、运送人员。
Ⅰ 制度一、标本采集(一)医护人员应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药物、饮食、运动、治疗、生理变化、生活环境和习性、标本采集时间),正确指导患者,采取切实措施,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留取合格的标本。
(二)配备足够合格的采样人员,用合格的采样器材按标准的采样程序采样。
(三)血液标本采集基本要求: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保持标本新鲜,在允许保存时间范围内,拒绝不合格血标本(脂血、溶血、凝固)。
(四)标本采集的时间1.随机和急诊标本:随机和急诊标本是指无时间限定或无法规定时而必须采集的血和尿标本。
此类标本在送检时应加以注明,评价检验结果时应注意昼夜节律影响。
便于分析检查结果时参考。
2.空腹标本:空腹标本一般指进食8小时后(不能超过12小时)在清晨采集;测定血肌酐应禁肉食3天,且不能饮咖啡、茶等;乳糜血患者检测血脂应素食3天后。
3.指定时间标本:指定时间标本多属功能试验采集的各种标本,因试验目的不同,采集标本的时间各有不同,必须按试验要求采集,如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五)静脉血采集基本要求1.患者体位:住院患者卧位。
不应在输液侧采血,如不可避免,必须注明。
否则一切后果由采血者负责。
2.血管选择:应选用较大的血管,常从肘静脉取血,也可选用其他部位的静脉。
小儿不能作静脉穿刺时采用毛细血管尤为合适。
3.注射器:针头外径1毫米。
针头外径>1毫米可引起创伤,导致血管碎片入血,促发凝血。
针头外径<0.7毫米血液采集时间延长,针头内压力梯度可导致溶血和血小板激活。
4.消毒部位:穿刺处所用消毒液已干。
5.止血带:压脉带控制在1分钟内,抽血时患者握拳。
抽血速度应缓慢,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标本容器,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或溶血,保证血量。
门诊检验样本采集与运输管理制度

门诊检验样本手记与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医院门诊检验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规范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与运输流程,提高门诊检验工作效率,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适用于本医院门诊检验科的全部工作人员。
第二条职责分工门诊检验科是本医院负责门诊检验样本手记、运输和分析的部门,其职责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环境和设备符合卫生要求;2.负责门诊检验样本的准确手记和医嘱核对;3.确保门诊检验样本的正确运输和储存;4.依据医嘱执行相应的门诊检验工作;5.及时向医生和患者供应检验结果。
第二章门诊检验样本手记管理第三条手记环境和设备为保证门诊检验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门诊检验科必需供应符合要求的手记环境和设备。
具体要求如下:1.手记室必需保持清洁,无尘、无烟、无异味;2.手记室应配备充分的手记工具,包含试管、缓冲液、消毒剂等;3.手记室应配备合格的冰箱和标签打印机,用于样本的储存和标识;4.充分的光线和通风系统,确保手记区域的舒适性;5.手记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第四条手记人员资质要求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必需由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证书的人员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1.门诊检验科负责人负责订立门诊检验样本手记培训计划,并监督培训活动;2.全部参加门诊检验样本手记的人员必需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3.门诊检验科负责人必需保证人员的资质证书的及时更新;4.门诊检验样本手记人员必需佩戴有效的工作证件和个人防护用具;第五条门诊检验样本手记过程1.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必需依照医嘱和手记规范进行;2.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人员必需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信息,并做好记录;3.手记时必需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样本的纯洁性;4.手记必需避开造成疼痛和出血,必需时可使用麻醉剂;5.手记完成后,手记工具必需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6.手记的样本必需及时送至样本处理区进行处理。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生物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内部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保存、处理等全过程。
1.3 检验科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二、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的目的、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同意。
2.2 医护人员应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正确选择采集部位、采集方法和采集量,确保标本质量。
2.3 医护人员应使用合格的采集容器,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添加适当的抗凝剂或固定剂。
2.4 医护人员应在采集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污染。
2.5 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如需暂时存放,应按照标本保存条件要求存放。
三、标本运送3.1 标本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标本运送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运送人员应根据标本类型和运送条件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3.3 运送人员应在运送过程中保持与检验科的密切联系,确保标本及时送达。
3.4 运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污染。
3.5 运送人员应在标本送达后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交接,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四、标本接收4.1 检验科人员应在标本送达后及时进行接收,核对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数量、容器等是否符合要求。
4.2 检验科人员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进行拒收,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4.3 检验科人员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登记,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4.4 检验科人员应对标本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五、标本保存5.1 检验科应根据不同标本类型和保存条件要求,设置相应的标本保存区域。
5.2 检验科人员应按照标本保存条件要求,正确存放标本,确保标本质量。
5.3 检验科人员应定期检查标本保存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4 检验科人员应对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标本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生物安全。
六、标本处理6.1 检验科人员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规范处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一、概述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是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规定了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标本采集、运送细节和流程。
该规章制度通过规范化手段保证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减少了可能存在的医疗事故产生的风险,提高了诊疗效率。
二、规章制度内容1、标本采集前准备(1)准备必要的采集设备和材料。
(2)检查采集设备和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和规定。
(3)对于需要快速采集的标本,必须确保采集前严格按照准备计划进行。
2、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前,必须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确认,并与患者核对。
(2)采集血液时,要注意采血针选择,确保针头不生锈,不损坏,并注意采血针穿透后的口径和角度。
(3)在采集样本时,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程序并正确标示标本。
(4)正确采集标本后,立即填写标本信息和患者信息,并将样本送到实验室。
3、标本运送(1)标本要尽快送到实验室并在标本单上填写好相关信息。
(2)运送标本前应检查标本是否妥善包装,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或泄漏。
(3)运输期间标本应避免受到温度、湿度、震动等不良环境影响。
4、其他规定(1)任何时候禁止将标本随意丢弃或携带标本出实验室。
(2)采血中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并登记相关信息,避免医疗事故。
(3)严禁医护人员在准备、采集标本及运送标本时穿戴袖口较宽的笼袖、羽绒服等松大衣物。
(4)医护人员要经常接受有关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三、总结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是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标本采集、运送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医护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必要的安全处理措施和保障措施。
开展此项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以确保制度及工作程序的有效贯彻执行,最终从源头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

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
1.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检验项目要求,包括容器、采集时间、采集量、采集部位、试管的选择、保存、送检方式等,避免采错、污染、丢失等情况发生。
2.采集标本严格实行查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标本的量、检验目的等。
3.尿液、粪便、痰液等标本,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后方可自行留取。
4.在采集送检的过程中,抗凝标本应轻摇,防止标本溶血、稀释、凝固等影响检验结果。
5.各病区应有固定存放标本的区域和容器,保证采集的标本不丢失、损坏。
6.标本送检原则上由护工负责,不得擅自交患者或家属自行送检标本。
7.急诊检验标本要及时采集、核对、送检。
8.检验标本若出现严重意外,并且影响较大者,科内组织讨论,并作为不良事件上报。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1.采集标本:(1)标本采集室与检验科室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采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2)采集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以防止污染标本和感染疾病。
(3)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4)标本采集应使用专用的采集器具,包括采血针、尿采集容器等,以减少污染和损伤标本的可能性。
(5)采集人员在标本采集时应注意采集的时间和量,及时记录并告知相关人员。
2.储存标本:(1)标本应储存在经过专门设计的贮存设施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标本的腐坏和变质。
(2)不同类型的标本应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3)标本要进行全面的标识,包括患者信息、采集时间、采集者等重要信息,确保标本的可追溯性。
(4)对于特殊标本,如生物危险品等,要有专门的处理和贮存方案,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储存,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转运标本:(1)标本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分装和包装,以防止标本的泄漏和损坏。
(2)标本转运前应及时通知收件人,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转运。
(3)在标本转运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的震动和高温,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防止标本以外的数据和信息的泄漏。
4.处理标本:(1)标本到达检验科室后,应及时进行接收和登记,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标本处理前,应核对标本的相关信息,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3)标本处理要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和程序进行,避免操作上的差错和污染。
(4)处理完标本后,要及时进行储存和保存,并根据需要留样,以备追溯和复查。
以上是一套较为完整的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它涵盖了从标本采集到结果处理的全过程,旨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配合专业的人员培训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概要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工作。
二、采集1.标本采集前准备(1)检查标本采集物品是否齐全,并检查是否符合采样要求;(2)查看患者的相关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采集标本的准确性;(3)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和方法,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采集方法(1)洗手消毒,戴上一次性手套;(2)根据采集标本的不同种类,选择相应的采集器具,确保采集过程无菌;(3)按照标本采集要求,从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采集标本;(4)采集标本后,恢复住院患者原有的就医状态;三、运输1.运输要求(1)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2)标本运送途中,标本容器应放置在避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3)标本运送途中应保持标本的稳定性,避免标本的破裂或泄漏;(4)标本运送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规,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2.运送方法(1)标本应用密闭的容器运输,确保标本的稳定性;(3)运送途中请勿晃动标本,防止标本变质或破裂。
四、保存1.保存要求(1)标本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防止标本变质;(2)标本应放置在干燥、避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防止标本受潮或受光;(3)标本保存时间应符合实验室的规定,过期标本应予以丢弃。
2.保存方法(1)根据标本的种类,选择相应的保存方法,如鲜血标本应保存在冰箱中,尿液标本应保存在冰箱中等;五、安全问题1.采集安全(1)在采集标本之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有无感染性风险;(2)采集过程中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3)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针具的安全使用,避免针具刺伤;(4)采集结束后,要将废弃的针头和一次性手套放入黄色或红色的医疗废物桶中。
2.运输安全(1)标本运送途中,应遵循相关法规,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2)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容器的密闭性,避免标本的泄漏。
标本采集和转运管理制度

标本手记和转运管理制度一、前言为确保医院标本手记和转运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提高患者诊疗服务质量,特订立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的标本手记和转运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临床、检验、影像、病理等科室。
三、标本手记管理3.1. 标本手记设备和物品1.标本手记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包含但不限于采血针、采血管、手记器、采样杯等。
2.标本手记设备每日使用前应经过清洁、消毒和检查,保证设备的干净、无损伤和正常工作状态。
3.标本手记物品(如采血纸、碘酒等)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开受潮和污染。
3.2. 标本手记操作规范1.标本手记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确认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核对患者标识(如佩戴的病历号、医保卡等)。
2.标本手记时应采取无菌操作,避开交叉感染,包含正确佩戴手套和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管等防护措施。
3.标本手记后,应立刻将标本正确放入相应容器或管中,并依照要求进行标识,如标注患者姓名、病历号、科室等。
4.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标本手记,医务人员应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
3.3. 标本手记记录和存放1.标本手记时,医务人员应填写标本手记记录表,包含标本类型、数量、手记时间等,以便标本管理和跟踪追溯。
2.已手记标本应及时送至指定的标本处理区域,避开长时间放置或暴露在室温环境中。
3.标本应依照不同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正确分类和存放,如血液标本需存放在阴凉、避光、恒温的冰箱中。
四、标本转运管理4.1. 标本转运规范1.标本转运过程中,应订立标本转运计划,明确转运时间、转运路线和转运人员等,确保标本的安全和快速送达目的地。
2.标本转运时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包装容器,保证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和污染。
3.标本转运途中,转运人员应妥当保管标本,避开晃动、挤压和温度过高等对标本造成的损伤。
4.2. 标本转运记录和追溯1.标本转运过程中,应做好标本转运记录,包含转运起始时间、目标地方、转运人员等,以备查证和追溯。
化验标本采集、转运规范

化验标本采集、转运规范
(一)采集前
1.核对医嘱及化验申请单的项目内容;
2.按化验项目要求,准备标本采集的相应容器;
3.告知病人标本采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二)采集时
1.核对病人房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及化验项目等;
2.检查容器是否完好;
3.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4.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5.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
6.血标本采用真空管采血,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
避免过度振动,防止溶血;
7.按要求采集足量标本。
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三)采集后
1.护士采集到的标本应分类放在标本收集的容器中,容器要求放在科室指定的固定位置;
2.盛放标本运送工具应加盖密闭,不得敞开运送;
3.送检的标本必须经护士与送检人员共同核对标本与化验申请单,确认无误后,方可送检验科检验;
4.送检人员应将标本在规定的时限内(2小时内)及时送检。
特殊的
标本,护士应向送检人员交待清楚;
5.具有高危传染性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护士采集后应电话通知送检人员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6.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7.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容器破损、标本洒漏地上时用1000mg/L氯消净溶液擦拭。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1]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178f6f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9.png)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检验标本是指采集人或者动物体内的物质,用于进行实验室检验以获得诊断结果。
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这些标本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这些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
采集制度采集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诊断结果的第一步。
采集所需的设备应当是无菌的并配有适当的消毒液,采集标本的人员需要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以确保操作的无菌和正确性。
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方法,例如:•血液标本:需要使用无菌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抽血,并要确保抽血服从规定时间范围内。
•尿液标本:在采集前需要进行卫生清洁,避免混入异物和细菌。
•组织标本:需要在手术时采集,需要全面了解采集标本的操作规范和技巧。
采集标本后,需要准确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员、标本特殊要求以及标本处理方法等。
储存制度标本的储存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从长期来看的可靠性。
存储地点需要选择干净、无尘、无菌、温度适宜的环境,需要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对于一些需要保持活性的标本,比如细胞、微生物、病毒等,需要使用特殊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其长期存储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以确保标本稳定。
转运制度标本转运是指将采集的标本从采集现场转运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标本在运输途中需要加强保护,以防止污染和损坏。
转运前需要规范标本包装和标签,确保相关信息清晰的标记在标本容器上。
不同类型的标本在转运前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对一些需要保持温度的标本,需要在运输期间采取特殊方法来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
同时,还需要遵循安全运输规范,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处理制度处理制度是指对于检测出问题的标本和未能正常检测的标本进行处理。
对于检测出问题的标本,需要及时标记并通知医生或者研究人员,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未能正常检测的标本,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和复查,并评估原因,以防止相同的问题在后续的检测中发生。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一、检验科制定标本采集规范,包括对患者的准备要求、标本采集的方式与途径、标本处理、运送、保存环境等内容,要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员工能知晓和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标本采集前做好事前向患者告知,正确识别患者无误,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三、采集到的标本应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条形码识别系统。
四、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达检测,避免因采集不当、暂存环境与时间的延缓,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不得将明知是可能是“失真的”检验标本送检。
五、建立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对不符合标本采集规范的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员明确处理意见,不得上机检测,更不得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危及救治质量与病人安全。
六、为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应当使用密闭容器收集标本,开放型容器收集标本应当使用加盖的标本运送箱,加盖封闭放置标本及运送,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
应当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将标本分开放置于标本箱内,避免混淆,血、尿标本分开放置,盛放标本工具应当加盖密闭,检查申请单不得与标本容器卷裹混放。
七、具有高危传染性标本、传染病医院的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八、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九、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有紧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1.采血前应逐条仔细核对检验单上的各项信息,有漏填、错填项目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2.要求孕妇避免剧烈活动,采血前4小时勿喝茶或咖啡、抽烟或饮酒,空腹或清淡饮食后采血。
3.孕母血清标本采集通过静脉采血,使用一次性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系统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标本的采集转运守
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检验标本的采集、转运规范
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
1.采血步骤
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
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
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注意事项
(1)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
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
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2)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3)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4)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
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5)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6)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二)动脉采血法
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
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采血注意事项见血气分析部分。
(三)真空采血法
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
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
标本的转运和保存。
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
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1.普通血清管
红色头盖,采血管内不含添加剂,用于常规血清生化、血库和血清学相关检验。
2.快速血清管
橘红色头盖,采血管内有促凝剂,可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
快速血清管可在5分钟内使采集的血液凝固,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3.惰性分离胶促凝管
金黄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
标本离心后,惰性分离胶能够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或血浆)和固体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彻底分开并完全积聚在试管中央而形成屏障,标本在48小时内保持稳定。
促凝剂可快速激活凝血机制,加速凝血过程,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4.肝素抗凝管
绿色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肝素。
肝素直接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可延长标本凝血时间。
适用于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试验、血沉及普通生化测定,不适于做血凝试验。
过量的肝素会引起白细胞的聚集,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
因其可使血片染色后背景呈淡蓝色,故也不适于白细胞分类。
5.血浆分离管
浅绿色头盖,在惰性分离胶管内加入肝素锂抗凝剂,可达到快速分离血浆的目的,是电解质检测的最佳选择,也可用于常规血浆生化测定和ICU等急诊血浆生化检测。
血浆标本可直接上机并在冷藏状态下保持48小时稳定。
6.EDTA抗凝管
紫色头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量292)及其盐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螯合血液标本中的钙离子。
螯合钙或将钙从反应位点移去将阻滞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防止血液标本凝固。
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不适用于凝血试验及血小板功能检查,亦不适用于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铁离子、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测定及PCR试验。
7.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
浅蓝头盖,枸橼酸钠主要通过与血样中钙离子螯合而起抗凝作用。
适用于凝血实验,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9。
8.枸橼酸钠血沉试验管
黑色头盖,血沉试验要求的构橼酸钠浓度是3.2%(相当于0.109mol/L),抗凝
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
(一)采集方法
尿液标本有随机新鲜尿、定时尿及24小时尿,根据检查项目选择标本的采集类型。
定量生化分析多收集24小时尿液,24小时尿标本采集方法如下:
嘱病人在早晨8时排尿弃去,以后每次排尿均收集于一大容器内,至次日早晨8时最后一次尿亦收集于容器内。
测量并记录24小时尿液总量,然后混匀尿液,取适量尿液送检。
(二)注意事项
收集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
若容器反复使用,则须用洗涤液和自来水清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尿标本要防止混入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粪便等异物。
尿标本收集后应12时内送检,以免细菌作用和化学成分分解。
若不能及时检验(如收集24小时尿液),将标本置冰箱保存,若加入防腐剂,保存效果更佳。
三、粪便标本采集
标本的收集、存放与运送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采取新鲜粪便,盛于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不得混有尿液、水或其他物质,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真菌孢子、植物种子、花粉易混淆检验结果。
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竹签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其量至少为大拇指末段大小(约5g)。
标本采集后一般情况应于1h内检查完毕,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等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破坏分解。
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送检。
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传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检查日本血吸虫卵时应取粘液、脓血部分,孵化毛蚴时至少留取30g粪便,且须尽快处理。
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并立即镜检。
找寄生虫虫体及做虫卵计数时应采集24h粪便,前者应从全部粪便中仔细搜查或过筛,然后鉴别其种属;后者应混匀后检查。
对某些寄生虫及虫卵的初步筛选检验,应采取三送三检。
因为许多肠道原虫和某些蠕虫卵都有周期性排出现象。
隐血试验,应连续检查3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应迅速进行检查,以免因长时间
放置使隐血反应的敏感度降低。
粪胆原定量检查应连续收集3天的粪便,每天将粪便混匀称重后取出约20g送检。
查胆汁成分的粪便标本不应在室温中长时间放置,以免阳性率减低。
脂肪定量检查时,应先食定量脂肪食,每天进食脂肪50~150g,连续6天。
从第3天起,收集72h粪便,也可定时口服色素(刚果红),作为留取粪便的指示剂,将收集的粪便混合称量,从中取出60g左右送检。
简易法为在正常膳食情况下,收集24h的全部粪便,混合称量,从其中取出约60g送检,测脂肪含量。
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立即送检。
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采便管拭取标本,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混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
标本的分离、储存和转运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否则可发生红细胞与血清之间成分的相互转移,或细胞中的某些酶分解待测物等,而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血清无机磷可由于红细胞内有机磷酸酯被磷酸酯酶的水解而增加;血清中葡萄糖可因红细胞内糖酵解酶的分解作用而降低,此外,钠存在于红细胞与血清中之比为1∶2;钾在血清和红细胞中之比为1∶20;钙在红细胞中极少,几乎全部在血清中。
因此,血清钠、钾、钙测定时,需注意及时分离标本,若不能立刻分离血清或血浆,应将标本放置于室温或37℃水浴箱内,不能将血液标本直接放入4℃冰箱,以免发生溶血。
对不是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脂血或胆红素血,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供医生参考。
尿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标本常需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分析。
分离后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时,一般应放于4℃冰箱,某些检测项目的标本存放于-20℃冰箱更稳定。
标本存放时需加塞,以免水分挥发而使标本浓缩。
需注意的是,某些检测指标如乳酸脱氢酶的标本应存放于室温,置4℃反而不稳定。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标本管道传递系统可加快标本传递速度和避免标本的错误传递。
若标本不能及时转运到实验室或欲将标本送到上级部门或检测中心进行分析时,应将标本装入试管密封,再装入乙烯塑料袋,置冰瓶或冷藏箱内运输,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
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高危”标本,如乙肝病人标本、艾滋病病人标本等,要注明标识;急症或危重病人标本要特别注明。
严禁标本直接用口吸取、接触皮肤或污染器皿的外部和实验台。
标本用后均要做消毒处理,盛标本的器皿要消毒处理或毁型、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