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16页117页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16页117页答案
教学内容: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并使学生在自学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索,能够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明确提
出并化解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
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统计数据活动的过程,体验相同标准下统计数据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工作: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今天,动物园里的动物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去观看?你们看,运动会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的场景)仔
细观察,操场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正在进行什么项目的比赛?
二、合作自学,积极探索新知
1、按运动项目统计
(1)明确提出问题
给参加跳高的动物每只发一件红色的运动服,给参加长跑的动物每只发一件黄色的运
动服。

该分别发几件?
(2)搜集、整理数据
出示第92页第一个统计表,学生统计。

(3)交流汇报,分析数据
①展示个别同学的统计表,然后汇报。

②回答:从这张统计表中你晓得了什么?
(4)解决问题
回答:你能够从统计表提问出高分别播发几件运动服?
2、按动物种类统计
(1)明确提出问题
给动物们买饮料,小狗喝骨头汁,小兔喝萝卜汁,小猴喝桃子汁,这些饮料分别买多少瓶?
(2)搜集、整理数据
出示第92页第二个统计表,学生统计。

(3)交流汇报,分析数据
①展示个别同学的统计表,然后汇报。

②回答:从这张统计表中你晓得了什么?
(4)解决问题
回答:你能够从统计表提问出来这些饮料分别卖多少瓶吗?
3、归纳小结
回答:仔细观察统计表,两次统计数据存有什么相同?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顺利完成教材“想一想罢了”第2题
先观察图形,再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两张表格。

2、开放性习题
(1)现在,你最想统计什么?
(2)使学生选一个最感兴趣的项目展开调查。

(3)展示部分学生的调查作品。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
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克。

并让学生在估
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工作: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克、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拎一包糖和一包盐,使学生肉眼观测并推论哪个轻。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鼓舞学生讲出必须晓得糖和盐的精确重量存有两种办法:一就是用秤表示,二就
是看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阐明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明确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了解盘秤的采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创建“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明确提出问题,并使学生晓得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
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就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使学生互抱著对方体会比1千克轻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明确提出问题,并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辨认出比较重的物品(比如说豆子)用盘秤表示不出,带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拎天平模拟表示2分后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使学生通过搓、比、表示,体会克、克、克、克的重量,为后面的稳固练提供更多多样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结论1千克=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

(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推论。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推算的方法就是必须打听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使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克鸡蛋大约多少个,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课堂教学作业。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运用存有余数乘法及有关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和倾听。

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工作
课件课时
精心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
二、积极探索新知
1.了解题意
2.分析问题
学生可能会用前面学到的有余数除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教材中出现的前两种方法,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派车。

派车有以下几种。

一:面包车/辆4小轿车/辆0余下的座位数/个7
二:面包车/辆3小轿车/辆1余下的座位数/个2
三:面包车/辆2小轿车/辆3余下的座位数/个0
四:面包车/辆1小轿车/辆6余下的座位数/个1
五:面包车/辆0小轿车/辆9余下的座位数/个2
教学时,这几种派车不需要全都出现,如果学生只会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那么教师
只需将书上的方法向学生介绍一下就可以了。

对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的探讨,只须要使学生懂座位空得越太少越合理即可。

也可能
会存有学生说道花钱越少越合理,这也就是对的。

这时,可以鼓励学生思索,在这种情况下,还须要晓得哪些信息就可以答疑。

对于此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寻求策略。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方式活动中体验认知角存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工作】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认知积极探索
(一)感知角师:出示例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搞手工)手中和桌面上存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存有我们重新认识过的图形,还中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
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存有角,我们把角恳请下来,不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
师:出具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使学生上台去所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

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

(二)画角
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顶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三)乘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
师:汇报,乘角时你是不是必须告诫大家特别注意的?
(四)辨角
师:我们现在都重新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吴际顺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
恳请大朋友们去当裁判(用手势则表示),就是的用“√”则表示。

(四)数角
师:翻开书85页,恳请同学们搞一下第二题。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
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五)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恳请大家认真打听一打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存有角,说道给同桌听到。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认为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存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可以辨认出更多的角。

(六)比一比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晓得了角就是存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重新认识了角还找出了角。

下面我们就去比一比角的大小。

出示三个钟面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

生齐声说道:第一个角最小,第三个角最轻。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往上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单一制搞角,存有困难的,师鼓励同桌之间互相帮)师:你能够所指一指自己搞出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你的角和我的角比较一下谁的大谁的小?你是怎么比的,请学生上台来演示一下。

生: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必须对齐在比较大小。

师:厨师一把折扇和一把剪刀,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情况,角是怎样变化的?用手比一比。

生:叫做慢慢变小小慢慢变大。

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八折出来一个角,并作上角的标记,找到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索――动手八折――展现。

四、课堂总结
我们现在已经重新认识了角,你晓得角长什么样吗?如果你就是角,你可以怎样向别人了解你自己?
五、布置作业
1.剪角,拎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比比谁的角剪法多?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边
顶点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往上的大小有关
教学目标:
1、利用分物活动,总结并进一步认知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新认识乘法竖式,掌控其书写形式,介绍乘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升学生分析观测、推理小说、判断能力,培养较好的自学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排序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

2、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顽皮和思思正在分后苹果,他们碰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回去多亏他们,不好吗?(大屏幕出具主题图)观赏主题图,你辨认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明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加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是一算。

从学生的尚无科学知识抓起,独立思考化解。

18个苹果,每盘摆6个,可以摆几盘,你可以算是吗?
2、算一算、议一议。

小组合作。

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

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

(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与、利用加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与、利用乘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融合学生板书,教师补足,特别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下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下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

特别强调乘法竖式每一部分则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试看: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排序的方法。

师特别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顺利完
成第2页填上一填上,说一说
18÷2=63÷9=
三、研习中搞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
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

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在小组内说一说乘法各部分分别则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最小能够填上几?
3×()<×()<×()<29()×7<36
4、小黑板出具: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除了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64÷8=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下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下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鼓励学生体验抽象化乘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自学表内秦九韶法时,利用乘法口
诀已经能在算式上轻易写下得数。

教材精心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摆6个,可以摆几盘”的“分后苹果”活动,列出了四种化解这一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
的见解去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乘法竖式存有一定介绍的学生了解竖式排序,并且把竖
式中的每一步所则表示的含义和分后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出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
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严重不足:这文言勐仑比较生动、开朗。

教学目标:
1、在化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控万以内数的连加、以此类推混合运算的顺序,并
能够恰当排序。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积极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展开有条理地思索,充份体会化
解数学问题顺利的欢欣,进一步增强数学自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自学了万以内数的排序,你们已经晓得怎样精确排序万以内的两个
数的加减法,说一说怎样笔算万以内两个数的加减法。

同学们,你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
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就是怎么做的?恳请看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测情境图,明确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小红去了姥姥家。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姥姥的一身衣服须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3、卖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须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鞋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裤子比姥爷的鞋子便宜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卖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小组讨论,班内集体更正。

.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创设“买礼物”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品德教育。

]
二、合作自学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师:把前5个问题放入问题口袋,先化解第6个问题。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估计:++88≈(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88=(元)
(3)用竖式计算
+
+88
5、师:你讨厌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讲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排序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认输使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概括运算顺序并检验。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结论:没括号的连加和以此类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就是:从左往右按顺序排序。

2、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3、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估计:++88≈(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88=(元)
(3)用竖式计算
+
+88
5、师:你讨厌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讲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排序过程。

(四)活动四: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认输使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五:总结概括运算顺序并检验。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结论:没括号的连加和以此类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就是:从左往右按顺序排序。

2、猜一猜:连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3、试试看:--=(一生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买礼物”的情境中,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然后组织织学生思考三个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再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三、课堂教学运用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张口。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

看,我有三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

分组做,每组两道。

姥爷说,这些题,哪个小组做对了,就奖励那个组每人一个优胜小星。

赶紧做吧。

2、第二第一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

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二)对过关活动展开小结,教师以评选为主。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把闯关活动的动画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
四、概括总结稳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5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积极探索估计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的估计,能够表述估计的过程,体会估计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育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有效率化解生活中的估计问题,体会用数学的快感,培育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唤起兴趣
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搞一个猜数的游戏。

恳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存有多少个同学。

学生:可能将存有50人吧!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

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道二年级某班大约存有50人。

(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晓得精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就是多少,这就是估算,可以用“大约”就是多少去展开则表示。

2.教师
春季就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必须给每个小朋友注射乙肝疫苗,估算一下大约须要多少支乙肝疫苗,认真想一想须要先估算哪些数据。

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

3.教师: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哪些地方使用了估计。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华村小学也必须为小朋友注射乙肝疫苗
(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
(1)看看:你从图中介绍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议一议:建议大约必须准备工作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板书)
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
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
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

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

<<<12>>>
(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将存有以下方法:
学生1:把看作,把看作,结果大约是。

学生2:把看作,把看作,结果大约就是。

学生3:把中的8送给,使看作,看作,结果大约是。

学生4:、都比大比小,所以结果大于,大于。

学生5:、都比小,所以结果肯定比小。

……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
(6)重新认识≈,了解≈的读取,试写≈,比一比谁写下得又不好又美观。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

(教师板书)
(8)初步练:45页“试试看”。

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
(1)同学们估计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碰到了一个大难题,(课件出具:先开
去一辆运西瓜的车,出具字幕“载货个”,又开去一辆运西瓜的车,出具字幕“载货个”。

最后发生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上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计?自己挑选一种最喜欢的估计方法去协助张大叔。

(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
(5)把自己的估计方法说道给自己的小伙伴听到一听到。

(6)初步练习:36页“试一试”。

三、开心活动,发展重新认识
完成第37页练习七第1、2题,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一、说道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乘法》。

2、教材分析:
乘法的重新认识就是创建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

为此,教材中把对乘法的初步重新
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

本节教材主要就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方式中明晰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使学生在具体内容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并使学生重新认识除号,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和读法。

教材中特别著重学生在情境中
自学,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很快地步入课堂。

教材能够按照儿童的心智规律
去撰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介绍乘法的含义,再至具体内容地写除号、乘法算式以及念乘
法算式等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教材的选曲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科学知识、能力、思
想情感方面制订了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