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文言文浓缩了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思维结晶,蕴含着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自然、抒发情怀、记载史事的艺术精华。
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词法、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灵魂所在,带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自从进入初中,就走进了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并且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
但文言文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而文言虚词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册书中都有三至四篇文言文,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十八篇古诗,十二篇古文。
而要真正去很好地应对高考中的文言虚词考题,仅仅学习教材中的虚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课外选取部分虚词给学生充电。
因此,在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而文言虚词又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
在以往教学中只注重文言虚词有多少个义项的探究,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令人满意。
若从文言虚词的学习对策方法与实际运用进行双向归纳总结,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体现新教材、新教法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效指导高中生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延伸,从文言虚词的学习方法和实际运用两方面给予指导,特确立此项研究课
题。
二、研究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象动词,即一种“探究的活动”。
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2、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征。
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
“文言虚词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学习者通过虚词学习的实践,从学习对象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究,总结归纳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虚词方法。
3、素质教育也要求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生存”,虚词的学习应用也是这样。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文言虚词积累现状调查研究,让高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提高,消除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的恐惧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
2、探索高中学生文言虚词积累现状以及成因的解决对策,使学生文言虚词学习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使文言虚词教学水平整体上一个台阶。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文言虚词教学难题,找出影响文言虚词教学质量的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教师文言教学的发展。
4、注重学生的阅读文言文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文言虚词的态度和要求,结合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和高中课改的新变化,认真分析研究,设计研究方案。
2、文献研究法。
认真阅读与文言虚词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个案研究法。
结合自己所授班级的学生文言虚词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类别分析,并通过测试的数据分析来探究学生文言虚词学习兴趣的变化以及对文言文学习的状况影响。
五、研究过程
1.课题论证阶段(2018年11月—2012年1月)
(1)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实验设计。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9月)
第一阶段:高中文言文虚词学习现状调查(2012年2月-2012年7)
通常学生学习文言文,尤其在初中阶段,都是在疏通了字、词及难解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理解文意。
一般意义上来说,这也符合学习文言虚词的一般规律。
然而,进入高中以后,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幅变长,涉及的内容复杂,有些教材是从先秦散文开始的,离现在年代比较久远,阅读理解的难度陡然增加:许多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都很独特,更有不少特殊的文言句式。
这种现状使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普遍反映文言虚词很困难。
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失去了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即使有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上的文言虚词勉强过了关,但遇到课外文言虚词,马上又犯愁了,离文言虚词教学的目标尚有很大一段距离。
文言虚词成了高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拦路
虎。
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在学生心理上造成障碍:很多学生对阅读文言文彻底失去信心,遇到文言虚词的练习,还没动手做,已经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我不行。
因此,如何调试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走好这第一步,闯过这一难关,成了“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必须做好的先期工作的重心。
在这一阶段,我们调整研究思路,做了这样几步工作:
首先,鼓励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读课文,但不提出硬性的要求,对课文的理解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视各人的情况而定。
其次,着眼整体理解。
忽略难解的字、词、句,鼓励学生从整篇课文的主体事件、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活动、人物的主要思想等角度各自来阐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整体把握。
第三,练习反馈。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编制练习,一方面巩固学习所得,另一方面检测效果。
练习题适当控制难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第四,及时指导。
最后,教师才作为虚词教学的一分子直接介入,对学生在阅读文言虚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在师生的面对面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努力,达到了消除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心理障碍的目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
第二阶段:高中文言文虚词学习方法突破(2012年8月—2013
年1月)
学生在学习文言虚词的过程中,慢慢地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对词类的活用、特殊的文言虚词等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
这时就需要集中力量展开攻坚战。
在这一阶段,我们也尝试了各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1、归纳发现法
首先,由教师将相关的文言虚词用法归类整理,然后将原始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
接着,教
师提供相关的辨析异同的练习,巩固对某一文言虚词的理解。
有了如此充分的酝酿,然后彻底放开手脚,鼓励学生深入到教材中的文言虚词中去(包括已学过的和未学过的),把相关的文言虚词找出来,逐个作出分析。
经过几个轮回,诸如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文言现象,学生基本能独立作出分析和判断。
2、比较研究法
学生学习文言虚词出现障碍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虚词运用上存在的差别,比较两者的差异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逆向的尝试,比如在学习“之”这一常用虚词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试着想象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句子由古汉语来表述该怎样说。
如此一来,对于这种用法,学生便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实,在整个教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综合使用的。
例如运用比较研究法就不能单纯是比较,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如“宾语前置”的句式,就归纳了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将宾语提前。
研究方法的运用也不能是由教师指定的,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的,因为阅读的主体归根到底还是学生。
第三阶段:高中文言文虚词学习对策研究重点突破(2013年2月
--2013年9月)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努力,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高中阶段文言虚词的要求,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储备了独立完成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拓展延伸,提升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层次,成为本阶段的工作重心。
围绕这一重心,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预见
我们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文言虚词上的需求,明确本阶
段学生在文言虚词上需要获得那些帮助;我们通过分层检测,准确把握学生在文言虚词上存在的差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剖析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所在,掌握大体方向。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研究分析:①、对拓展延伸的方向作了预见性规划;②、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作出的预见性判断,确定目标;③、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作出充分的估计,制订相应的对策。
2、确定研究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热情。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自主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例如,《赤壁赋》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文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引导学生对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产生了兴趣:(1)、历来“主”、“客”是否实为一体的争论。
(2)、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发展轨迹。
在此基础上,确立两个研究课题,学生积极性很高,自主查找资料,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成果。
3、开展课题研究
本阶段,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方法指导,侧重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虚词的思路。
例如,《赤壁赋》中的四个“之”的用法剖析,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源,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展开研究。
同时尊重现代学生具备的思维活跃、信息渠道宽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多方搜集资料。
(2)、加强合作,着眼于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分组等方式,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等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3)、呈现成果,强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要求不仅仅出示研究的结果,更要突出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科学评价,落脚于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利用多元化
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激发进一步研究的热情。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长期从事高中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具备研究本课题的一切基本条件。
2.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3.进行过本课题的相关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七、取得成果
1、真正意义上消除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的心理障碍,激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积极因素。
2、绝大部分学生对文言虚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古代的文学、古代的各种专门著作中蕴涵的历史文化等表现出强烈的向往。
3、培养学生多方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互相协作解决问题的精神,也提高了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4、教学相长。
这项研究也促使我们教师进行探究,对自己的教学文言虚词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修正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从中也得到不少的收获,真正实现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更为广阔的教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