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金属、原油、农产品期货套保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云南铜业:灵活套保增收益

云南铜业及其前身云南冶炼厂参与期货交易的历史已经超过15年。作为一家生产商,云铜并不只是简单进行卖出保值,而是对期货工具进行了灵活的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云铜还是国内铜现货贸易商参照"上期所月加权平均计价方式"的"始作俑者".在2003年底延续至今的铜大牛市中,不少生产企业因通过卖出保值来锁定利润,导致总利润减少。但云铜却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们发现了期货价格的倒挂现象-近期价格高于远期的价格。

由于云铜的铜精矿在国外点价后,按照期货教科书上的保值原理,必须在产品上做出一个卖出保值(点价),但由于"远期贴水"这个特殊现象的持续出现,这种做法最终可能发生亏损。最后,云铜采取了买进原料-铜精矿的同时,在国内期货市场买入电解铜。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套期保值方式,云铜收益可观,200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增长高出同行业一倍以上。

【经典案例】银丰集团:两条腿走路实现农企双赢

银丰集团是湖北省棉花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自棉花期货上市以来,银丰集团从事棉花期货套保、套利交易实现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利润从2005年的2225万元上升到2007年度的3171万元,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哺"棉农,服务"三农".

从"棉贩"到"棉商"

2003/04 年度棉花现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使银丰集团在棉花贸易上亏损数千万元。为了化解风险,从2004年开始,银丰公司稳步参与期货市场的套保交易,2005年集团成立了期货部,2007年期货部和现货部合并成市场部,完成了现货与期货的真正对接。

通过这种模式和运行机制,公司的经营活动由"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公司由过去的"抢"棉花,"赌"市场,到现在通过"订单"稳货源,利用期货"锁"风险和利润。

如今的银丰集团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一买一卖"的棉花企业,从昔日的"棉贩"正转变成为灵活运用衍生品工具的现代"棉商".

"公司+ 合作社+ 棉农"

为了掌握稳定优质的棉花资源,银丰集团开始向农村"渗透",通过"企业+ 合作社+ 棉农"的模式构建货源网络,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棉花生产订单合同,与棉农结成了"互惠双盈,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

产前,合作社与棉农签订订单,让棉农放心种棉。产中,合作社为棉农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物资供应服务,帮助棉农科学种棉、种好棉。产后,合作社加强质量控制和提供各类售棉服务。集团根据公司每年的盈利水平,还对棉农进行二次返利。

打造两种盈利模式

银丰集团充分利用期货平台,经过四年的探索,在期现结合、套期保值上打造出两种主要盈利方式。

第一种盈利方式是期现套利、仓单交割方式。当期货的价格相对现货较高时,根据生产成本卖出套保合约,公司将从农民手中收购的棉花现货按郑商所的棉花交割标准加工成"期货棉"并注册成仓单,直接交售仓单获利。

第二种盈利模式是基差交易方式。例如,银丰股份公司2008年2 月底至3 月初发现0807合约与现货的基差近2500点。在迅速分析未来国内棉花产业形势后,期货部提出利用当前的基差水平进行大胆的全额套保,从而使得银丰公司在其他大多数棉花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盈利。

2007年,银丰集团参与郑棉期货交易量达10万余手,合50多万吨,交易量在全国涉棉企业中位居前列,是其棉花现货经营量的2.5 倍,其中套保量约10万吨,其余40万吨为套利交易。现货棉花经营量从图/ 昵图网2005年的10.82 万吨上升到2007年度的20多万吨,增长84.8%,占全省棉花产量的44% . 在棉花期现货结合经营的带动下,2007年企业净利润增长42.5%。

农企双赢服务"三农"

银丰集团作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农企合作、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订单+ 期货"的银丰模式,企业影响力和信誉度不断提高,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逐年上升,反哺农业的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棉农增产增收,真正实现了农企双赢,有效地服务了"三农".

【经典案例】温氏集团"公司+ 农户"促农民增收

温氏集团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粤西山区新兴县,是国内知名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24年的发展,温氏集团从1983年创办时的8 个股东集资8000元股本起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600多名股东,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业的全员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

温氏集团以创新的"公司+ 农户"产业链流程管理模式,包括产权和组织制度的设计、与时代同步的企业文化、产业链全程管理等,在20多年的经营实践中以农业生产为主业,以公司为载体,将畜牧产业链中的市场、技术、农户、土地、资金、厂房等稀缺资源进行流程创新与整合,实现了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饲料是集团全程产业链管理中的基础环节。在采购环节,公司利用期86中国期货CHINA FUTURES 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收益。在禽流感疫情出现的情况下,公司仍旧保障合作农户的基本收入,通过集团内部调控、风险管理等各种手段有效化解危机,进一步稳定"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通过与温氏合作,不仅实现了专业化发展,而且实现了显著的增收。从2001年到2006年,温氏的合作农户从18000 户增加到30000 户,农户累计获利超过25亿元。在市场行情较好的2007年,温氏全体合作农户的获利超过10亿元。

大豆是猪、鸡饲料的重要原料,经含油膨化后直接添加入饲料当中进行调配,每年温氏集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大豆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公司收益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集团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例如,2006年8 月,经研究集团公司认为,大连期货大豆价格跌至2400元/ 吨左右,属于较低水平,适合接期货大豆,因此,集团公司决定将期货大豆作为大豆增量采购的组成部分,接9 月期货大豆1.0 1.5 万吨,价格控制在2400元/ 吨左右。后来,根据行情发展及公司需要,集团公司共交割期货大豆12900 吨,从经济效益看,接货后两个月内,大豆价格上涨200-300 元/ 吨,估计此次期货操作为公司节省直接成本300 万元以上。

既要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市场供应的连续性、避免市场大起大落,又要保证养殖户的增收,这就需要走出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需要养殖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市场机制和手段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温氏企业对饲料原料大豆等品种期货市场的利用,保证了企业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买入保值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饲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从而使企业以内部管理和现代市场经营手段抗击了近两年来畜禽市场大的动荡,保持保证企业稳健经营,对稳定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带动了合作农户实现稳步增收。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温氏与农户已经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的产业链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与质量,保证公司与农户在面对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实现双赢,促进双方的发展。

【经典案例】云南农垦借力期货市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橡胶产业是云南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云南也是较早参与天胶期货交易的地区。通过云南农垦等单位多年参与期货市场,天胶期货市场功能在云南橡胶行业已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特别是期货价格信息的运用正逐步渗透到天胶种植、加工、贸易等方面,对云南天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没有期货市场之前,由于缺乏期货价格的引导,云南农垦集团几乎处于随行就市、靠天吃饭的窘境,很难把握好销售时机。根据云南农垦电子商务中心提供的数据,由于国内其它橡胶主产区的5 号标胶运输成本比云南胶低150 元/ 吨左右,因此在销区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产地价应当比云南天胶价格高。然而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