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知识,却将知识品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这样做的结果只会破坏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并发挥这种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发现科学原理的过程。对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以及情感培养、意志锻炼都有重要意义。动手让学生操作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1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实验、推理、想象、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究,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我首先画了一个梯形,让学生来探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快就得出下面三种方法。

①图1-a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②图1-b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③图1-c把梯形分解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这三种方法都能计算出梯形面积,但都较繁,能不能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一样,梯形也有面积公式呢?由于学生已有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的“割补”“拼合”法,学生共得出了以下5种求面积方法。

从图2-a、图2-c、图2-d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从图2-b、图2-e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利用多种手段推导出了梯形面积计算方式,上述5种方法中,除图2-a是课本上有外,都是学生创新的,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带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学习动机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成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直观的动手操作,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三角形分类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三角形,看谁先画出下列三角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③有两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④有两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⑤有一个角是直角,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由于让学生随意,且看谁先画好,儿童的好胜心、积极性出来了,大家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很快画好①、②后,③、④、⑤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如何千方百计都无法完成。“失败”告诉了他们,大家得出结论:一个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至少有两个锐角。接着三角形按角分类问题了。学生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主动获得知识乐趣。

3动手操作,能使教学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使学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至于这些公式是如何得到的,教师也只是按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一下,只求学生听懂、理解则可。这种传统教学的“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的弊端,忽略了人类认识的过程。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这些几何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具备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小学数学中大多几何公式完全可以由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来。以三角形面积为例,要使学生记住三角形面积公式容易,按课本上演示一遍公式的得到过程也不难。但这不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教材是先观察方格纸上画的三角形(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既不方便,也小精确,更不科学。那么,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学生最先想到是量出三边的长,求出三角形面积,我告诉学生已知三边长能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但仅用你们现在的知识还办不到。然后启发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方法,能否把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呢?接着,要求同桌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拼看,能拼成哪些图形,结果学生拼成的图形有三种: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②三角形;③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在这三种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已知的,三角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再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进行实验,结果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沦。最后,学生从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中,归纳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动手操作能把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也是其中的一类。在教这类应用题时,由于小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不根据题意,让学生画出线段示意图,学生就很难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惟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是解决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

例如,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20米,火车通过400米大桥需多少时间?这是一个火车过桥问题,如果不通过演示操作,学生很可能得出400÷20的错误。我让学生用盒子代表火车在桌面上演示火车通过大桥的情境,并画出示意图。

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得到过桥时间:(桥长+车长)÷车速,即(400+150)÷20。行程应用题中的相遇、追及问题,只要学生动手操作,正确画出线段示意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5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这种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的错觉。其实,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学习了圆柱体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计算班里开水桶的容积、学校水塔能蓄水多少等实际问题,并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你家里有哪些圆柱体的物品,算出其中一个物品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学生们兴致很高,回家后,动手测量、计算。很多学生都测量计算了好几个物品。在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计算农村中常见的谷柜(长2米,宽1.2米,高1.2米)需用多少木板,这佯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摆摆弄弄,量量画画,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数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