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公开课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一思》课后反思
教材解读
一,高观点引领,深化对向量概念教学内容的认知
从向量概念的发生发展来看,向量概念是向量思想和方法的核心,也是中学开设向量模块价值的核心,对于向量概念的教学,如何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揭示向量的几何特征、代数特征是教学的核心。
向量集“大小”与“方向”于一身,融“数”、“形”于一体,具有几何形式与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是高中数学重要的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也是数形结合数学的重要载体。
向量是一个重要的运算对象,向量的加法、减法是向量自身的运算,向量的数乘是两种运算对象的运算,向量与向量的数量积是一种新的运算形式,它们蕴含着一些运算的规律。
从代数上来说,向量极大地丰富了运算规律,使得我们对运算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构成了代数的新的运算模型,它是线性空间最生动的范例。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会清楚,在第一课为什么要讲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
二,新课程理念引领,深化对学生学习内容与方式的认知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
因此,除了课本上讲述的向量等重要概念以外,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元认知的知识和认识一个数学概念的“基本流程”:(1)观察实例。
观察概念的各种不同的正面实例。
(2)分析共同属性。
分析所观察实例的属性,通过比较得出各实例的共同属性。
(3)抽象本质属性。
从上面得出的共同属性中提出本质属性的假设。
(4)确认本质属性。
通过比较正例和反例检验假设,确认本质属性。
(5)概括定义。
在验证假设的基础上,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本质属性,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用语言概括概念,即给出概念的定义。
(6)符号表示。
用习惯的形式符号表示概念。
(7)具体运用。
通过举出概念的实例,在一类事物中辨认出概念,或运用概念解答数学问题,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建立起牢固的实质性联系,把所学的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
在向量的概念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1,概括能力: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问题情景中列举的各类量的各种属性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把向量概念纳入的新的概念系统中去;2,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概念学习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概念的得出尽量由学生表达、描述。
三,认识规律引领,深化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认知
基于“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的思想,基于认知心理学概念形成的心理规律,选择一个切入点:从众多两中抽象概括出向量的概念。
通过类比确定学生认知向量概念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开展概括活动的过程,引导他们经历从具体的位移,力,速度等量中领悟向量概念的本质特征,类比数的概念获得向量概念的定义及表示,类比数的集合认识“向量的集合”,类比线段的基本关系认识向量的基本关系。
磨课过程
磨课的过程,可概括为三次试讲、两次调整。
第一次是在高一的一个平行班试讲。
以“博尔特”、猫捉老鼠、同向反向行程问题作为概念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量的方向的存在,从而引导出向量的名词,导入概念。
在探寻向量的表示方法时,学生有些不知所措,我直接给出了有向线段的概念。
感觉此处有些牵强。
从模长的角度定义零向量、单位向量,使得这两个概念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它们的方向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需单独强调。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一点揭示了向量和有向线段的区别,也在课堂上强调清楚了。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概念和表示方法的导入显得不够顺畅,有待改进。
课后我反思:1.学生不是天生的数学家,不可能一启发就能给出精准的定义和完美的表示方法;2.我们带着学生接触高中数学知识,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
于是我查找数学史相关的数学资料,发现1788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在其所著的《力学分析》中才首次提出将有方向的物理量数学化的想法。
直到1844年,德国数学家格拉斯曼才首次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且首次提出向量的名称。
原来数学家们在对向量的探索上也是耗费了大半个世纪的!所以我决定,在具体事实的感受后,和学生们分享这些尘封已久的辉煌的数学明星和他们的伟大发现,让学生们感受到“向量”的前世今生,它不是枯燥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