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3、阅读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点拨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齐答这些符号的名称。

通过认识一些常见的关于降水的天气符号,自然引入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二、新授: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谈谈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小组代表介绍。

多媒体展示图片分别介绍降水过多过少带来的灾害,最后强调适量的降水才是一种保贵的水资源。

2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降水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降水形成的条件?(水汽在降温条件下形成降水)
3自学课本68—69页阅读部分找出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等级,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过渡)展示邹城市各月降水资料表格,提问邹城市各月降水一样吗?集中在哪几个月份?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是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的,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
(1)绘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降水量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以8月份为例:先找到8月份对应的横坐标,在纵坐标上找到8月份降水量对应的刻度,画成柱状来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同样道理看7月份。

其余也一样。

(4)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小组交流答案。

多媒体展示用电脑绘制的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并提出问题:1、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最大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这三个问题。

3、多媒体展示邹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探究邹城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
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③教师点拨总结
4、展示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指名学生分析各个城市的降水类型。

过渡:不同的地区,年降水量是不同的。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大屏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课本P72读图1—3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
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③教师点拨总结
师:讲解图例注意让学生观察每种颜色的分布,找出赤道穿过的地区的年降水量,再找北极圈、南极圈,看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降水量。

最后得出结论: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关于地形雨的形成播放视频地形雨的形成,让学生解释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

三、总结:
以上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回顾一下,幻灯片简要展示本节知识结构内容。

四、达标检测:
见评测练习。

(学情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学生情况: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的限制,对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构建客观、科学的学习平台。

但降水这种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降水也有了一些认识,同时,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初步的合作和探究能力,这些对他们深入学习本内容很有利。

(效果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一、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问题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四、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的变化和差异》为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学任务,按照“标准”要求,本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材在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既是“天气”内容的自然延伸,又为学习不同类型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征、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奠定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各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理解气候要素在地理的自然环境,理解气候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知识。

(评测练习)
达标检测题
1、邹城市的降水集中在()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D .秋季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降水的是()
A.降雨
B.冰雹
C.降雪
D.沙尘暴
3、一般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A.降水量柱状图
B.降水量折线图
C.降水量扇形图
D.降水量波线图
4、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A.等高线图
B.等深线图
C.等降水量图
D.等温线图
5、世界的“雨极”是在()
A.乞拉朋齐
B.北京
C.伦敦
D.邹城
(课后反思)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的限制,
对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构建客观、科学的学习平台。

但降水这种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降水也有了一些认识,同时,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初步的合作和探究能力,这些对他们深入学习本内容很有利。

(课标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的课程标准是:
1、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依据课标的规定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读好图用好图,知识点不是直接从课本文字中找到或者教师直白的告诉学生,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或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本课的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就应该用这种方法达成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