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课件:2.3长亭送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二】鉴赏优美的曲词,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第一支曲子【正宫】【端正好】是如何体现情景交融这一特 点的? 参考答案:前四句,一句一景,营造气氛,衬托离愁别恨痛苦压抑的 心情。泪染霜叶,更是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的典型。情景交融, 具有诗情画意。 2.【滚绣球】一曲中用三个“恨”字有什么作用?“听得道一声‘去 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 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1)恨相见迟,恨离别快,恨无人解。表现莺莺送别时的 痛苦无奈的心情。(2)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离别给人 带来的巨大打击,描画出莺莺被离别折磨的憔悴神态。
-4-
长亭送别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字实甫,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
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
1307)。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
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
提示:本题是对金圣叹所设的崔、张二人悲剧结局的看法。观点 不唯一,但要注意言之成理,能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合理分析。
-20-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参考答案:观点一: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坚如磐石,大 团圆结局本来就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 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状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落入了 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难是如此的“合理”。金批《西厢》让 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
-6-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迍 金钏. 靥. 揾.
读音 yán cōng zhūn chuàn yè wèn
加点字
玉醅. 白泠.泠 赓. 绣衾. 青鸾. 禾黍.
读音 pēi líng ɡēnɡ qīn luán shǔ
-13-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4.文中莺莺的性格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性格叛逆,执著爱情。重情轻利,态度鲜明。离愁幽深, 顾虑重重。态度刚直,言辞急切。 5.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 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 心? 参考答案: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文人情薄,始乱终弃。莺莺的 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 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观点二: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愿天下有情人都 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 崔张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在王实甫看来, 大团圆是这对痴男怨女的最好结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时代 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厢》的删减是没有道理的。
-21-
-18-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 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 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 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 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 她也不以为喜,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 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串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 显示了本剧思想的进步性。
3.解词语 ①长亭:古时设在城外路旁的亭子,多供行人歇脚用,也是送行话 别的地方。 ②迍迍:行动迟缓的样子。 ③谂知:熟知,深知。 ④厮守:相聚,待在一起。 ⑤蜗角虚名:微不足道的名声。《庄子·则阳》载:蜗牛的左右角, 分别有两个国家,它们为争夺微小的利益,争战不休。 ⑥蝇头微利:微不足道的利益。 ⑦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22-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 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 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 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 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 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都是 运用夸张,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 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 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 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 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参考答案:前两句以景写情,蕴含无限情思。后两句化虚为实,把 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用夸张的手法实体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
-16-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1.如何评价《西厢记》思想内容的进步性? 提示: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应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对作品中流露 出来的思想和观点进行评价。如崔莺莺对功名的看法与当时人们 思想观点的不同之处;崔莺莺与张生对爱情的追求与当时社会封建 家长制相比的进步之处等。
-3-
长亭送别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 的已故崔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 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 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 就由此加工创作而成,并成功描绘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 美好愿望,深得民众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全 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
-12-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一】分析戏剧冲突,把握莺莺形象及其意义 1.《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参考答案:冲突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科 考、立场坚决;张生应考顺理成章;莺莺反对赴考,但无力阻止。不 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2.【朝天子】中“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体现了莺莺怎样的价值观? 参考答案:摒弃世俗名利,对虚名微利极大的蔑视与痛恨,反对世 俗的名利观念。 3.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 参考答案:去长亭路上依依不舍的留恋与痛苦,想到“今日别离”的 烦恼、痛苦与愁怨,对科举功名、门第观念“拆鸳鸯在两下里”的不 满情绪,话别的痛苦与担忧,对爱情的珍重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7-
长亭送别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加点字 蹙.愁眉
读音 cù
应 取应. yìng
应.当 yīng

成亲. qīn 亲.家 qìng
加点字
读音
挣揣. chuài 揣
揣.测 chuǎi

调.护 调.遣
tiáo diào
-8-
长亭送别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
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中《西厢记》是他的代
表作。
-5-
长亭送别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文体介绍: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金院 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 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 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17-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参考答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 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反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西 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 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 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 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 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 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15-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3.【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几个叠词?修辞手法和叠 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作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 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 儿如何载得起”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10-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近义 (1)徘徊·徜徉 辨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 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散步。 例:①《黄皮书》预测未来5~10年内世界油价将在低位徘徊。 ②志愿者们精心讲解,精心示范,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地徜徉 在美好的艺术殿堂。 (2)举案齐眉·青梅竹马 辨析:“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 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例:①多年来,他们恪守家训,夫妻举案齐眉,孝敬老人,用爱心演绎 了一段爱的佳话。 ②他们虽算不得青梅竹马,但也已相识多年,感情一直很好。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2.写汉字
词语
亲 juàn 信 yù wō 角 灾 huò 女 wā
易错字
眷 誉 蜗 祸 娲
词语
shěn 知 熟 rěn 征 chéng 得 chěng zèng 亮
易错字
谂 稔 程 逞 锃
-9-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执子之手
-1-
长亭送别
-2-
长亭送别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 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 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全词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 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 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 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 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 家园的深情。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 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 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 一面。
-11-
长亭送别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5.积名句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禾黍秋风听马嘶。 (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 儿如何载得起? (5)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19-
长亭送别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
2.《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还乡,莺莺“金冠霞披”, 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流行的金圣叹批点本砍去大团圆结局,崔张 分手,亦即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金批 《西厢》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