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致使运动事件的词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致使运动事件的词汇化
彭芳
【摘要】致使运动事件是运动事件和使因事件构成的事件复合体。
英汉语致使运动事件在动词语义融合和句子建构的表现为:英汉语动词词库大小相似,词汇化模式以[使因+运动]为主;英语以致使位移句式表达,汉语主要以致使运动“把”字句和连动句为主。
英语关注事件的过程,突显位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变化关系,汉语则关注主体受到的影响,突显主体位移的终点或方向。
事件框架概念在英语中呈现一个运动场景,在汉语中多个运动场景连续呈现,汉语对运动概念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具体。
%Caused motion event is an event complex composed of a motion event and a cause event. Verb conflation and syntactic realization of a caused motion ev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as follows:both languages possess the similar number of verb lexicon, with the dominant lexicalization pattern [cause+motion];caused mo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typical expression in English while caused motion“Ba-construction”and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 are dominant expressions in Chinese.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English speakers attend more to the process of an event, and therefore spatial relation between figure and ground, while Chinese speakers attend more to the affection of the figure, and thus arrival or direction of the figure moving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ground. Event concepts are realized in a single dynamic scene in English whereas in Chinese they are realized in a series of dynamic scenes and the concept of motion is realized in a comparatively elaborate and specific way.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4页(P43-46)
【关键词】致使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句法表达;运动场景
【作者】彭芳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一、引言
Talmy (1985, 2000) 提出运动事件是主事件和副事件构成的一个复合事件,主事件又称为框架事件,包括主体(figure)、背景(ground)、运动(motion)和路径(path)四个语义要素,副事件包括运动的方式(manner)或使因(cause),副事件的语义要素融合在主事件的运动动词中。
根据有无施事(agent)要素,运动事件分为“自动事件”和“致使运动事件”。
本文主要研究致使运动事件以及语义融合和句子建构的表现。
(1) I pushed/threw/kick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
(2) I slid/rolled/bounc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Talmy II,2000) 28
上述句子的概念结构分解为:
[I AMOV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主事件+使因[I pushed/threw/kicked the keg]副事件
[I AMOVED the keg into the storeroom]主事件+方式[I slid/rolled/bounced the keg]副事件
AMOVE表示施事(I)致使主体(the keg)相对于背景(the storeroom)而运动,背景是移动主体移动时所参照的实体,路径指位移主体运动的路线或方向,路径由介词(into)表达,副事件表示运动的使因(例1)或方式(例2),副事件动词与主事件动词AMOVE融合。
主事件是宏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构架,是一个抽象的事件框架,副事件是附属事件,是具体的,生动的,能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选取Hemingway小说The Old Man and the Sea以及吴劳汉译本中的致使运动事件片段,考察动词的语义融合和句子建构的表现,以及英汉语致使运动事件概念化的识解差异。
二、英语致使运动事件的句法表达
首先,从语料中获取致使运动事件片段251个,其中排除了一些不具有致使运动义的句子,如:
(3) “Keep the blanket around you,”the boy said.
(4) He reached out for the line and held it softly between the thumb and forefinger of his right hand.
hold没有融合运动事件(Talmy,2000 II: 34),keep也是如此,因此排除了此类表达。
致使位移句式[NP1 V NP2 PP]是英语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典型句式,如:
(5) Each one was trying to force the other’s hand down onto the table.
(6) Then he stepped out and made her fast to a rock.
(7) But I must get him close, close, close, he thought.
路径由附加语和介词两个成分表达(例5和6),附加语可以是表示方向的副词down,还可以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fast,或表示距离的形容词close,背景实体“the table”和“a rock”可以明示出来,也可以隐含表达(例7)。
除了介词短语表达路径外,路径要素还可以是数量短语an inch(例8),背景除了实体性成分外,还可以是句子until it rested on the wood (例 9)。
(8) The fish just moved away slowly and the old man could not raise him an inch.
(9) …he had unleashed his effort and forced the hand of the negro down and down until it rested on the wood.
除了致使运动句式外,英语中还有[NP1 V NP2]结构,如:
(10) The old man unhooked the fish, re-baited the line with another sardine and tossed it over.
(11) He unstepped the mast and furled the sail and tied it.
动词unhook融合了[主体+路径+运动],unstep融合了[背景+路径+运动],运动事件的词汇化过程中,事件成分在表达为句法表层的时候基本上都有被融入动词的可能性。
英语路径除了附加语和介词外,还可以由词缀表达,如un(hook),
un(roll), re-(bait)等。
三、英汉语致使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通过考察词库大小,可以观察英汉语动词的词汇化模式以及英汉词汇对等翻译的潜能。
去除具有相同语义且重复使用的动词,共得到英语动词 84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分别是put(24),take(21),bring(16)和 carry(9)。
英语运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主要有四种。
表1:英语动词词库及词汇化模式
汉语译文中,去除语义相同且重复使用的动词,共得到动词90个。
词汇化模式主要有两种。
表2:汉语动词词库及词汇化模式
英汉语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动词,其词汇化模式以[使因+运动]为主,两者共同的
词汇化模式为对等翻译提供了可能,如上述英语词库中的很多动词可以对应于汉语的动词,如kick踢,pull拉,spit吐等(例12-14)。
(12) The old man…kicked him, his body still shuddering,under the shade of the stern.
老人……一脚把它那还在抖动的身子踢到船梢背阴的地方。
(13) This tim e I’ll pull him over.这一回我要把它拉过来。
(14) He chewed it carefully and then spat out the skin.他细细地咀嚼,然后把鱼皮吐出来。
英汉语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还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句法映射,即使对于相同的词汇化模式,运动概念表达的细化程度也存在差异。
(一) 英语中融合[主体+路径+运动]的动词,汉译时把主体、背景和路径等语义元素进行分解并明示表达。
(15) The old man unhooked the fish, re-baited the line with another sardine and tossed it over.
老人把钓钩从鱼嘴里拔出来,重新安上一条沙丁鱼作饵,把它甩进海里。
(16) When the old man had gaffed her and clubbed her….老人用鱼钩把雌鱼钩上来,用棍子揍它……。
unhook, re-bait, gaff, club融合了[主体+路径+运动],汉译时,语义元素进行了分解并显性表达:把钓钩从鱼嘴里拔出来,重新安上……作饵(例15)主体概念在句法表层表达为工具“鱼钩”和“棍子”(例16)。
有时出于语境的需要或百科知识,选择部分概念明示表达,如:
(17) He unstepped the mast and furled the sail and tied it.他拔下桅杆,把帆卷起,系住。
unstep“从桅座上取下桅杆”,融合了[背景+路径+运动],词缀un-用趋向动词
“下”表达,路径概念明示表达,背景概念经动词融合得以隐含表达。
英语可以用词缀表示路径,如untie,unleash, unstep,unhook, 汉译时,用词汇手段表达路径,如趋向动词“(解)开”、“(解)下来”、(拔)下、(取)下”。
(二) 英语使役动词make, cause, force, let, work等,本身没有融合运动事件,一旦与路径结合,便具有了表达致使运动的潜力。
汉译时,运动概念往往得到细化。
(18) Each one was trying to force the other’s hand down onto the table.双方都竭力将对方的手使劲朝下压到桌面上。
(19) He made the fish fast to bow and stern and to the middle thwart.
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
(20) Before it was really light he had his baits out and was drifting with the current.
不等天色大亮,他就放出了一个个鱼饵,让船随着海流漂去。
汉译时,用详细度更高的动词“使劲压”、“系”和“放”表达force, make, have,副事件表达的更加具体和生动,运动概念得以详述。
(三) 副事件表达主体运动方式时,汉语往往无对应词汇和句法表达。
(21) a.…and lifted the skiff and slid her into the water.b.He slid the carcass overboard ….
英语动词slide将运动方式融合一身,汉译时,汉语既要考虑方式信息,还要考虑句子结构的选择,上述两例可译为:
(22) a….抬起小船,让它溜进水里。
b.他把鱼骨悄悄地丢到舷外……。
汉语用“让+主体名词+方式动词”(让它溜)和“把+主体名词+方式状语+使因动词”(把鱼骨悄悄地丢)来表达,22a副事件指向主体(小船)运动,22b副事件指向施事(他)运动。
从总体上看两种语言融合方式相同,然而到具体的动词上,还是有差异。
虽然英汉语同属于S-型框架语,表达位移事件的句式也存在差异(严辰松
1998) 。
(四) 英汉语具有共同的词汇化方式,但运动概念表达的细化程度存在差异。
英语动词put没有明示放置的方式,汉译时有丰富的词汇和句法表达。
表3是英
语动词put的运动事件表达在汉译时的情况。
表3:英语动词put的运动事件表达及其汉译
put没有明示出施事具体的运动方式,汉译时用了17个不同的动词,其中16个
动词明示了施事的运动方式:扛、披、浸、伸、放、插、踩、洒、塞、压、刺、绕、搂、搭、搁、合(上),还有表示主体运动方式的动词“驶”,这些动词和不同的句式使运动信息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四、英汉语致使运动事件表达及其概念化识解
统计得到的汉语致使位移事件片段251个,其中致使运动“把”字句为157个,占63%,其余为简单句和连动句。
“把”字句是凸显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
空间位移的典型句法形式(张旺熹,2001)。
(23) “I will bring stuff from the drugstore for your hands.”
“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
(24) Then he lay down on the bed.He pulled the blanket over his shoulders and then over his back and legs and …….
然后他在床上躺下了。
他拉起毯子,盖住两肩,然后裹住了背部和双腿……。
例23汉译为连动式,起点路径from the drugstore,汉译为动词+处所“到药房”。
例24路径介词over 引出了3个背景实体,汉译时把事件框架进行了分解,按照时空顺序进行了线性排列。
英语突显了位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变化,the blanket over his shoulders and then over his back and legs,汉译为连动式
表达,细化了施事的运动,突显了主体位移的终点“双肩、背部和双腿”。
(25) He started to pull the fish in to have him alongside so that he could
pass a line through his gills and out his mouth and make his head fast alongside the bow.
他动手把鱼拖到船边,这样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进它的鳃,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紧绑在船头边。
这个句子包含4个致使运动事件片段,前两个事件to pull the fish in to have him alongside进行了合并,译为“把鱼拖到船边”,第三个位移事件带有2个
背景实体(through his gills and out his mouth),汉译时用连动式“用一根绳子
穿进它的鳃,从嘴里拉出来”,第四个位移事件用“把”字句,突显主体的位移终点。
英语一个动态场景,汉译时用多个动态场景连续呈现。
英语致使位移句[NP1 V NP2 PP]和汉语致使位移“把”字句式[NP1 把 NP2 V1
V2 LP]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典型句式,英语用介词短语表达路径,汉语用趋向
动词V2和方位介词短语LP表达路径。
致使运动事件是框架事件(运动事件)和副
事件(使因事件)构成的事件复合体,其概念结构分解为:
(26) [A+AMOVE+F+P+G]主事件+使因[ A+V+F]副事件
英语副事件动词V融合进了主事件动词AMOVE,汉语则由中层动词(mid-level verb) “把”表达AMOVE概念。
主事件包括主体(F)、背景(G)、运动(M)和路径(P)四个语义要素。
主事件决定句子表达的整个时空框架,也决定全部或者大部分
论元结构和语义角色,以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补语结构(Talmy 2000 II,219)。
语言系统通过词化方式表达各种概念事件要素,再通过各种词化单位的线性排列对概念结构进行映射。
词化单位的线性排列映射到句法表层,英语形成[NP1 V NP2 PP]结构。
汉语“把”字的出现导致英汉语词化单位的线性排列的差异,以及对概念结构的不同映射。
“把”字句包含二个动词,主事件动词“把”和副事件动词V,V没有与“把”字进行语义融合,“把”字句的词化单位的线性排列可以分解为:[A把F][V+P+G],词化单位的线性排列映射到句法表层,形成[NP1+把
+NP2+V1 V2 LP]结构。
对于同一事件,英汉语言中的概念化识解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中概念化方式为:A 施加外力→作用于主体F→主体相对于背景G产生空间位移,英语关注运动的过程,突显主体和背景的空间运动轨迹,呈现为一个动态的场景,客观表达事件的因果关系。
汉语“把”字句,关注主体受到的影响,突显主体位移的终点。
Tai(2003)指出,在认知上,汉语使用者比较注重一个事件的结果,英语使用者比
较注重一个事件的过程。
在表达致使运动事件时,汉语倾向于把施事的运动具体和细化,并不意味着汉语突显方式信息,语义重心仍在动作的结果上,即位移的终点。
“把”字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有界显性和有定显性(吴建伟,张晓辉,2010)。
除了“把”字句,汉语倾向于用连动句表达致使位移事件,连续呈现多个动态的场景,表现为动态的逐步渐进(邵志洪,2006)。
五、结语
在表达致使运动事件时,英汉语词库大小类似,词汇化以[使因+运动]为主,运动
概念与路径概念分离,反映一个完整的运动事件及因果关系。
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和概念化识解上还存在差异,如一个动态场景和多个动态场景的呈现,因果关系的客观表达与主观表达,关注运动过程还是位移终点等;英语中使因、主体或背景等语义要素融合进动词,得到背景化处理,汉语中,这些语义要素往往得到认知上的关注,得到前景化处理,汉语中的运动信息往往得到细化和具体表达。
注释:
①Hemingway, E.The Old Man and the Sea[M].New York:Scribner,1995.
②吴劳译, 海明威著.老人与海[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参考文献:
[1]Tai, James H-Y.Cognitive relativism: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3 (4.2): 301-316.
[2]Talmy, L.Lexicalization patterns: Semantic structure in lexical
forms[A].Timothy 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Vol.III): Grammatical Categories and Lexicon [C].Cambridge: CUP,1985: 57-149.
[3]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I):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 [M].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0.
[4]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I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0.
[5]邵志洪.英汉运动事件框架表达对比与应用[J].外国语,2006(2):33-40.
[6]吴建伟, 张晓辉.致使运动事件“把”字句构式的句法语义[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106-109.
[7]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英汉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 (6): 8-12.
[8]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