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为例
立项根据
大学阶段是个体在身心,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的转折期,也是个体完全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期,是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期。
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开展极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要在思想和行为上真正摆脱外界的依赖而逐渐成熟起来。
可是,大学生如今正经历着人生开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面对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复杂环境,大学新生会遇到很多的情绪困扰,情绪易波动,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良好转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将来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各大高校的教育与培养有重要意义。
必要性: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要实现中学生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的改变,可是大学生对自身角色认知缺乏,不能很好的扮演自身的角色,协调自身角色,从而产生了一些郁闷,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在中学时期,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大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目的明确,生活环境单一,人际交往单纯亲密。
而到了大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如何面对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如何处理人际冲突,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种改变,他们感到手足无措,无法实现自我,满足需求,扮演好大学生这一角色。
同时,有些新生参加活动过多,在学习与活动之间无法获得平衡,自身与外界的要求不同,角色间与角色内冲突困扰着大多数大学生。
加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对现有的生活很绝望,焦虑,抑郁,自卑等等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弱,在适应不良时,无法获得较多的支持,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有可能产生恶性循环,使更大的适应不良发生。
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尽快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抑制入学适应障碍,是当前高校必须亲密关注且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人在情景中,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改变在某种层面上也改变着人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原有的硬件环境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办学需求,考虑到办学本钱,许多学校纷纷在城市郊区创办新的校区,在解决校区扩大的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由于交通,住宿等原因,习惯在市区上课的老师,势必对新校区的学生精力投放上有所减少,也减少了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时机。
其次,在多校区办学下,低年级同学一般安排在新校区,不利于他们对外交流、与高年级同学交流,缺少一种引导与沟通,以致于使他们的适应期有所增长,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
重要性:
目前,我国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于产生原因,相关表现及解决对策方面,有关科学理论研究较少。
而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生原因的相关因素方面,对此作了详细地描绘。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有关的调查,我们可看出:
(l)大学生存在着一些适应性的问题,,其中以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最为突出。
(2)大学新生适应的根本特点主要表如今:第一,适应才能的差异性。
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环境时表现出来的适应才能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新生可以很快的适应大学环境,可是大部分同学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甚至有的需要更长的时间,乃至根本无法适应。
第二,适应的长期性。
从过程上看,新生进入大学的适应并非短期内即可完成,在一段时间内,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所增高,与其入学之初相比,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将要完毕时,所体验到的焦虑与抑郁在总体上是增多的,说明进入大学的转变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可防止的持续性的影响。
第三,适应的整体性。
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管理方式及心理这五大方面的适应时互相联络,互相影响的。
(3)新生适应对个体的开展有重要影响。
从客观上讲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大学生这一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任务,还对高校的教育与培养有着深远意义。
从主观上讲,可以使大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其中的一项对1.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7%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问题,因各种心理障碍〔由适应不良引起的〕退学,休学的大学生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
大一新生这一问题更为普遍,由于一些适应障碍,出现的焦虑,自卑,迷茫等消极情绪以及旷课,早退,迟到,不愿参加团队a活动等行为障碍诱发了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
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研究势在必行。
目的与意义:
通过我们对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新生适应的调查研究,可以理解到我们学校新生的适应情况,发现一些适应不良表现,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防止更大的心理障碍及行为障碍的产生,促进大一新生更好的实现角色转变。
其次,可以发现新校区对新生适应的一些限制因素,提出有关的解决方案,完善新校区的建立,使我们的学校开展的更加完善。
最后,通过调查新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学习生活情况等方面,帮助新生认清自己,发现有关问题,使他们在大学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展现自己,对我校的培养与教育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与目的
研究内容:
大学生入学适应情况。
详细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一)研究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由高中进入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青春期是个体从依赖走向独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大学新生大多处于17~19岁的青春期这一关键阶段,幼稚与成熟并存,自我意识萌生,自尊心强,内心敏感,情绪波动很大,心理调试才能差,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高中时期,“填鸭式〞应试的学习机制直击高考和考取大学,学习目的单一纯粹,师生、生生之间由于目的一致而关系亲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
虽然有的学生在寄宿学校上学,但是间隔家近,家庭的情感
关心一直都在;而大学如同一个小型的多元化社会,自主性学习,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松散,人际互动复杂多样,社团与团学组织活动丰富。
很多学生离乡背井,到遥远的外省读书,家庭情感支持空间间隔拉大。
新生们初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外松实紧的大学校园,紧张的神经突然放松,同时承受着远方家长的高期望。
环境的突然变化,让很多在高中时恋家、恋父母的学生迷茫、无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再加上高中时期不注重才能的培养,个体调适才能微弱。
对于新生来说,大学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的需要,成为了一个关键所在。
可以说,对大学环境的适应越快越好,在大学校园中就能早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开展方向。
对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研究越充分越成熟,就越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早日让他们恢复快乐安康的成长,享受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二)当下大学生入学适应情况研究领域的现状
1、社会科学领域中对适应的概念界定:
社会科学研究中适应的概念是从生物学概念开展而来的。
生物学家达尔文指出,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构造的相应改变,以防止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他在阐述其自然选择原理时曾指出,最适应于环境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将其有利的变异遗传到后代。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对“适应〞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比较一致的,学者韩艳春提出,适应是通过丰富或开展主体的动作以符合客体变化的过程,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作为主体的人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响,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开展的需要,使主体与环境到达新的平衡过程。
学者余国政指出,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可以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
陶沙博士认为,适应是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及其关系的反映。
从本质上看,个体心理行为的开展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不断适应环境要求的过程。
综上来看,学者们对适应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这也是我们所认同的观点:一方面来看,适应是个体不断调整自己,来符合环境变化的需要,是指主客体之间一个互相的动态的过程;另一方面来看,适应是一个个体能从环境中获得各种需求,到达协调一致,和谐统一的良好的生活状态。
2、大学生适应的研究情况
当前学术界对大学生适应情况做了很多理论和理论研究,但是范围比较广泛,对于处在地方一隅的学校的学生而言不具备针对性和可借鉴性。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性质、构造和种类。
并且针对此所提出的调适建议和对策也仅仅限制在教育学方面和心理学方面。
对新生入学这个阶段所产生的适应问题学术界的研究还较为稀缺。
在详细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发现大学生新生中相当一部分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各种身心病症的困扰。
总体心理安康状况不为乐观,甚至部分存在心理疾病。
二年级同为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个体在一年级时心理安康不良表现的继续。
当前学术界对大学生适应情况所做的研究趋势良好,并且有很多新的角度正在被开发,研究角度正在被细化,更贴近生活现状,并且与时俱进。
例如,研究大学入学新生适应与开展的关系,研究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
究教育者如何介入新生适应这一领域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学术界对大学新生适应这个内容的重视和关注。
近些年来,生命全程开展观的提出使人们进一步从转折期开展的角度对个体进人大学的适应问题进展全面的讨论,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这对于深人认识大学生的适应问题以及建构有效的开展性辅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选定这个主题来研究,意图希望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和介入这个领域,更具人文关心的帮助处在迷茫、困惑中的大学新生,以期尽快适应新环境,找到开展和成长的空间与方向。
(三)大学生入学适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介绍
研究方法多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量表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展测量研究。
例如,学者韩艳春在山西大学所作的适应研究就运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山西省三所高校1989名在校本科生进展了测试,在SPSS 11.5的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差异检验,讨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适应情况,发现大学生的适应才能与学校、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在性别、文理科之间差异不显著。
学者陶沙在北京师范大学进展相关研究时,运用了社会支持感受问卷、大学生适应问卷等问卷形式作为研究工具。
研究视角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教育学领域、心理学领域和近些年来兴起的生命全程开展观的视角。
例如重庆三峡学院学者叶礼群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进展了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综上所述,就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看,呈现出研究方法专业化,研究视角多元化特征。
这对我们要做的研究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定义及详细内涵
大学生适应,是指个体进入大学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大学环境交融,个体需要可以从大学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
大学生适应也是个体与大学环境和谐一致的良好生活状态。
我们所指的入学适应,是更进一步限定了适应的范围。
将人群限定在大学入学新生的这个群体中。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内涵:
首先,在个体的界定上,适应的主体是指从高中阶段毕业顺利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少年
其次,适应是一个互相的过程。
一方面个体不断调整自己来与环境相符,另一方面环境可以给个体提供需求上的满足。
再次,适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由于环境是不断变化开展的,所以适应也是一个不停歇的过程,因此,适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最后,适应的结果是到达个体与环境互相交融,协调统一,和谐一致的效果。
(五)大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者叶礼群认为,大学入学新生在生活环境、学习、人际关系和心理等几个方面不能很好的适应,原因在于大学与中学环境不同,中学时候多依靠家里,不需独立处理各种问题,而在大学环境里,事事靠自己,不能再依赖别人解决问题;学习机制不同,大学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强调自学,这使得新生不易及时调整;在大学每个个体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应对各种交往问题,进展各种人际沟通,这与中学时候单纯简单的人际关系大有区别,难以很快习惯;进入大学,发现想象与现实的差距,心理调节才能差。
学者陈友洋在学者叶礼群的观点上,又多了一个富足时间方面的不适应。
这是因为,与高中时紧张枯燥的生活相比,大学的课余时间很多,课余文体活动、各种讲座报告丰富多彩,还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和学生组织。
虽然学生课余时间多了,可大部分同学不会安排时间,不能利用时间去学习,不知道该干什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逛街等,进而产生无聊迷惘和内心空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
通过对各学者的观点的总结,我们认为,大学生入学适应不良主要应当涵盖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是时间,时间由紧变松,个体不能很好的安排时间,导致浪费和虚度。
其次是客观环境,这包括大学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再次是心理方面,目的的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和自觉性,心理调适才能差,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等很好的控制和协调。
详细的原因会在其他模块中展开,此处不再解释。
(六)针对各种适应不良应当采取的调适对策和建议进展评析。
以下先介绍一下最常见的调适方法:
首先,学校应安排有经历的辅导员参与新生班级管理工作,引领学生适应环境,促进学生角色转换和心理调适。
针对大学生入学对环境适应不良的状况,一个适宜的管理者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选择的辅导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魄力,对新生的加以引导,可以让其更好的融入新环境。
其次,引导学生在开展入学教育之时,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确立自己开展的方向,努力学习。
开展入学教育应中选择积极向上、紧贴新生需求的主题,提醒新生在大学伊始就做好人生的规划,制定实在可行的方案和目的,并尽快为将来的开展开始努力。
最后,指导新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管理。
针对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历的特点,有必要向新生介绍一些人际交往经历。
以上对策倾向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思路,强调的更多的是上对下,熟悉的对陌生的一种经历上的帮助和将他们作为承受者来开展的效劳。
从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来看,鉴于大学新生是独立、具有价值的个体,我们希望能通过搭建一个平台上来进展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强调对大学生新生的尊重,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施教者,而是一个朋友的角色。
拿介绍交往经历这一点来说,我们希望可以创造一些时机,让他们去发现和学习,而不是通过我们简单的说教来到达这一目的。
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入学新生适应不良这一问题,摸清假设想改变所需要的才能,通过对他们才能的培养,来到达良好的适应效果,获得良性改变。
相关内容会在下面详细方案技术的模块中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研究目的:
〔一〕查找近十年的文献资料,获得近十年来,在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相关研究的资料,作为我们研究主题提出的根据和背景资料。
〔二〕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2021级新生为例,运用各种社会调查研究的根底专业方法采集大学入学新生需要适应的各详细内容的资料,验证以往所做研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三〕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2021级新生为例,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动手理论相结合,找出新生适应所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新生入学教育设置的
内容提供新思路。
〔四〕根据我们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视角,在探究以往研究中提到的各种调试方法是否具备可行性的根底上,针对各种适应不良设计具有更加富有专业特性、针对性和人文关心的调试方法。
注:详细的研究目的将在以下目的模块中详细介绍。
在此只是简短表达。
研究方案与技术道路
研究方案:
第一步:需求评估〔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为例〕
1、确定目的人群和问题主要方面。
确定研究的详细人群,综合考虑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的情况,对于大学生群体目前面对的情况进展分类,对于初入大学校门,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阶段而带来心理、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不适应以及因面临搬迁造成的间隔昆明城区较远带来的交通、兼职、辅导班、购物、生活条件改变等方面的问题和呈贡大学城的孤立、偏远、根底设施不健全、社会功能缺乏的问题的以大一新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2、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
根据对象的不同需求,确定调查问卷的方向和详细内容。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侧重于对大学新环境的适应,总体上分为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等几大方面。
既包括大学新生对本校的适应情况认可程度,也包括大一新生通过和其他高校的比照产生的心理、行为方面上的反映理解其对大学的心理承受和行为适应等才能。
还包括因学校搬迁,根底设施尚未建立完毕而产生的心理落差和情绪反响、生活环境改变产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便。
在问卷方面主要侧重学习方面,理解其学习习惯和方式详细见调查问卷。
在访谈中侧重难以量化的情绪等方面和大一新生的意见和建议要求等。
3、开展调查。
首先,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开展调查,综合考虑学生的年级、学院〔文科和理工科文艺类体育类等〕、男女比例、生源地〔主要是来自地州和其他省份〕、城乡差异等因素,选取适当的调查对象。
其次,由小组成员和招募的人员开展调查,到宿舍、食堂、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主要聚集地开展调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展开。
再次,问卷回收,工作人员要及时对问卷回收,并尽最大可能保证问卷的实效性,注意保密等工作。
第四,对回收问卷进展分类,按照研究目的和设定的目的人群对回收的问卷进展分类。
方便进展统计,并作好记录和保管工作。
第二步:研究分析
1、理论分析。
一、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状况理解其所处的心理状况,理解其所处的阶段面临的生理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运用人本主义理论理解其需要,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展分析,运用认知理论等对大学生的认知构造以及大学生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才能进展分析。
三,通过生态系统理论理解其与大学环境的关系,从宿舍到学校等各层次的周围环境,对研究分析大学生于大学环境的适应状况。
另外借助社会支持网络理解大学生的家庭、朋友、班级和
社团等对大学生的支持作用。
四,通过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大一新生和同辈群体的之间互相学习和向高年级学生交流学习等以改善行为等方式。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刚搬迁至呈贡,与原来的洋浦校区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学校内根底设施的改变,学生宿舍园区、学院的重新组合,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交往圈子也随之改变。
呈贡校区位于大学城里,南靠大山,与其他高校相比较偏居一隅,交通方式单一与大学城其他高校的联络相比以前加强。
但是呈贡校区周围没有其他的配套设施,缺少商场、饭馆、KTV等,难以满足学生们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在学习上由于图书馆等其他设施正在施工,还不能投入使用,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而老师因为路途遥远上下班时间更加紧迫,不便进展交流。
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
大一新生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
与其他高校新生相比心理落差更大。
一方面是社会、高校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资源的短缺。
过渡期的环境对新一届大一新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个人因素分析。
比照当今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大学学习的认知状况,理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比照与高中的学习、生活方式。
调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利用状况和参加社团、公益活动状况,以及大学生的兼职或勤工的状况。
第三步:施行阶段
1、加强入学教育,帮助新生认识大学和理解大学
为帮助新生及时消除对大学和大学学习、生活的错误认识,尽快理解大学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抑制松口气、
歇歇脚的松懈思想,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针
对性的讲座,如校情教育,使学生理解到本校的实力、优势,使之产生对学
校的热爱之情,对其后的学习和进步将是一个持久的推动力;院系教育,
介绍本院的综合情况和各专业情况以及本院系的开展沿革,将来前景的
展望、课程的设置、学习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对已有成就的毕业生的介绍,
改进入学教育方法,采用学院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方法,由学院方面
从宏观上教育介绍,由专业老师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引导大一新生建立
对专业的认识,交流经历和学习方法。
从而使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增强
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结实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发奋成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