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一、命题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中考地理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达到改革与创新的要求。
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改革。
考试作为一根对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怎么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
因此,中考作为促进基础教育的手段必须要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
2.基础性原则初中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全面考查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学习应具备的地理基本素质,坚持全面考查学生实际学过的地理知识,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对命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
要坚决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错误,避免出现有歧义的答案。
同时做到试卷表
述清楚,设问明确,语言简洁,图形规范。
背景素材一定要真实可靠。
4.适当性原则坚持地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以保证良好的区分度和对总分的贡献率。
但试题的难度比例要适当,有利于甄别和选拔,使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因此,易、中、难试题比例掌握在6.5:2:1.5,题目设置要有梯度,尤其是起点不要过高。
二、命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的考查
中考命题要充分考虑初中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坚持依标据本,对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作出鉴定。
今年试题没有超标现象,大部分题目源于课本,少数题目在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但运用课本知识完全可以解决。
如:2012年的1、2、3、4题。
中考是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学习情况的检验,因此试题知识结构要力求全面、合理。
命题中各部分知识掌握的比例为:地球和地图占10%,世界地理占40%,中国地理占40%,乡土地理占10%。
受分值和试卷长度的影响,试题不可能覆盖到每一节内容,覆盖面大约是80%。
2.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试题设置突出了“基础”和“能力”两个主题,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综
合性,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从教学改革的需要出
发,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对地理能力的考
查:
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减少机械性记忆试题的比重。
例如:第26题(4)小题:“东南亚成为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热点地区,从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这里的“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不是“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而是东南亚距离中国近。
这样的题目仅靠死记硬背就难以得分,必须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要求学生多角度地对地理问题作出判断、推理、比较、概括、分析,体现出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
例如:第28题的⑶
⑷小题“从气候、水源两方面说明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从风能和太阳能中选择一种能源资源,分析其丰富的原因”。
⑶突出读图能力。
初中以区域地理为主,空间概念的建立、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如:2012年试卷共有图表11幅,包含国家图5幅、地区图两幅、大洲图1幅、中国地区图3幅及湖南局部地区图1幅,还有等高线图、气候资料图、公转图等图表,涉及到16个选择题,5个综合题。
地图还能起到给学生搭建知识平台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记忆难度,减少死记硬背。
今年试题较多采用了局部区域图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⑷提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充分考查了学生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
信息的能力。
2012年第11题:“伦敦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
置”;第16题:“环保部门检测到桥梁下河水有农药残留物,这些农药残留物最
可能来自于”
3.充分体现地理的有用性
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对于指导地理考试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试题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如:2012年第26题(4)小题:“东南亚成为我国居民出国旅游热点地区,从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两方面分析其原因”;第30题⑶小题“从湘潭出发,按图中的路线(依次经长沙、常德、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来游览我省的山水风光……”
4.引导探究,鼓励创新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今年试题对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考查作了大胆尝试。
例如:第30题⑷小题“分析麓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
选择题的第9、10、23、25题,均富有探究性,包含着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取和整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同时在鼓励学生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第28题的⑷小题“从风能和太阳能中选择一种能源资源,分析其丰富的原因”,留给学生较多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答案既灵活又开放。
5.赋予时代气息和乡土特色。
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背景材料,构成
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考查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
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
试题提供的材料大都比较短小、新颖,有的只是一句话,减少了阅读量。
试题的语言表达用词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亲和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例如:“2012年3月,‘金砖五国’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举行。
据图1回答1~3题”;“哈大客运专线(哈大高铁)将于2012年7月正式通车,它将大大缩短哈尔滨到大连的客运时间。
图5为哈大客运专线示意图,据图回答20~22题”。
(1)今年试题选取了与地理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地区,如第26题考东南亚,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南海问题、湄公河惨案;29题考三峡工程及其作用,从新的视角考查了学生对建设三峡工程意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既有利
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深度,又可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
热点问题(意大利地震,哈大高铁)和热点地区(东南亚)
(2)乡土地理是学生综合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结合乡土实际设计试题,使试题既有鲜明地方特色,又拉近了地理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为乡土地理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
2012年试卷中的第30题10分,全部是乡土地理内容,并且从地图和问题等方面突出了对“湘潭”地理知识的考查。
6、注重考查学习方法。
A、认识国家和地区的方法:
(1)地理位置和分布
(2)自然自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植被)及内在联系。
(3)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城镇、资源等)
(4)主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如何治理)
(5)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B、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布局条件,影响因素,发展条件。
C、等值线规律
D、各类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危害,治理的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