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法
学习古诗⽅法(合集11篇)
在平凡的学习、⼯作、⽣活中,⼤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学习古诗⽅法,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学习古诗⽅法1
抓关键词语背诵所谓关键词语,⼀是指需要背诵的⽂句、语段的领头字词;⼆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任的⼈遭艰难情状的句⼦,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法独特和在⽂中作⽤显著的词语。

按写作顺序背诵⽂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章中的每⼀段都有⼀个暗⽰空间顺序的语句,学⽣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

然后在拆分每⼀段的结构,梳理每⼀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种⽅法各有不同的特点、⽤途,并有⼀定的联系。

⼀般⽽⾔,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先对课⽂进⾏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记忆。

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背诵篇⽬,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这种⽅法是切实、有效⽽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遍⼜⼀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

这种尝试回忆的⽅法还可在更⼴泛的时间、场合中运⽤。

限时背诵法这是强制记忆法之⼀。

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

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

在学校⾥,教师采⽤这种⽅法是⾮常有效的。

希望这篇如何快速背诵古诗⽂,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学习古诗⽅法2
⼀、分层理解法。

要记⼀⾸诗,先要弄懂它的含义。

⽐如,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个层次,归纳⼀下,了解全诗的⼤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深了。

⼆、抓领头字句法。

背诵中常有这种情况,⼀些背得熟的诗,往往在中间卡住。

这时,如果有⼈提⽰⼀下某段的领头字,就能很快接下来。

这说明"领头字、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

三、再现形象法。

好诗⼀般都有鲜明⽣动的形象。

经常在头脑中再现诗的意境和画⾯,背诵时就会流畅⾃如。

四、定时快读法。

给⾃⼰限定时间,限定数量,如五分钟背出⼋⾏诗。

读时逐渐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

要做到快⽽不乱,快⽽不错。

这就迫使⾃⼰的精⼒⾼度集中,使记忆信息迅速输⼊⼤脑,获得强烈的印象,达到快速记忆的⽬的。

五、运⽤⼿语,加上优美的旋律,⽤古诗吟唱的⽅法学古诗。

⾸先在识记古诗⽣字的基础上朗读,在正确朗读古诗的基础,借鉴快速记忆中的“节奏记忆”的⽅法,在有节奏的情况下来朗读甚⾄背诵,这可以增强对整⾸诗语感的把握,还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把整⾸诗储存在⼤脑中。

但古诗还更应体现它的可欣赏性,所以简单的“背诵”是不⾏的。

那种带有⼀定韵律的“吟诵”更能体现古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法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师。

”要学⽣学好古诗,⾸先是要激发学⽣学习古诗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古诗的动⼒。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式,使学⽣能够保持对古诗学习的热情,这样学⽣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古诗。

下⾯笔者将从三个⽅⾯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古诗的兴趣。

1 设计导⼊⽅式,唤起意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

”好的导语会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魏书⽣⽼师也曾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下⼦把学⽣的注意⼒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能给学⽣以启迪,催⼈奋进。

”所以,对学⽣认为枯燥的古诗学习,导语更应该精⼼设计,精彩,新颖的导语能⼀下⼦吸引学⽣的注意⼒,使学⽣对课⽂产⽣好感。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列举如下⼏种导⼊⽅法:
1.1故事导⼊
故事总能吸引着学⽣,当然,故事导⼊必须与课⽂内容相关。

如在教学《古朗⽉⾏》时,笔者⽤⽣动的语⾔给学⽣讲述了李⽩的故事,以及他的《静夜思》并出⽰原⽂并点名李⽩“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

这些知识与诗歌密切相关,⼜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的注意。

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思辩,既激活学⽣的思维积极性,⼜活跃课堂⽓氛。

如在教学《村居》时,笔者给学⽣设置了⼀个疑问:“我们见惯了霓虹灯,见惯了摩天⼤楼,见惯了宽敞的马路。

但有谁见过茅草屋?有谁见过孩⼦们在草地上抓蛐蛐、玩泥巴、放风筝?”设置这个问题,激起学⽣思想上的波澜,促使学⽣去深思,激发学⽣的求知欲。

1.2多媒体导⼊
多媒体可以对语⽂课的学习起到了渲染⽓氛、传递情感的作⽤。

如教学《望庐⼭瀑布》时,因为学⽣基本上对庐⼭瀑布没有概念,所以,笔者特意从⽹上下载了庐⼭瀑布的视频给学⽣观看,让学⽣感受了它雄伟的⽓势。

借助多媒体,合理导⼊古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导⼊的⽅法还有很多很多,⽽课堂的导⼊只是为了让学⽣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如果运⽤不当,导的过长,⼊课过缓,就会喧宾夺主,所以,⽼师要结合课⽂及学⽣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法导⼊。

2 优化教学⽅法,激发兴趣
古诗在现代的孩⼦们读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师所要做的,就是⽤多种有效的教学⽅法唤起学⽣学习的热情。

2.1诵读教学法
如何使课堂诵读富有趣味呢?⾸先就要要改变单⼀的诵读⽅式,使诵读的形式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诗的内容、特点,灵活运⽤不同的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换着花样让学⽣能保持对于课⽂的新鲜感和趣味感。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采⽤分⾓⾊朗读,男⼥⽣竞赛读,分组读,也可以按学号、按座次顺序朗读等等,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励;相对较难理解的古诗,⽼师可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范读,或者可以放名家录⾳,挑起学⽣的朗读欲望。

从⽽激发学⽣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配上⾳乐和画⾯,营造轻松愉快的诵读环境,让学⽣头脑轻松,思维畅通,这样,学⽣诵读的效率当然就⾼了。

2.2情景教学法
何为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引⼊具体、⽣动的⽣活场景,激发学⽣对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快速理解和准确运⽤语⾔的⼀种教学⽅法。

近年来,情景教学法在语⽂教学中的运⽤越来越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所见》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学⽣来扮演“牧童”,⽤充满童趣的语⾔和动作来演绎“牧童”在林间放⽜的样⼦,这样的教学⽅法能将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这样⼀来,古诗已不再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字,⽽是⼀个个⽣动、鲜活的⽣活场景,常常是在充满戏剧⾊彩的场景下,⼀个个难懂的字词,就被潜移默化地融⼊学⽣的⾎液中。

另外许多古诗往往浓缩了⼀幅幅优美的画⾯。

但是由于古诗的⾼度浓缩特性,严重限制了学⽣的想象⼒。

根据⼩学⽣的特点,把⽂字描绘的场景⽤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图画来引导学⽣对⽂字的理解,从⽽进⼀步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整体上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产⽣较好的效果。

2.3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中笔者主要阐述的是我们在语⽂课堂中常⽤的合作探究⽅法。

在古诗课堂中,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诸多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进⾏探究,能够最⼤限度地⾃主解决问题。

教师可让学⽣进⾏分组讨论,⾃主解决古诗学习中的⼀些问题,改变以往古诗教学时“填鸭式”的讲解诗意局⾯,由教师与学⽣合作理解古诗,对于学⽣⼀些好的富有创意的见解要有效运⽤起来。

这⼀环节要求教师真正⽤民主平等尊重学⽣的⼼态对待学⽣,变师⽣为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沉闷的课堂为活泼的学堂。

2.4多媒体教学法
古诗词中的意境有的畅晓明⽩,易于理解;有的则跳跃隐含,艰涩难懂。

在对这些古诗词教学中,利⽤多媒体把诗词中的诗意意境⽤恰当的美术作品给学⽣展⽰出来,教学就轻松多了。

在学习梅花诗时,笔者将《墨梅》、《⼘算⼦?咏梅》两⾸作为⼀个单元讲解,笔者在资料库中剪辑了⼀段介绍梅花的影⽚(并配有⽂字介绍),图⽂并茂的影⽚吸引了学⽣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时笔者要求学⽣在看影⽚介绍时要了解其中的内容,并分别⽤⼏句话概括。

由于学⽣兴趣浓厚,这样的问题他们迎刃⽽解,结果很⾃然地引⼊了新课的学习。

总之,恰当、适量地运⽤多媒体技术⼿段,能够最⼤限度地调动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激起他们对古诗⽂化的探究热情,为我们的古诗课堂注⼊鲜活的动⼒。

3 精编课后练习,延伸兴趣
课堂练习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后的练习则能延伸学⽣的学习兴趣。

练习题的优化则是提⾼课堂效率和提⾼学⽣语⽂能⼒的关键。

所以,要提⾼练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个⽅⾯:
3.1在备课时要注重作业设计这环节,精⼼筛选,认真编排
如在教完⼀⾸古诗后,好多学⽣不能当堂巩固,那么笔者就叫他们课后继续,然在背诵时可以采⽤歌唱法,填充法等,不像鸡啄⽶⼀样⼀个字⼀个字的背,整体理解,轻松背出。

3.2练习题设计要多样化
学⽣是学习的主体,应以 “乐学”为最优化境界。

要“乐学”,⾸先就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激发各层⾯学⽣的学习兴趣,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如:布置《寻隐者不遇》⼀诗的作业时,让学⽣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来作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古诗在⼩学⽣语⽂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学好古诗,关键在于教师通过课前富有意趣的导⼊,课上丰富的教学⽅法,课后新颖的练习等⼏个⽅⾯来让学⽣产⽣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学习古诗⽅法4
初中语⽂课本中,每册教材都有⼀个古诗单元,加上每周⼀诗,⼀学期要学⼆⼗多⾸古诗。

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对于主动感受中国古代⽂学瑰宝、积淀古典⽂化、提⾼鉴赏古诗能⼒很有意义。

那么如何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呢?可以从这⼏个⽅⾯⼊⼿:朗读古诗、了解诗⼈、体悟意境、把握鉴赏要领。

⼀、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可事先设置情境,在⼀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园诗歌。

读的⽬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的⼼绪。

尤其是“⼩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与“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两句,⾮读⽆以把握运⽓之长短,⾮读⽆以知晓情感之悲喜。

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

如“⼩楼昨夜⼜东风”中的“⼜”(关键词),“故国不堪回⾸⽉明中”中的“明⽉”(意象)。

“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向。

⼆、了解诗⼈
了解诗⼈的⼈⽣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

诗⼈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役诗、⼭⽔⽥园诗、托物⾔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

各个诗⼈都有⾃⼰的独特风格,如李⽩的清新飘逸,苏轼、⾟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的雄健⾼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

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

如读李⽩的《早发⽩帝城》,先了解当时李⽩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夔州⽩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都免罪,当时诗⼈的⼼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江陵⼀⽇还”就不难
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如“举头望明⽉”,⽉就不再是⼀个简单的物象,⽽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

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还要理解意象构成意境的⼀般类型:其⼀,由⼀个意象构成⼀个意境。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夸颜⾊好,只留清⽓满乾坤。

”诗中只有⼀个意象——墨梅。

但这梅已⾮⾃然界之梅,⽽是作者⼼中之梅,⼀树带着墨⾊的有个性的梅。

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种狂放不羁、特⽴独⾏、安然⾃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

⼀般咏物诗⼤都如此。

其⼆,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幅⽣活图景,形成⼀个整体意境。

如李⽩的《送孟浩然之⼴陵》:“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诗由⼀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虽不⾔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依依不舍的眷恋,⽽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上这⾸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

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关。

四、把握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特⾊: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羁旅⾏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通过眼见⽿闻⽽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园诗,是诗⼈以⼭⽔⽥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林、悠闲的⽥野,创造出⼀种⽥园牧歌式的⽣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活的向往;托物⾔志诗,是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把⾃⼰的某种理想和⼈格志趣融于其中,达到⾔志的⽬的;边塞征战诗,是反映边疆将⼠不畏⾟劳、保卫边陲的战⽃精神,或描写将⼠和亲⼈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舍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学习古诗⽅法5
⼀、持之以恒,坚持背诵。

⼩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古诗词⼀共有⼋⼗⾸,要把着⼋⼗⾸放到每⼀天的语⽂学习中,每天花⼀点时间学习。

古诗词的背诵并不是⼀天两天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要坚持学习,持之以恒。

古诗词的意境是需要反复揣摩,每⼀次学习都会不⼀样的感悟,所以别把古诗词的学习当作⼀种负担,好好去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好。

⼆、深⼊理解,化为⼰⽤。

背诵只是简单的记忆,古诗的背景、内容、意境是孩⼦在学习古诗词中应该着重关注的,同时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不少古汉语知识,这也对今后⽂⾔⽂学习有帮助。

真正的理解古诗词,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

掌握古诗词也为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在作⽂中合理利⽤诗句,可以增加⽂章的⽂采。

三、分类整理,多做练习。

如果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都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可以着⼿对古诗词进⾏分类,如按照季节、按照情感基调等,这是在横向理解的基础上,纵向上⼜有了新的理解。

以上⼯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要集中⼒量做⼀做习题了,习题其实是出不完、做不尽的,做题是为了检验⾃⼰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多见题型。

学习古诗⽅法6
★⼀、教材分析:
《古诗两⾸》中的两⾸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童形象,给了我们⽆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描绘⼩娃偷采了⽩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垂钓》描绘了⼀个乡村⼉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活⽓息。

★⼆、教学要求:
⼩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质朴、纯
真的童⼼之美。

⼩⼉垂钓
1. 逐字逐句理解《⼩⼉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的天真、可爱。

2. 学习⽣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垂纶、侧坐、莓苔、映、路⼈、借问、遥、招⼿、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
★三、教学重难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共鸣。

2、品味古诗语⾔,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炼字之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课时
《池上》
教学过程:
⼀、调动积累,导⼊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个⼩池塘时,看到有⼏朵⼩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杨万⾥《⼩池》中的“⼩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交流⾃⼰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讲的夏⽇池塘上发⽣的事,它的题⽬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

4、学⽣齐读题⽬。

5、简介作者⽩居易。

(1)学⽣说⾃⼰知道的关于⽩居易的⽣平、诗作、诗风。

(2)教师⼩结:⽩居易,字乐天,号⾹⼭居⼠。

从⼩⽣活清贫,⽣逢战乱,对⼈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然,写了不少描写⼭⽔景物的⼩诗。

他的诗质朴⾃然,通俗易懂,⽼少能读。

⽩居易⼀⽣写诗3600多⾸,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

①读准后⿐⾳: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学⽣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件什么事⼉。

(⼀个⼩孩偷采⽩莲。


3、学⽣再次⾃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具书,⾃⼰理解诗句含义。

(2)⼩组逐句内交流⾃⼰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

(指名说⾃⼰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前两⾏——⼩娃偷采莲。

1、学⽣⾃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

3、学⽣交流“看”到的画⾯。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莲?
(学⽣⽤⾃⼰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的美好画⾯,唤起学⽣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孩如何偷采⽩莲的?
①学⽣畅谈⾃⼰想象到的⼩娃偷采⽩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不经⼤⼈同意就⼩⼼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读出⼩娃天真、调⽪的感觉样⼦。

(让学⽣为“⼩娃偷采⽩莲图”起个题⽬)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时侯“偷偷”做的⼀些⼩恶作剧和顽⽪之事,和诗中的⼩娃产⽣共鸣,体会孩⼦的⽆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忧、⾃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诗句。

(⼆)后两⾏——景美童⼼纯
1、提问:⼩娃“偷采⽩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默读后两⾏诗,谈理解。

(⼩娃哪⾥知道,⼩船⼀路划开的⼀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带着理解,学⽣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诗。

2、《池上》赏诗会——各⼩组以⾃⼰喜欢的⽅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诗歌的内容,发挥⾃⼰的想象⼒,为这⾸诗配⼀幅画。

第⼆课时
《⼩⼉垂钓》
教学过程:
(⼀)揭⽰诗题
1. 导⼊诗题
2.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诗,想象出⼀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 多⾳字组词
3. 读下⾯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借问遥招⼿,怕得鱼惊不应⼈。

4. 背诵《⼩⼉垂钓》
《⼩⼉垂钓》案例:
师:⼩孩正在专⼼致志地钓鱼,⾏⼈匆匆⾛来向他⼤声提问,他⼼⾥会怎么想
⽣:这么⼤的声响会把鱼⼉吓跑的。

⽣: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我应该做个⼿势让⾏⼈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孩,你会对⾏⼈做什么⼿势
(请学⽣边演⽰,边说说⼿势的含义)
⽣:(做摆⼿的动作)让⾏⼈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

⽣:(做⼿指向外甩的动作)让⾏⼈⾛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做⼿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中的那个⼩孩做的是什么⼿势
⽣:那个⼩孩做让⾏⼈⾛近的⼿势,⾏⼈⾛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

⽣:我也认为这样。

⼩孩⼦愿意回答⾏⼈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所以让⾏⼈⾛近说话。

⽣:我想那个⼩孩应该先摆⼿让⾏⼈不要⼤声叫喊,再招⼿让他过来轻声说话。

这样既帮助了别⼈,⼜不会把鱼⼉吓跑。

师:⼤家说得⾮常对。

这位乡村⼩男孩⼗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真是⼗分可爱。

⽼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男孩⼀样处处乐于助⼈吧。

[评析]
孩⼦的灵魂嫩如⾯粉团,不当⼼碰它⼀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种⼈⽣⽅式。

因此教师在教书育⼈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童健康向上的美好⼼灵。

这位教师正是从⼀个不引⼈注⽬的⼩动作出发,让学⽣进⾏发散思维,同时结合⾏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养成礼貌待⼈、乐于助⼈的好习惯、好品质。

21 古诗两⾸
偷采⽩莲回景美引⼈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遥招⼿
⼩⼉垂钓怕鱼惊
不应⼈
学习古诗⽅法7
学习古诗词的⽅法,严重地降低了学⽣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古代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化中的⼀颗璀璨的明珠。

近⼏年,⼤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册中都收录有⼀定数量的古诗,⽽且,在《义务教育⼩学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次附上了古诗⽂推荐篇⽬。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不但要能背诵古诗⽂,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的学习兴趣。

⼩学⽣学古诗⽂要学到何种程度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年龄较⼩,⽣活阅历较浅,再加上古诗⽂具有⾼度概括、精练含蓄、思想深邃、感情委婉等特点,因此,⼉童学古诗⽂不可能⼀下⼦达到对古诗⽂的深刻理解。

那种逐字逐句分析、要求学⽣学⼀句理解⼀句的做法,⼀⽅⾯忽视了⼩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另⼀⽅⾯,忽视了⼩学⽣的年龄、认知特点,加重了⼩学⽣的课业负担,也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学习、鉴赏诗⽂,我国古代早有⼀种流⾏⼴泛且公认有效的⽅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诵”、“熟读”、“诵”很相似,就是⽤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

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化,提⾼阅读和写作能⼒,⾄今仍有积极的作⽤。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知”,“书读百遍,其义⾃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度上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悟其义;只有⼴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

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有记性,有悟性,⾃⼗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五以前使之熟读。

”现代⼼理研究也表明,⼩学⽣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的兴趣、效益和质量。

现在⽼辈学⼈还能记得⼏⼗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学精品,对作⼈作⽂都⼤有裨益,便是证明。

记得巴⾦在《读我的散⽂》中也这样说过:“从⼩读过不少散⽂,当时背得很熟的⼏部书中间,有⼀部《古⽂观⽌》,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章的调⼦。

”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眼、⽿综合运⽤学习、思考的过程,思考⽐较多了,想象能⼒也会随之增强。

中华古诗⽂艺术⼒量充沛,描写细致,语⾔精练,抒情写物⽣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运⽤,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

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

”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次书⾯发⾔中曾回顾了⾃⼰从⼩学⼀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

70多年来,在⼈⽣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个新的境界。

”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做⼀种终⽣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化准备。

因此,在⼩学阶段,开展古诗⽂诵读活动时,⽆需⾯⾯俱到地进⾏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意或⼀些名⾔警句的含义就⾏;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的学⽣对某些古诗⽂作⼀些较为深⼊的了解和研究。

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因此,我认为,⼩学⽣古诗⽂诵读还是“不求甚解”好,当然这种“不求甚解”不是要求学⽣⼀点都不需要去理解,⽽是要在其诵读的过程中实现“⾃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见”,这⼀点,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每当学⽣遇到⼀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不是都提醒他们再仔细地读⼀下课⽂吗?对于古诗⽂的理解,我认为就更不需要教师讲解了,⼀切放⼿给学⽣,让他们⾃读⾃悟,⾄于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定,不需要搞⼀⼑切,更不需要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

学⽣此时的理解或许是⽚⾯的,甚⾄是错误的,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们对于诗⽂的理解会进⼀步加深,并且会融⼊⾃⼰的⼈⽣体会,其理解的深度与在学校时所学的相⽐,⾃不可同⽇⽽语,这些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法做到的。

所以,当前重要的不是他们理解了多少,学习古诗词的⽅法⽽是他们记住了多少;不是他们从诵读中获取了多少⼈⽣的哲理,⽽是他们积攒了多少留着在将来漫长的⼈⽣道路上慢慢享⽤的精神⾷粮。

理解有助于记忆,但这种理解应该是⼀种“朦胧理解”(任永刚、盛⽂节,《倡导背诵古诗⽂丰富⼉童的语⾔》),它不是来⾃于教师的讲解,⽽是来⾃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的⾃悟。

在这⾥,我们要将“引导”与“讲解”区别开来,讲解不是引导,我认为最好的引导是指导学⽣⼊情⼊境的诵读。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独特的节律美和⾳韵美,这种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现出来,⼊情⼊境的诵读不但能使听众感受到美,对朗诵者本⼈更是极⼤的美的熏陶。

这种熏陶不但是潜移默化的,⽽且也有着激发兴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