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正衡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阶段调研试卷(第一次月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正衡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阶段调研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
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首因,应禁止使用
C.解决环境问题,应遵循“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源头上禁止或减少排放污染物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2.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铁水铸成铁锅
C.分离液态空气
D.石墨制金刚石
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
C.镁粉用于制造烟花
D.氮气用于食品保护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碳酸氢铵
B.洁净的空气
C.紫色石蕊试液
D.白酒
5.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石蜡燃烧
B.铁丝生锈
C.光合作用
D.面粉燃烧
6.在①酒精灯;②石棉网;③蒸发皿;④坩埚钳;⑤燃烧匙中,用于镁条燃烧实验的仪器有()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⑤
D.①②④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熄灭酒精灯
C 、滴加液体D
、倾倒液体
8.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热
B.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热
C.加热碳酸氢铵,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生产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致人中毒
B.往呼出的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立即熄灭
C.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想办法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能用于灭火
10.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
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正衡第一次月考(2018.10)
11.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倒入紫色石蕊试液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2.空气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置在空气中的酥脆饼干会变软是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的
B.利用氧气和氮气密度的不同,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
C.空气是宝贵的资源,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D.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会保持相对稳定
13.下列关于物质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淡蓝色
B.氧化镁——黑色
C.碳酸钙——白色
D.金刚石——无色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
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高锰酸钾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15.中秋佳节,雪月饼备受青睐,为防止雪月饼内的冰激凌融化,通常把月饼放在致冷剂干冰中低温保存,某市民把保存月饼的干冰放在密闭的塑料瓶中,并保存在冰箱里,其可能产生的效果或后果是()
A.可增强冰箱的制冷效果,是节能的好方法
B.冰箱内温度低,便于干冰保存,以利重复使用
C.干冰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引发冰箱爆炸
D.干冰易升华,因体积突然膨胀,会引发冰箱爆炸
16.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A.
B.
C. D.
17.化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气压越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能力越强,所以生产汽水时会进行加压生产
B.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就是催化剂
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所以化学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就是分解反应
D.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性物质
18.探究影响大理石
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
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
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
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
进行下列对比实验:
下列对比实验中可探
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影响的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多孔塑料板
19.进一步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单独点燃制作烛心用的棉线,棉线很快燃尽,说明蜡烛燃烧时不仅是棉线在燃烧
B.固体石蜡很难被点燃,说明燃烧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
C.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D.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0.下列装置中,不能检验气密性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
21.(4分)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金刚石B.氨气C.干冰D.氮气E.液氧F.石墨
(1)空气中可用于生产氮肥;(2)可用于人工降雨。
(3)可用作电池电极;(4)火箭助燃剂。
22.(1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G H
(1)写出仪器的名称 1.;2.;
(2)实验室欲制取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组合为(从A—F中选择,填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实验室制取CO2的符号表达式为,若用G装置来收集CO2,写出验满的操作及现象;(4)装置A、B都可用来制备二氧化碳,装置B与A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若选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时,若水面上不放一层植物油,则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氢气也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常用于填充气球、冶炼金属、燃料电池等,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使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前,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6)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且氢气由a端通入,需对G作何变动,才能用于收集氢气?。
23.(6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
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B、C是含有同一种元
素的3种不同颜色的物质。
A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B为绿色固体,D是一种有毒气体,E与F的转化是
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反应(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部
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是;
(2)自然界中E→F的反应会(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反应①;
反应②。
24.(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
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
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
水的烧杯中。
(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3)下端热的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4)用“a、b、c”的代数式回答,该试验测得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5)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
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
(6)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该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填序号)。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在240℃左右)
25.(9分)某研究小组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
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不同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取负载各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4个锥形瓶中,连接压力传感器(如图1所示)。
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mL浓度为5%的H2O2溶液,溶液全部注入瞬间立即采集200s 内压强数据,最后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2所示(肝脏研磨液富含过氧化氢酶,Fe2O3为氧化铁)。
图1图2
【实验分析】
(1)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目都相同的目的是;
a、b、c瓶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了起来,主要原因是;(3)a、b瓶在60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4)前50秒内,b、c、d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可能原因是;【实验结论】
(5)上述四种物质中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一种催化剂是;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B.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C.使用海藻酸钠负载二氧化锰可以方便二氧化锰的回收利用
D.由图2可知四个锥形瓶中使用Fe2O3作催化剂的一组产生氧气的量最少
26.(10分)家庭养观赏鱼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右图),某化学兴趣小组
对其进行探究。
问题一:“鱼浮灵”有何作用?
同学们都认为“鱼浮灵”可用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为证实此想法,小明进行试验:
取少量此白色圆柱形颗粒于试管中加入水,发现有持续细小的气泡缓慢冒出。
为了
使反应加快,可采取的操作是,再次实验,发现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将,说明有氧气产生。
为了更好地达到水体增氧的效果,你猜到“鱼浮灵”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使用说明】“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3H2O2),是常用的速效增氧剂,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不得与酸类物质混贮。
问题二:为何不能与酸类物质(如:稀盐酸)混贮?
将“鱼浮灵”与稀盐酸混合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1:O2;
猜想2:CO2,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3:氢气或一氧化碳;
猜想4:多种气体混合物
【查阅资料】氢气和一氧化碳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密度都小于空气。
纯净的气体均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不纯的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制定方案】
(1)小明认为反应时肯定产生氧气,猜想1根本无需验证,他的理由是;(2)验证猜想3时:先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看是否燃烧或爆炸。
【实验验证】
(1)为验证猜想3,选用法收集“鱼浮灵”与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于小试管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试管中气体并未发生燃烧。
由此认为猜想3(填“成立”或“不成立”);
(2)小可继续按照上图装置实验,观察到:甲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乙中烧杯内发生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小可发现甲中现象与猜想1不符合,多次实验后仍是如此,于是认为猜想1不成立。
小明作出解释:燃着的木条没有燃烧得更剧烈可能是因为;
(3)小明利用改进装置再次实验,证明反应时的确有氧气产生;
【实验结论】稀盐酸与过碳酸钠混合时会产生氧气与二氧化碳,会使过碳酸钠失效,因此不宜混贮。
27.(11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镁条十分感兴趣,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
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镁条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
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瓶底细沙的作用是
;如果镁条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肯定还有;
(2)【查阅资料】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能生成黄绿色的氮化镁固体;②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实验二: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镁条外观并不是老师说的银白色,不论是敞口放置还是塑料袋内保存的镁条表面总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小组同学逐步展开研究。
(1)小军认为可能是镁条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氧化镁,小乐不同意此观点,理由是
,对此老师提供了一些信息:不同物体反射不同色光的反射率不同,黑色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几乎所有频率的光,没有光反射。
当固体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原有的颜色和光泽而呈黑色,比如银白色的铁丝变成铁粉后呈现的是黑色。
因此,小军的观点(填字母)。
A.正确B.错误C.可能正确
(2)受到实验一的启发,小露认为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还可能是镁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的结果;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用2个清洁的集气瓶分别收集满干燥的氮气(瓶①)和二氧化碳(瓶②),各放入一根10cm长的镁条,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并持续对镁条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观察到如下现象:(实验室温度为15℃)
1天2天6天10天15天
①N2表面无明显变化表面无明显变化表面无明显变化表面无明显变化表面无明显变化
②CO2表面略微变暗表面进一步失去
光泽
表面产生极为细
小的变黑小点
表面出现细沙粒
大小的黑点
黑色小点增多,变
大,分布更加均匀
a.为了得出表格中的结果,镁条在放入集气瓶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b.15天后打开集气瓶①时,不需要用较大的力量,打开集气瓶②时,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打开,还能听到明显的“噗”一声,原因是;
c.根据表中现象,可得出结论:1、镁条在常温下不能与N2反应,请根据N2的性质进行解释
;2、镁在常温下能缓慢与CO2反应,灰黑色“外衣”中就含有此反应生成的物质;
(3)其他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镁条灰黑色“外衣”的成分受到镁条的生产工艺、储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得知确切的组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