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子仪大度
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
A.以.袅拥覆
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
C.构以.不臣
D.子仪告以.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谈淡郭子仪的过人之处以及带给你的启示。

(二)甲乙相善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

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

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

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假设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

抚军,官职名。

②干没:吞没。

③谯:责备。

④反噬:反咬一口。

⑤绐(dài):同"绐〞,哄骗,欺骗。

⑥渠:他。

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阅读指津】
有些人喜欢事事迎合别人的心意,而他们常有险恶的用心。

他们往往损人利己,
令人害怕。

但有些人却对这种险恶的人深信不疑,结果养虎为患,自食恶果。

本文的甲被乙的唯命是从所迷惑,重用此人,结果反受其乱。

故事蕴含的道理很能发人深思: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反面的声音呢"要知道:对手存在的价值是更好地完善自己!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甲延.乙理家政( )
(2)惟其言是从.( )
(3)甲不胜.愤( )
(4)夜梦城隍语.之曰( )
2.以下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及.官抚军及.郡下,诣太守
以谓之文也
B.乙险恶如是是
..
C.始悟其.奸不能名其.一处也
D.渠恶贯将盈.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2)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而绐谁耶"
4.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
(三)蹇叔哭师
杞子①自使告于曰:"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假设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③。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④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⑤。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
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⑥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⑦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⑧,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⑨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师遂东。

……
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注释】①杞子:国夫夫。

②管,钥匙。

③蹇叔:国老臣。

④远主:指君。

⑤悖(bèi)心:违逆之心,反感。

⑥孟明: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

奈国元老百里奚之子。

西乞:国大夫, 姓西乞,名术。

白乙:国大夫,姓白乙,名丙。

这三人都是国将军。

⑦拱:两手合抱。

⑧崤(*iáo):山名.在今**西北。

⑨夏后皋:夏代君主。

名皋,夏*的祖父。

后,国君
【阅读指津】
穆公急欲扩自己的势力,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根本前提。

敌人早有防范,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

本文的蹇叔在分析了敌我情况之后,认为师必败,蹇叔料事如神,军后来果然在崤
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蹇叔确实是先知。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假设
潜师以来( ) (2)穆公访.诸蹇叔( ) ..
(3)公辞.焉( ) (4)晋人御.师必于崤( )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
A.劳师以.袭远以.辱二三子
B.公使谓之.曰尔墓之.木拱矣
C.余收尔骨焉.虽鸡狗不得宁焉.
D.出师于.东门之外晋人御师必于.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同为"哭师〞,蹇叔与伯的"哭〞有何不同"
(四)卫鞅变法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默④其师公贾。

明日,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④黥( qíng):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阅读指津】
卫鞍,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法家代表人物。

卫鞅应孝公求贤令人,说服
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商鞅受到贵族诬害以及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在执政二十余年,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本文写的是卫鞅变法前的准备和变法后执行的力度。

为了取信于民,他悬木设赏;
为了推行新法,他从太子下手。

最终使国走向强大,为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底。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孝公既用.卫鞅( ) (2)恐民之不信.
( ) (3)令行于民期年..( ) (4)行.
之十年( ) 2.以下加点词的古今义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明日..,人皆趋令
B.复立楚国之社稷..
C.于是..太子犯法
D.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五)同论兵
同北见王。

王曰:"子南方之传士①也,何以教之"〞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
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王曰:"寡人不
好兵。

〞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成心大王不好也。


亦尝以兵说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
之累,故不受④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⑤乎"’
王曰:‘然。

’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无孟贲⑥之
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
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
之"王假设无兵,邻国得志矣。

〞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策三",有
删改)
【注释】①传士:博学之士。

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③许由:尧舜时代
的贤人。

④不受:不承受尧的禅让。

⑤社稷之血食:社稷之神得到祭祀。

⑥孟贲:
与后面的"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

【阅读指津】
高洁的道德完人许由只能呆在世外,世上的人如果要做许由,则只有隐居的一条
路。

如果要呆在人类社会,要在世上建功立业,必须抛弃掉道德上迂腐的浅薄之
见。

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则伤
害、侵略就会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平安。

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
于保证道义的完善。

策士同用有钱人没有保护措施会被人杀害这个形象的比喻说
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亲尝教以兵.( ) (2)臣成心..
大王不好也( ) (3)外无弓弩之御.( ) (4)同北.
见王( )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人必危之.
矣 B.王假设..无兵猛浪假设..

C.告以.理则不可臣亦尝以.兵说昭王
D.说以义则.不听入则.无法家拂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同的性格特点。

(六)好显人品
【甲】万历末,詹懋举为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娇首画指,假设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

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

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

弱翁与僚属部曲④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漫灭。

弱翁放意⑤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公颜真卿书。

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

传者以为笑。

(选自"钟弱翁好为人师")
【注释】①守:镇守,做……知州。

②一过:一遍。

③囊琴:用袋子装着琴。

④部曲:侍从兵士。

⑤放意:随
【阅读指津】
詹懋举跟一个木匠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木匠琴艺的高超。

钟弱翁自己书法不好,却喜欢四处卖弄,并且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结果他有眼不识泰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贬低颜真卿的书法,发现真相后又赞赏有加,给人以笑柄。

同是爱好,有人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有人显摆而贬低自己,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偶.召木工( ) (2)即老人所贻.( )
(3)必除.去之( ) (4)使僧梯取.之( )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詹予以.金今以.献公
B.因请观之.受工之.直而已
C.乃.鲁公颜真卿书乃.悟前狼假寐
D.传者以为.笑自立名为.重书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假设议其善否者。

(2)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
4.詹懋举喜琴,钟弱翁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请简要答复。

(七)骆统传记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相,为袁术所害。

统母改适①,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
泣涕于后。

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②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缺乏,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假设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③初,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数廉价,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注释】①适:改嫁。

②适母:古代称父之正妻。

③黄武:三国时东吴君主权的第一个年号。

【阅读指津】
骆统为三国期间的名人,其效力在权帐下。

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关于骆统的两件事:骆统母亲改嫁,他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第二件事,家乡闹饥荒,为了资助乡邻,他减少了(自已的)饮食,感动了嫡母和姐姐,把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第二段简要交代了骆统的军事功绩和官职变化以及他的英年早逝。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事.适母甚谨( ) (2)其姊仁爱有行.( )
(3)母亦贤.之( ) (4)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 2.以下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乃自以.私粟与统②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③数问其故.④文多故.不悉载
A.①与②一样,③与④一样。

B.①与②一样,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一样。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1)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假设此"
4.以下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八) 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①归,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

独士人邵民瞻
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钦"吾将问之。

〞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假设。

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②,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③,不复买宅,而借塘桥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
【注释】①儋北:地名,在省。

②屋券:房契。

③毗陵:地名,现一带。

【阅读指津】
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岛(今儋
县)。

他在这里办学堂,兴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跟从轼学习。

元符三年大赦,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

本文写的是轼寄居时买人旧宅,结果巧遇旧宅老主悲戚痛哭,于是,他把宅子还给人家,连钱都没要;自己却寄人篱下。

由此可见轼人品之高洁。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坡倾囊仅能偿.之( ) (2)宁.不痛心( ) (3)访.山水为乐( ) (4)竟不索其直.( )
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一样的一组是( )
A.吾将.问之上使外将.兵
B.坡问其.故坡亦喜其.人
C.(坡)徐.谓之曰徐.喷以烟
D.后.择吉日入新第后.天下之乐而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2)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

4.本文表现了东坡哪些美德"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九)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④,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缺乏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⑤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选自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即。

当时软贬谪,辙贬谪筠州。

②陂陁(tuó):上下起伏,不平坦。

③乱流:横渡江水。

④陵阜:高山⑤睥睨(bì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阅读指津】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轼贬谪,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不消沉。

轼贬居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辙写亭记。

这篇亭记便是记述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轼的游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车马之迹.不至( ) (2)好客而喜游.( )
(3)然将适.西山( ) (4)游者至此必息.(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以.此居齐安三年兹欲以.成吾亭邪
B.行于.松柏之间往往留宿于.山上
C.而.以适意为悦而.西山之胜始具
D.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子瞻与客人山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2)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4.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轼"意适〞心境的一组是( )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②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B.①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C.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
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十)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

时方连诸道兵,环挐②不解,外大恐,人累息。

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

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

〞帝为之流涕。

及行,御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

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愬○3夜入悬瓠○4城,缚吴元济以报。

度遣马摠○5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6徐进。

抚○7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8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选自"新唐书"〕
【注】①权嬖.:bì,权贵。

②挐:rú,纷乱。

③愬.:sù,唐代名将。

④悬瓠.:hù,地名。

⑤马摠.:zǒng,曾任刺史。

⑥节: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

⑦抚:安抚,抚慰。

⑧蠲.除:juān,免除。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于是讨蔡数.不利〔〕②及.行〔〕
③且为大患.〔〕④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
2.以下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度奏罢之.
A.前人之.述备矣〔"楼记"〕B.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C.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D.怅恨久之.〔"涉世家"〕
3.翻译以下句子。

(1) 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2) 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

4.结合文章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一)子仪大度
1. (1)宅第,大宅子(2)辞行,辞别(3)曾经(4)有的人
2. AC ( A和C都是介词,用;B是动词,认为;D是介词,把)
3. (1)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人,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
也找不出借口来!
(2)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4.过人之处:府门大开,坦荡自然,不存隐私,即使有人想陷害,也无从谈起;带少数人赴宴,以自己的盛德,感化鱼朝恩。

启示:为人坦荡,以德服人。

(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

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假设正在梳妆,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

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谏郭子仪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

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
不管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

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

〞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

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应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

假设我们家筑起高墙、关紧门户,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将九族人都化为齑粉,懊悔莫及。

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佩服不已。

鱼朝恩又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恩想害郭子仪,部下们听说后,都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

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幢前往赴宴。

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

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怎能不产生疑虑。


(二)甲乙相善
1. (1)请,邀请(2)听从(3)禁得住(4)告诉
2. C( A项都是"等,等到〞;B项都是"这,这样〞;C项分别是代指"乙〞和"其中的〞;D项都是"充满〞)
3. (1)乙这个人阴险恶毒成这样,你为什么会那样地信任他呢"
(2)你不但不怕他,还喜欢他,他不欺骗你还欺骗谁呢"
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

但遇事不讲原则,遇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

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译文】甲和乙两人是好朋友,甲请乙帮助自己料理家庭各方面的事务。

后来甲当了抚军,甲又请乙辅助公务。

对乙的话,甲是言听计从。

时间一长.甲发现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