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3
环保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环保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方案概述 (1)1.1项目目标 (1)1.2数字环保概念 (2)1.3数字环保的发展 (2)1.4项目建设内容 (4)1.4.1 建设环境监控中心大楼 (4)1.4.2 建设全国领先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5)1.4.3 建设数字环保 (6)1.4.4 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馆 (6)1.4.5 建设环境安全管理指挥平台 (6)第二章数字环保系统现状和需求分析 (8)2.1数字环保系统的现状 (8)2.2总体需求分析 (8)2.2.1 建设核心业务管理平台 (9)2.2.2 建设环境数据中心 (9)2.2.3 建设“图上数字环保” (9)第三章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方案 (11)3.1数字环保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11)3.1.1 企业前端层和在线监测层 (11)3.1.2 中心管理层 (12)3.1.3 环保信息发布层 (18)3.1.4 环保远程管理层 (19)第四章项目预算 (20)4.1本次项目中心管理层可能需采购主机设备清单 (20)4.2主要设备建议配置清单 (20)4.2.1 某某P6 550小型机 (20)4.2.2 某某N6040 (22)4.3主要产品介绍 (23)4.3.1 某某Power 6 550 服务器 (23)4.3.2 领先的POWER6性能 (26)4.3.3 卓越的扩展性和大容量 (26)4.3.4 应用可用性 (26)4.3.5 灵活选择操作环境 (27)4.3.6 提高利用率和能效 (27)4.3.7 全面整合,简化系统 (28)4.4某某N6040存储 (32)4.4.1 N6040产品功能 (32)4.4.2 某某System Storage N6040磁盘存储系统特性与优势 (36)4.4.3 某某System Storage N6040磁盘存储系统技术规格 (39)4.5某某X3850X5 (43)4.5.1 概述 (44)4.5.2 特性及优势 (46)4.5.3 规格 (48)第一章项目方案概述1.1 项目目标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子孙千秋的明天,中国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的态度重视环境,并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加以改善。
环保监测系统的建设
环保监测系统的建设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提出了建设环保监测系统的战略目标,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全面、实时、精准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环保监测系统,实现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多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环境信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3. 系统架构3.1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是环保监测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各类环境传感器、气象站、采样设备等,用于实时采集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数据。
3.2 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层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有线/无线通信模块、数据传输协议等。
3.3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功能。
3.4 数据展示层数据展示层负责将处理后的环境数据以可视化形式展示给用户,主要包括数据可视化、报表生成、地图展示等功能。
4. 技术路线4.1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环境传感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数据传输技术采用有线/无线通信技术,保证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4.3 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智能分析。
4.4 数据展示技术采用可视化技术,将环境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给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5. 项目实施本项目实施分为四个阶段:5.1 前期调研进行环境现状调研,确定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等。
5.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设计环保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系统架构等。
5.3 系统开发与测试开发环保监测系统,进行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
5.4 系统部署与运行将环保监测系统部署至指定环境,进行运行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环保监控实施方案
环保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监控和管理环境污染,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环保监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控制,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建立健全的环保监控体系,提高环保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三、实施方案1. 建立环境监测站点网络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布设环境监测站点,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制定环境监测标准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环境监测标准,明确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3. 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大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监测技术和管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5. 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同时,向社会公众公开监测数据,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监管的意识和能动性。
四、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健全的环保监控实施方案后,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否得到提高。
2. 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效果如何,是否对环境保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 环保监控体系的运行是否规范和有效,是否能够满足环保监管的需要。
五、结语环保监控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环保监控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咱们先聊聊这个项目的背景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旨在实时监测环境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系统目标我们明确一下系统目标。
这个系统要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
要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环境监测信息服务。
通过系统应用,推动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三、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层:这个层面主要包括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如空气监测站、水质监测站等。
它们负责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2.数据处理层:这个层面主要包括数据清洗、转换、存储和分析。
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转换是为了将不同格式、类型的数据统一为标准格式;数据存储是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3.应用服务层:这个层面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信息展示、预警发布、数据查询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访问系统,查看实时环境数据,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4.用户层:这个层面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用户。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
四、功能模块1.实时数据展示:系统可以实时展示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数据,并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
2.数据查询:用户可以通过时间、地点、污染物类型等条件查询历史环境数据。
3.预警发布:当环境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用户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信息推送:系统可以定期推送环境监测信息,让用户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五、技术路线1.数据采集: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类环境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2.数据处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存储和分析。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设计方案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目标 (3)1.3 系统架构 (3)第二章环境监测设备选型与部署 (4)2.1 监测设备选型原则 (4)2.2 监测设备部署策略 (4)2.3 数据采集与传输 (5)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5)3.1 数据预处理 (5)3.1.1 数据清洗 (5)3.1.2 数据整合 (5)3.1.3 数据标准化 (6)3.2 数据分析模型 (6)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2 相关性分析 (6)3.2.3 聚类分析 (6)3.2.4 回归分析 (6)3.3 数据可视化 (6)3.3.1 柱状图 (6)3.3.2 折线图 (6)3.3.3 散点图 (7)3.3.4 地图 (7)3.3.5 热力图 (7)第四章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7)4.1 污染源类型与特征 (7)4.2 污染源识别方法 (7)4.3 污染源评估指标 (8)第五章污染治理技术方案 (8)5.1 水污染治理技术 (8)5.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9)5.3 固废处理技术 (9)第六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集成 (10)6.1 系统集成原则 (10)6.1.1 安全性原则 (10)6.1.2 实用性原则 (10)6.1.3 可扩展性原则 (10)6.1.4 兼容性原则 (10)6.2 系统集成流程 (10)6.2.2 系统设计 (10)6.2.3 系统开发 (11)6.2.4 系统测试 (11)6.2.5 系统部署 (11)6.2.6 系统运维 (11)6.3 系统兼容性 (11)6.3.1 硬件兼容性 (11)6.3.2 软件兼容性 (11)6.3.3 接口兼容性 (11)6.3.4 网络兼容性 (11)第七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运行维护 (11)7.1 运维管理体系 (11)7.1.1 组织架构 (11)7.1.2 运维流程 (12)7.2 系统维护策略 (12)7.2.1 预防性维护 (12)7.2.2 反馈性维护 (12)7.3 应急处理 (12)7.3.1 应急预案 (12)7.3.2 应急响应 (13)7.3.3 后续处理 (13)第八章环保行业监管与政策支持 (13)8.1 监管体系 (13)8.1.1 国家层面 (13)8.1.2 地方层面 (13)8.1.3 企业层面 (13)8.2 政策法规 (13)8.2.1 法律法规 (13)8.2.2 行政规章 (14)8.2.3 政策文件 (14)8.3 政策支持措施 (14)8.3.1 财政支持 (14)8.3.2 技术创新 (14)8.3.3 人才培养 (14)8.3.4 宣传教育 (14)8.3.5 国际合作 (14)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应用案例 (14)9.1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案例 (14)9.2 水质监测与治理案例 (15)9.3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案例 (15)第十章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行业发展趋势 (16)10.2 技术创新方向 (16)第一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高效系统。
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设环境监测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环境监测站的建设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是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建设环境监测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环境监测站的选址需要根据监测目标和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环境监测站要远离污染源,避免干扰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2.设备:环境监测站需要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包括大气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噪声监测设备等。
这些设备应当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建筑设计:环境监测站的建筑设计要符合工程规范和环保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应当具备良好的隔离能力,以减少外界干扰对监测的影响。
4.网络通信:环境监测站需要与上级监测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网络通信系统。
网络通信系统应当具备高速、稳定和安全的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可达性。
二、环境监测站的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只是第一步,运行管理是整个监测工作的持续保障。
环境监测站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环境监测站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对于新入职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操作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站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校准仪器、定期维护设备和参加质量比对等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数据管理:环境监测站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
监测数据应当及时上传至上级监测平台,并进行备份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询和分析。
4.服务保障:环境监测站应当积极向社会提供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持,及时发布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环保监测站工作方案
环保监测站工作方案1. 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各地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环保监测站。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份全面、详细的环保监测站工作方案,以确保监测站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工作内容3.1 环境监测环保监测站的主要工作是对周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环境监测:监测站需要对各种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水环境监测:监测站需要对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等。
•声环境监测:监测站需要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包括交通噪声、工厂噪声等。
•土壤环境监测:监测站需要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3.2 数据分析监测站不仅需要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分析与处理:监测站需要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环境污染源和具体污染情况。
•报告制作:监测站需要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报告需要简洁易懂,并具备科学性和权威性。
•数据共享:监测站需要将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进行共享,以便相关部门和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环境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3 环境监管监测站作为环保监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置和监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应急处置:监测站需要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立即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环境监管:监测站需要督促相关企业按照环保要求开展生产活动,并对其进行监管和管理。
•环境指导和宣传:监测站需要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4. 监测站建设4.1 建设标准监测站建设需要遵守国家关于环保监管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符合以下标准:•环境指标齐全:监测站应该能够对大气、水、声、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建设方案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概述 (2)1.1 系统建设背景 (2)1.2 系统建设目标 (2)第二章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2.1 监测技术概述 (3)2.2 监测设备选型 (3)2.3 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4)第三章环境监测网络布局 (4)3.1 网络布局原则 (4)3.2 网络架构设计 (5)3.3 网络运维管理 (5)第四章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6)4.1 数据管理策略 (6)4.2 数据分析技术 (6)4.3 数据可视化展示 (6)第五章环境治理技术体系 (7)5.1 治理技术概述 (7)5.2 治理设备选型 (7)5.2.1 水污染治理设备选型 (7)5.2.2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选型 (7)5.2.3 固废处理设备选型 (7)5.2.4 噪声污染控制设备选型 (8)5.3 治理效果评估 (8)第六章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 (8)6.1 工程实施流程 (8)6.1.1 项目启动 (8)6.1.2 设计阶段 (8)6.1.3 施工阶段 (9)6.1.4 系统集成与调试 (9)6.2 工程项目管理 (9)6.2.1 项目管理体系 (9)6.2.2 项目进度管理 (9)6.2.3 项目成本管理 (9)6.2.4 项目质量管理 (10)6.3 工程验收与评价 (10)6.3.1 工程验收 (10)6.3.2 工程评价 (10)第七章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集成 (10)7.1 系统集成策略 (10)7.1.1 设计原则 (10)7.1.2 系统集成框架 (10)7.2 系统集成实施 (11)7.2.1 硬件集成 (11)7.2.2 软件集成 (11)7.3 系统运行维护 (11)7.3.1 运行监控 (11)7.3.2 故障处理 (11)7.3.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2)第八章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平台建设 (12)8.1 平台架构设计 (12)8.2 平台功能模块 (12)8.3 平台运行与维护 (13)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 (13)9.1 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13)9.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3)9.1.2 风险防范与控制 (13)9.1.3 风险监测与预警 (14)9.2 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14)9.2.1 网络安全防护 (14)9.2.2 数据安全防护 (14)9.2.3 设备安全防护 (14)9.3 系统应急预案 (14)9.3.1 应急预案制定 (14)9.3.2 应急预案演练 (14)9.3.3 应急响应与处置 (14)第十章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技术创新方向 (15)10.3 发展前景与建议 (15)第一章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概述1.1 系统建设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监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EMIMS方案3
目录第一章项目分析 (2)1.1系统概述 (2)2.2项目分析 (2)2.3设计原则 (3)第二章EMIMS功能介绍 (6)3.1系统功能概述 (6)3.2环境监测系统功能介绍 (7)第三章EMIMS系统说明 (12)4.1 系统结构 (12)4.2 系统设计思路 (13)4.3 软件系统的组成 (14)4.4 数据处理子系统 (14)4.5 Web信息发布子系统 (15)4.6 Web GIS地理信息子系统 (16)4.7 视频图像处理子系统 (18)4.8 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20)第一章项目分析1.1系统概述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onit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IMS系统,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项目设计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它通过与现场监测设备连接实现实时智能全天候监测。
EMIMS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水质、污染源、大气等环境监测和控制,以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等为一体的综合环保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可以无缝、灵活、低成本的方式适用于国家、省、市、区/县各级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其它污染源的监测项目中。
EMIMS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集现今高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无线/有线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等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可全面实现大气、水源及其它目标污染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从实时数据、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信息发布直至生成监测报告,解决所需全程随行,实现实时监测数据资料的全面管理、准确把握方向动态,综合报表分析功能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同时通过直观的现场视频监控,为决策提供关键信息。
2.2项目分析目前,阜宁县有大小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以及地表水监测点数十个,但其监测的数据基本分散在各处,没有上收到监测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归口,导致环保监测部门很难及时有效的对各污染源进行监控管理。
EMIMS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满足将所监测的污染源排放口的水质、流量和气污染源的SO2、烟尘、流速、温度、压力以及地表水的PH、水位、浊度、高锰酸盐等数据及时的传送到监控中心,环保监测中心可以根据现场所采集的实时数据,准确的分析各监测站点的环保现状。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实施方案(12.11) 3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南京易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1.2.1 项目内容 (1)1.2.2 项目目标 (2)1.3 开发原则 (2)1.4 开发依据 (3)2总体设计 (5)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7)3.1 技术项目背景 (7)3.2 系统总体架构 (9)3.3 系统主要特点 (10)3.3.1 无需土建的一体化雨量站 (10)3.3.2 支持系统分步式建设 (11)3.3.3 充分利用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资源的自动灾情预警报系统 (11)3.3.4 引入先进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拓宽通信网络,提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19)4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22)4.1 技术项目背景 (22)4.2 系统框架总体 (22)4.3 无线传感网络法泥石流监测 (23)4.4 部分观测仪器选择 (26)5 滑坡监测预警子系统 (29)5.1 技术背景 (29)5.2 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9)5.3 无人值守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框架 (30)5.4 地质灾害的安全监测 (32)5.5 观测仪器选择 (33)5.6 自动化采集系统 (36)6 桥梁和隧道监测预警子系统 (40)6.1 技术背景 (40)6.2 监测方案 (41)7 水质监测子系统 (44)7.1 技术背景 (44)7.2 系统框架 (45)7.3 系统配置 (45)8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47)8.1 技术背景 (47)8.2 系统框架 (47)8.3 系统配置 (48)9 气象监测系统 (49)9.1 技术背景 (49)9.2 系统框架 (49)9.3 系统配置 (50)9.4 现场安装图片 (51)10 系统集成 (52)10.1 功能介绍 (52)10.2 系统开发平台 (54)11 企业简介 (55)11.1 企业介绍 (55)11.2 企业文化 (56)11.3 企业组织机构 (58)11.4 企业人员构成 (58)11.5 企业研究领域、主要业务 (59)11.6 企业营业执照 (60)11.7 生产许可证 (61)11.8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62)11.9 专利证书 (64)11.10 双软认证认证 (69)11.11 其他资质证书 (71)12 成功案例 (76)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某装备部水位监测项目 (76)12.2 奉化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78)12.3 广西省北流市六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84)1 概述1.1 项目背景及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马鞍山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建设需求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建设需求(仅供参考,具体以招标文件为准)采购内容及建设方案1、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总体目标“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为马鞍山市构建一套基于环境监测任务的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任务过程的电子化、无纸化、自动化处理,从而对现有的整个监测业务及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把人的精力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更多有意义的监测科研事情。
同时通过系统的应用,成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业务综合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实现以监测业务为中心的全方位管理,可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使传统手工作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得以顺利解决,达到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范的要求。
拟建的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具体包括业务流程管理、质量控制、基础资源管理、监测数据管理、管理信息存储与调用、报告自动生成、系统权限管理、系统间数据交换、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资源管理等功能。
2、系统技术要求:2.1按ISO/IEC17025准则的要求,在系统中实现所有监测业务包括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突出质量管理。
2.2所有监测数据和管理信息进入“系统”存储。
系统具备管理和业务需要的统计查询功能。
2.3系统具备用户自定义功能,可定制业务流程、质控流程、报告模板等。
2.4业务流程规范化,可以根据监测站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及灵活调整。
2.5数据管理规划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实现目前监测站所有监测数据存储、管理规范化,数据的溯源功能。
2.6具有历史信息留存功能,对监测任务、委托信息、样品信息、原始数据、过程数据、结果信息、样品留存信息、质控信息、报告、报表等所有操作,在系统中留痕,在需要时可从任务、客户、样品、结果等各种纬度进行查询、统计。
2.7及时的消息提醒功能,采用软件系统站内短信以及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提醒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办理。
2.8系统应采用基于Excel的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与站内外的其它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集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系统平台应用系统设计3.1 总体设计本次建设要求,根据17025-2005 的25项要素,实现环境监测业务流程自动运行、各项事务规范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降低检测成本;保证实验室的最终产品(所有的检测数据、管理数据和信息)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实现实验室出具结果的权威性及国际标准化,符合国际优良实验室规范(GLP),符合最新版本ISO/IEC 17025-2005的要求。
本系统设计原则:面向检测,关注流程,强调标准,突出质量。
实现数据传递自动化、技术积累数字化、管理流程透明化、知识管理即时化的系统目标。
本系统要求以监测任务的检测项目为驱动、以检测实体(室、组)质量管理为核心,展开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包括样品登录、任务分配、流程管理、资源管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管理等为一体,实现环境监测业务与质量的全程规范管理。
系统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监测分析数据为基础,根据对环境质量分析的应用要求,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灵活的统计汇总;结合工作流的管理思想对全站办公业务流程以及配套资源进行管理;最终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监测业务数据从宏观到微观的规范管理。
系统中模块的数据基于统一的数据库,各模块数据可以互通、共享。
3.2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需要对环境监测业务实现信息化,涵盖整个业务流程,需要按照各个监测项目定制采样单、分析表单、监测报告、检测标准等,实现各类监测任务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对于排口多、监测项目多、标准多的复杂任务能自动化管理。
3.2.1 监测业务流程监测业务以检测样品为主体驱动, 以检测报告为核心产品, 在此过程中以ISO17025规范实现质量保证。
3.2.1.1 污染源监测业务流程污染源监测工作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监督监测、委托监测、验收监测和其它监测。
监督监测主要对水、气、声污染源进行监测。
委托监测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现场监测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监测、环境背景调查监测、仲裁监测。
验收监测是指“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
其它监测主要是接收上级管理部门安排的临时监测任务。
委托监测分类:废水、废气、噪声(振动)等;验收监测项目来源于新建项目、旧项目扩建、旧项目改建,在验收监测开始前需要经过立项、相关部门审批、环保局环评、环保局审批开建、项目开建、项目建设完成、试生产,验收监测一般在该期限内完成)。
之后客户可以拿着环保局的环评文件和试生产函,去监测站登记申请验收监测,监测内容为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限期治理项目;其它监测项目来源于局系统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临时任务。
监测内容包括废水、废气、噪声(振动)等。
3.2.1.2 环境质量监测业务流程例行监测:工作计划提醒功能,要能统计采样完成情况,要能实现从检验科的分析数据自动生成例行监测成果表。
委托监测:要能对项目流程进行管理,如项目名称、任务下达时间、项目价格(可调的价格打折系数)、项目负责人、项目监测开始时间、项目监测完成时间、项目报告完成时间、项目完成情况。
专项监测:接收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临时监测任务,任务单形成,能自动生成报表。
3.2.1.3业务流程划分3.2.1.3.1委托监测登记委托监测主要是登记并处理的监测需求,可以是一般的委托请求,也可以是相关科室的委托,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委托监测登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委托监测的一般信息,如监测单位、监测项目等等。
其主要功能如下:对申请委托监测的单位进行登记,保存相关信息针对已经登记需要监测的,启动相关的监测业务。
对委托监测信息进行查询。
3.2.1.3.2 监测计划制定环境监测站接受上级下达的例行检测任务,这种类型的监测往往在一年之初就定好了监测的计划,包括监测点以及监测频率。
在制定监测计划时,系统可以提供自动监测计划的模版。
制定好的监测计划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发送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会出现在相关人员的工作台面。
同时系统也可以制定临时的监测计划,以满足突发事故的监测需求。
3.2.1.3.3 现场采样采样登记是对采样登记表的信息进行常规的报验登记、包括计划样品登记、非计划样品登记,如委托、抽检、复检、比对和客户抱怨等样品登记,并支持批次样品的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采样地点、时间、采样口、采样方法、方法依据、水样的颜色、气味、样品保存方法、样品份数、采样的物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采样信息如实反应了现场采样的情况。
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进行采样任务的分派,采样人员登录系统后,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台面上看到相关的采样任务。
通过样品采集信息登记,采样人员可以将采集的样品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为后续的样品接收、管理、分派提供信息基础。
3.2.1.3.4 样品接收样品接收功能提供相应的人员或者部门样品登记确认工作,当样品从实验室外部获取时,样品接收显得更为重要。
样品进入实验室之后,样品的保存和流转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系统对样品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样品的相关信息(从系统中自动获取)、入库时间、存放位置、领取时间、领取人、样品有效时间、样品到期提醒、过期样品的处理、保管人、备注等信息。
通过样品跟踪是指对所有监测完成或者正在监测的样品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如当前样品的监测状态、监测结果、是否合格等信息,都能通过样品跟踪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可以对所有样品以及监测结果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系统能够按照样品的保存期限自动报警,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样品的到期情况,对于即将到期的样品发出警报。
当检测报告发布一段时间无投诉时,系统自动搜索相关的的样品,题是工作人员按照合同方式处理样品。
3.2.1.3.5 样品分发通过本系统业务科室根据样品的分析项目将样品发送到各个科室,需要记录和管理的信息包括分配人、分配时间、样品分配的数量、样品分析号、进度要求等。
各分析室人员接受样品,并执行分析任务。
在加入质控信息后,实验室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任务分配,将分析科室、分析测试方法、分析人员、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完成时间等赋给指定的样品。
分析项目和分析人员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系统设置,从而减少管理者进行指标和人员对应的工作量。
分析人员接收到分析任务之后,可以对任务设置预警期,提醒即将到期的任务,极大方便了分析人员对分析任务的安排和管理。
3.2.1.3.6 样品分析样品分析主要针对分析人员,分析人员进到系统可以查看到自己工作范围的任务,分析人员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将分析数据提交,即可完成任务。
样品分析实现如下功能;1. 分析过程数据的录入分析人员可以将各个项目分析过程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2. 根据配置公式自动计算系统可以通过配置公式,然后根据输入的数据实现自动计算功能,满足分析人员的计算要求,减轻分析人员的工作负担。
3. 数据验证系统应实现根据不同项目的分析结果,自动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小于最低检出限,如果小于,则用ND(最低检出限)方式表示。
4. 自动加载分析参数数据实现根据不同项目,自动加载分析参数数据功能,减去分析人员每次都要选择分析参数的痛苦。
3.2.1.3.7 报告编制及审核监测任务完成后,可以输出监测报告,报告编制不仅指的是对报告内容的编辑,同时也可以进行对报告格式的编制。
报告可以输出到WORD、EXCLE、超文本的格式,也可以打印输出。
1、报告编制可以根据监测类型和目的的不同,自定义不同的监测报告的模版保存在系统中。
当输出监测报告时,选择合适的模板,系统将自动按照格式编制报告。
工作人员可以对生成的报告进行局部的修改和调整,但是不能调整数据结果,因为数据结果都是系统自动填充的。
报告编制完成后,进入报告的审核。
2、主管审核技术负责任对报告进行审核,审核时只能浏览,查看样品的明细数据,可以标注审核意见,但不能修改报告的数据。
3、技术负责人审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对报告进行批准,批准时只能浏览,查看样品的明细数据,也可以查看审核的意见,但不能修改数据。
4、报告发出负责人对报告批准后,被批准的报告可以打印、盖章并按照规定的方式分发给企业。
5、报告的管理对报告的详细情况进行管理,包括报告的客户、编号、发放人、发放时间、取报告人、并可以关联到相关的分析数据和审核数据。
3.2.2 实验室分析分析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系统分配好的分析项目,按照其对应的分析方法、分析仪器、最低检出限等进行样品分析。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分析原始记录表的填写、仪器数据导入、分析项目参数设置、分析原始记录表设置、分析方法设置等功能。
3.2.2.1 分析项目参数设置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认证相关文件,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分析项目设置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分析数据单位、有效位数、小数位数、最低检出限、项目分析人员、数据审核人员等信息。
3.2.2.2 分析原始记录表设置基础数据设置:配置实验室所用到所有分析原始记录表;自动计算公式配置: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每个分析项目因分析方法、分析仪器等因素不同,所采用的分析原始记录表也会不同,具体计算公式也不同。
系统支持由管理人员自主配置计算公式的功能,使得系统方便灵活。
3.2.2.3 标准曲线的配置1. 根据分析方法所需要求配置曲线,配置的曲线可以按配置人员分别管理。
2. 支持仪器曲线图导入系统,在数据审核时可查看曲线图。
3. 支持曲线数据的打印、导出。
3.2.2.4 室内质控支持室内分析样品质控,可以创建室内平行样、空白样、加标样、标准样,实现对分析结果的自动比较核对。
3.2.2.5 分析人员调度管理分管领导对分析人员的任务统筹调度,根据分析人员的休假情况灵活安排分析人员,避免阻碍分析工作的进行。
3.2.2.6 仪器数据采集随着分析仪器的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实验室的主要测试手段,系统提供将这些数据自动导入的功能,实现常用的仪器数据导入。
表格 2 仪器列表需要开发各种仪器导入接口。
手工录入数据:提供手工录入的方式,由检测人员将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3.2.3 资源管理规范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资源管理主要管理系统内的静态数据,所有的公共信息都放在这个模块内管理,覆盖了实验室的所有资源。
所有的资源都是一次录入,此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
并且其他子系统可以调用资源管理的数据。
资源管理协助管理一切被纳入管理目标的对象。
包括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样品管理、试剂和标准品管理、分析方法管理、采样方法管理、监测对象管理、监测项目管理和方法标准库管理等等。
3.2.3.1 仪器管理仪器管理主要是对监测站监测所使用的仪器的管理流程。
按照按监测标准要求选择仪器,完成仪器的购买、申领、出入库的登记、检定、维修、停用、报废等过程管理,包括所有的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
3.2.3.2 试剂管理用于登记、管理监测分析需要使用试剂,同时本着降低费用,提倡节约的思路,管好用好试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提高年度办公用品费用核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