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中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道尔顿C.卢瑟福D.居里夫人
2、同温同压下,已知O2的密度为ρg/L,则NH3的密度为()
A.17ρ/32 g/L B.32ρ/17 g/L C.32/17ρ g/L D.17/32ρ g/L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Ag+Cu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
C.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CO32-+2H+=H2O+CO2↑
D.氧化铜溶于盐酸O2-+2H+=H2O
4、下列有关实验用品的使用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转移溶液时,溶液应先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
C.配制稀硫酸时,先向烧杯中注入浓硫酸,再加水稀释
D.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直接放在托盘上的纸上进行称量
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胶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C.Fe(OH)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D.胶体是不透明,但均一,相对稳定的分散系
7、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4NH 、OH -、Al 3+、Cl -
B .K +、2-4SO 、-3HCO 、Na +
C .Mg 2+、-3NO 、Cl -、Na +
D .-4MnO 、K +、2-
4SO 、Na + 9、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 .漂白粉与氧气反应了
B .有色布条与氧气反应了
C .漂白粉跟空气中的 CO 2反应生成了较多量的 HClO
D .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23894Pu 与23994Pu 具有相同的原子核组成 B .209
83
Bi 和21083Bi 都含有83个中子的核素 C .7834Se 和8034Se 互为同位素
D .H 2O 和+
4NH 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Zn 与稀H 2SO 4反应:Zn +H +=Zn 2++H 2↑
B .Na 2CO 3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CO 32-+2H +=H 2O +CO 2↑
C .Cl 2与NaOH 溶液反应:Cl 2+2OH -=2Cl -+H 2O
D .MgC12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Mg 2++2OH -=Mg(OH)2↓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
B .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C .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D .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粒带电荷
1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A.硝酸钾和氯化钾B.四氯化碳和水
C.甲醇(沸点64.7℃)和丁醇(沸点117.6℃)D.碘化钾和碘
14、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23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46g B.11.5g/mol C.23g /mol D.46g /mol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条件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都小于二氧化氮
B.2.3 g 钠与1.12 L 氯气反应后,生成5.85 g 氯化钠
C.常温常压下,1 g氦气和1 g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16、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为2:1放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A.Cl2B.Cl2O C.ClO2D.Cl2O3
17、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
A.浓H2SO4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饱和NaCl溶液
1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硫酸铜溶液B.氯化铁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醋酸溶液
Co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放射性同位素,这里的“27”是指该原子的
19、60
27
A.原子个数B.中子数C.质量数D.质子数
20、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用作引流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21、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322 4NH +5O 4NO+6H O Δ
催化剂 B .232242Na SO +O =2Na SO
C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D .22=2KI+Cl 2KCl+I
2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的( )
A .Ca 2+、Cl -、K +、CO 32-
B .Fe 3+、Cl -、H +、SO 42-
C .Fe 2+、OH -、NO 3-、SO 42-
D .CO 32-、Na +、H +、K +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有A 、B 、C 、D 、E 、F 六种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略,有些反应的产物和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已知A 、B 、E 是单质,B 在常温下为气体,C 俗名称为烧碱,D 为无色无味液体。

(1)写出A 、D 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A 和D 反应生成B 和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E 与C 、D 反应生成B 和F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4、(12分)A 、B 、C 、D 、E 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

A 原子没有中子;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C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4.6gD 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 2(标准状态下);E 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D 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D______。

(2)C 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E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写出电解D 、E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工业上将E 的单质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 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5、(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 NaCl 、NH 3、CO 2 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 3 ,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H 3+CO 2+H 2O=NH 4HCO 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

已知:NH3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

Ⅰ.原理分析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

a 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Ⅱ.实验探究
(2)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该试剂的目的:_______
b.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c.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26、(10分)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需进行下列实验操作,请在()中填写所使用除杂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填写实验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__。

27、(12分)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Ⅰ.粗盐提纯
(1)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常含Ca2+、Mg2+、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

粗盐提纯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用适量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b.⑤①②③⑥④⑦c.⑤②①③④⑥⑦d.⑤③②①⑥④⑦
(2)判断Mg2+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海带提碘
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得到海带灰悬浊液,过滤得含I-的海带浸取原液,然后按以下甲、乙两方案提取单质碘:
已知:3I2+6OH - ═5I- + IO3-+3H2O;5I-+IO3-+6H+=3I2 +3H2O;酸性条件下,I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3)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________;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浸取原液中的杂质D.NaOH溶液可由乙醇代替
(5)步骤Y和操作Z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已知在实验室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锰和Cl2等,某同学用此法制得标准状况下Cl2体积为22.4mL,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
(2)请计算共消耗MnO2多少克?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所用浓盐酸,其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g/mL,为了使用方便,请计算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_______________
29、(10分)(1)NaHSO4是一种酸式盐。

2mol/L的NaHSO4溶液与1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Na与FeCl3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11.2L 22.4L 28.0L
n(Cl﹣) 2.5mol 3.5mol 4.0mol
n(Br﹣) 3.0mol 2.5mol 2.0mol
n(I﹣)x mol 0 0
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A
【解题分析】
A.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故A正确;
B.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故B错误;
C.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故C错误;
D.居里夫人发现了天然放射元素镭,故D错误;
答案选A。

2、A
【解题分析】
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析。

【题目详解】
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O2、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32、17,则O2与NH3的密度之比等于32:17,O2的密度为ρg/L,NH3的密度为g/L,答案选A。

3、C
【解题分析】
A.电荷不守恒;B.生成Fe2+;C.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生成CO2和水;D.难溶物写化学式。

【题目详解】
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Cu+2Ag+=Cu2++2Ag,选项A错误;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发生
Fe+2H+=Fe2++H2↑,选项B错误;C.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选项C正确;D.CuO是难溶物要写化学式,则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O+2H+=H2O+Cu2+,选项D错误;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并从守恒的角度认识,易错点为B,注意反应要遵循反应的实际,难度不大。

4、B
【解题分析】
A.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若用酒精萃取溴水,酒精与溴水会混溶到一起,无法萃取出溴单质,故A错误;
B. 转移溶液时,溶液应先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故B正确;
C.配制稀硫酸时,先向烧杯中加水,再向烧杯中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上的纸上称量,应该在小烧杯或称量瓶中称量,故D错误。

答案选B。

5、D
【解题分析】
A.Cu2(OH)2CO3属于盐类,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NH3不属于酸,故C错误;
D.分类正确,故D正确;
答案:D
【题目点拨】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6、D
【解题分析】
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故A正确;
B.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固体杂质颗粒,所以具有净水作用,故C正确;
D.胶体为透明的,较均匀,较稳定的分散系,故D错误;
故选:D。

7、C
【解题分析】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KOH,应加入适量的稀硝酸调节溶液的pH=7,用氯化铁除杂会引入杂质,①不正确;FeSO4溶液中含有少量CuSO4,加入过量铁粉可以把铜置换出来,过滤除去铜和过量铁粉,②正确;H2含有中少量CO2,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③正确;NaNO3固体中含有少量CaCO3,NaNO3可溶而CaCO3不可溶,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杂质并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④正确。

综上所述,C正确,本题选C。

8、C
【解题分析】
A.在酸性溶液中,OH-不能大量存在,A不正确;
HCO不能大量存在,B不正确;
B.在酸性溶液中,-
3
NO、Cl-、Na+都能大量存在,C符合题意;
C.在酸性溶液中,Mg2+、-
3
MnO呈紫色,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 不合题意;
D.-
4
故选C。

9、C
【解题分析】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时转化为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漂白性),因而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题目详解】
漂白粉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其中Ca(ClO)2能与酸反应生成有强氧化性的HClO(漂白性),故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因HClO酸性弱于碳酸(H2CO3),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增大了HClO浓度使漂白性增强。

本题选C。

【题目点拨】
复分解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可以证明酸性:H2CO3>HClO。

10、C
【解题分析】
A.二者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说明中子数不同,说明原子核不同,故错误;
B.二者的质子数都为83,但中子数不同,分别为209-83=126,210-83=127,故错误;
C.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正确;
D.二者的质子数分别为10和11,故错误。

故选C。

11、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Zn与稀H2SO4反应:Zn+H+Zn2++H2↑没有配平,错误;B正确;C.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2Cl―+H2O漏写次氯酸根,错误;D 、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2、B
【解题分析】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B.带正电是对于其胶粒而言,而非胶体;
C.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D.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题目详解】
A.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选项A正确;
B.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荷,选项B错误;
C.氯化钠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故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选项C正确;
D.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3、C
【解题分析】
题中的分离方法为蒸馏。

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题目详解】
A. 硝酸钾和氯化钾应利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错误;
B. 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
C. 甲醇(沸点64.7℃)和丁醇(沸点117.6℃)二者物理性质相似,要利用沸点差异进行分离,采用蒸馏的方法,故正确;
D. 利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用萃取的方法分离出碘化钾和碘的混合物中的碘,故错误。

故选C。

14、D
【解题分析】
根据n=、M=进行计算,可以算出气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题目详解】
根据n===0.5mol、M===46g/mol,可以得出气体摩尔质量为46g/mol。

答案为D。

15、D
【解题分析】
A.气体的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和压强不同时,HCl气体的密度可能大于NO2,故A错误;
B.温度和压强未知导致无法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哪种物质过量,故B错误;
C.氦气的摩尔质量是4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mV m/M知,相同质量、相同气体摩尔体积时,其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氦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32g/mol:4g/mol=8:1,故C错误;
D.相同温度相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所以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中要注意温度和压强,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为易错点。

16、C
【解题分析】
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比2:1加入烧瓶中,再滴入少量H2SO4溶液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Na2SO3的氧化产物是Na2SO4,由于S在反应前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化合价为+6价,所以1mol的S元素失去2mol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2mol Cl元素得到2mol电子,1mol的Cl元素得到1mol电子,化合价降低1价,因为在反应前Cl的化合价为+5价,所以反应后Cl的化合价为+4价,因此棕黄色的气体X是ClO2,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计算,明确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D
【解题分析】
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因此说明D中溶液可以吸收氯气或可干燥氯气,据此分析来解答。

【题目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气,故A与题意不符;
B.氯气通过NaOH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B与题意不符;C.氯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C与题意不符;D.氯气与食盐水不反应,进入C的为潮湿的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8、C
【解题分析】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

【题目详解】
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
A硫酸铜溶液、B氯化铁溶液、D醋酸溶液均是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解题关键: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19、D
【解题分析】
60
Co指的是质子数为27,中子数为60-27=33,质量数为60的钴元素的一种原子。

故D正确;
27
答案:D
【题目点拨】
X,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N(中子数)=A-Z。

同位素表示方法A
Z
20、D
【解题分析】
玻璃棒的作用有:过滤时,起引流作用;蒸发过程中,起搅拌作用(加快蒸发),蒸发结束时,起转移结晶物的作用;溶解时,起搅拌作用(加快溶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起引流作用。

①和④的作用相同,故选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1、D
【解题分析】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题目详解】
A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故B 不选;
C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 不选;
D .2Cl 与KI 反应生成2I 和KCl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 选;
答案选D 。

22、B
【解题分析】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题目详解】
A.组中Ca 2+与CO 32-发生反应:Ca 2++CO 32-=CaCO 3,所以A 组中Ca 2+和CO 32-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
B.组中各离子之间没有反应发生,可以大量共存,B 项正确;
C.组中Fe 2+与OH -发生反应:Fe 2++2OH -=Fe(OH)2,所以C 组中Fe 2+和OH -不能大量共存,C 项错误;
D.组中CO 32-与H +发生反应:CO 32-+2H +=CO 2+H 2O ,所以D 组中CO 32-与H +不能大量共存,D 项错误;答案选B 。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Na 、H 2O 2Na+2H 2O =2NaOH+H 2↑ 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解题分析】
有A 、B 、C 、D 、E 、F 六种物质,C 俗名称为烧碱,C 为NaOH ,D 为无色无味液体,D 为H 2O ,根据框图,单质A 与水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B 和氢氧化钠,则A 为钠,B 为氢气,氢氧化钠、水与单质E 反应生成氢气,则E 为铝,因此F 为偏铝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是钠,B 是氢气,C 是氢氧化钠,D 是水,E 是铝,F 是偏铝酸钠,则
(1)钠和水的化学式分别是Na 、H 2O ;
(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 =2NaOH +H 2↑。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题目点拨】
正确推断物质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C 、D 。

本题的易错点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反应过程中水也参与了反应。

24、H C Na 2NaCl+2H2O Cl2↑+H2↑+2NaOH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题分析】
A、B、C、D、E 都是前20号元素中的常见元素,且核电荷数递增。

A原子没有中子,说明A是H;
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电子层数,假设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原子的K、L层依次排有2、4个电子,B为碳;
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为O;
4.6gD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可产生2.24LH2(标准状态下),D为金属,2.24LH2物质的量为0.1 mol
如果为金属镁,则Mg——H2,则镁为2.4g,
如果是金属铝,则2Al——3H2,则铝为1.8g,
如果是金属钠,则2Na——H2,则钠为4.6g,
故D为金属钠;
E的一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E为非金属元素氯;
【题目详解】
⑴根据前面分析得出A为H,B为C,D为Na,故答案为A:H;B:C;D:Na;
⑵C离子为氧离子,其电子式,故答案为;
E的离子为氯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
⑶D、E形成化合物为NaCl,电解D、E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 Cl2↑+H2↑+2NaOH,故答案为2NaCl+2H2O Cl2↑+H2↑+2NaOH;
⑷工业上将E即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某种物质,即漂粉精溶于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5、a 饱和的NaHCO3除去CO2中HCl 吸收挥发出的氨气过滤
【解题分析】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
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

【题目详解】
(1)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与其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无关,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于氯化铵来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小一些,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a.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在乙装置中盛放碳酸氢钠的溶液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b.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
c.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

26、H2O溶解NaOH BaCl2Na2CO3过滤HCl蒸发
【解题分析】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和Na2SO4的方法:(1)加水使粗盐溶解;(2)加入过量NaOH除去镁离子
Mg2++2OH-=Mg(OH)2↓;(3)加入过量BaCl2除去硫酸根离子SO42-+Ba2+= BaSO4↓;(4)加入过量Na2CO3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CO32-+Ba2+= BaCO3↓、Ca2++CO32-=CaCO3↓;(5)过滤将沉淀和溶液分离; (6)加过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7)蒸发,让多余的盐酸以氯化氢的形式挥发出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H2O、溶解、 NaOH 、 BaCl2、Na2CO3、过滤、 HCl、蒸发。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相关知识。

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除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除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除硫酸根用钡离子,要注意除杂质的顺序,后加的试剂最好能把前面先加的过量试剂除掉。

27、ad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NaOH溶液已经足量(或取上清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或用玻璃杯蘸取上清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检漏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AB 分液过滤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解题分析】
Ⅰ、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含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可以用试剂BaCl2溶液除去SO42-离子、用NaOH除去Mg2+离子、用Na2CO3溶液除去Ca2+离子和过量的Ba2+离子、用盐酸除去过量OH—离子和CO32—离子;
II、根据实验流程,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得到海带灰悬浊液,过滤后得含有碘离子的溶液,通入氧气,氧化得到碘单质,再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碘的有机溶液,可通过蒸馏得到纯碘,或者向碘的有机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碘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I-离子和IO3-离子,分液后得到含有I-离子和IO3-离子的水溶液,加入稀硫酸,酸性条件下I-离子和IO3-离子反应生成碘的水溶液,过滤得到粗碘,粗碘提纯得到纯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