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及课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
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
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课文写的是私塾里上学的
事,当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先生的教学形式都具有时代色彩,与现在学校上课
的情景相差甚远。
课题序号旁的星号,表示本文是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需把从精读课学到的
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
了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默读课文”提示阅读的方式,“想想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
流”提示了阅读的指向。
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两个学习方法,要
引导学生关注并按要求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找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并和同学交流。
4.说一说你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会默读课文,简述课本内容,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上课时候你们有困惑会举手提问。
但是孙中山小时候他们的私塾学习跟现在不太一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板题:不懂就要问)二、解释略读课文提示
1.课题序号旁的星号,表示本文是略读课文。
2.课题下方是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提示阅读的方式,“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提示了阅读的指向。
3.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两个学习方法。
三、介绍故事主人公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四、学习生字
1.展示“背、诵”等13个生字并标注拼音。
2.再从文中截取它们的词语(若无则找出常见词语),加以理解字的意思。
3.学习多音字“背”、“圈”,让同学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五、默读课文
1.找出新鲜感的词句。
2.想一想课本讲了一件什么事?
六、对陌生词语进行解释
私塾:旧时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霎时:极短时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
展示私塾和戒尺的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词语。
七、梳理课文内容
1.展示课本两幅插图,让学生说一说插图对应课本哪些内容?
2.让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讲诉课本内容。
格式:先讲了……
接着讲了……
最后讲了……
3.将课文分段落。
(1)(第1-3自然段):写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不懂书里的意思。
于是向先生提问,把同学们吓坏了。
(2)(第4-7自然段):写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3)(第8-9自然段):写孙中山回答同学为什么不怕挨打向先生提问。
八、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老师补充)
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咿咿呀呀”感受到读书时的无趣。
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说明孙中山很勤学。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
4.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厉声”体现先生很严厉,让我们觉得先生会用戒尺打孙中山。
5.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突然改变态度,是对孙中山勤学基础上的好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6.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不同寻常的行为体现出孙中山求知若渴的坚定。
九、讨论交流
问题:回顾全文,对于孙中山小时候敢于向先生提问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十、推出课文主题
记叙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孙中山是一个勇于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人,他想要了解书上所说的内容,不惧老师的斥责和惩罚,勇敢地去请教老师。
不明白就问,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真正会做的人,却没有几个,很多人都是不懂装懂,不好意思开口。
本文不仅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更是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十一、布置作业
1.了解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一、词语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二、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常()械()历()即()详()塾()涂()提()祥()熟()途()题()
三、读句子,写出加粗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
四、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答案
一、糊里糊涂——没弄明白;壮着胆子——大着胆子;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二、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三、(1)细致(2)刹那(3)照旧
四、(1)历(2)厉(3)提(4)题。